车辆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225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车辆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受驱动的刷具,特别是电动机驱动的刷具以作为具有底架的吸尘器的附件,该底架具有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刷体的刷具室以及直接连接到该刷具室上的吸尘通道。
【背景技术】
[0002]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轮胎必须具有高的承载能力并且因此这样实施,使得该轮胎适合在相对高的气压下使用。用防移动的增强织物(通常为钢帘线)增强该轮胎的胎体。因为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轮胎也实施为无内胎的轮胎,这些轮胎相对于内侧、相对于轮胎内部空间具有一个气密的内层。为确保气密性,通常为生产该内层使用一种橡胶混合物,该橡胶混合物包含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该内层的厚度由对该气密性的要求和所使用的内层混合物的特定的气密性通过率(Gasdichtigkeitsdurchgang)得出。为了保持生产费用尽可能低,该内层的厚度通常选择为不大于为实现该要求的气密性所需的厚度。
[0003]例如由DE 602 19 417 T2已知一种开篇所述类型的轮胎。该轮胎的内层厚度应该不小于该胎体帘线的横截面直径的0.15倍,但也不大于该胎体帘线的横截面直径的4倍。
[0004]由于轮胎在运行中周期性的负载,这些不同的部件在轮胎中部分地经受高变形。因为轮胎大部分由粘弹性的材料(橡胶)组成,轮胎在运行时通过在该橡胶混合物中的迟滞损失对自身进行加热。在此,在帘线带边缘处的胎面的区域中和在该胎圈区域中产生特别高的温度。该产生的热能通过轮胎表面被部分地排出到周围环境中。这通过轮胎的这些外置的区域、如侧壁和胎面,也通过这些内置的部件进行,由此使得热能被排出到该轮胎的内部空间的空气中,这导致内部空间中的空气的加热。这些热能的一部分通过轮胎的轮辋被排出到周围环境中。在热能排出到周围环境时,在该胎体层中的钢帘线的热传导性也起了与橡胶相比相对高的作用。在该胎体层中的钢帘线此外还实现,使得热能从这些侧向的胎面区域和从这些胎圈区域向侧壁方向传导。

【发明内容】

[0005]原则上已知的是,这些橡胶混合物在较高的周围环境温度时具有减少的阻尼。为了实现减少滚动阻力的目标而利用该效果,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实现该轮胎相对于轮胎内部空间的隔离的改善。
[0006]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使得该内层具有比该钢帘线直径的4倍更大的厚度。
[0007]根据本发明,该轮胎内部空间通过一个具有确定的最小厚度的内层被更好地隔离,其中该内层的厚度与在该胎体中的钢帘线的直径匹配,所考虑的是,具有较大直径的钢帘线在原则上能够比具有较小直径的钢帘线更好地传导热。该内层的“厚度”是在九个测量位置处的厚度的一个算数平均值,这些测量位置分布在该轮胎的内部圆周上,如在说明书中定义的。要注意的是,该内层厚度的不受限的提高未必导致更好的滚动阻力。根据使用的内层橡胶混合物、该胎体钢帘线的直径和另外的轮胎特定的参数得出该内层的最佳厚度。根据边界条件、尤其使用的内层混合物在其刚度、阻尼和温度传导性方面的边界条件,这些内层厚度相对于钢帘线直径的确定的比率对该轮胎滚动阻力可能特别有利。
[0008]对该滚动阻力的明显可测量的减少有利的是,该内层具有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4.2倍、优选为至少4.5倍和尤其为至少6倍的厚度。
[0009]根据本发明,该内层的厚度与在该胎体中的钢帘线的直径匹配,以便如此获得对于确定的钢帘线直径而言在该滚动阻力减少上的最佳值。如果在该胎体中的钢帘线具有在0.2mm与0.5mm之间的直径,则该内层的厚度可以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10倍、尤其为至少15倍。在此,该内层的厚度最大为9mm。用更厚的内层不能获得该滚动阻力的显著改塞口 ο
[0010]如果在该胎体中的钢帘线具有在0.51mm与1.0mm之间的直径,则能够用一个内层获得该滚动阻力的最佳的减少,该内层的厚度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7.5倍,其中该内层的厚度应最大为11.4mm。
[0011]如果该胎体包含一个具有在1.1mm与1.5_之间直径的钢帘线,因此有利的是,该内层的厚度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6倍,其中在具有在1.1mm与1.2mm之间直径的、在该胎体中的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的厚度应最大为13.2mm,在具有在>1.2mm直径的、在该胎体中的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的厚度应最大为15mm。在这些给出的区域中能够显著地减少该轮胎的滚动阻力。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借助示意性示出实施例的图示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优点和细节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图1示出了一个穿过呈径向结构形式的车辆充气轮胎的部分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充气轮胎是一种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轮胎,该轮胎具有:一个胎面1、一个多层的帘线带复合物2、一个具有在径向上或大体上在径向上延伸的由钢帘线制成的增强织物的胎体3、具有胎圈芯5的胎圈区域4和另外的、未详细示出的胎圈部件、一个侧壁7和一个气密的内层8。该帘线带复合物2具有四个帘线带层2a,这些帘线带层能够以常规方式实施并且能够以常规方式安排。在该胎体3中的钢帘线嵌入在橡胶中,其中这种所谓的胎体橡胶在该钢帘线的每个侧面形成一个橡胶层。该最内部的轮胎层是该内层8,该内层负责该轮胎的良好的气密性并且由一种橡胶混合物制成,该橡胶混合物的橡胶组分通常仅仅或主要包含丁基橡胶或齒化丁基橡胶,其中也可以使用一种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与天然橡胶和/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橡胶共混物。
[0014]本发明致力于优化该内层8的厚度,以便减少通过该内层8将轮胎的热量排出到在轮胎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中以及由此传输到轮辋和周围环境中。由此,该轮胎比具有一个对应于现有技术实施的内层的轮胎更热地运行,这会导致该滚动阻力的减少。在该胎体层3中的钢帘线的直径在轮胎的热传导的程度上起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直径的钢帘线原则上能够比具有较小直径的钢帘线更好地传导热量。
[0015]现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确定,该内层8的厚度的任意提高未必会实现该滚动阻力的改善,而是取决于,该内层8的厚度与在该胎体3中的钢帘线的直径的最佳匹配或适配,其中在一个确定的胎体中的钢帘线通常具有相同的直径。
[0016]在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车辆充气轮胎中,该内层8的厚度比在该胎体3中的相应的钢帘线的直径的4倍、尤其为至少4.2倍、优选为至少4.5倍更大。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内层8具有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6倍的厚度。
[0017]在其中胎体3包含钢帘线的车辆充气轮胎中,该钢帘线具有在0.2mm与0.5mm之间的直径,该内层8可以具有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10倍、尤其为至少15倍的厚度。在此类实施的车辆充气轮胎中,该内层厚度不应超过9.0mm。
[0018]在该胎体3中包含钢帘线的车辆充气轮胎中,该钢帘线具有在0.51mm与1.0mm之间的直径,该内层8的厚度是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7.5倍。在这类车辆充气轮胎中,该内层的最大厚度不应超过11.4mm。
[0019]在该胎体3中包含钢帘线的车辆充气轮胎中,该钢帘线具有在1.1mm与1.5mm之间的直径,该内层厚度如此地选择,使得该内层厚度是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6倍。如果在该胎体3中的钢帘线具有在1.1mm与1.2_之间的直径,则该内层8的最大厚度应为13.2_。如果在该胎体3中的钢帘线具有>1.2mm和最大1.5mm的直径,则该最大的内层厚度应为15mm0
[0020]该内层8具有一个很大程度上恒定的厚度,然而该厚度由于在该轮胎固化中的要求可以略微改变。该内层3的厚度理解为在优选九个测量位置处该内层的所测量的平均厚度(算数平均值),这九个测量位置在每个轮胎半件中有四个、一个在该轮胎的顶点中。在图1中,为了确定这些测量位置的定位,在顶点中描绘具有最大的横截面高度H的位置,其中该横截面高度H是相对于安装在一个轮辋9上的、并且设定在按照E.T.R.T.0标准的额定压力下的轮胎,并且在径向上存在的间距是在一个朝该胎圈趾(Wulstzehe)的尖端画出的参考线I与该轮胎顶点之间。该位置Ml位于顶点处,在该位置处具有该轮胎的最大的横截面高度H,测量位置M2在该最宽的帘线带层的侧棱内部,测量位置M3在该横截面高度H的70 %的高度H3中,测量位置M4在该横截面高度H的45 %的高度H4中,并且测量位置M5在该横截面高度H的25%的高度H5中。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胎面
[0023]2......帘线带复合物
[0024]2a……帘线带层
[0025]3......胎体
[0026]4......胎圈区域
[0027]5......胎圈芯
[0028]7……侧壁
[0029]8......内层
[0030]9......轮辋
【主权项】
1.呈径向结构形式的车辆充气轮胎,尤其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气密的、大体上恒定厚度的内层(8)和一个胎体(3),该胎体具有嵌入到一种胎体橡胶中的具有大体上相同直径的钢帘线,其中这些钢帘线的直径在0.2mm与1.5mm之间, 其特征在于, 该内层(8)具有比该钢帘线直径的4倍更大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内层(8)具有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4.2倍、优选至少4.5倍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内层(8)具有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6倍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在0.2mm与0.5_之间直径的、在该胎体(3)中的一种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8)的厚度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10倍、尤其至少15倍,其中该内层(8)的厚度最大为9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在0.51mm与1.0mm之间直径的、在该胎体(3)中的一种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8)的厚度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7.5倍,其中该内层⑶的厚度最大为11.4_。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在1.1mm与1.5_之间直径的、在该胎体(3)中的一种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8)的厚度对应于该钢帘线直径的至少6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在1.1mm与1.2mm之间直径的、在该胎体(3)中的一种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8)的厚度最大为13.2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大于1.2mm直径的、在该胎体⑶中的一种钢帘线的情况下,该内层⑶的厚度最大为15mm。
【专利摘要】呈径向结构形式的车辆充气轮胎,尤其用于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气密的、大体上恒定厚度的内层(8)和一个胎体(3),该胎体具有嵌入到一种胎体橡胶中的具有大体上相同直径的钢帘线,其中这些钢帘线的直径在0.2mm与1.5mm之间,该内层(8)具有比该钢帘线直径的4倍更大的厚度。
【IPC分类】B60C5/14, B60C9/04
【公开号】CN105102242
【申请号】CN201480018353
【发明人】延斯·克勒夫曼, 乔·瓜尔达拉贝尼, 迪特尔·赫罗米
【申请人】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1月15日
【公告号】DE102013103026A1, WO2014154369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