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92312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图2中的左侧)规定为轴第二方向X2。
[0040]在这样的构成中,第一旋转电机MG1具备相对于与第一旋转轴41一体旋转的转子Rol在径向外侧配置的定子Stl,上述定子Stl具备从定子铁心43向轴向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45。
[0041]如图2所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具备配置于第一旋转电机MG1与变速装置TM的轴向之间并将第一旋转轴41以及变速输入轴5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中间支承部件20以及将中间支承部件20固定于壳体10的紧固螺栓30。
[0042]壳体10具备至少覆盖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变速装置TM的外周的周壁11以及在第一旋转电机MG1与变速装置TM的轴向之间从周壁11延伸至比第一线圈端部45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中间壁12。
[0043]中间支承部件20具备支承用于将第一旋转轴41以及变速输入轴5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轴承35的轴承支承部21、筒状的支承部件突起部22以及从上述支承部件突起部2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3。而且,支承部件突起部22的外周面25与中间壁12的径向内侧端面13抵接。另外,凸缘部23相对于中间壁12在轴向的第一旋转电机MG1侧(轴第二方向X2侧)沿径向延伸,并且上述凸缘部23的外周面24配置于比第一线圈端部45更靠近径向内侧。
[0044]紧固螺栓30沿轴向从第一旋转电机MG1侧(轴第二方向X2侧)插入凸缘部23以及中间壁12,紧固螺栓30的头部31配置于在径向观察时与第一线圈端部45重合的位置。
[0045]此外,第一旋转电机MG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旋转电机”,第一旋转轴4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旋转轴”,变速输入轴5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输入轴”,支承部件突起部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突起部”,第一线圈端部4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线圈端部”。
[0046]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7]1.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以及内燃机ENG的简要构成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除了变速装置TM、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壳体10之外,还具备驱动连结于内燃机ENG的作为输入部件的内燃机输入轴65、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具有三个旋转元件的差动齿轮装置PG。内燃机输入轴65、第二旋转电机MG2的第二旋转轴66、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旋转轴41以及变速装置TM的变速输入轴50连结于差动齿轮装置PG的相互不同的旋转元件。而且,在轴向上,从变速装置TM侧(轴第一方向XI侧)按第一旋转电机MG1、差动齿轮装置PG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顺序配置在同轴上。此外,中间壁12以及中间支承部件20配置于第一旋转电机MG1与变速装置TM的轴向之间(参照图2)。
[0049]〈内燃机ENG>
[0050]内燃机ENG为利用燃料的燃烧而驱动的热机,例如,能够使用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公知的各种内燃机。在本例子中,内燃机ENG的曲轴等内燃机输出轴Eo驱动连结于内燃机输入轴65。
[0051]〈第一旋转电机MG1>
[0052]第一旋转电机MG1具有固定于收纳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壳体10的定子Stl以及在上述定子St 1的径向内侧与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轴41 一体旋转的转子Ro 1。第一旋转轴41以与变速装置TM的变速输入轴50以及行星齿轮机构PG的齿圈RG—体旋转的方式被驱动连结。
[0053]第一旋转电机MG1经由进行直流交流转换的变频器电连接于作为蓄电装置的电池。而且,第一旋转电机MG1能够发挥作为接受电力的供给而产生动力的马达(电动机)的功能与作为接受动力的供给而产生电力的发电机(generator)的功能。
[0054]〈第二旋转电机MG2>
[0055]第二旋转电机MG2具有固定于壳体10的定子St2以及在上述定子St2的径向内侧与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旋转轴66—体旋转的转子Ro2。第二旋转轴66以与行星齿轮机构PG的太阳轮SG—体旋转的方式被驱动连结。
[0056]第二旋转电机MG2经由进行直流交流转换的变频器电连接于作为蓄电装置的电池。而且,第二旋转电机MG2能够发挥作为接受电力的供给而产生动力的马达(电动机)的功能与作为接受动力的供给而产生电力的发电机(generator)的功能。
[0057]〈差动齿轮装置PG>
[0058]差动齿轮装置PG形成单一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PG。即,行星齿轮机构PG具有作为三个旋转元件的支承多对小齿轮P的行星架CA、与上述小齿轮分别啮合的太阳轮SG以及齿圈RG。而且,行星架CA以与内燃机输入轴65—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太阳轮SG以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第二旋转轴66—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齿圈RG以与变速输入轴50以及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旋转轴41 一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
[0059]〈变速装置TM>
[0060]变速装置TM具备驱动连结于驱动力源侧的变速输入轴50、驱动连结于车轮W的变速输出轴51以及多个接合装置C1、C2..?。而且,根据多个接合装置C1、C2..?的接合或者释放形成多个变速级,以各变速级的变速比使变速输入轴50的旋转变速并且转换扭矩传递至变速输出轴51。变速输入轴50以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旋转轴41以及行星齿轮机构PG的齿圈RG—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从变速输入轴50经由变速级传递至变速输出轴51的扭矩经由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被分配并传递至左右两个车轴,从而传递至驱动连结于各车轴的车轮W。
[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动作表所示,变速装置TM作为前进档具备变速比(减速比)不同的四个变速级(第一级1ST、第二级2ND、第三级3RD以及第四级4TH)。为了构成这些变速级,变速装置TM构成为具备:具备单一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而成的齿轮机构、以及六个离合器或者制动器的接合装置(:1工2、03、81、82、?1。控制除了单向离合器F1之外的这些多个接合装置C1、C2..?的接合以及释放,切换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各旋转元件的旋转状态,选择地接合多个接合装置C1、C2..?中的任意两个,从而能够切换四个变速级。此外,变速装置TM除了上述四个变速级之外,也具备一级后退档REV。
[0062]在图3中,“〇”表示各接合装置处于接合的状态,“无标记”表示各接合装置处于释放的状态。“(〇)”表示在进行发动机制动的情况等下,接合装置处于接合的状态。另外,“Λ”表示在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成为释放的状态,在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成为接合的状态。
[0063]2.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详细构成
[0064]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0065]构成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变速装置TM、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行星齿轮机构PG等收纳于壳体10内。
[0066]壳体10具备覆盖变速装置TM、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行星齿轮机构PG等的外周的周壁11。周壁11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
[0067]另外,如图2所示,壳体10具备在第一旋转电机MG1与变速装置TM的轴向之间,从周壁11延伸至比第一线圈端部45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中间壁12。
[0068]2-1.第一旋转电机MG1
[0069]第一旋转电机MG1具备配置于与第一旋转轴41一体旋转的转子Ro 1的径向外侧的定子Stl ο
[0070]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电机MG1的定子Stl具备在轴向层叠多片圆环板状的电磁钢板而构成并固定于周壁11的定子铁心43以及卷装于上述定子铁心43的线圈。
[0071 ] 定子Stl具备从定子铁心43向轴向突出的线圈端部45、46。第一线圈端部45从定子铁心43的轴向端面向轴第一方向XI突出,第二线圈端部46从定子铁心43的轴向端面向轴第二方向X2突出(参照图1)。此外,第一线圈端部4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线圈端部”。
[0072]转子Rol具备在轴向层叠多片圆环板状的电磁钢板而构成的转子铁心47。转子铁心47的轴向长度与定子铁心43的轴向长度相同,转子铁心47与定子铁心43以在径向观察时重合的方式配置。因此,转子铁心47的轴向端面与定子铁心43的轴向端面的轴向位置相同。
[0073]第一旋转轴41形成为圆筒状。转子铁心47的内周面以嵌合于第一旋转轴41的外周面并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在转子铁心47的轴向两侧具备从轴向两侧夹持转子铁心47的端板48。
[0074]第一旋转轴41以与变速输入轴50—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轴41的内周面以花键嵌合于变速输入轴50的外周面并一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变速输入轴50向比由接合装置、齿轮机构等构成的变速装置TM的主体部更靠近轴第二方向X2延伸至行星齿轮机构PG。
[0075]在比第一线圈端部45更靠近径向内侧、亦即比变速输入轴50更靠近径向外侧产生圆筒状的空间,从而有效利用上述圆筒状的空间,如以下说明的那样,配置第一旋转轴41的轴突出部42、第一轴承35、中间支承部件20的轴承支承部21以及凸缘部23和紧固螺栓30的头部31等。
[0076]第一旋转轴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