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76710阅读:来源:国知局
4。图中,CL表示轮胎赤道,K表示轮胎径向,W表示轮胎宽度方向(与轮胎轴向相同)。以 下,只要无特别说明,"径向"是指轮胎径向K,"宽度方向"是指轮胎宽度方向W。该例中,轮 胎相对于轮胎赤道CL形成左右对称结构。
[0066] 充气轮胎中在一对胎圈芯4间埋设有呈环形状延伸的至少一片胎体帘布层5。在 该例中,胎体帘布层5为一片,也可以设置两片以上。胎体帘布层5从胎面部1经过胎壁部 2延伸至胎圈部3,在胎圈部3中,在胎圈芯4的周围将胎体帘布层5的端部折回从而卡住。 关于胎体帘布层5的端部,将胎圈芯4的周围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回。胎体帘布层5 包括:包含钢丝帘线或有机纤维帘线等的胎体帘线、和用于被覆胎体帘线的被覆橡胶。胎体 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实质上呈直角排列。
[0067] 在胎面部1中的胎体帘布层5的外周侧,在胎体帘布层5和胎面橡胶6之间,配置 包括至少两片带束帘布层的带束7。
[0068] 如放大图2所示,在胎体帘布层5的本体部5A和其折回部5B之间,在胎圈芯4的 外周(即,径向外侧)设置硬质橡胶制胎圈填胶8。关于胎圈填胶8,形成越向径向外侧逐 渐形成宽度越窄的剖面三角形状。胎体帘布层5的折回部5B以其前端、即折回端5BE位于 胎圈芯4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
[0069] 在胎圈部3,以从径向内侧覆盖胎体帘布层5的方式设置胎圈包布9。胎圈包布9 是埋设有钢丝帘线或有机纤维帘线等加强帘线的加强层,以在胎圈芯4的周围从宽度方向 内侧向外侧覆盖胎体帘布层5的方式,重叠在该胎体帘布层5的表面。胎圈包布9包括:以 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端为基准,由此在宽度方向外侧向径向外侧卷起的外侧卷起部9A,和 在宽度方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卷起的内侧卷起部9B。附图标记9AE是胎圈包布9的宽度方向 外侧的端部(即,外侧卷起部9A的端部),在胎圈芯4的外周面4A和胎体帘布层5的折回 端5BE之间终止。附图标记9BE是胎圈包布9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即,内侧卷起部9B 的端部),在胎圈芯4的外周面4A和胎圈填胶8的径向外侧端之间终止。胎圈包布9是通 过被覆橡胶被覆相对于径向倾斜排列的加强帘线而形成的胎圈包布。
[0070] 在胎圈部3设置橡胶胎圈包布10,作为用于构成与未图示的轮辋凸缘接触的部分 的外面部分的橡胶部。在将充气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的状态下,橡胶胎圈包布10构成与轮 辋凸缘抵接的胎圈部外面部分,也被称为轮辋胶条。更详细来说,橡胶胎圈包布10以从宽 度方向外侧覆盖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部9A的方式设置,在其径向外侧端部连接胎壁橡胶 11〇
[0071] 附图标记12是作为设置在轮胎内面的阻气橡胶层的内衬层。内衬层12以从宽度 方向内侧覆盖胎圈包布9的内侧卷起部9B的方式设置,在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终止。并且, 该终止部由橡胶胎圈包布10被覆。
[0072] 附图标记13是将形成在结构胎圈部3的外面部分的橡胶胎圈包布10及胎壁橡胶 11、和其宽度方向内侧的胎圈填胶8之间的空间填埋的橡胶制垫。垫13的径向内侧端延伸 至覆盖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的位置为止。
[0073] 附图标记14是以填埋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的径向外侧的高低差的方 式配置的橡胶垫。即,橡胶垫14是用于填埋由于胎圈包布9的厚度而在外侧卷起端部9AE 的外周形成的高低差的橡胶构件,并配置在外侧卷起端部9AE的径向向外侧。
[0074] 如图3放大所示,在胎体帘布层5的折回部5B、与重叠于该折回部5B的胎圈包布 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之间,夹置橡胶片15 (也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案中,橡胶片15使 用包括含湿法母炼胶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片,所述湿法母炼胶包含天然橡胶和/或聚异戊 二烯橡胶与炭黑。如此,通过使用炭黑高维地分散而成的湿法母炼胶而形成橡胶片15,可以 提高耐疲劳性能。因此,可以抑制在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产生的应变所引起的 分呙。
[0075] 橡胶片15抵接于胎体帘布层5的折回部5B和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并 且夹进至两者之间。橡胶片15越过外侧卷起端部9AE朝向径向外侧沿着所述折回部5B的 外表面延伸。
[0076] 在本实施方案中,同样的橡胶片16还夹置于胎体帘布层5的本体部5A、与重叠于 该本体部5A的胎圈包布9的端部(即,内侧卷起端部9BE)之间。如此,对于内侧卷起端部 9BE,也通过设置使用所述湿法母炼胶制作的橡胶片16,从而可以抑制在该内侧卷起端部 9BE产生的应变所引起的分离。
[0077][第二实施方案]
[0078] 第二实施方案相对于所述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入追加的橡胶片。 即,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如图5及图6所示,将第一实施方案的橡胶片15,16作为第一橡胶 片,以在该第一橡胶片15,16和第二橡胶片17,18之间夹进胎圈包布9的端部9AE,9BE的 方式,配置第二橡胶片17,18。
[0079] 详细来说,在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在其宽度方向内侧贴附第一橡胶片 15,并且以从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外侧卷起端部9AE的方式贴附第二橡胶片17。第二橡胶片 17夹置在外侧卷起端部9AE和所述垫13之间。第二橡胶片17越过外侧卷起端部9AE向径 向外侧延伸。
[0080] 另外,在胎圈包布9的内侧卷起端部9BE,在其宽度方向外侧贴附第一橡胶片16, 并且以从宽度方向内侧覆盖内侧卷起端部9BE的方式贴附第二橡胶片18。第二橡胶片18 夹置在内侧卷起端部9BE和内衬层12之间。第二橡胶片18越过内侧卷起端部9BE向径向 外侧延伸。
[0081]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作为第二橡胶片17,18,使用利用和第一橡胶片15,16相同的 湿法母炼胶制作的橡胶片,由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胎圈包布9的端部9AE,9BE产生的应 变所引起的分离。对于第二实施方案,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省略说明。
[0082] [第三实施方案]
[0083] 第三实施方案相对于所述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包入胎圈包布的 端部的方式配置橡胶片。即,在第三实施方案中,代替第一实施方案的橡胶片15,16,如图7 及图8所示,设置分别包入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及内侧卷起端部9BE的橡胶片 19,20 〇
[0084] 详细来说,对于外侧的橡胶片19而言,以从径向外侧包入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 端部9AE的方式折回。因此,橡胶片19配置在外侧卷起端部9AE的胎圈填胶8侧和橡胶胎 圈包布10侧的两个部位。另外,对于内侧的橡胶片20而言,以从径向外侧侧包入胎圈包布 9的内侧卷起端部9BE的方式折回。因此,橡胶片20配置在内侧卷起端部9BE的胎圈填胶 8侧和内衬层12侧的两个部位。
[0085]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作为橡胶片19,20,使用利用与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湿法母炼 胶制作的橡胶片,由此与橡胶片19, 20形成包入的形态一起,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胎圈包 布9的端部9AE,9BE产生的应变所引起的分离。对于第三实施方案,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 方案相同,省略说明。
[0086] [第四实施方案]
[0087] 第四实施方案是对所述第三实施方案的结构,附加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二橡胶片 17,18的实施方案。详细来说,如图9及图10所示,设置包入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 9AE的方案的第一橡胶片19,并以覆盖其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贴附第二橡胶片17。另外,设 置包入胎圈包布9的内侧卷起端部9BE的方案的第一橡胶片20,并以覆盖其宽度方向内侧 的方式贴附第二橡胶片18。
[0088] 如此通过组合第二实施方案与第三实施方案的结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胎 圈包布9的端部9AE,9BE产生的应变所引起的分离。对于第四实施方案,其他结构和第二 实施方案及第三实施方案相同,省略说明。
[0089] [第五实施方案]
[0090] 如图11及图12所示的第五实施方案是在所述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中,使用利用 与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湿法母炼胶制作的橡胶片,作为填埋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 9AE的径向外侧的高低差的橡胶垫14的例子。如此配置在胎圈包布9的外侧卷起端部9AE 的径向外侧的橡胶垫14,也使用使炭黑高维地分散并提高耐疲劳性能的橡胶组合物,由此 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胎圈包布9的端部9AE产生的应变所引起的分离。对于第五实施方案, 其他结构和第二实施方案相同,省略说明。
[0091] 此外,对于用于填埋胎圈包布9的内侧卷起端部9BE的径向外侧的高低差的橡胶 垫14A,也可以使用利用与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湿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