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225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
技术背景大家知道,在折叠自行车中对把立管的折叠方式分为抽插式和旋转式两 种,所谓抽插式是指在折叠过程中,当打开快拆手柄后,需要提起或插下把 立管才能使把立管退出或套进与前叉连接的其它部件,然后通过把立管绕铰 接轴旋转来实现向下折叠把立管的方式;中国专利2007100000514所公开的 一种自行车把立管与前叉的安全锁紧和折叠结构,其折叠技术特点属于抽插 式,该结构是通过其所述的快拆手柄的快拆螺杆穿于把立管的快拆螺杆的安 装孔和折叠滑轨的滑片中,依靠快拆螺杆在滑轨片内的上下滑动达到把立管 与旋接在前叉上金属螺纹保护套的脱离和结合目的,使把立管在快拆螺杆的 作用下可以绕滑轨片旋转,从而实现折叠把立管的目的,从其结构可知,其 把立管与前叉的连接与否,完全是通过快拆手柄装置的锁紧或松开状态来使 把立管能否沿所述折叠滑轨中的滑轨片上滑动来决定的,在实际使用中,如 果锁紧的快拆手柄装置发生松动,极容易发生骑车人在骑行中将把立管拉起, 使把立管和前叉失去连接而酿成事故,所以该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需改进。再者,该技术方案对把立管与前叉是通过斜头螺杆内拉锁紧的连接方式 并不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图1是现有把立管与前叉直管是采用斜头螺杆 内拉锁紧来连接的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结构在把立管1的下端套接一个可以用螺钉使其与把立管固定的套环9,套环9的上方 搁有套在把立管1上的夹环2,夹环2开口端与快拆手柄装置4连接,夹环2 开口端的正对面有一 "「"形连接板,其下端有连接孔,驳接管35上大下小 略呈倒"凸"字形,顶端内腔中有一窄口的圆台33,下端斜口,驳接管32铆 接在官腔下端收口的套管3中,套管3 —侧的外壁上有一对相对于管腔径、 径向中心线均对称的"L"形滑片31,滑片31上各有一对齐的条形滑槽34, 所述夹环2上的"「"形连接板插在两滑片31间,铰接轴6在滑槽34、 "「" 形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中穿过,铰接轴能沿滑槽34滑动,夹环2可以绕铰接轴 6转动;驳接管32铆接在套管3中后(称为把立管下端),其上下各有一截位 于套管3的官腔外,下截部分用于插在前叉直管7中,通过穿在其官腔中的 斜头螺杆5拧紧后能错位压逼前叉直管7的官腔壁来实现连接,上截用于套 接在把立管1的官腔中,通过快拆手柄装置4的作用实现把立管1与前叉驳 接管32的套紧或松离,最终达到向上提起把立管再向下将其折叠的目的。从 上述的技术特征可知,该结构除了同样存在前述的安全隐患的不足外,另外, 这种结构的把立管下端,由于需要驳接管32的两端各有一截位于套管3的官 腔外,导致驳接管32唯有垂直于套管3的径面放置方可实用,存在不便于将 用于插在前叉直管7中的下截部分倾斜于套管3的径面放置放置,以便扩展 自行车鞍座与车把间的尺寸的不足,而对于折叠自行车而言,这样的尺寸扩展又是非常必要的,且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 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保险且驳接管可以倾斜铆接的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包括夹环、构成把立管下端的驳接管和 套管、快拆手柄装置、绞接轴。所述夹环开口端的正对面有两片向外凸起的 前、后滑块,两者相对于夹环管腔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滑块上各有一 条外宽内窄的阶梯槽,两阶梯槽的内槽槽径不相等,且前滑块上的阶梯槽之 顶端为一个孔径大于其内槽槽径的圆孔;所述管套是一圆管的左侧有一顶部 有连接孔的"L"形连接板,圆管能和把立管套接,圆管管腔的顶端有一与 外管壁圆周同心的倒"凸"形圆台,倒"凸"形圆台往下的管腔先是一段从 上而下逐渐阔口的锥台区,在锥台底部至管套的底端,是一段口径与所述锥 台下底的直径相等的圆柱区,用于铆接驳接管,圆柱区的上下底均与圆管外 管壁圆周同心或上底向左斜;所述驳接管是下端斜口的直筒管,其上端铆接 在管套中圆管管腔的圆柱区内,铆接后驳接管与管套中圆管的径面垂直或下 端口向右倾斜;所述铰接轴有轴柱、弹簧、弹簧套筒、螺母、卡簧片构成, 轴柱的柱体由直径依次变小的多节同心圆柱构成,最左端为轴帽,最右端设 置有卡槽,靠近卡槽的柱体上设置有螺纹;弹簧套筒呈"T"形,其内腔呈两 端开口的"凸"形状,且内腔宽口端的直径比轴柱上从轴帽往右第一节圆柱 的直径略大,但小于轴帽的外径。上述弹簧的内径小于轴柱上从轴帽往右第一节圆柱的直径,略大于从轴 帽往右第二节圆柱的直径。上述轴柱除其上的轴帽外柱体部分能穿在或穿过所述弹簧套筒的内腔。 安装时,先将把立管的底端套在夹环中并用螺钉锁紧,然后将把立管下 端(由管套和驳接管铆接在一起构成)中套管上的连接板对正夹环上前、后 滑块间的间缝,让套管上的圆管套进把立管底端的内腔中,最后在夹环开口端安装上快拆手柄装置和将所述绞接轴安装在滑块的阶梯槽上即可。在安装 绞接轴时,先将弹簧放置在弹簧套筒内后将弹簧套筒的窄口端依次在后滑块 的阶梯槽、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中穿过,然后将轴柱上有卡槽的一端从弹簧和 弹簧套筒中穿过到前滑块的阶梯槽中,最后将螺母拧在轴柱上并在卡槽中压 下卡簧片。这样连接后,在轴柱、弹簧、弹簧套筒、后滑块上的阶梯槽的相 互作用下,拧在轴柱上的螺母会得到一个向后拖的力,当把立管的底端完全 套在所述管套的圆管上时,螺母会被这个力拖进到前滑块上阶梯槽顶端的圆 孔中,在这个时候,就是快拆手柄是松开的,绞接轴却因连接在轴柱上的螺 母卡在圆孔中而不能滑动,这时只有用手指向前按轴柱上的轴帽将螺母顶出 圆孔外,才能拔起把立管使其和所述的圆管脱离套接完成折叠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实用新型所述的两块滑片上供铰接轴 上下滑动的滑槽是外宽内窄的阶梯槽,且两阶梯槽的内槽槽径不行相等,其 中一阶梯槽的顶端是一个直径大于该阶梯槽内槽槽径的圆孔,铰接轴有轴柱、 弹簧、弹簧套筒、螺母、卡簧片构成,这种结构的滑槽和铰接轴对现有技术 中的把立管折叠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起到克制的作用;另外,该折叠结构中 采用套管上的圆管部分与把立管套接,使驳接管可以和套管上的圆管部分垂 直或倾斜铆接,弥补了现有把立管折叠结构中驳接管不宜倾斜铆接,以便扩 展自行车鞍座与车把间的尺寸的问题。


1、图1是现有把立管与前叉直管是采用斜头螺杆内拉锁紧来连接的 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示意图。
2、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的示意图。
3、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4、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5、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驳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6、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环的结构示意图。
7、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环沿图6中C—C的剖视图。
8、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环沿图6中D—D的剖视图。
9、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实施例1沿图10中B^B的剖视图。
10、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实施例1沿图9中E—E的剖视图。
1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作进一步 阐述。
参考图6、 7、 8,图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 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环沿图6中C—C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 夹环沿图6中D"D的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所述夹环2开口端的正对面有两 片向外凸起的前、后滑块22、 23,两者相对于夹环管腔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 分布,滑块22、 23上各有一条外宽内窄的阶梯槽21、 25,两阶梯槽21、 25 的内槽槽径不相等,且前滑块上的阶梯槽21之顶端为一个孔径大于其内槽槽 径的圆孔,夹环2的开口端有安装快拆手柄装置用的轴孔24。
参考图5、 9、 1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实施例1沿图10中B— B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实施例1沿图9中E—E的剖视 图。如图中所示所述管套3是一圆管32的左侧有一顶部有连接孔34的"L " 形连接板31,圆管32能和把立管套接,圆管32管腔的顶端有一与外管壁圆 周同心的倒"凸"形圆台33,倒"凸"形圆台33往下的管腔先是一段从上而下逐渐阔口的锥台区F,在锥台底部至管套的底端,是一段口径与所述锥台下
底的直径相等的圆柱区Y,用于铆接驳接管,该实施例圆柱区Y的上底向左 斜;所述驳接管35 (见图5)是下端斜口的直筒管,其上端铆接在管套中圆 管32管腔的圆柱区Y内,铆接后驳接管的下端口向右倾斜,当将倾斜的驳接 管套在前叉的直管上时,圆管32的上端就向右倾斜,从而增大了自行车鞍座 与车把间的尺寸。
参考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实施例2的剖视图,从图所示 可知,该实施例所述的套管与套管实施例1中所述的结构是极相同的,在此 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实施例所述的套管中圆管32管腔的圆柱区Y是竖直的, 即圆柱区Y的上下底均与圆管32外管壁圆周同心。
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铰 接轴有轴柱61、弹簧62、弹簧套筒63、螺母64、卡簧片65构成,轴柱61 的柱体由直径依次变小的多节同心圆柱构成,最左端为轴帽,最右端设置有 卡槽,靠近卡槽的柱体上设置有螺纹;弹簧套筒63呈"T"形,其内腔呈两 端开口的"凸"形状,且内腔宽口端的直径比从轴帽往右第一节圆柱的直径 略大,但小于轴帽的外径;弹簧62的内径小于轴柱上从轴帽往右第一节圆柱 的直径,略大于从轴帽往右第二节圆柱的直径;轴柱61除其上的轴帽外柱体 部分能穿在或穿过所述弹簧套筒63的内腔。
参考图2、 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的示 意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如图所示,该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 叠结构包括夹环2、构成把立管下端的驳接管35和套管2、快拆手柄装置4、 绞接轴。对于夹环2、驳接管35、套管2、绞接轴的结构特征,前面已经结合 相关附图作了清楚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参考图2、 3,主要是描述夹环2、构成把立管下端的驳接管35和套管2、快拆手柄装置4、绞接轴各自之间的 连接关系,安装时,先将把立管1的底端套在夹环中并用螺钉锁紧,然后将 把立管下端(由管套2和驳接管3铆接在一起构成)中套管3上的连接板31 对正夹环上前、后滑块22、 23间的间缝,让套管3上的圆管32套进把立管1 底端的内腔中,最后在夹环2开口端的轴孔中安装上快拆手柄装置4并将所 述绞接轴安装在滑块的阶梯槽21、 25上即可。在安装绞接轴时,先将弹簧62 放置在弹簧套筒63内后将弹簧套筒63的窄口端依次在后滑块的阶梯槽25、 连接板上的连接孔34 (见图9)中穿过,然后将轴柱61上有卡槽的一端从弹 簧62和弹簧套筒63中穿过到前滑块23的阶梯槽21中,最后将螺母64拧在 轴柱61上并在卡槽中压下卡簧片65,并将驳接管35套在前叉上的直管7中 用斜头螺杆5锁紧即可。这样连接后,在轴柱61、弹簧62、弹簧套筒63、后 滑块22上的阶梯槽25的相互作用下,拧在轴柱61上的螺母64会得到一个 向后拖的力,当把立管1的底端完全套在所述管套3的圆管32上时,螺母64 会被这个力拖进到前滑块23上阶梯槽21顶端的圆孔中,在这个时候,就是 快拆手柄4是松开的,绞接轴却因连接在轴柱61上的螺母64卡在圆孔中而 不能滑动,达到了安全保险的目的,这时只有用手指向前按轴柱上的轴帽将 螺母顶出圆孔外,才能拔起把立管使其和所述的圆管脱离套接完成折叠动作; 假如选用的把立管下端是驳接管35倾斜铆接在套管3中的结构的话,当把驳 接管35套在前叉上的直管7中并用斜头螺杆5锁紧后,如图2所示把立管1 的上端会自然的向右侧倾斜,实现增大自行车鞍座与车把间的尺寸的设计目 的。
权利要求1、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包括夹环(2)、驳接管(7)、套管(3)、快拆手柄装置(4)、绞接轴(6),其特征是所述夹环(2)开口端的正对面有两片向外凸起的前、后滑块(23、22),滑块(22、23)上各有一条外宽内窄的阶梯槽(21、25),两阶梯槽(21、25)的内槽槽径不相等,且前滑块上的阶梯槽(21)之顶端为一个孔径大于其内槽槽径的圆孔;所述管套(3)是一圆管(32)的左侧有一顶部有连接孔(34)的“ id="icf0001" file="Y2009200512020002C1.tif" wi="3" he="3" top= "88" left = "144"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yes"/>”形连接板(31),圆管(32)能和把立管(1)套接,圆管(32)管腔的顶端有一与外管壁圆周同心的倒“凸”形圆台(33),倒“凸”形圆台(33)往下的管腔先是一段从上而下逐渐阔口的锥台区(F),在锥台底部至管套的底端,是一段口径与所述锥台下底的直径相等的圆柱区(Y),圆柱区(Y)的上下底均与圆管(32)外管壁圆周同心或上底向左斜;所述驳接管(35)是下端斜口的直筒管,其上端铆接在管套(3)中圆管(32)管腔的圆柱区(Y)内;所述铰接轴有轴柱(61)、弹簧(62)、弹簧套筒(63)、螺母(64)、卡簧片(65)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驳 接管(35)与套管(3)铆接后,驳接管(35)与管套(3)中圆管(32) 的径面垂直或下端口向右倾斜。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轴 柱(61)的柱体由直径依次变小的多节同心圆柱构成,最左端为轴帽,最 右端设置有卡槽,靠近卡槽的柱体上设置有螺纹。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簧套筒(63)呈"T"形,其内腔呈两端开口的"凸"形状,且内腔宽口 端的直径比轴柱(61)上从轴帽往右第一节圆柱的直径略大,但小于轴帽的外径。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簧(62)的内径小于轴柱(61)上从轴帽往右第一节圆柱的直径,略大于 从轴帽往右第二节圆柱的直径。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轴柱(61)除其上的轴帽外柱体部分能穿在或穿过所述弹簧套筒(63) 的内腔。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包括夹环、驳接管、套管、快拆手柄装置、绞接轴,夹环上两滑块中的各滑槽是外宽观内窄且内槽槽径不相等的阶梯槽,其中一阶梯槽顶端为一个孔径大于其内槽槽径的圆孔;管套是一圆管的左侧有一顶部有连接孔的“”形连接板,圆管能和把立管套接,圆管管腔的顶端有一倒“凸”形圆台,倒“凸”形圆台往下先是逐渐阔口的锥台区,锥台底部至管套的底端,是口径与锥台下底的直径相等的圆柱区,用于铆接粗细一致一端斜口的驳接管,圆柱区的上下底均与圆管外管壁圆周同心或上底向左斜;铰接轴有轴柱、弹簧、弹簧套筒、螺母、卡簧片构成。该折叠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驳接管不宜倾斜铆接的问题。
文档编号B62K21/22GK201385743SQ20092005120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张炳发 申请人:张炳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