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54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机构技术领域,主要适用于八轴车辆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八轴重型车辆底盘多通过转向机械系装置来保证各转向轮转角关系,液压助力系提供助力以抵抗地面对车轮的阻力距。图I表示了一种八轴车辆底盘转向机构。如图I所示,当车辆转向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I产生转向运动;转向运动通过角传动机构传递至转向器2 ;转向器2接收转向运动后将之通过转向垂臂输出至第一拉杆3 ;第一拉杆3推动第一转向臂4,并使之绕点Al (第一转向臂4与车架铰接点)转动;第一转向臂4另一端与第二拉杆5连接,第二拉杆5推动 第二转向臂7并使之绕点A2转动(第二转向臂7与车架铰接点);同时,第二转向臂7将转向运动通过第三拉杆6、第四拉杆8分别传递至I桥转向节臂和II桥转向节臂,完成I、II桥转向运动。第二转向臂7还将转向运动通过第五拉杆9传递至第三转向臂10,第三转向臂10绕点A3转动(第三转向臂10与车架铰接与点A3);可见,第三转向臂10将转向运动通过第六拉杆11传递至III桥转向节臂,III桥完成转向。第三转向臂10另一端将转向运动通过第七拉杆12传递至第四转向臂13,在第七拉杆12的推动下,第四转向臂13绕点A4(第四转向臂13与车架铰接于点A4)转动;第四转向臂13转动时,其一端通过第八拉杆14推动IV桥转向节臂绕主销转动,IV桥完成转向。其另一端通过第九拉杆15推动第五转向臂16绕点A5 (第五转向臂16与车架铰接于点A5)转动;第五转向臂16通过第十拉杆17将转向运动传递至第六转向臂18 ;第六转向臂18具有锁止和断开功能,当断开时转向运动不再往后传递,车辆只有前四桥参与转向,当转向臂锁止转向运动继续向后传递;当时第六转向臂18锁止时,转向运动通过第i^一拉杆19推动第七转向臂21绕点A6(第七转向臂21与车架铰接于点A6)转动;第七转向臂21转动时,转向运动分别通过第十二拉杆20、第十三拉杆22传递至VII桥、VIII桥转向节臂,VII桥、VIII桥完成转向运动。在转向运动过程中I桥、II桥、III桥、IV桥车轮转角方向相同,并与VII桥、VIII桥车轮转角相反,V桥、VI桥不参与转向。采用这种转向机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拉杆、转向臂、转向梯形机构加工、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同转向轴的转向彼此不协调,会导致轮胎非正常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它设计合理,机构布置紧凑方便,驾驶员操控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联动机构、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臂、第二转向臂、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管道及阀门;所述转向器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所述方向盘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第一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联动机构依次连接所述I桥、所述II桥、所述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VII桥、所述VIII桥;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和VIII桥为转向桥,且I桥、
II桥和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和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IV桥和V桥为非转向桥;III桥中的液压缸与VI桥中的液压缸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静压传递开关与阀门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在所述III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管道连接口、第二管道连接口 ;在所述VI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三管道连接口、第四管道连接口 ;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口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口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桥包括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节臂、横拉杆、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二拉杆、第二转向节臂及液压缸;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一转向节臂、所述第一驱动臂设置在所述联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拉杆、所述第二转向节臂、所述第二驱动臂设置在联动机构的另一侧;第一驱动臂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臂同时还与车架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向节臂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节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臂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横拉杆上靠近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车架、第二拉杆的一端,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非转向桥包括车轴、第一车轮、第二车轮;所述车轴连接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轮;车轴的中心还与所述联动机构垂直铰接。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转向臂、第四转向臂;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第五拉杆、第六拉杆、第七拉杆、第八拉杆及第九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臂、所述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与第二拉杆、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的连接处连接,第三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三转向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第四拉杆连接第三转向臂、所述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五拉杆连接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I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六拉杆依次连接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第七拉杆连接V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V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八拉杆的一端与V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连接,第八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向臂连接,第四转向臂与车架铰接;所述第九拉杆连接第四转向臂、所述VI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油箱、油泵及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锁止液压缸;所述对中锁止液压缸包括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二浮动活塞以对中锁止液压缸的中轴线为对称轴设置在所述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中轴线平行;在第一浮动活塞的中心开设有活塞杆安装口,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杆安装口设置在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且垂直于浮动活塞,活塞杆上在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一端将活塞杆安装口卡住,另一端与所述VI桥中第一驱动臂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中的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的第一浮动活塞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口,在第二浮动活塞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进油口 ;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三进油口同时连接所述油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臂为U形臂。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臂为V形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VIII桥设置为转向桥,且I桥、II桥、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将IV桥和V桥设置为非转向桥,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延长线上。从而实现了各转向轴之间的协调转 向。并通过加设对中锁止液压缸,实现了当车辆遇大半径弯道时,对VI桥、VII桥、VIII桥进行对中锁止,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各转向轴之间的协调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轮胎的非正常磨损。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强,转弯半径小,低速机动灵活,高速安全稳定,整个转向系统设计合理,机构布置紧凑方便,驾驶员操控简单方便。

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中I桥、II桥、III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中VI桥、VII桥、VIII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中III桥中的液压缸与VI桥中的液压缸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中的对中锁止液压缸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由图2、图3、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器23、第一拉杆25、第一转向臂24、第二转向臂26、联动机构、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阀门、管道、第三转向臂32和第四转向臂89 ;转向器23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方向盘输出端、第一转向臂24的一端,第一转向臂24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25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25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26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26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转向臂26与车架铰接于Al ;联动机构依次连接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1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及VIII桥为转向桥,IV桥、V桥为非转向桥。I桥、II桥、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
VII桥、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的延长线上。III桥中的液压缸与VI桥中的液压缸通过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有阀门,静压传递开关与阀门连接。优选的,由图5可知,管道可包括第一管道92、第二管道94 ;在111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管道连接口 91、第二管道连接口 93 ;在¥1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三管道连接口 96、第四管道连接口 95 ;第一管道连接口 91与第三管道连接口 96通过第一管道92连接,第二管道连接口 93与第四管道连接口 95通过第二管道94连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桥包括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节臂、横拉杆、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二拉杆、第二转向节臂、液压缸;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节臂、第一驱动臂设置在联动机构的一侧,第二拉杆、第二转向节臂、第二驱动臂设置在联动机构的另一侧;第一驱动臂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臂同时还与车架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向节臂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节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液压缸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臂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横拉杆上靠近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车架、第二拉杆的一端,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优选的,第一驱动臂为U形臂,第二驱动臂为V形臂。即I桥包括1桥U形臂27、I桥第一拉杆29、I桥第一转向节臂30、I桥横拉杆31、I桥V形臂40、1桥第二拉杆41、1桥第二转向节臂42、1桥液压缸39。I桥U形臂27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I桥U形臂27的另一端与I桥第一拉杆29的一端连接,I桥第一拉杆29的另一端与I桥第一转向节臂30的一端连接,I桥第一转向节臂30的另一端与左车轮连接,且I桥U形臂27与车架铰接于点A2 ;1桥横拉杆31的两端分别连接I桥U形臂27、I桥V形臂40 ;1桥液压缸39的一端与I桥U形臂27连接,I桥液压缸39的另一端与I桥横拉杆31上靠近I桥V形臂40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A4 ;1桥V形臂40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3,I桥V形臂40的另一端与I桥第二拉杆41的一端连接;1桥第二拉杆41的另一端连接I桥第二转向节臂42的一端,I桥第二转向节臂42的另一端连接右车轮。II桥包括11桥U形臂35、11桥第一拉杆34、11桥第一转向节臂33、11桥横拉杆36、11桥V形臂45、II桥第二拉杆44、II桥第二转向节臂46、II桥液压缸43。II桥U形臂35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II桥U形臂35的另一端与II桥第一拉杆34的一端连接,II桥第一拉杆34的另一端与II桥第一转向节臂33的一端连接,II桥第一转向节臂33的另一端与左车轮连接,且II桥U形臂35与车架铰接于点A6 ;11桥横拉杆36的两端分别连接II桥U形臂35、II桥V形臂45 ;11桥液压缸43的一端与II桥U形臂35连接,II桥液压缸43的另一端与II桥横拉杆36上靠近II桥V形臂45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A7 ;11桥V形臂45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8, II桥V形臂45的另一端与II桥第二拉杆44的一端连接;11桥第二拉杆44的另一端连接II桥第二转向节臂46的一端,II桥第二转向节臂46的另一端连接右车轮。III桥包括111桥U形臂28、III桥第一拉杆38、III桥第一转向节臂37、III桥横拉杆50、III桥V形臂51、III桥第二拉杆49、III桥第二转向节臂48、III桥液压缸47。III桥U形臂28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III桥U形臂28的另一端与III桥第一拉杆38的一端连接,III桥第一拉杆38的另一端与III桥第一转向节臂37的一端连接,III桥第一转向节臂37的另一端与左车轮连接,且III桥U形臂28与车架铰接于点A9 ;111桥横拉杆50的两端分别连接III桥U形臂28、III桥V形臂51 ;111桥液压缸47的一端与III桥U形臂28连接,III桥液压缸47的另一端与III桥横拉杆上50靠近III桥V形臂51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AlO ;111桥V形臂51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ll,III桥V形臂51的另一端与III桥第二拉杆49的一端连接;111桥第二拉杆49的另一端连接III桥第二、转向节臂48的一端,III桥第二转向节臂48的另一端连接右车轮。VI桥包括VI桥U形臂67、VI桥第一拉杆56、VI桥第一转向节臂57、VI桥横拉杆58、VI桥V形臂55、VI桥第二拉杆68、VI桥第二转向节臂69、VI桥液压缸66。VI桥U形臂67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VI桥U形臂67的另一端与VI桥第二拉杆68的一端连接,VI桥第二拉杆68的另一端与VI桥第二转向节臂69的一端连接,VI桥第二转向节臂69的另一端与右车轮连接,且VI桥U形臂67与车架铰接于点A15 ;VI桥横拉杆58的两端分别连接VI桥U形臂67、VI桥V形臂55 ;VI桥液压缸66的一端与VI桥U形臂67连接,VI桥液压缸66的另一端与VI桥横拉杆58上靠近VI桥V形臂55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A14 ;VI桥V形臂55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13,VI桥V形臂55的另一端与VI桥第一拉杆56的一端连接;VI桥第一拉杆56的另一端连接VI桥第一转向节臂57的一端,VI桥第一转向节臂57的另一端连接左车轮。VII桥包括VII桥U形臂70、VII桥第一拉杆62、VII桥第一转向节臂61、VII桥横拉杆63、VII桥V形臂60、VII桥第二拉杆72、VII桥第二转向节臂71、VII桥液压缸59。VII桥U形臂70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VII桥U形臂70的另一端与VII桥第二拉杆72的一端连接,VII桥第二拉杆72的另一端与VII桥第二转向节臂71的一端连接,VII桥第二转向节臂71的另一端与右车轮连接,且VII桥U形臂70与车架铰接于点A18 ;VII桥横拉杆63的两端分别连接VII桥U形臂70、VII桥V形臂60 ;VII桥液压缸59的一端与VII桥U形臂70连接,VII桥液压缸59的另一端与VII桥横拉杆63上靠近VII桥V形臂60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A16。VII桥V形臂60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17,VII桥V形臂60的另一端与VII桥第一拉杆62的一端连接;VII桥第一拉杆62的另一端连接VII桥第一转向节臂61的一端,VII桥第一转向节臂61的另一端连接左车轮。VIII桥包括VIII桥U形臂75、VIII桥第一拉杆54、VIII桥第一转向节臂65、VIII桥横拉杆77、VIII桥V形臂64、VIII桥第二拉杆73、VIII桥第二转向节臂74、VIII桥液压缸76。VIII桥U形臂75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VIII桥U形臂75的另一端与VIII桥第二拉杆73的一端连接,第VIII桥第二拉杆73的另一端与VIII桥第二转向节臂74的一端连接,VIII桥第二转向节臂74的另一端与右车轮连接,且VIII桥U形臂75与车架铰接于点A22 ;VIII桥横拉杆77的两端分别连接VIII桥U形臂75、VIII桥V形臂64 ;VIII桥液压缸76的一端与VIII桥U形臂75连接,VIII桥液压缸76的另一端与VIII桥横拉杆77上靠近VIII桥V形臂64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A21 ;VIII桥V形臂64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20,VIII桥V形臂64的另一端与VIII桥第一拉杆54的一端连接;VIII桥第一拉杆54的另一端连接VIII桥第一转向节臂65的一端,VIII桥第一转向节臂65的另一端连接左车轮。优选的,非转向桥包括车轴、第一车轮、第二车轮;车轴连接第一车轮、第二车轮;车轴的中心还与联动机构垂直铰接。优选的,联动机构包括第二拉杆53、第三拉杆84、第四拉杆90、第五拉杆85、第六拉杆(图中未标注)、第七拉杆86、第八拉杆87、第九拉杆88 ;第二拉杆53分别连接第二转向臂26、I桥第U形臂27 ;第三拉杆84的一端与第二拉杆53、I桥U形臂27的连接处连接,第三拉杆84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向臂32的一端连接。第三转向臂32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于A5 ;第四拉杆90连接第三转向臂32、II桥U形臂35 ;第五拉杆85分别连接II桥 U形臂35、III桥U形臂28 ;第六拉杆依次连接III桥、IV桥、V桥、VI桥;第七拉杆86连接VI桥U形臂67、VII桥U形臂70 ;第八拉杆87的一端与VII桥U形臂70连接,第八拉杆87的另一端与第四转向臂89连接,第四转向臂89与车架铰接于A19 ;第九拉杆88连接第四转向臂89、VIII桥U形臂75。当车辆遇大半径弯道时,车辆只需I桥、II桥、III桥参与转向。为了对VI桥、VII桥、VIII桥进行对中锁止,保证行驶安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VI桥中设置有对中锁止液压缸。由图6可知,对中锁止液压缸包括第一浮动活塞81、第二浮动活塞78 ;第一浮动活塞81与第二浮动活塞78以对中锁止液压缸的中轴线为对称轴设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中轴线平行;在第一浮动活塞81的中心开设有活塞杆安装口,活塞杆82通过活塞杆安装口设置在第一浮动活塞81、第二浮动活塞78之间,且垂直于浮动活塞,活塞杆82上在第一浮动活塞81、第二浮动活塞78之间的一端将活塞杆安装口卡住,另一端与VI桥U形臂67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中的第一浮动活塞81、第二浮动活塞之间78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油口 80,第一进油口 80与油箱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的第一浮动活塞8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口 79,在第二浮动活塞78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进油口 83 ;第二进油口 79、第三进油口 83同时连接油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在工作时,当车辆遇大半径弯道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产生转向运动,经传动机构传递至转向器23。在转向器23的输出端,转向运动传至第一转向臂24,且作用于第一拉杆25首端;在第一转向臂24的作用下,第一拉杆25末端推动第二转向臂26绕点Al转动;第二转向臂26转动时,转向运动由第二拉杆53末端传递到第三拉杆84首端;接收转向运动后,第三拉杆84带动I桥U形臂27绕点A2转动;I桥液压缸39助力作用于I桥U形臂27,I桥完成转向运动。紧接着,第三拉杆84末端推动第三转向臂32绕点A5转动;第三转向臂32通过第四拉杆90推动II桥U形臂35绕点A6转动,II桥完成转向运动。II桥U形臂35的转向运动通过第五拉杆85带动III桥U形臂28绕点A9转动,在III桥液压缸47的助力作用下,III桥完成转向运动。静压传递开关为关闭的状态,III桥与VI桥之间无静压传递,即只有I桥、II桥、III桥为转向桥,VI桥、VII桥、VIII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52的作用下,与车轮处于对中位置。当车辆遇小半径弯道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产生转向运动,经传动机构传递至转向器23。在转向器23的输出端,转向运动传至第一转向臂24,且作用于第一拉杆25首端;在第一转向臂24的作用下,第一拉杆25末端推动第二转向臂26绕点Al转动;第二转向臂26转动时,转向运动由第二拉杆53末端传递到第三拉杆84首端;接收转向运动后,第三拉杆84推动I桥U形臂2绕点A2转动;1桥液压缸39助力作用于I桥U形臂27,I桥完成转向运动。紧接着,第三拉杆84末端推动第三转向臂32绕点A5转动;第三转向臂32通过第四拉杆90推动II桥U形臂35绕点A6转动,II桥完成转向运动。II桥U形臂35的转向运动通过第五拉杆85带动III桥U形臂28绕点A9转动,在III桥液压缸47的助力作用下,III桥完成转向运动。静压传递开关打开,即连接III桥液压缸47与VI桥液压缸66的管道上的阀门被打开,III桥液压缸47与VI桥液压缸66之间静压传递并发生定比例联动运动,由此转向运动有III桥传递至VI桥。VI桥液压缸66推动VI桥U形臂67绕点A15转动,VI桥完成转向运动。接着,VI桥U形臂67通过第七拉杆86推动VII桥U形臂70绕点A18转动,在VII桥液压缸59的作用下,VII桥完成转向运动。转向运动由VII桥输出至第八拉杆87,第八拉杆87推动第四转向臂89绕点A19转动;第四转向臂89转动时,转向运动传至第九拉杆88 ;作为VIII桥的输入,第九拉杆88推动VIII桥U形臂75绕点A22转动,在VIII桥液压缸76的作用下,VIII桥完成转向运动。转向过程中,I桥、II桥、III桥转向轮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VIII桥相反,IV桥、V桥不参与转向运动,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延长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通过将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
VIII桥设置为转向桥,且I桥、II桥、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将IV桥和V桥设置为非转向桥,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延长线上。从而实现了各转向轴之间的协调转向。并通过加设对中锁止液压缸,实现了当车辆遇大半径弯道时,对VI桥、VII桥、VIII桥进行对中锁止,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各转向轴之间的协调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轮胎的非正常磨损。本实用新型布置承载能力强,转弯半径小,低速机动灵活,高速安全稳定,整个转向系统设计合理,机构布置紧凑方便,驾驶员操控简单方便。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联动机构、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臂、第二转向臂、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管道及阀门;所述转向器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所述方向盘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第一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联动机构依次连接所述I桥、所述II桥、所述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VII桥、所述VIII桥;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和VIII桥为转向桥,且I桥、II桥和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和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IV桥和V桥为非转向桥;111桥中的液压缸与VI桥中的液压缸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静压传递开关与阀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在所述III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管道连接口、第二管道连接口 ;在所述VI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三管道连接口、第四管道连接口 ;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口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口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桥包括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节臂、横拉杆、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二拉杆、第二转向节臂及液压缸;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一转向节臂、所述第一驱动臂设置在所述联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拉杆、所述第二转向节臂、所述第二驱动臂设置在联动机构的另一侧;第一驱动臂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臂同时还与车架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向节臂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节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臂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横拉杆上靠近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车架、第二拉杆的一端,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转向桥包括车轴、第一车轮、第二车轮;所述车轴连接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轮;车轴的中心还与所述联动机构垂直铰接。
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转向臂、第四转向臂;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第五拉杆、第六拉杆、第七拉杆、第八拉杆及第九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臂、所述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与第二拉杆、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的连接处连接,第三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三转向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第四拉杆连接第三转向臂、所述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五拉杆连接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I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六拉杆依次连接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第七拉杆连接V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V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八拉杆的一端与V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连接,第八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向臂连接,第四转向臂与车架铰接;所述第九拉杆连接第四转向臂、所述VI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还包括油箱、油泵及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锁止液压缸;所述对中锁止液压缸包括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二浮动活塞以对中锁止液压缸的中轴线为对称轴设置在所述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中轴线平行;在第一浮动活塞的中心开设有活塞杆安装口,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杆安装口设置在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且垂直于浮动活塞,活塞杆上在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一端将活塞杆安装口卡住,另一端与所述VI桥中第一驱动臂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中的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的第一浮动活塞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口,在第二浮动活塞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进油口 ;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三进油口同时连接所述油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臂为U形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臂为U形臂。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臂为V形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联动机构、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臂、第二转向臂、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阀门、管道;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VIII桥为转向桥,且I桥、II桥、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IV桥和V桥为非转向桥,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延长线上。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强,转弯半径小,低速机动灵活,高速安全稳定,整个转向系统设计合理,机构布置紧凑方便,驾驶员操控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B62D7/16GK202529027SQ20122016793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
发明者冯炜, 李安元, 李建锋, 袁大学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