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34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自行车车把总成,特别涉及自行车折叠车把总成。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交通的堵塞情况,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折叠式便携式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目前的折叠式自行车的车把设置在立管上,又因车把的结构较复杂、折叠及展开过程操作工序麻烦、繁琐,折叠和展开速度较慢,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折叠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能要求,而且车把在折叠后的结构还不够紧凑,车把折叠后的体积仍较大,尤其会占据车的侧面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结构简单、折叠后占据空间小的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式实施: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包括立管,所述立管铰接有支架套管,所述支架套管两侧分别铰接有左车把和右车把,该支架套管内还套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撑杆和右撑杆,所述左撑杆还与左车把铰接,所述右撑杆还与右车把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与支架套管通过固定装置控制定位。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管上的基座齿轮、设置在支架套管内并且与基座齿轮相匹配的压块、套设在支架套管内并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五螺杆、以及在第五螺杆外支架套管内套设有传动第五螺杆动作的长套手柄,所述第五螺杆向下移动时顶住所述压块,所述拉杆套设在支架套管与长套手柄之间,所述支架套管的上端开设有槽并且在该处外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压块设有圆柱形腔,该圆柱形腔与所述第五螺杆的下端相配合,所述第五螺杆的下端与该圆柱形腔之间设有圆珠,通过圆珠所述第五螺杆将传动所述压块上下移动。所述拉杆与左车把及右车把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卡扣。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立管与支架套管铰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装置来实现立管及支架套管的折叠、展开及其固定,而且立管及支架套管将在与自行车车架同一个平面内实现折叠,如此将达到车把最大限度减少了折叠后自行车的宽度空间,同时立管与支架套管的翻转折叠角度超过九十度;设置压块与立管上的基座齿轮相配合来实现固定和活动立管与支架套管的位置关系,立管与支架套管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折叠及展开简单方便;且设置定位卡扣使折叠及展开后的车把结构更加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车把及右车把折叠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车把及右车把折叠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把总成折叠前后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管及基座齿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块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套管的侧视图及正面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五螺杆的左视图、正视图及上部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长套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及底部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套管内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参见附图1-10,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包括立管101,所述立管101铰接有支架套管102,所述支架套管102两侧分别铰接有左车把107和右车把107',该支架套管102内还套设有拉杆105,所述拉杆105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撑杆108和右撑杆108',所述左撑杆108还与左车把107铰接,所述右撑杆108'还与右车把107'铰接,所述拉杆105与左车把107及右车把107'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卡扣110,通过该定位卡扣110可以使折叠之后的车把与拉杆固定住,不易发生变动。所述立管101与支架套管102通过固定装置控制定位。通过立管与支架套管铰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装置来实现立管及支架套管的折叠、展开及其固定,而且立管及支架套管将在与自行车车架同一个平面内实现折叠,如此将达到车把最大限度减少了折叠后自行车的宽度空间,而且立管与支架套管的翻转折叠角度超过九十度,如此使用更加方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管101上的基座齿轮111、设置在支架套管102内并且与基座齿轮111相匹配的压块104、套设在支架套管102内并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五螺杆103、以及在第五螺杆103外支架套管102内套设有传动第五螺杆103动作的长套手柄106。第五螺杆103的上部分为一异形状,本实施例设置为长腰形柱131,而长套手柄106则设有与该长腰形柱131相匹配的腔体161,如此长套手柄106的旋转将传动第五螺杆103的旋转,同时长套手柄106的上下移动基本上不会影响到第五螺杆103 ;第五螺杆103的下部分设置有外螺旋纹132与支架套管102内设置的内螺旋纹121相配合,如此可以实现当第五螺杆103被长套手柄106传动第五螺杆103旋转的时候,第五螺杆103将在支架套管102内上下移动,而且第五螺杆103的上下移动将不会影响长套手柄106的上下位置。所述压块104设有圆柱形腔141,该圆柱形腔141与所述第五螺杆103的下端相配合,所述第五螺杆103的下端与该圆柱形腔141之间设有圆珠134,通过圆珠所述第五螺杆103将传动所述压块104上下移动,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五螺杆103上设置半圆环槽133,在压块104上设置半圆环槽142,这两个半圆环槽形成供圆珠活动的空间。所述第五螺杆103向下移动时顶住所述压块104,使压块104顶住所述基座齿轮111,如此可以使支架套管102的位置与立管101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变。而所述拉杆105套设在支架套管102与长套手柄106之间,所述支架套管2的上端开设有槽22并且在这个地方的外面套设有锁紧螺母109,如此通过锁紧螺母109来锁紧拉杆105的位置,而长套手柄106的上纟而为手持部162,该时手持部162架在所述拉杆105上。本实施例在动作时,可以先将车把翻转折叠起来,这时拉杆105将上升,同时将带动长套手柄106上升,此时可以将相配合定位卡扣110扣住。然后通过旋转长套手柄106的手持部162带动第五螺杆103通过圆珠134传动压块104上升;当然当旋转长套手柄106的手持部162带动第五螺杆103上升时,即使没有设圆珠,第五螺杆103也将不会作用力在压块104上,此时再转动支架套管也能使压块104与立管的基座齿轮111分离,不过通过设置圆珠来传动的效果更佳,直接可以将压块104带动上升,因此也不易使压块104与基座齿轮111发生摩擦过度;压块104与基座齿轮111分离后,铰接在立管101上的支架套管102可以翻转下来,然后再通过长套手柄106传动第五螺杆103下降使压块104压住基座齿轮111达到固定立管101与支架套管102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立管与支架套管铰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装置来实现立管及支架套管的折叠、展开及其固定,而且立管及支架套管将在与自行车车架同一个平面内实现折叠,如此将达到车把最大限度减少了折叠后自行车的宽度空间,同时立管与支架套管的翻转折叠角度超过九十度;设置压块与立管上的基座齿轮相配合来实现固定和活动立管与支架套管的位置关系,立管与支架套管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折叠及展开简单方便;且设置定位卡扣使折叠及展开后的车把结构更加稳定。
权利要求1.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包括立管(101),所述立管(101)铰接有支架套管(102),所述支架套管(102)两侧分别铰接有左车把(107)和右车把(107'),该支架套管(102)内还套设有拉杆(105),所述拉杆(105)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撑杆(108)和右撑杆(10V ),所述左撑杆(108)还与左车把(107)铰接,所述右撑杆(IOV )还与右车把(107')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101)与支架套管(102)通过固定装置控制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管(101)上的基座齿轮(111)、设置在支架套管(102)内并且与基座齿轮(111)相匹配的压块(104)、套设在支架套管(102)内并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五螺杆(103)、以及在第五螺杆(103)外支架套管(102)内套设有传动第五螺杆动作的长套手柄(106),所述第五螺杆(103)向下移动时顶住所述压块(104),所述拉杆(105)套设在支架套管(102)与长套手柄(106)之间,所述支架套管(102)的上端开设有槽并且在该处外套设有锁紧螺母(10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104)设有圆柱形腔(141),该圆柱形腔(141)与所述第五螺杆(103)的下端相配合,所述第五螺杆的下端与该圆柱形腔之间设有圆珠(134),通过圆珠所述第五螺杆(103)将传动所述压块(104)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与左车把(107)及右车把(107')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卡扣(110)。
专利摘要便携式自行车旋转折叠车把总成,包括立管(101),所述立管铰接有支架套管(102),所述支架套管(102)两侧分别铰接有左车把(107)和右车把(107′),该支架套管(102)内还套设有拉杆(105),所述拉杆(105)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撑杆(108)和右撑杆(108′),所述左撑杆还与左车把铰接,所述右撑杆还与右车把铰接,所述立管与支架套管通过固定装置控制定位,通过立管与支架套管铰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装置来实现立管及支架套管的折叠、展开及其固定,且与自行车车架同一个平面内实现折叠,如此将达到车把最大限度减少了折叠后自行车的宽度空间,主要用于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文档编号B62K21/16GK202987431SQ2012207209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戴德光, 查立新 申请人:浙江中洲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