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装载机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257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轮式装载机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包括4个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个横梁和2个联接板,每个所述的底板与1个横梁的一端、1个联接板的一端连接,横梁上中心孔的两侧均设有贴板,底板、横梁、联接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底板的底部设有挡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刚度和强度均良好等特点。
【专利说明】轮式装载机副车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属于装载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为现有轮式装载机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由底板1、原横梁9、原联接板8、垫板7组成,原横梁9中间的中心孔的两侧均贴有贴板6。该装载机在使用过程中副车架出现了开裂,垫板7与原联接板8之间、原横梁9与底板I之间的焊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原横梁9铰接销孔处的底部出现了开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刚度和强度均良好的轮式装载机副车架,解决了装载机在使用过程中副车架出现了开裂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包括4个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个横梁和2个联接板,每个所述的底板与I个横梁的一端、I个联接板的一端连接,横梁上中心孔的两侧均设有贴板,底板、横梁、联接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底板的底部设有挡块。
[0005]优选地,所述横梁上的中心孔到横梁底部的距离为15_40mm。
[0006]优选地,所述联接板的中间设有切口。
[0007]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将加强板将横梁、联接板、底板三者连接到一起,整体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且对联接板结构及外形做了调整,将原有的原垫板与原联接板合成一个联接板,该联接板在中间有给后桥让位的切口,该结构的联接板结构简单、易加工;横梁加大了中心孔与底部之间的距离,使得受力截面积增大,增加该横梁的强度。通过综上改进,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满足整机的使用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轮式装载机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1]图4为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I为底板,2为加强板,3为横梁,4为联接板,5为挡块,6为贴板,7为垫板,8为原联接板,9为原横梁,IO为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4]本发明为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如图2、图3所示,为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4个底板1、2个横梁3、2个联接板4、加强板2、贴板6,四块底板I通过横梁3和联接板4焊接在一起,即每个底板I与I个横梁3的一端、I个联接板4的一端连接,底板I上的孔是用于固定装载机后桥。加强板2将横梁3、联接板4、底板I三者连接至IJ一起,即底板1、横梁3、联接板4之间的连接处焊接有加强板2,其整体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底板I的底部安装有挡块5。
[0015]横梁3上的中心孔是用于装铰接销轴,通过铰接销轴将副车架与后车架铰接在一起,中心孔两侧均贴有贴板6,同时也加大了横梁3中心孔处底部的受力截面积,即将横梁3上的中心孔到横梁3底部的距离增加为15-40mm,提高了横梁3的强度。
[0016]如图4所示,为联接板4的结构示意图。联接板4结构及外形做了调整,将原有的垫板7与原联接板8合成一个联接板4,该联接板4在中间有给后桥让位的切口 10 (切口10用于给后驱动桥让位,否则会与后桥干涉)。此结构的联接板4不仅结构简单,易加工,而且避免了垫板7与原联接板8之间焊缝开裂的问题,而且也提高了联接板4的强度。
[0017]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该副车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满足整机的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包括4个底板(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个横梁(3)和2个联接板(4),每个所述的底板(I)与I个横梁(3)的一端、I个联接板(4)的一端连接,横梁(3)上中心孔的两侧均设有贴板(6),底板(I)、横梁(3)、联接板(4)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2),底板(I)的底部设有挡块(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上的中心孔到横梁⑶底部的距离为15-4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板(4)的中间设有切口 1 0。
【文档编号】B62D21/18GK103523090SQ20131049685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艳玲, 倪海燕 申请人: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