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随车起重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车起重运输车由于具有吊重兼备运输功能而被迅速广泛的使用,随车起重运输车的吊机是其重要部件,位于上装吊机和汽车底盘之间的副车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副车架不仅对汽车底盘大梁有保护作用,对整车的稳定安全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汽车底盘整备质量的越来越大,吊机的吊重吨位越来越大,对于联接吊机和底盘的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越来越高,副车架直接影响到底盘大梁的刚度、整车稳定性和安全性,副车架结构不当会直接导致底盘大梁变形甚至断裂以及随车起重运输车作业时的整车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随车起重运输车,所述副车架用于大吨位吊机与底盘的安装,防止底盘大梁变形,保障随车起重运输车作业的安全性、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吊机固定安装的基座部和用于底盘大厢安装的安装部,基座部和安装部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基座部上设有支撑件以安装支撑吊机。
优选的,所述基座部和安装部共同设有两根间隔分布的副梁,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横板、竖板和垫板,横板与竖板垂直设置,垫板垫设于横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基座部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安放在副梁上,两根副梁相对的一侧为内侧,加强板设于副梁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与副梁连接位置处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交叉梁和斜梁,交叉梁的数量为两个,交叉梁和斜梁均与两根副梁连接,交叉梁和斜梁按照距离基座部由近及远方向顺序排列。
优选的,所述基座部和安装部上均设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七个,支撑件的两侧、两个交叉梁之间、交叉梁与斜梁之间各设有一根横梁,斜梁的远离交叉梁的一侧设有三个横梁。
一种随车起重运输车,包括底盘大梁、安装在底盘大梁上的副车架、大厢和上装吊机,所述副车架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车架,所述大厢安装在安装部上,所述上装吊机安装在基座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在基座部上加装支撑件和加强板,防止底盘大梁变形断裂;
(2)本实用新型中在副车架上加装交叉梁、斜梁及横梁,保证了底盘及副车架的稳定性,防止底盘大梁变形、断裂,车辆扭曲降低,有利于保护底盘大梁,提高了车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支撑件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交叉梁的结构图。
其中:1、基座部,2、安装部,3、支撑件,301、横板,302、竖板,303、垫板,4、副梁,5、加强板,6、加强筋,7、交叉梁,8、斜梁,9、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包括基座部1和安装部2,基座部1用于吊机固定安装,安装部2用于底盘大厢安装,基座部1和安装部2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基座部1和安装部2共同设有两根间隔分布的副梁4,两根副梁4平行相对设置。
基座部1上设有支撑件3,支撑件3用以对吊机安装支撑,支撑件3位于两根副梁4之间,支撑件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梁4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支撑件3包括横板301、竖板302和垫板303,横板301与竖板302垂直设置,垫板303垫设于横板301的底部。加装支撑件3,有效提高了底盘的强度,提高了吊机工作的安全性和整车的稳定性。支撑件3与副梁4连接位置处焊接有加强筋6。定义两根副梁4相对的一侧为内侧,加强板5设于副梁4的内侧。加强板7安 装在两个副梁4上除了安装支撑件3区域之外的内侧位置处,具体的为,加强板5的数量为四个,加强板5左右对称的安装于基座部1位置处的副梁4上,同一侧两个加强板5之间安装支撑组件3。
安装部2包括交叉梁7和斜梁8,交叉梁7的数量为两个,交叉梁7和斜梁8均与两根副梁4焊接,交叉梁7和斜梁8按照距离基座部1由近及远方向顺序排列。基座部1和安装部2上均设有横梁9,横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梁4连接。横梁9的数量为七根,支撑件3的两侧、两个交叉梁7之间、交叉梁7与斜梁8之间各设有一根横梁9,斜梁8的远离交叉梁7的一侧设有三根横梁9。安装部2的前部采用交叉梁7的结构,后部由若干横梁9组成,这样的结构具备的优点为,首先基座部1和安装部2在同一平面上,共用副梁4,其次基座部1上承受的重量能够连续缓慢下降并过渡到安装部2。在交叉梁7的交叉位置处具有相应的缺口进行配合,保证交叉梁7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且交叉梁7的端部可以设有缺口,以此来与副梁4连接配合。为了保证底盘的强度,两个交叉梁7之间距离应尽可能近,且二者之间要安装横梁9。
一种随车起重运输车,包括底盘大梁、安装在底盘大梁上的副车架、大厢和上装吊机,所述副车架为图1-5所示的副车架,所述大厢安装在安装部2上,所述上装吊机安装在基座部1上。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适用于大吨位的直臂式或折臂式起重机的情况。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