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053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结构,属于车架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产量持续攀高,各行业资金争先恐后介入,使得行业快速发展。电动车行业得以迅速做大。但做大不等于做强,国家鼓励政策的良苦用心,一是节能减排,二是希望借新能源这个难得的机会,促进国家的汽车设计技术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摆脱传统燃油车行业设计技术受制于国外的局面。目前的电池、电机及电控技术取得了明来进步,但电动车的整车设计技术并没有得到任何促进,也没有带动相关汽车零部件技术的更新。电动物流车行业,普遍技术路线是,各电动车企业采购传统燃油车企业的底盘,摘去发动机,装上电动机和控制器,摘去油箱,装上电池,再装上相应的油泵、汽泵和水泵,就可以出来一台电动车了。

随着车辆要求的提高和对车架要求的提高,目前市场上急需要一种结构稳定、重量轻的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架结构,方便于悬挂结构的减震部分的安装固定,实现车架结构的简化,降低车架重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结构,包括主桥架,主桥架的前段或/和后段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车轮及其悬挂结构安装的车轮安装位,在主桥架的前段或/和后段设有副车架,副车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到主桥架上并向车轮安装位延伸以支撑悬挂结构的减震机构。该结构的支撑架能够方便于实现车接结构的简化同时保证减震机构连接的稳定可靠。

进一步,在对应车轮安装位的主桥架的内侧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具有连接位;悬挂结构的摆臂经过或穿过副车架与主桥架内侧的连接位铰接。该结构中将连接位设置在主桥架的内侧,从而可以延长摆臂的长度,进而增加车轮可缓冲的距离。

进一步,在主桥架的侧面具有开口,该开口的内侧对应有连接位;悬挂结构的摆臂可穿过开口与对应的连接位铰接。该开口的设计,方便于摆臂的穿过,从而方便于摆臂穿过该开口,在不增压车架高度的前提下,有效延长摆臂的长度。

进一步,主桥架具有支撑并纵贯其前后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具有对应前开口、后段具有后开口,前开口和后开口的内侧分别设有前连接位和后连接位。该结构通过的前开口和后开口分别对应,从而保证车前轮和车后都能够方便的进行连接和固定。

进一步,在主桥架前段的中部设有转向器架,转向器架呈拱形并形成用于转向器安装的安装位;转向器架的上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为通孔以用于转向器穿过;在转向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带通孔的安装立板。该结构的转向器架,能够方便的安装转向器,从而保证转向器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从而采用拱式的安装位,保证转向器安装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底架,底架经主桥架的下侧并连接主桥架的左右两侧;在主桥架的前段或/和后段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架。通过底架可以方便于车辆车体部分在车架上的安装,底架位于主桥架的下侧,有效的降低车架的重心,同时,该结构能够保证悬挂结构的安装和使用。

进一步,底架呈U字形,包括支撑底架和连接底架,支撑底架通过连接底架与主桥架或支撑架连接;底架与支撑架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或可拆卸连接。该结构的底架结构稳定,牢固可靠,能够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方便于底架对各种规格的主桥架的适用。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顶支撑架和连接立架,顶支撑架通过连接立板连接主桥架并向车轮安装位延伸,顶支撑架连接并支撑悬挂结构的减震机构。该结构的顶支撑架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能够有效的支撑减震机构,从而保证悬挂结构的减震机构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顶支撑架与连接立架垂直,并在顶支撑架与连接立架之间设有加强架。该结构通过加强架,有效保证顶支撑架的支撑加强,防止顶支撑架变形。

进一步,所述悬挂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转轮的托架、及至少两个摆臂,摆臂分别与转轮或托架铰接使托架始终沿托架的中线、轴线、或托架施力/受力方向移动。该悬挂结构利用相互平行的两个摆臂,为托架提供支撑力,对托架的移动方向进行校正使托架能够始终沿其支撑力的方向或支撑力的反向移动,防止托架被折断的情况发生,提高托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于悬挂结构的减震部分的安装固定,实现车架结构的简化,降低车架重量;

2.而本设计的悬挂结构,利用相互平行的两个摆臂,为托架提供支撑力,对托架的移动方向进行校正使托架能够始终沿其支撑力的方向或支撑力的反向移动,防止托架被折断的情况发生,提高托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内安装的车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前副架的结构图;

图3是转向器架的结构图;

图4是后副架的结构图;

图5是电池外安装的车架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电池外安装的主桥架的结构图;

图7是车轮及其悬挂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主桥架,11-前连接部,12-前连接位,13-后连接部,14-后连接位,15-前开口,16-后开口,2-前副架,21-前左支架,211-前顶支撑架,212-斜支撑板,213-立支撑板,214-前连接立架,215-前过孔,22-前底架,221-前支撑底架,222-前连接底架,23-前右支架,3-后副架,31-后左支架,311-后顶支撑架,312-后连接立架,313-加强板,314-后过槽,32-后底架,321-后支撑底架,322-后连接底架,33-后右支架,4-电池架,5-转向器架,51-固定部,52-安装孔,53-安装位,54-安装立板,6-悬挂结构,61-气囊,62-托架,63-下摆臂,64-上摆臂,7-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架结构,包括主桥架1和副车架,主桥架1的前段和后段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车轮7及其悬挂结构6安装的车轮7安装位53;副车架连接在主桥架1上对应车轮7安装位53的位置。

主桥架1具有支撑并纵贯其前后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与右纵梁沿主桥架1的中线对称并位于主桥架1的左右两侧,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具有对应前开口15、后段具有后开口16,即前开口15和后开口16分别位于主桥架1的侧面,在前开口15的内侧对应设有前连接部11,前连接部11固定连接在主桥架1左右纵梁前段的内侧,在前连接部11上对应前开口15的位置设有前连接位12,前连接位12用于与前轮悬挂结构6的摆臂活动连接;在后开口16的内侧对应设有后连接部13,后连接部13固定连接在主桥架1左右纵梁后段的内侧,在后连接部13上对应后开口16的位置设有后连接位14,后连接位14用于与后轮悬挂结构6的摆臂活动连接。

副车架分为前副架2和后副架3,前副架2和后副架3分别用于位于前车轮7安装位53处和后车轮7安装位53处;副车架包括支撑架和底架,支撑架固定连接到主桥架1上并向车轮7安装位53延伸,支撑架分为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分为前左支架21及前右支架23,后支撑架分为后左支架31及后右支架33,底架分为前底架22和后底架32,前左支架21及前右支架23分别位于在主桥架1的前段的左右两侧,后左支架31及后右支架33分别位于主桥架1的后段的左右两侧。底架呈U字形,该底架经过主桥架1的下侧并连接到主桥架1左右两侧的左右纵梁上,该底架包括支撑底架和连接底架,支撑底架通过连接底架与主桥架1或支撑架连接;底架与支撑架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前支撑架包括前顶支撑架211和前连接立架214,前顶支撑架211通过前连接立板连接主桥架1的左右纵梁上并向车轮7安装位53延伸,前顶支撑架211连接并支撑前车轮7的悬挂结构6的减震机构。前顶支撑架211与前连接立架214相互垂直,并在前顶支撑架211与前连接立架214之间设有加强架。该加强架包括斜支撑板212和立支撑板213,立支撑板213呈三角形,斜支撑板212呈梯形,立支撑板213的上侧边连接斜支撑板212的下侧边,斜支撑板212的上侧边连接前顶支撑架211,斜支撑板212和立支撑板213左侧边均连接前连接立架214、右侧边呈自由状态。前连接立架214上具有前过孔215。

后支撑架包括后顶支撑架311和后连接立架312,后顶支撑架311通过后连接立板连接主桥架1的左右纵梁上并向车轮7安装位53延伸,后顶支撑架311连接并支撑后车轮7的悬挂结构6的减震机构。后顶支撑架311与后连接立架312相互垂直,并在后顶支撑架311与后连接立架312之间设有加强架。该加强架为三角状的加强板313,加强板313的上侧边与顶支撑架连接、左侧边与后连接立架312连接。后连接立架312上具有后过槽314。

在主桥架1前段的中部设有转向器架5,转向器架5通过前底架22安装固定,转向器架5呈拱形并形成用于转向器安装的安装位53,该转向器架5下部的固定部51与前底架22可拆卸连接;转向器架5的上部设有安装孔52,安装孔52为通孔以用于转向器穿过;在转向器架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带通孔的安装立板54。

在主桥架1的中段设有电池架4,电池架4可以为弧形,其弧形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右纵梁且不超出左右纵梁,在左右纵梁之间形成用于电池安装放置的电池腔;或者,电池架4伸出左右纵梁外,并在左右纵梁的相对外侧形成用于电池放置的电池腔。

悬挂结构6,用于连接车架和转轮,包括用于支撑转轮的托架62、及至少两个摆臂,摆臂分别与转轮或托架62铰接使托架62始终沿托架62的中线、轴线、或托架62施力/受力方向移动。该结构的摆臂能够校正托架62的移动方向,避免托架62的被折断。避免托架62支撑力与转轮对托架62的受力之间形成剪切效果。摆臂分为相互平行的上摆臂64和下摆臂63。上下摆臂63之间具有一定的宽度,使车架、上下摆臂63、托架62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关系,从而保证托架62的使用寿命。托架62具有与转轮配合的U型部,U型部的端部与转轮铰接,上摆臂64铰接于U型部的内侧。该内侧铰接的方式能够方便于U型部的受力,保证上摆臂64对托架62的校正力与托架62的支撑力方向相交。上摆臂64呈人字形结构,上摆臂64与U型部的两侧分别铰接。该人字形的结构与U型部的两个内侧配合铰接。下摆臂63与转轮的轮心铰接。该下摆臂63与轴心铰接配合,从而有效的稳定转轮。托架62通过减震机构与车架连接。该结构能够良好的防震动和吸收振动。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和气囊61,气囊61套于减震器外。该减震器用于降低振动,该气囊61用于吸收振动。气囊61呈波纹管状。该结构的由于采用该波纹管状的结构,提高气囊61想吸收振动的量。气囊61为一种弹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结构6与车架固定时,将悬挂结构6的减震机构的上端固定到支撑架的顶支撑架上,上摆臂64依次穿过连接立板的前过孔215或后过槽314、左右纵梁的前开口或后开口连接到前连接位或后连接位上。下摆臂63铰接到前底架22或后底架32上。完成车轮7及其悬挂结构6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