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580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锁止和折叠的底架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在搬运货物、外出带小孩、花园设备和其他情形时,折叠车被广泛地使用。通常折叠车具有一个车体、推手和四个轮子。

折叠车是多功能的供行人使用的并且同时是一个近距离的运输车,有时候需要将它放入汽车中。传统的折叠车不可折叠,所以携带困难。

作为现有技术,申请于1996年8月30日的美国专利US5,957,482提出一种可折叠婴儿车,其中两个通过铰链连接的对半的折叠床相对折叠,用于方便储存,其可移除的轨道模块能够被移动用于存储。此外,还有一些折叠车能够折叠成小尺寸从而方便存储,例如申请于2003年3月17日的美国专利6,845,991公开一种可折叠的折叠车,其可以被折叠为类似手提箱模块一样的大小。

本申请的发明人陈昭胜发明了多种不同的折叠车,包括具有面板和伞的配件的折叠车。然而,这些现有技术依赖于一个可折叠的框架,和一对倾斜的长杆来形成这些框架。但是,现有技术存在长杆不够结实、可折叠支架无法稳固地锁定、稳定性和坚固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折叠车,包括:

车体,包括底架组件、两组侧壁组件、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车体还包括铰接于所述后框架上的后筐组件;

推手机构,包括推手组件、推手支撑杆和推手锁定拉杆;所述推手组件的两个推手延伸部铰接于所述后框架,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通过推手支撑接头相互铰接,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铰接于所述推手组件的推手延伸部,所述推手支撑下部区域铰接于所述后框架;

所述推手锁定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推手支撑接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后筐组件。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手支撑接头为折叶,当所述折叠车在使用状态时,所述折叶相对闭合,使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对齐,当所述折叠车在收纳状态时,所述折叶相对打开,使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相对于推手支撑下部区域翻转至指定角度。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手锁定拉杆设置在所述推手支撑接头的转动中心。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架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并相互铰接的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主筐体,所述主筐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上方并相互铰接的前主筐体构件和后主筐体构件。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组侧壁组件分别包括相互铰接并呈一定角度的后底架横杆支撑和前底架横杆支撑,其中所述前底架横杆支撑通过主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前框架,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通过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后框架,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和前底架横杆支撑铰接于底架横杆连接件,所述两个底架横杆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底架横杆,所述底架横杆位于所述底架组件的下方。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底架横杆支撑与所述前框架之间分别铰接设置有主筐体前支撑,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和所述后框架之间分别铰接设置有主筐体后支撑。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侧壁组件还包括相互铰接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所述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前框架,所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后框架。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前轮组件,所述后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后轮组件。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底架组件在远离所述前底架组件的一端下方设置有脚架,所述脚架包括脚支撑延伸部以及脚支撑延伸部横杆,在所述折叠车处于收折模式时,所述脚架用于提供支撑。

本发明的折叠车的推手组件能够收折,配合车体的收折结构,在折叠之后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的侧视图。

图2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打开时等轴侧角度的透视图

图3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打开时的透视图

图4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打开时从更高的角度看去的透视图

图5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折叠时的侧视图。

图6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折叠时的透视图。

图7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半折叠时的侧视图。

图8是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在半折叠时的侧视图。

图9是具有伞和织物构件的折叠车的透视图,织物构件包括主筐体织物构件和后篮筐织物构件。

图10是具有伞和织物构件的折叠车的另一示意图。

图11是具有伞和织物构件的折叠车在半折叠时的侧视图,其中显示出了推手和推手束绳。

图12是具有织物构件的折叠车在半折叠时的透视图,其中显示出了推手和推手束绳。

主要元件和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可锁定的底架的折叠车。该折叠车能够推拉,能够打开处于使用位置,同时也能够折叠处于收纳位置。上述可锁定的底架能够向上折叠以实现收纳。

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主要包括如下组件:可折叠的底架组件10、前框架40、后框架30、主侧壁组件20、辅助侧壁组件60和推手组件50。以下结合不同的附图进行说明。

折叠车具有可折叠的底架组件10。如图1和2所示,底架组件10由一对可以相对折叠的平板结构——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组成,所述一对平板结构均可以是由钢管焊接形成的框架结构。当使用焊接钢管时,钢管可以具有方形的截面,并且该钢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平行于地面的两个面)是平面。

上述的“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是这样定义的:在使用者利用把手54(见图3)推拉该折叠车时,后底架组件11靠近使用者,前底架组件12远离使用者。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前”和“后”是相对而言,是随着使用者的位置确定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后底架组件11与前底架组件12在中间底架接头13处铰接在一起,中间底架接头13可以倚靠在底架横杆14上,底架横杆14的高度低于中间底架接头13,即底架横杆14从中间底架接头13的下方,从折叠车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中间底架接头13是底架组件10的一部分,其抵接于底架横杆14,即底架横杆14与底架组件10可以相互离开,也可以相互接触。

中间底架接头13可以具有可锁止的转轴,其可以打开180°以上。在打开超出180°时,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的重力使得底架组件10偏转到一个锁定的位置。即,在折叠时,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相对于该可锁止的枢轴转动,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所在的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使得底架组件10进入折叠状态。

除了中间底架接头13抵接于底架横杆14并被底架横杆14向上支撑之外,后底架组件11或前底架组件12也可以设置在底架横杆14上并由底架横杆14向上支撑。可选地,后底架组件11、前底架组件12、中间底架接头13和底架横杆14任意二者的接触区域可以具有弹性处理、包覆材料或表面处理,以改进连接性能。

后底架组件11铰接于后底架接头15,前底架组件12铰接于前底架接头16。后底架组件11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刚性地连接至脚支撑延伸部17,该脚支撑延伸部17是从后底架组件11,向后延伸出。脚支撑延伸部17可以包括脚支撑延伸部横杆18,该脚支撑延伸部横杆18例如可以呈直角地焊接于脚支撑延伸部17。脚支撑延伸部17可以形成一对从后底架接头15向下延伸的方管形钢管元件。当受到向下的力时,脚支撑延伸部横杆18能够解锁中间底架接头13,使得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铰接于中间底架接头13的部分分别向上抬起,从而使中间底架接头13能够折叠至关闭状态。对于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多个底架构件横杆19可以被焊接以形成具有平面结构的框架。底架横杆14支撑底架组件10,但是底架横杆14并不是底架组件10的一部分。相反地,底架横杆14是主侧壁组件20的一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主侧壁组件20利用底架横杆连接件21连接到底架横杆14。一对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沿着对角线从底架横杆连接件21延伸,并且连接至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后侧壁连接件,该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包括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件24和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件26。上述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件24和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件26例如为连接杆,底架横杆连接件21例如连接头,但是并不以此为限。

类似地,一对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连接至底架横杆连接件21并延伸至一对主侧壁组件前侧壁连接件,该主侧壁组件前侧壁连接件包括主侧壁组件左前侧壁连接件25和主侧壁组件右前侧壁连接件27。在折叠车的后部,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延伸至后筐组件28。后筐组件28能够容纳后筐组件织物篮筐(图未示),用于存放物品。可选地,通常来说后筐组件织物篮筐并未接触到其下方的脚支撑延伸部横杆18。

后筐组件支撑29铰接于后筐组件28。后筐组件28刚性地连接至和并且优选地与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24、26一体成型。所述一对后筐组件支撑29优选以例如铆接等枢转连接的方式连接至后筐组件28的外表面。后筐组件支撑29能够被形成为铁质长条形,其可以通过冲压或者模压的方式以增加抗扭性能。

后筐组件28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后框架30上。如图3至图4所示,后框架30具有大致长方形结构的框架,包括一对水平构件和一对连接的垂直构件。优选,后框架30能够通过一根或两个弯曲的管状金属构件一体成型。在最后,一对后框架侧垂直构件39上设置有多个接头,用于连接至侧壁和底架组件10。

后框架30具有左后框架下部接头31和右后框架下部接头32,二者分别枢转地连接至后底架组件11并同时枢转地连接至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后框架30还具有左后框架上部接头33和右后框架上部接头34。左后框架上部接头33枢接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并连接在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和后筐组件28之间。类似地,右后框架上部接头34枢接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26并连接在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26和后筐组件28之间。如此一来,在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向下枢转时,后筐组件28向上枢转后。后筐组件28的重量以一定角度锁止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即在非锁定状态时,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与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不再平行。

后框架30还具有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二者均连接至推手。后框架30的接头可以铆接于所述一对后框架侧垂直构件39。

前框架40具有前框架左下部接头41和前框架右下部接头42,二者均枢转连接至前底架组件12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前框架左上枢转接头43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左前主侧壁连接件25。前框架右上部接头44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右前主侧壁连接件27。

前框架40可以与后框架30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前框架上部水平构件45和位于其下的前框架下部水平构件46。前框架左侧垂直构件47和前框架右侧垂直构件48分别连接至前框架上部水平构件45和前框架下部水平构件46。

所述一对垂直构件上设置有多个枢转接头。如图5和6以及结合其他图片可知,前述的推手组件50枢接于后框架30。推手组件50包括从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延伸出的推手延伸部51。推手组件50优选包括推推手体55和贯穿连接所述一对推手延伸部51的推手贯穿支柱56。左推手接头53和右推手接头54可以为塑料构件,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一对推手延伸部51的套筒,将所述一对推手延伸部51与推推手体55结合。

推手组件50由推手支撑件支撑,推手支撑件包括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推手支撑接头59将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连接至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推手支撑接头59利用折叶形成一种接头(elbow joint)的形式,该肘接头锁定在一个指定的角度,在这一角度,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相对于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旋转到一个接近或者超过180度的位置。推手支撑下部区域枢接于后框架30。推手支撑接头59同样可以枢接于后筐组件支撑29。

辅助侧壁组件60具有连接至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枢转连接于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接头63。类似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枢转连接于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接头64。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接头63可以被与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接头64分离。

主侧壁组件形成V形并连接于辅助侧壁组件。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具有一对连接至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交叉接头65。类似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具有连接到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的一对辅助侧壁组件前部交叉接头66。

如图8所示,主侧壁组件和辅助侧壁组件优选支撑主筐体70。主筐体70包括在主筐体中部接头79铰接于前主筐体构件72的后主筐体构件71。主筐体中部接头79限定于180度。后主筐体构件71具有主筐体后左支撑73和主筐体后右支撑74,前主筐体构件72具有主筐体前左支撑75和主筐体前右支撑76。主筐体支撑枢转连接于主筐体支撑上部接头77和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设置在主侧壁组件20和主筐体支撑上部接头77设置在主筐体70。主筐体后左支撑73和主筐体后右支撑74的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在低于辅助侧壁组件后部交叉接头65的位置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主筐体前左支撑75和主筐体前右支撑76的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在低于辅助侧壁组件前部交叉接头66的位置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

伞用于为使用者遮阳。如图9和图10所示,伞80优选设置在伞支撑件52。伞支撑件52优选焊接于推推手体55。伞80包括从伞布81延伸的伞柱82。伞布优选包括多个伞面83。

配载推手84包括配载推手束绳85。The配载推手束绳85在后底架组件11或者前底架组件12处连接于底架组件10。

如图11所示,主侧壁中部接头91将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连接至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和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26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主侧壁前部接头93将主侧壁组件左前侧壁连接25和主侧壁组件右前侧壁连接27连接至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

在描述了上述结构后,这些图显示了一种保持折叠车在展开位置上提供多个锁定接头的机构示意图。

后框架30形成一种具有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24/26、后框架侧垂直构件39和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的四杆机构。类似地,前框架40形成一种包括前横杆支撑23,主侧壁组件前侧壁连接件25/27,前框架垂直构件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的四杆机构。四杆机构位于折叠车的前侧和后侧,和并且均连接至中间的四杆机构,该中间的四杆机构由连接二者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和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连接形成。因此,三个连接的四杆机构在展开位置的实现底部锁定。

在操作中,主要的锁定机构优选是在中间底架接头13抵接底架横杆14的位置,主侧壁组件和辅助侧壁组件的三个四杆机构形成第二锁定机构,用于保证主锁定机构的锁定。此外,可折叠推手组件50是用于利用折叶(即推手支撑接头59)进行锁定和解锁的第三锁定机构,当推手支撑接头59在锁定位置,像人类的膝闭锁一样,推手组件50向下的重量保持该后筐组件28,顺次保持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24、26,保持主侧壁组件20的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因此,主锁定机构被辅助锁定机构固定,辅助锁定机构被第三锁定机构固定。

可选地,轮子可以枢转,并可以具有轮轴94。轮轴94优选具有轮轴锁95,用于在需要时锁定轮子,防止旋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可锁定底架的折叠车,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结实可靠、能够实现稳固的锁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第二,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结构精巧,打开和折叠所站的空间比,约为1∶4,能够依靠重力实现自锁。

第三,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具有上框架组件及支撑和拉动上框架组件的支撑杆,使车架变得可以连动地打开和折叠的桁架结构,且能够实现自锁。

第四,本发明的折叠车的推手组件能够收折,配合车体的收折结构,在折叠之后体积更小。

可选地,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包括前轮、后轮和可折叠车架;

所述可折叠车架包括:

前框架40,由所述一对前轮支撑;

后框架30,由所述一对后轮支撑;

通过中间底架接头13处相互铰接的前底架组件12和后底架组件11,其中所述前底架组件12铰接于所述前框架40,所述后底架组件11铰接于所述后框架30;

支撑所述前底架组件12、所述后底架组件11和所述中间底架接头13的底架横杆14;

支撑所述底架横杆14的主侧壁组件20,其中所述主侧壁组件20包括前底架横杆支撑23和后底架横杆支撑22,所述前底架横杆支撑23通过底架横杆连接件21铰接于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22,所述底架横杆连接件21连接于所述底架横杆13;

所述主侧壁组件20进一步包括一对主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25/27和一对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24/26,其中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25/27通过前框架上部接头43/44枢接于所述前框架40,并通过主侧壁前部接头93连接至所述前底架横杆支撑23,所述一对主侧壁后部连接件24/26通过后框架上部接头33/34枢转连接至所述后框架30,并通过主侧壁后部接头92连接至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22;其中:

辅助侧壁组件60支撑所述主侧壁组件20,

所述辅助侧壁组件60包括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和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其中

所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通过前框架下部接头41/42枢接于所述前框架40,所述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通过后框架下部接头31/32枢接于所述后框架30,所述前框架上部接头43/44设置在所述前框架下部接头41/42的上方,所述后框架上部接头33/34设置在所述后框架下部接头31/32的上方,其中所述折叠框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

如第一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后筐组件28,枢转地设置于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其中所述后筐组件28从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24/26延伸,并刚性连接至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24/26,

如第二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

用于支撑后筐组件28的后筐组件支撑29。

如第三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

推手支撑接头59,用于支撑所述后筐组件支撑29并枢接于所述后筐组件28;

其中所述推手支撑接头59在推手支撑接头59之上枢接于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并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下部区域支撑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

其中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枢接于推手组件50,用于支撑推手组件50,其中所述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下方的位置枢接于后框架30。

如第四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其中所述推手在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后框架30,其中所述推手组件50包括一对由推推手体55连接的推手延伸部51,其中左推手接头53连接到推推手体55的左端,右推手接头54连接到推推手体55的右端。

如第一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

推手组件50,通过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枢转地设置在后框架30;

推手支撑接头59支撑所述后筐组件支撑29并枢接于所述后筐组件支撑29,其中所述推手支撑接头59枢接于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在推手支撑接头59的上方以及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下部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其中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枢接于推手组件50,用于支撑推手组件,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下方枢接于后框架30。

如第六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其中推手支撑接头59锁定于一个角度,在这个角度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相互平行,其中推手支撑接头59枢接于后筐组件支撑29,其中后筐组件支撑29支撑篮柱,其中后筐组件28枢接于后框架30,后筐组件28从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连接件24/26延伸出,所述后筐组件28形成第一锁定四杆机构,该第一锁定四杆机构包括后框架30、后筐组件支撑29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其中第一锁定四杆机构能够折叠至折叠位置和展开至展开位置。

如第一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一对轮轴栓锁95,设置在所述一对前轮,其中所述一对前轮具有允许转向的枢转模式和不允许转向的固定模式,其中所述一对轮轴栓所设置在前框架。

如第一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具有伞布的伞组件80,设置在伞柱82上,其中伞组件80设置在伞支撑件上,伞支撑件设置于推手。

如第一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脚架,该脚架具有一对脚支撑延伸部17以及脚支撑延伸部横杆18,其中所述脚架刚性地连接至后底架组件11并从后底架组件11延伸出,所述脚架枢转连接至所述后框架30。

如第十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后筐组件28,枢转设置在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其中所述后筐组件28从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92延伸,其中所述后筐组件28刚性地连接至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92。

如第十一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后筐组件支撑29,用于支撑后筐组件28,以及其中主侧壁组件后底部横杆支撑一个角度,该角度从底架横杆连接件向上至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其中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枢接于后框架,其中后框架枢接于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其中辅助侧壁组件后连接件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后连接件。

如第十二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推手支撑接头59,用于连接后筐组件支撑29并枢接于后筐组件支撑29,其中推手支撑接头59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上方枢接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并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下方支撑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其中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枢接于推手用于支撑推手组件,以及其中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在推手支撑接头59下方位置枢接于后框架30。

如第十三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其中推手在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枢转地设置在后框架,其中所述推手组件50包括由推推手体连接的一对推手延伸部51,其中左推手接头53连接到推推手体55的左端,右推手接头54连接到推推手体55的右端。

如第十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在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的枢转设置在后框架的推手组件,推手支撑接头59支撑所述后筐组件支撑29并枢接于后筐组件支撑29,其中推手支撑接头59在推手支撑接头上方枢接于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以及在推手支撑接头59的下方支撑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其中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枢接于推手用于支撑推手,其中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在低于推手支撑接头59的位置枢接于后框架。

如第十五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其中59锁定在一个角度,在该角度上,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基本互相平行,其中推手支撑接头59枢接于后筐组件支撑29,其中后筐组件支撑29支撑后篮筐支架,其中后筐组件28枢接于后框架,其中所述后筐组件28从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连接件延伸,其中所述后筐组件28形成具有后框架30、后筐组件支撑29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的第一锁定四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四杆机构能够折叠至折叠位置和展开至展开位置。

如第十六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进一步包括主筐体,该主筐体包括后主筐体构件和前主筐体构件,其中后主筐体构件被一对主筐体后支撑,其中前主筐体构件被一对主筐体前支撑,其中一对主筐体后支撑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后部底架横杆支撑,和其中所述一对主筐体前支撑枢转连接至主侧壁组件前横杆支撑。

如第十六项所述的可锁定的底架可折叠推车,其中主筐体连接到辅助侧壁组件中部接头,其中所述前主筐体构件和所述后主筐体构件枢转连接至辅助侧壁组件中部接头,其中辅助侧壁组件中部接头由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和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支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