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头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2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料头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料转移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运输方式是客、货运输所赖以完成的手段、方法与型式,是为完成客货运输任务而采取一定性质、类别的技术装备(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和一定的管理手段。现代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

目前,在工厂内将料头(绝缘材料)从一个地方运输至另一个地方主要采用转移装置,传统的转移装置通常为转移车,主要包括车箱、车架和车轮。实际操作过程中,料头通常缠绕为圆柱体进行保存,将料头逐一放置于车箱内,推动车架利用车轮实现料头的转移;但是运输中料头会发生晃动,使得相邻料头会造成较大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料头转移装置,以解决目前转移装置运输时料头磨损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料头转移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设有车箱,车架的底部设有车轮,所述车箱包括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和底板;所述左板从上至下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且第一滑孔的中心线与第二滑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滑孔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远离右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滑孔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远离右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滑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板,且第一定位板位于左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定位板上沿竖直方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上滑动连接有能与第一孔滑动连接的第一销;所述第二滑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板,且第二定位板位于左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定位板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且第二定位孔上滑动连接有能与第二孔滑动连接的第二销;所述左板的内壁上沿第一滑孔的中心线对称固接有支撑轴和与电源电连接的电磁铁,且两个支撑轴的间距小于两个电磁铁的间距;所述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摇臂,且摇臂位于第一滑孔与第二滑孔之间;所述摇臂的外侧设有能与通电后的电磁铁相吸的铁片;所述前板上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后板的一侧与第一滑槽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固接有主动轮;所述后板上设有与第一滑槽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前板的一侧与第二滑槽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上固接有从动轮,且从动轮与主动轮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位于第二滑孔的两侧,且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两个摇臂之间;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设有铁杆;所述右板的底部与底板铰接,右板的顶部与铁杆可拆卸连接。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将第一杆沿第一滑孔的路径向上滑动,并利用第一销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孔实现对第一杆的定位;将第二杆沿第二滑孔的路径向上滑动,并利用第二销穿过靠近第一滑孔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孔实现对第二杆的定位;同时,第二杆挤压主动轮和从动轮,使得主动轮沿第一滑槽的路径向远离第二滑槽的方向滑动,从动轮沿第二滑槽的路径向远离第一滑槽的方向滑动,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理压缩状态,以此实现对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定位;并且,还可利用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对料头的支撑和限位。

分离右板与铁杆,使得右板顺时针转动。两个摇臂相向转动,将一个料头放置于两个摇臂的顶部,使得该料头的顶部与第一杆相抵,以此实现对该料头的限位;并且,第一杆和两个摇臂分别与料头的接触点形成三角分布,进而提高了对料头限位的稳定性;同时,将另一个料头放置于第二杆上,使得该料头分别与两个摇臂的内壁相抵,以此实现对该料头的限位;并且,第二杆和两个摇臂分别与料头的接触点形成三角分布,进而提高了对料头限位的稳定性;对不同尺寸料头的限位,可通过调节第一杆的位置实现。连接右板与铁杆;推动车箱在车轮的作用下实现料头的运输。

料头运输至目的地后,分离右板与铁杆,将第二销从靠近第一滑孔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孔中取出,再将第二杆沿第二滑孔的路径向下滑动,最后将第二销穿过远离第一滑孔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孔再次实现对第二杆的定位;同时,第二杆的位移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相向运动,再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启动电机,利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使得从动轮也转动;利用转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对下方料头的输出。通电使得电磁铁产生磁性,两个摇臂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摇臂上的铁片与电磁铁相吸,以此实现对摇臂的定位;上方的料头的掉落至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利用摇臂还可对该料头起到限位的作用,再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对该料头的输出。

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利用第一杆、第二杆和两个摇臂即可实现对两个料头的定位,且两个料头实现单独存放;第一杆和两个摇臂分别与料头的接触点形成三角分布、第二杆和两个摇臂分别与料头的接触点形成三角分布,进而提高了对料头限位的稳定性;相较于目前转移装置的运输,有效避免了料头的磨损。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动轮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从动轮上设有能与定位凹槽卡接的定位凸起;通过上述设置,利用从动轮上的定位凸起与主动轮上的定位凹槽即可实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连接,结构简单、实用。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右板的顶部设有能与铁杆相吸的永磁铁;通过上述设置,利用右板顶部的永磁铁与铁杆的相吸即可实现右板的定位,结构简单、使用。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摇臂的内壁设有橡胶层;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橡胶层为柔性材质,利用橡胶层代替摇臂对料头的限位,进而避免料头的磨损,进一步提高料头的品质。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上设有把手;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手部握持把手推动车箱,设计更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料头转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厢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架1、车箱2、前板211、后板212、左板213、右板214、底板215、车轮3、第一滑孔4、第二滑孔5、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一定位板8、第一定位孔9、第二定位板10、第二定位孔11、支撑轴12、电磁铁13、摇臂14、铁片15、第一滑槽16、第一固定板17、第一弹簧18、电机19、主动轮20、第二滑槽21、第二固定板22、第二弹簧23、辅助轴24、从动轮25、铁杆26、定位凹槽27、定位凸起28、永磁铁29、橡胶层30、把手3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料头转移装置,包括车架1,车架1的顶部设置有车箱2,车架1的底部安装有车轮3,车箱2包括前板211、后板212、左板213、右板214和底板215,且前板211、后板212和左板213均与底板215固接;左板213从上至下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滑孔4和第二滑孔5,且第一滑孔4的中心线与第二滑孔5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第一滑孔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杆6,第一杆6远离右板214的一端设有第一孔;第二滑孔5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杆7,第二杆7远离右板214的一端设有第二孔。

第一滑孔4的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定位板8,且第一定位板8位于左板213的外侧;第一定位板8上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孔9,且第一定位孔9上滑动连接有能与第一孔滑动连接的第一销;第二滑孔5的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二定位板10,且第二定位板10位于左板213的外侧;第二定位板1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11,且第二定位孔11上滑动连接有能与第二孔滑动连接的第二销。

左板213的内壁上沿第一滑孔4的中心线对称固接有支撑轴12和与电源电连接的电磁铁13,且两个支撑轴12的间距小于两个电磁铁13的间距;支撑轴12上转动连接有摇臂14,且摇臂14位于第一滑孔4与第二滑孔5之间;摇臂14的外侧固接有能与通电后的电磁铁13相吸的铁片15。

前板21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6,且第一滑槽16内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7远离后板212的一侧与第一滑槽16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18,第一固定板17的另一侧固接有电机19,电机19的转轴上固接有主动轮20;后板212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6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滑槽21,且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2远离前板211的一侧与第二滑槽21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23,第二固定板2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轴24,辅助轴24上固接有从动轮25;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分别位于第二滑孔5的两侧,且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位于两个摇臂14之间;主动轮20上设置有定位凹槽27,从动轮25上固接有能与定位凹槽27卡接的定位凸起28。

前板211与后板212之间固接有铁杆26;右板214的底部与底板215铰接,右板214的顶部设有能与铁杆26相吸的永磁铁29。此外,摇臂14的内壁固接有橡胶层30;由于橡胶层30为柔性材质,利用橡胶层30代替摇臂14对料头的限位,进而避免料头的磨损,进一步提高料头的品质。车架1上固接有把手31;用手部握持把手31推动车箱2,设计更人性化。

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将第一杆6沿第一滑孔4的路径向上滑动,并利用第一销穿过第一定位孔9和第一孔实现对第一杆6的定位;将第二杆7沿第二滑孔5的路径向上滑动,并利用第二销穿过靠近第一滑孔4的第二定位孔11和第二孔实现对第二杆7的定位;同时,第二杆7挤压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使得主动轮20沿第一滑槽16的路径向远离第二滑槽21的方向滑动,从动轮25沿第二滑槽21的路径向远离第一滑槽16的方向滑动,且第一弹簧18和第二弹簧23均处理压缩状态,以此实现对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的定位;并且,还可利用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实现对料头的支撑和限位。

分离右板214与铁杆26,使得右板214顺时针转动。两个摇臂14相向转动,将一个料头放置于两个摇臂14的顶部,使得该料头的顶部与第一杆6相抵,以此实现对该料头的限位;并且,第一杆6和两个摇臂14分别与料头的接触点形成三角分布,进而提高了对料头限位的稳定性;同时,将另一个料头放置于第二杆7上,使得该料头分别与两个摇臂14的内壁相抵,以此实现对该料头的限位;并且,第二杆7和两个摇臂14分别与料头的接触点形成三角分布,进而提高了对料头限位的稳定性;对不同尺寸料头的限位,可通过调节第一杆6的位置实现。连接右板214与铁杆26;手部握持把手31推动车箱2在车轮3的作用下实现料头的运输。本方案相较于目前转移装置的运输,通过对料头的单独存放,有效避免了料头的磨损。

料头运输至目的地后,分离右板214与铁杆26,将第二销从靠近第一滑孔4的第二定位孔11和第二孔中取出,再将第二杆7沿第二滑孔5的路径向下滑动,最后将第二销穿过远离第一滑孔4的第二定位孔11和第二孔再次实现对第二杆7的定位;同时,第二杆7的位移使得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在第一弹簧18和第二弹簧23的作用下相向运动,主动轮20上的定位凹槽27与从动轮25上的定位凸起28卡接。启动电机19,利用电机19带动主动轮20转动,使得从动轮25也转动;利用转动的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实现对下方料头的输出。通电使得电磁铁13产生磁性,两个摇臂14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摇臂14上的铁片15与电磁铁13相吸,以此实现对摇臂14的定位;上方的料头的掉落至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上,利用摇臂14还可对该料头起到限位的作用,再通过主动轮20和从动轮25实现对该料头的输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