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452发布日期:2020-02-07 23:5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



背景技术:

人们骑自行车时,经常会遇到不理想地形条件。例如,人们骑自行车时会遇到土路或路面会有粗糙和不规则的地方,当人们骑行穿越粗糙或不规则表面时,这样的地形会引起自行车的震动,当这些震动通过车座传导至人臀部时,会引起人的不适和疲劳感。

目前的城市自行车的减震效果不好、噪音大,不能有效缓冲自行车上的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减震效果好、噪音小,能有效缓冲自行车上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安装在车座与车架之间用于减小车座的震动幅度,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消音筒、第一减震弹性件、第二减震弹性件、车座支撑杆、阻尼套、阻尼环、缓冲环,所述消音筒由上腔体和下腔体组成,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连通,所述阻尼环和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安装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阻尼套和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缓冲环安装在所述上腔体内,所述车座支撑杆贯穿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所述阻尼环固定安装在所述下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位于所述车座支撑杆的底部与阻尼环之间,并分别与车座支撑杆和阻尼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套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腔体内,所述阻尼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消音筒的上下两端抵接,所述缓冲环套设在所述阻尼套的外部,所述车座支撑杆的一端与车座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阻尼套内部伸入所述下腔体内与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阻尼套的外部,并位于所述缓冲环的下方,所述车座支撑杆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用于作用于缓冲环的杵件。

进一步,所述消音筒的内壁设有消音层。

进一步,所述消音层为消音棉。

进一步,所述上腔体的直径小于下腔体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阻尼套的纵截面呈t型,所述缓冲环的外径大于所述阻尼套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杵件呈倒l型,在第一减震弹性件为自然状态下时,所述杵件位于所述消音筒的外侧,所述消音筒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杵件的贯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采用两级减震结构,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减小了振动幅度,提高了舒适性;2、设置消音筒,减小了减震构件在减震过程中由于摩擦或者自身性质产生的噪声,设计更加人性化,体验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的消音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消音筒;2、车座支撑杆;3、阻尼环;4、第一减震弹性件;5、阻尼套;6、第二减震弹性件;7、缓冲环;8、杵件;101、下腔体;102、上腔体;103、贯通孔;104、消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城市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安装在车座与车架之间用于减小车座的震动幅度,该减震装置适用于普通一般车型的自行车,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消音筒1、第一减震弹性件4、第二减震弹性件6、车座支撑杆2、阻尼套5、阻尼环3、缓冲环7,所述消音筒1由上腔体102和下腔体101组成,消音筒1底部与车架焊接在一起,所述上腔体102与所述下腔体101之间连通,所述阻尼环3和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4安装在所述下腔体101内,所述阻尼套5和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6、缓冲环7安装在所述上腔体102内,所述车座支撑杆2贯穿所述上腔体102和所述下腔体101,所述阻尼环3固定安装在所述下腔体101的底部,阻尼环3采用橡胶阻尼环3,这样减震缓冲效果更好,具体地,阻尼环3可以通过胶水粘结在下腔体101的底部,第一减震弹性件4和第二减震弹性件6可以采用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性件4与阻尼环3之间也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车管支撑杆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首先会向下压缩第一减震弹性件4,减小受到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阻尼环3产生的阻尼力会进一步减小受到的作用力,使缓冲效果更好,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4位于所述车座支撑杆的底部与阻尼环3之间,并分别与车座支撑杆和阻尼环3固定连接。

所述阻尼套5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腔体102内,所述阻尼套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消音筒1的上下两端紧紧抵接,阻尼套5的上下两端也可以通过强粘力胶水进行粘结固定,优选的,阻尼套5也可以采用橡胶阻尼套5,橡胶阻尼套5的阻尼效果会更好,所述缓冲环7套设在所述阻尼套5的外部,所述车座支撑杆2的一端与车座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阻尼套5内部伸入所述下腔体101内与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4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6套设在所述阻尼套5的外部,并位于所述缓冲环7的下方,所述车座支撑杆2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用于作用于缓冲环7的杵件8。

进一步,所述消音筒1的内壁设有消音层104。

进一步,所述消音层104为消音棉。由于在第一减震弹性件4和第二减震弹性件6伸缩的过程中,其自身发生的噪声以及与阻尼套5之间摩擦发出的声音等,均会产生噪声,体验效果差,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噪声,所以设置了消音筒1,并在消音筒1的内壁设置了消音层104,消音层104可以为消音棉,也可以为其他消音材料,这样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消音筒1本身不仅起到了一个支撑固定的作用,而且将所有的减震构件都包围的内侧,增加了美观性,最重要的是还起到了一个消音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上腔体102的直径小于下腔体101的直径。采用这种上窄下宽的结构,承重效果好,支撑作用大。

进一步,所述阻尼套5的纵截面呈t型,所述缓冲环7的外径大于所述阻尼套5的外径。缓冲环7的上表面与阻尼套5的下表面抵接,用于限制缓冲环7的向上走的行程。缓冲环7与第二减震弹性件6之间无连接,也可以粘结连接,但是第二减震弹性件6的下端与下腔体101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可以采用胶水粘结。

进一步,所述杵件8呈倒l型,在第一减震弹性件4为自然状态下时,所述杵件8位于所述消音筒1的外侧,所述消音筒1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杵件8的贯通孔103。

工作方式:首先,车座受到作用力后,施力于车座支撑杆2,车座支撑杆2向下压缩第一减震弹性件4,第一减震弹性件4用于缓冲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减小振动幅度,在车座支撑杆2向下运动的时候,带动杵件8向下运动,杵件8向下穿过消音筒1的贯通孔103,并作用于缓冲块,缓冲块向下压缩第二减震弹性件6,这样就能进一步减小振动产生的作用力,减小振动的幅度,大大提高了舒适性,减小了人们在骑行过程中的颠簸感和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采用两级减震结构,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减小了振动幅度,提高了舒适性;设置消音筒,减小了减震构件在减震过程中由于摩擦或者自身性质产生的噪声,设计更加人性化,体验效果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