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26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链盖装置,特别是一种内、外侧盖可行分离,且外侧盖含有一主盖体及一副盖体组成的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使该链盖可以由内侧盖及副盖体先在童车上固结定位后,再提供主盖体直接插结组合。
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见台湾专利第74210797号「可分离外侧盖之脚踏车链盖装置」,请参见图6所示包括一链盖外侧部1与一链盖内侧部2,其中链盖外侧部1具有一与链条面平行的外侧遮护主面11,该外侧遮护主面11设有一脚踏轴孔111与探视条槽112,该探视条槽112的后端缘并设有凸出于外侧遮护主面的遮缘113,而沿著链盖外侧部1之遮护主面11的周缘,以直角凸出于该遮护主面11的外侧周边凸缘12,具有数个适当间隔的嵌孔121;而链盖内侧部2,具有与前述链盖外侧部1前面相配合的外形,并且设有一内侧遮护主面21以及内侧周边凸缘22,该内侧遮护主面21具有内侧轴孔211与内侧探槽212,并且该内侧周边凸缘22设有数个与前述外侧周边凸缘12之嵌孔相配合的凸块221。
另配合图7、8所示内侧链盖2乃以凸块221与外侧链盖1的嵌孔接全,而外侧链盖1可分离前部13与后部14,前部的外侧遮护主面11之位于探视条槽1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梯阶形的第一嵌突131与132,并且周边凸缘12的分离端部设有与周边凸缘面平行的第二嵌突133与134,同样的,后部的外侧遮护主面11位于探视条槽112两侧,分别设有一与前述第一嵌突131与132相配合的第一嵌槽141与142,而该后部的周边凸缘12的分离端则设有与前述第二嵌突133与134相配合的第二嵌槽143与144。其中第一嵌突与嵌槽的嵌入,该第一嵌突131或132具有一探入部a与嵌合部b,而第一嵌槽141或142,则设有探入口c与嵌合座d,显然第一嵌突131或132的探入部a,可以沿著d间距斜行置入探入口c,而可以完成其所谓前部13与后部14的顺利接合。但是该结构在脚踏车上结合使用后,加以分析,会发现其所称之优点,全不尽然,反而有下列之弊端产生1.如图7、8所示其前分离部与后分离部的结合,因嵌突与嵌槽的设计而能实现,但因其具有阶状设计,所以在结合时,必须作歪斜状才能插结,但该前分离部在脚踏车上结合时,已经受到脚踏车曲柄的限制,根本无太大空间让该前分离部歪斜,因此其前、后分离部实际上无法简易插结接合。
2.该嵌突及嵌槽插结时,由于必须呈歪斜状,且由嵌突的壁厚限制,以至于在插结时,嵌突的前端与后端会受到嵌槽的相互抵制,而难以插入结合。
3.另外,所称链盖内侧部所设的嵌孔可与链盖外侧部凸块在嵌入组接后,几乎成为固死状;一旦脚踏车链条发生问题时,该链盖外侧部几乎无法取下,即使可以,也要费上相当的人力时间,首先要将三个凸块完全压制脱离嵌孔,然后再将其往外扳动,同时链盖外侧部能脱离三个突块,亦无法使其外侧部取下,即在扳开的小小角度空间内,使链条恢复正常,相信任何人的手皆无法伸入此小小空间来活动恢复链条;若三个凸体无法同时脱离嵌孔,则无法使链盖外侧部取下,相对的就无法对链条维修,或困难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内侧盖与主盖体系采横向嵌入套合,并作轴向移位卡结定位组合之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使该童车链盖简易组合有进步性实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盖体在与内侧盖嵌入以后,在作轴向移位的同时,可以再与副盖体插结,以形成逆向卡结组接的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尤能使该童车链盖更为简易且稳固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盖体与副盖体结合后,又可以很简易的压按主盖体的逆向卡榫,可使主盖体移位而脱出分离的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使童车在链条传动装置发生故障时,可以很简易快速的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即提供一种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该链盖装置主要含有一可先行固结于车架五通管上的内侧盖及一可先行固结于车架后叉上的副盖体,以与主盖体结合定位等共同组合而成;内侧盖上、下侧设有一L型的定位槽相对应,前端设有一透孔(凹槽亦可);主盖体为一体成型,犹如一后段略小之倒R字形,于前段护缘内侧凸设有呈九十度间隔列凸出三个卡结凸体,而后段为衔接段,于该衔接段上下设有可以弹性移位的逆向卡榫;副盖体亦为一体成型,约呈一C字形,其护缘得与前述主盖体的护缘延续衔接,末端上下侧设有与主盖体逆向卡榫相互产生逆向卡结组接的卡接槽;以利于主盖体能够在套入曲柄轴以后作横向移位,令卡结凸体嵌入于内侧盖的定位槽内,继而作轴向移位,使卡结凸体嵌入于定位槽内部及透孔内,同时逆向卡榫嵌入于副盖体的卡结槽内定位组接。
以下结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本创作的构造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盖体与内侧盖组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结作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结作用示意图二。
图6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断面作用示意图一。
图8;为现有技术的断面作用示意图二。

图1、2所示为一种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该链盖装置3含有一内侧盖31及一主盖体32与一副盖体33衔接组合;其中,内侧盖31,固结在于车架的五通管上,亦即位于齿盘同侧上,其上、下侧设有一L型的定位槽311相对应,前端设有一透孔(凹槽亦可)312;主盖体32,为一体成型,其前段呈较大弧形且中央具有一穿透孔,可供脚踏车的曲柄及轴穿过,后段则呈叉开渐缩状,犹如一后段略小之倒R字形,沿其外缘凸设有一护缘321,于前段护缘内侧凸设有呈九十度间隔列凸出三个卡结凸体322,而后段为衔接段,于该衔接段上下一设有可以弹性移位的逆向卡榫323,亦可在上侧的逆向卡榫为一透孔;副盖体33,为一体成型,约呈一C字形,其外缘亦凸设有护缘331,得于前述主盖体32之护缘321延续衔接,末端上下侧设有与主盖体32逆向卡榫333相互产生逆向卡结组接之卡结槽332;另于末端上下与中间上设有开口朝末端之定位导槽333,能供主盖体32的衔接段,直接嵌入导正衔接;如前所述,可由内侧盖31先行固接于车架五通管上,即齿盘内侧定位,同时副盖体33可与后侧齿轮传动装置上外侧固定位,再将主盖体32由内侧盖31的侧面,以卡结凸体322嵌入内侧盖31的定位槽311内(请配合图3、4所示),继而将主盖体32向副盖体33的方向推动移位,使卡结凸体322嵌入于内侧盖31的定位槽311及透孔312内,同时主盖体32的衔接段及逆向卡榫323,可以同时分别嵌入于副盖体33的定位导槽333及卡结槽332内(请配合参见图5所示),而使主盖体32与副盖体33可以衔接固定而达到前端与后端同步卡结定位的简易且稳固组接效益。
本实用新型在提供童车结合使用时,除了可以排除前现有技术专利案存在的缺点外,更能达到下列可预期之进步性效益1.在安装组合时,可以由主盖体先行套入于曲柄轴内,并作横向卡入于内侧盖后,再行作轴向移位,使主盖体与副盖体衔接组合,尤具有简易快速组合安装的进步性效益。
2.主盖体前端与内侧盖因卡结凸体与L型定位槽卡结定位,而后段配合卡结槽与逆向卡榫卡结组合,使得该主盖体可以稳固定位,且不需藉助任何工具即可以将主盖体安装定位,其进步性尤为显著。
3.由于副盖体上设有定位导槽可以将主盖体导正,因此,使该主盖体与副盖体可以正确稳定的组合衔接。
4.主盖体所设的逆向卡榫,具有弹性移位机能,因此,在脚踏车的链条传动装置故障时,可以先行将逆向卡榫按压,使其脱离卡结槽的逆向卡制,而可以很简易且快速的将主盖体取下,以排除故障,并在故障排除后,又可以简易的将箕组结,尤其有方便维修的进步性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该链盖装置主要含有一可先行固结于车架五通管上之内侧盖及一可先行固结于车架后叉上之副盖体,以提供一主盖体结合定位等共同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内侧盖上、下侧设有一L型的定位槽相对应,前端设有一透孔(凹槽亦可);主盖体为一体成型,犹如一后段略小的倒R字形,于前段护缘内侧凸设有呈九十度间隔列凸出三个卡结凸体,而后段为衔接段,于该衔接段上下设有可以弹性移位的逆向卡榫;副盖体亦为一体成型,约呈一C字形,其护缘得与前述主盖体的护缘延续衔接,末端上下侧设有与主盖体逆向卡榫相互产生逆向卡结组接的卡结槽;以利于主盖体能够在套入曲柄轴以后作横向移位,令卡结凸体嵌入于内侧盖的定位槽内,继而作轴向移位,使卡结凸体嵌入于定位槽内部及透孔内,同时逆向卡榫嵌入于副盖体的卡结槽内定位组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组结童车链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副盖体末端与主盖体衔接段相对应处内侧,设有开口朝末端的定位导槽,以导引主盖体与副盖体正确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于儿童骑乘使用的脚踏车,用以保护链条用,同时兼具有双色变化之简易组结童车链条装置,尤指该链盖含有一内侧盖及一主盖体与一副盖体共同组合而成,内侧盖上下设有对应且开口朝侧面的L形定位槽,前端则设有一定位槽,而主盖体前端内侧表面设有卡结凸体与前述的定位槽相对应,同时于主、副盖体相对衔接段,下端或上、下端设有可行相互插合扣结定位之止逆卡榫及卡结槽;使该链盖在童车上安装更趋简易快速。
文档编号B62J13/00GK2168792SQ93224638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5日
发明者许国忠 申请人:瑞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