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撑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85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撑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适应于人们在下雨天,烈日下骑自行车时取代用手撑伞的一种即轻便、简单、安全、可靠、固定在自行车上的撑伞装置。
按照交通规则,骑自行车是不允许撑伞的,但是,不管是下雨天,还是烈日高照的情况下,用手撑伞骑自行车的现象到处可见,比比皆是,事实上,穿雨衣骑自行车虽然能遮风速雨、比较安全,但碰上天气变暖,转而烈日高照,就会闷热难受,烈日当头晒。因此,一手撑伞,一手骑自行车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特别是年轻女性,她们嫌穿雨衣骑车不潇洒、不利索,有损青春风貌。在烈日高照的情况下,嫌戴草帽太阳帽会把秀发牵扯得零乱不堪,尤其是不能抵御太阳照射全身而难忍难受。所以,她们总是手撑花花伞,脚蹬小彩车,由此,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全隐患,对于车技一般的人来说,一手撑伞,一手骑自行车在遇上道路狭窄,会车、让道或者超车时,往往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一种骑自行车需要撑伞时,不用手撑,用固定在自行车上的撑伞装置撑伞,免去骑车人用手撑伞之劳累,解决骑车人用手撑伞之危险,保证骑车人的安全,增添骑车人的潇洒和风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因为女式轻便自行车(彩车)大多数是由一根斜弯管连接成型,车把手一般都比其它车型要高,该装置是在车把手下端斜弯管上安装一个“U”型环①(为该装置的第一支落点),在“U”型环上用一个镙丝穿住一根支撑外管②,外管内套装一根可以伸缩的支撑内管③,内外管连接处由一个镙丝套筒⑤啮合,旋转套筒上的镙丝,内管便可随意伸缩上下,支撑外管上端,紧贴套筒下面有一个简便转向节④与自行车把手正中连接(为该装置的第二支落点),支撑内管顶端固定一个能握住任意一种伞型的万能握伞器⑥。万能握伞器长15公分,两片半圆型铰链开关,合扰外为椭圆型,内为圆型,内圆直径3公分,一半圆铰链下端开个长半圆小孔,将弯把伞的弯钩置于握伞器外,长半圆小孔更不影响直把伞的放置。握伞器底扳顶住伞把的底端,握伞器顶扳呈两半圆型中间各半个小孔合扰时,卡住伞杆。骑车需要撑伞时,将支撑内管向上升高,相当于骑车时用手撑伞的恰好高度为宜,不需要撑伞时,将支撑内管收缩进外管,收缩后的撑伞装置略低于车把扶手,即成静态装置。
(二)因为男式自行车(载重车)采用的是三角架型、用套筒开口环①④分别套筒住支撑外管②的上下端和套扣在自行车三角架的斜管和横管前端,不用转向节,握伞器⑥随支撑内管③伸缩于支撑外管内,镙丝套筒⑤啮合。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要在自行车的把手正中和斜弯管处安装以及在三角架前端安装成型,所以结构特别简单。由于转向节作用,不影响自行车拐弯转向。由于该装置紧靠把手,对上车、下车不造成任何障碍。在自行车上装一个撑伞器撑伞,雨天可以避雨,夏天可以抵御太阳暴晒,比用手撑伞骑自行车方便、省力、安全、可靠。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2。
(一)下面结合


图1为平面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情况。
该装置由一个“U”型环①套在自行车(彩车)斜弯扛下端,“U”型环上用镙丝固定支撑外管②,支撑外管内套装支撑内管③,内管抽出剩余5公分,内外管连接处用镙丝套筒⑤啮合(图中未详细画出),支撑外管上端即镙丝套筒下一个方便转向节④连接自行车把手中端,支撑内管顶端固定一个握伞器⑥。
(二)下面结合图2为平面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情况。
该装置由两个套筒开口环①④(套筒开口环①由
图1中的“U”型环①改变,套筒开口环④由
图1中的转向节④改变)将支撑外管②挂靠安装在自行车三角架前端,因为不与把手连接。所以,不需要转向节,握伞器⑥随支撑内管③伸缩于支撑外管②内,镙丝套筒⑤啮合。
权利要求1.自行车撑伞器,该装置由一个“U”型环①,支撑外管②,可以伸缩的支撑内管③,简便转向节④,镙丝套筒⑤,万能握伞器⑥组成,其特征在于“U”型环①和简便转节 ④安装在自行车上,支撑外管②,支撑内管③,镙丝套筒⑤和万能握伞器⑥装配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万能握伞器⑥是握住直把伞,也可以握住弯把伞,内为圆型,外为椭圆型的呈铰链开关握伞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一种方便、简单、灵活、安全的自行车撑伞器,取代用手撑伞骑自行车的劳累,解决用手撑伞骑自行车的不安全状况。由一根外支撑管和一根内支撑管外管上端一个套筒,套筒上横穿一个螺丝顶紧内管,套筒下一个简便转向节连接自行车把手中端相互牵制,内支撑管顶端固定一个握伞器,与外支撑管底端一个“U”形环构成。
文档编号B62J11/00GK2258480SQ9521475
公开日1997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8日
发明者左林 申请人:左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