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钳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8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钳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器,特别是摩托车前后轮制动用的制动器。
目前,摩托车上的使用的制动器有两种一种是液压盘式制动器,另一种是机械鼓式制动器。液压盘式制动器由于制动液会泄漏,因此不仅制造工艺要求高,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使整个制动失效的危险。机械鼓式制动器则存在着制动不灵敏、制动过程非线性化的缺陷,而处于逐步淘汰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摩托车制动器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动灵敏、维修方便的机械钳式制动器,它兼有机械鼓式制动器和液压盘式制动器两者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机械钳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钳、制动片和衬套,制动片有内外两片,均位于制动钳内,衬套设置于制动钳内,且与内制动片相邻。在本制动器中,衬套的另一侧设有螺柱,螺柱与一个摇臂固连,且该摇臂与制动钳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摇臂通过拉索与本制动器的控制手柄连接。使用时,摩托车车轮上的制动盘位于内外两制动片之间。本机械钳式制动器是利用拉索使摇臂转动,带动螺柱轴向运动,使内外两制动片紧夹在制动盘上而完成制动工作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机械钳式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机械钳式制动器的俯视图。
图中,1、拉索;2、制动片;20、内制动片;21、外制动片;3、导向孔;4、制动盘;5、摇臂;6、衬套;7、回位弹簧;8、调节螺杆;9、锁紧螺母;10、制动钳;11、圆柱销;12、螺柱。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制动器包括制动钳10、拉索1、制动片2、摇臂5、衬套6、螺柱12等零件。制动器的安装支架是固定在摩托车的减震器上,安装支架上有两个圆位销11,制动钳10上有两个位置对应的导向孔3,圆柱销11插在导向孔3中,使制动钳10只能沿导向孔3平移。
本制动器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通过控制手柄拉动拉索1,使摇臂5转动,带动制动钳10上的螺柱12旋转,其旋转运动产生轴向前运动,推动制动钳10中的衬套6向前移动,从而使内制动片20向制动盘4移动,最终贴紧制动盘4。由于制动盘4是轴向固定的,此时摇臂5继续转动,内制动片20向制动盘4施加压力,则制动盘4对其产生一反作用力,这一反作用力使制动钳10沿导向孔3作反向移动,从而使外制动片21也贴紧制动盘4。这样,制动片2与制动盘4之间产生摩擦,阻止制动盘4移动,完成制动工作。本实施例中,螺柱12是采用梯形螺柱;同时,为了提高其导程,螺柱12上的螺纹为多头螺纹。
完成制动工作后,解除拉索1上的拉力,摇臂5在回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回转,带动梯形螺柱12作反向回转,产生反向轴向移动,从而解除了施加在内制动片20上的正压力,制动片2与制动盘4之间无摩擦,制动盘4恢复转动,完成制动解除工作。
为了使制动片2正常磨损后能够进行微调补偿,本制动器还设置了微调补偿装置,它是由调节螺杆8和锁紧螺母9所组成。具体微调操作步骤为松开锁紧螺母9,旋动调节螺杆8,使它带动衬套6轴向向前移动,从而推动内制动片20向前移动,起到补偿制动片2磨损作用。调到补偿量后,锁紧锁紧螺母9,完成调整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械钳式制动器具有下列优点1、整个工作过程由机械运动来完成,维修十分方便。
2、由于衬套与梯形螺柱之间接触但没有联接,故衬套不会随梯形螺柱而转动,使制动和解除制动灵敏,制动过程线性化。
3、生产本制动器时可以借用现有制动器的许多零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对产品工艺要求没有液压盘式制动器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钳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钳(10)、制动片(2)和衬套(6),制动片(2)有内外两片,均位于制动钳(10)内,衬套(6)设置于制动钳(10)内,且与内制动片(20)相邻,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6)的另一侧设有螺柱(12),螺柱(12)与一摇臂(5)固连,且该摇臂(5)与制动钳(10)之间设有回位弹簧(7),摇臂(5)通过拉索(1)与本制动器的控制手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钳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柱(12)是采用梯形螺柱,且螺柱(12)上的螺纹为多头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钳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本制动器设置了微调补偿装置,它是由调节螺杆(8)和锁紧螺母(9)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后轮制动用的机械钳式制动器,它包括制动钳、制动片和衬套,衬套侧设有螺柱,螺柱与摇臂固连,摇臂与制动钳之间设有回位弹簧,且摇臂通过拉索与控制手柄连接。本制动器具有制动灵敏、制动过程线性化、维修方便的特点,且产品成本较低,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B62L1/02GK2391808SQ9921931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7日
发明者董建光 申请人:玉环凯凌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