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384973阅读:来源:国知局
需要较大的耐压载荷的下中间轴承521来说,也可以采用具有较小的耐压载荷的轴承。
[0193]另外,上横向部51仅被设置在头管211的前方,下横向部52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后下横向部件52a2夹着头管211而被设置在前后两侧。由此,下横向部52对左侧向部53及右侧向部54进行支承的支承刚度大于上横向部51对左侧向部53及右侧向部54进行支承的支承刚度。这样,左侧向部53及右侧向部54在接近前轮31、32的位置处,由具有较大支承刚度的下横向部52进行支承。因此,连杆机构5对于作用在前轮31、32上的外力容易确保必要的刚度。
[0194]另外,如图4中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上,上横向部51的下表面C位于下横向部52的前方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的上表面A与后方的后下横向部件52a2的上表面B之间。由此,即便在使车辆I倾斜而连杆机构5工作的情况下,上横向部51与下横向部52也不会干涉。因此,能够缩短上横向部51与下横向部52的距离,能够实现连杆机构5的上下尺寸的小型化。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车辆前部的空间。
[019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向后的试验力Fl作用于上横向部51时的上横向部51的位移量、与使向前的试验力F2作用于下横向部52时的下横向部52的位移量相等,并且,使向前的试验力Fl作用于上横向部51时的上横向部51的位移量与使向后的试验力F2作用于下横向部52时的下横向部52的位移量相等。
[0196]〈变形例〉
[0197]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能够针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或改良。
[0198]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上横向部51与下横向部52的体积不同且使位移量Xl?X4相等,列举说明了材质相同且体积不同的例子。然而,使体积不同且使位移量Xl?X4相等的手法并不局限于此例。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的材质不同,而且体积也不同。
[0199]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横向部51可以使用刚度比下横向部52高的材质。由此,能够减薄上横向部51的厚度而减小上横向部51的体积。于是,能够使连杆机构5的上部更加小型化,能够将连杆机构5的上部的周围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即,提高了上横向部51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
[0200]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体积不同,列举说明了相同形状的板部件在上横向部51具备一片且在下横向部52具备两片的结构的例子。然而,使体积不同的手法并不局限于此例。例如,除了上横向部51及下横向部52所使用的部件的厚度之外,还可以采用使截面积或截面形状不同、或者有无用于提高刚度的加强肋等的不同等方案。而且,也可以使上中间轴承511与下中间轴承521所使用的轴承不同。另外,在此所说的上横向部与下横向部的体积不同不包括对刚度造成较大影响的程度的体积差异。
[020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说明了将与连杆机构5相比靠后方上部的空间利用于辅机类的设置空间等其他用途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例如,可以使上横向部51与下横向部52的刚度相等,并将一个上横向部51设置在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将连杆机构5的前方上部的空间用作其他用途。
[0202]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上下颠倒,采用具有对头管211前后进行夹持的前上横向部件和后上横向部件这两个部件的结构作为上横向部51,并采用仅在头管211前后的任一方设置一个下横向部52的结构作为下横向部52。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连杆机构5的前方下部或后方下部利用于其他用途。
[020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5设为具备上横向部51和下横向部52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连杆机构,也可以采用具备上横向部、下横向部、设置在上横向部与下横向部之间的中间横向部的连杆机构等具有三个以上的横向部的连杆机构。
[0204]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说明了将上横向部51及下横向部52安装在将转向轴6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头管211上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从前框架212向上方前方延伸的部位、或者在安装于前框架212的向上方前方延伸的部件上安装上横向部51及下横向部52。
[020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下横向部52具备前方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和后方的后下横向部件52a2,所述前下横向部件52al和所述后下横向部件52a2在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上夹持头管211,并在此状态下与头管211分别连结。而且,上横向部51在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上仅被设置在头管211的前方。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
[0206]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上横向部51A设为在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上夹持头管211的状态下、上横向部具备与头管211分别连结的前上横向部件51A1和后上横向部件51A2的结构。此时,前上横向部件51A1的体积被设定得比后上横向部件51A2大。由此,与前上横向部件51A1和后上横向部件51A2由相同程度的体积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前框架212与头管211连接的连接部位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位移量Xl?X4也相等。
[0207]而且此时,如图8所示,可以将前上横向部件51A1的体积设定得比下横向部52的前部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的体积小。
[0208]可是,优选如图4那样在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不配置连杆机构5的结构部件。当如图4那样构成时,对前框架212与头管211进行连接时无需以避开后上横向部件51A2。因此,能够将前框架212在与上横向部5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与头管211连接。由此,车辆前部不会大型化,且能够提高前框架212和头管211的刚度。
[0209]如图8所示,在上述本变形例的车辆I中,车身框架21包含将上横向部51A及下横向部52A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头管211。在连杆机构5中,在上右轴线M3方向上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上横向部51A的前部即前上横向部件51A1的体积,小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下横向部52A的前部即前下横向部件52al的体积。
[0210]根据本变形例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21和两个前轮31、32的车辆,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上横向部51A的前上横向部件51A1的体积,小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下横向部52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的体积,因此能够将连杆机构5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前上部比前下部小的具有凹凸的形状。能够提高前上横向部件51A1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11]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中,车身框架21包含将上横向部51A及下横向部52A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作为车身框架21的一部分的头管211。在上右轴线M3方向上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上横向部51A的前部即前上横向部件51A1的体积不同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上横向部51A的后部即后上横向部件51A2的体积。
[021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21和两个前轮31、32的车辆,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前上横向部件51A1的体积不同于头管211的后方的后上横向部件51A2的体积,因此能够将连杆机构5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上横向部51A后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13]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中,车身框架21包含将上横向部51A及下横向部52A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头管211。连杆机构5在上右轴线M3方向上使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下横向部52A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的体积不同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下横向部52A的后部的体积。
[0214]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21和两个前轮31、32的车辆,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前下横向部件52al的体积不同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后下横向部件52a2的体积,因此能够将连杆机构5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下横向部52A后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15]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I中,上横向部51A包含在上右轴线M3方向上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位置的一片前上横向部件51A1 (上前部件的一例)和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一片后上横向部件51A2(上后部件的一例)。
[021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21和两个前轮31、32的车辆1,上横向部51A包含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位置的一片前上横向部件51A1和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一片后上横向部件51A2,因此容易进行上横向部51A的刚度与体积的平衡调整。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向轴60的周围下部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上横向部51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17]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将上前部件配置在头管的前方且在头管的后方不配置部件、或者仅将上后部件配置在头管的后方且在头管的前方不配置部件的情况相比,由于上前部件51A1和上后部件51A2夹持头管211,因此能够在不增大该一片部件在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容易地提高上横向部51A的刚度。由此,能够提高上横向部51A的刚度并抑制上横向部51A的体积的大型化。由此,连杆机构的上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18]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中,下横向部52A可以包含在下右轴线M6方向上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位置的一片前下横向部件52al (下前部件的一例)、和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一片后下横向部件52a2(下后部件的一例)。
[0219]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21和两个前轮31、32的车辆1,下横向部52A包含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前方的位置的一片下前部件52al和位于与头管211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一片下后部件52a2,因此容易进行下横向部52A的刚度与体积的平衡调整。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向轴60的周围下部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下横向部52A后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20]与仅将下前部件配置在头管的前方且在头管的后方不配置部件、或者仅将下后部件配置在头管的后方且在头管的前方不配置部件的情况相比,由于下前部件52al和下后部件52a2夹持头管211,因此能够在不增大该一片部件在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容易地提高下横向部52A的刚度。由此,能够提高下横向部52A的刚度并抑制体积的大型化。由此,连杆机构5下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5配置在转向轴60的周围,也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2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利用头管211构成连杆支承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利用车身框架21的前框架212将连杆机构5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连杆支承部可以由一片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相互可以通过焊接、粘结等结合,也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部件结合。
[0222]此外,上横向部51可以包含由一片部件构成的上前横向部件、由一片部件构成的上后横向部件、及设置在它们之间且由多个部件构成的连结部件。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相互可以通过焊接、粘结等结合,也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部件结合。
[0223]此外,下横向部52可以包含由一片部件构成的下前横向部件、由一片部件构成的下后横向部件、及设置在它们之间且由多个部件构成的连结部件。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相互可以通过焊接、粘结等结合,也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部件结合。
[0224]需要说明的是,右侧向部54及左侧向部53可以由一片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相互可以通过焊接、粘结等结合,也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部件结合。而且,右侧向部54及左侧向部53可以仅由配置在与上横向部51或下横向部52相比靠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的前方的部位构成,也可以仅由配置在与上横向部51或下横向部52相比靠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的部位构成。在配置于右侧向部及左侧向部的前方的部位与配置于右侧向部及左侧向部的后方的部位之间可以配置上横向部或下横向部。
[022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侧方观察车身框架21时,右侧向部54、左侧向部53及头管211设置在重叠的位置。然而,从侧方观察车身框架21时,头管211相对于右侧向部54和左侧向部53可以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而且,右侧向部54和左侧向部53的相对于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头管211的倾斜角度不同。
[0226]本发明的车辆是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21和两个前轮31、32的车辆。后轮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而且,将车身框架21覆盖的车身罩的有无可以任意。关于动力源,并不局限于发动机,也可以为电动机。
[0227]在本发明中,对于“沿?方向”及“沿?部件”等,也包括在±40°的范围内倾斜的情况。在本发明中,“相对于?方向延伸”,也包括在±40°的范围内倾斜的情况。
[0228]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上中间轴线Ml和下中间轴线M4总称为中间轴线。可以将上横向部51和下横向部52总称为横向部。可以将右侧向部54及左侧向部53总称为侧向部。
[02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连杆机构5除了上横向部51和下横向部52之外还可以具备横向部。上横向部51和下横向部52只不过是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