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497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具备在车辆的转弯时向左右方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及非专利文献I)。
[0003]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具备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含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而且,连杆机构包含对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的右端部进行支承的右侧向部、及对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的左端部进行支承的左侧向部。上横向部与下横向部的中间部在转向轴的前方被支承于车身框架。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以能够绕着车身框架的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车身框架。与车身框架的倾斜连动,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旋转,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两个前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另外,在车身框架为直立状态下,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被设置于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比两个前轮靠上方的位置。
[0004]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具备:将右前轮支承为能够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右缓冲装置;将左前轮支承为能够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左缓冲装置。右缓冲装置以能够绕着右侧向部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右侧向部。左缓冲装置以能够绕着左侧向部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左侧向部。专利文献I及2记载的车辆还具备车把、转向轴及旋转传递机构。车把被固定于转向轴。转向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车身框架。当使车把旋转时,转向轴也旋转。旋转传递机构将转向轴的旋转传递至右缓冲装置和左缓冲装置。
[0005]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在转向轴的周围具备很多车辆搭载部件。车辆搭载部件是头灯等照明器材、散热器、储液箱、喇叭等电装部件、车辆的主开关、收纳箱、收纳袋等。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5-31387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美国外观设计专利D547,242S公报
[0010]非专利文献1:Catalogo partidi ricamb1, MP3 300 ie LT Mod.ZAPM64102,Piagg1 公司

【发明内容】

[0011]在专利文献I及2记载的车辆中,右前轮及左前轮受到的载荷经由右缓冲装置或左缓冲装置而被传递至连杆机构。载荷从右缓冲装置或左缓冲装置被传递至右侧向部或左侧向部。接着载荷被从右侧向部或左侧向部传递至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进而载荷被从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传递至位于转向轴的周围的车身框架。
[0012]连杆机构包括:设置在右侧向部与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之间、或左侧向部与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之间的轴承;设置在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与车身框架之间的轴承。该轴承具有使右侧向部或左侧向部相对于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顺畅旋转、以及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顺畅旋转,并将连杆机构受到的载荷向车身框架传递的功能。
[0013]另外,为了提高顺畅旋转的功能和传递载荷的功能,分别将右侧向部、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的刚度被形成得很高。因此,右侧向部、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的外形大型化。而且,由它们构成的连杆机构也大型化。进而,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更加大型化。
[0014]专利文献I及2记载的车辆在转向轴的周围具备与车身框架的倾斜连动地移动的连杆机构。因此,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需要以避免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与车辆搭载部件发生干涉的方式设置车辆搭载部件。因此,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转向轴的周围的结构容易变大。
[001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连杆机构的功能且抑制与两个前轮相比靠上方的转向轴周围的结构的大型化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0016]本发明的车辆是由来自动力源的动力来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0017]左前轮及右前轮,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被左右配置并能够转向;
[0018]右缓冲装置,所述右缓冲装置在其下部支承所述右前轮,对所述右前轮相对于上部的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进行缓冲;
[0019]左缓冲装置,所述左缓冲装置在其下部支承所述左前轮,对所述左前轮相对于上部的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进行缓冲;
[0020]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含右侧向部、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所述右侧向部支承着所述右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右缓冲装置能够绕着沿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转向轴线进行旋转,所述左侧向部支承着所述左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左缓冲装置能够绕着与所述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进行旋转,所述上横向部包含一片部件,其在右端部经由上右轴承支承着所述右侧向部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右侧向部能够绕着沿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右轴线进行旋转,在左端部经由上左轴承支承着所述左侧向部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左侧向部能绕着与所述上右轴线平行的上左轴线进行旋转,且中间部经由上中间轴承以能够绕着与所述上右轴线及所述上左轴线平行的上中间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下横向部包含一片部件,其在右端部经由下右轴承支承着所述右侧向部的下部以使得所述右侧向部能够绕着与所述上右轴线平行的下右轴线进行旋转,在左端部经由下左轴承支承着所述左侧向部的下部以使得所述左侦_部能够绕着与所述上左轴线平行的下左轴线进行旋转,且中间部经由下中间轴承以能够绕着与所述上中间轴线平行的下中间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
[0021 ] 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右侧向部与所述左侧向部之间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转向轴的上端部被设置在与所述下中间轴线相比靠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上方的位置,所述转向轴能够绕着沿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转向轴线进行旋转;
[0022]车把,所述车把被设置在所述转向轴的上端部;以及
[0023]旋转传递机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将与所述车把的操作相应的所述转向轴的旋转向所述右缓冲装置和所述左缓冲装置传递;
[0024]所述连杆机构中,
[0025]所述上横向部与所述下横向部的体积不同,
[0026]在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拆除的状态并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安装的状态下使所述上右轴线方向的向前或向后的试验力作用于所述上右轴承时的所述上横向部的位移量、在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拆除的状态并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安装的状态下使与所述试验力相同大小及相同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上左轴承时的所述上横向部的位移量、在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拆除的状态并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安装的状态下使与所述试验力相同大小及相同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下右轴承时的所述下横向部的位移量、在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拆除的状态并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安装的状态下使与所述试验力相同大小及相同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下左轴承时的所述下横向部的位移量相等。
[0027]构成连杆机构的右侧向部、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为了提高顺畅旋转的功能和传递载荷的功能而分别高刚度地形成。因此,右侧向部、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的外形大型化。而且,由它们构成的连杆机构也大型化。进而,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更加大型化。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在转向轴的周围具备与车身框架的倾斜连动地移动的大型的连杆机构。因此,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需要以避免车辆搭载部件与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发生干涉的方式设置车辆搭载部件。因此,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转向轴的周围的结构容易变大。
[0028]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详细地分析了连杆机构的功能。连杆机构具有使右侧向部或左侧向部相对于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顺畅旋转的功能、以及使上横向部及下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顺畅旋转的功能。而且,连杆机构具有将右侧向部或左侧向部受到的载荷向车身框架传递的功能。在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连杆机构受到的载荷包含上横向部、下横向部及左侧向部、右侧向部的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和沿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且与该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载荷。进而可知,通过使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的针对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的刚度、与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针对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的刚度相等,能够容易维持连杆机构的工作的顺畅性。
[0029]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使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的体积、与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体积不同,由此能够将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转向轴的周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配置在转向轴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而且,虽然使包含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与包含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体积不同,但是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的刚度与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的刚度相等,因此容易维持连杆机构的顺畅的工作。
[0030]因此,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能够维持连杆机构的功能并抑制与两个前轮相比靠上方的转向轴周围的结构的大型化。
[0031]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中,还可以是:
[0032]所述连杆机构使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与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的材质不同。
[0033]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若通过比下横向部的材质的刚度高的材质形成上横向部,则在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与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针对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的刚度相等的情况下,能够使上横向部的体积小于下横向部的体积。若通过比上横向部的材质的刚度高的材质形成下横向部,则在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与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针对旋转轴线方向的载荷的刚度相等的情况下,能够使下横向部的形状小于上横向部的形状。由此,能够将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转向轴的周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配置在转向轴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034]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中,还可以是:
[0035]所述连杆机构使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与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的材质相同。
[0036]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即使材质相同,通过使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上横向部、与包含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支承于侧向部且中间部被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一片部件的下横向部的体积不同,也能够将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转向轴的周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配置在转向轴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037]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中,还可以是:
[0038]所述车身框架包含连杆支承部,
[0039]该连杆支承部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以及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0040]所述连杆机构使在所述上右轴线方向上与所述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前方的所述上横向部的前部的体积不同于与所述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后方的所述上横向部的后部的体积。
[0041]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由于使与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前方的上横向部的前部的体积不同于与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后方的后部的体积,因此能够将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上横向部后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和连杆机构配置在转向轴的周围,也能够抑制其周围的大型化。
[0042]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中,还可以是:
[0043]所述车身框架包含连杆支承部,
[0044]该连杆支承部将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上横向部以及包含所述右端部及所述左端部被支承且所述中间部被支承的一片部件的所述下横向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0045]所述连杆机构使在所述上右轴线方向上与所述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前方的所述下横向部的前部的体积不同于与所述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后方的所述下横向部的后部的体积。
[0046]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由于使与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前方的下横向部的前部的体积不同于与连杆支承部相比靠后方的后部的体积,因此能够将连杆机构的可动范围从接近于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凹凸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上横向部的后部周围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其结果是,即使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车辆搭载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