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6627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形成为侧视下呈大致L字形的面板加强部件的垂直部与仪表盘下面板的车室侧的面接合。该面板加强部件的水平部经由通道部与通道加强部件接合,由此支承在该通道加强部件上。即,该通道加强部件能够经由侧视下呈大致L字形的面板加强部件在面板面方向(车身前后方向)上充分地支撑仪表盘下面板。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该仪表盘下面板沿面板面方向振动、即在该面板面方向上的微小的倾倒现象的产生。
[0028]而且,水平部从垂直部的下端沿着通道部向车身后方延伸。即,该垂直部的下端位于该通道部。该垂直部从该通道部上的位置沿着仪表盘下面板向上方延伸,并且与该仪表盘下面板的车室侧的面接合。因此,能够充分提高该仪表盘下面板的面刚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地抑制在面板表面上产生的微小振动。
[0029]这样,在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通过以使仪表盘下面板不沿面板面方向振动的方式充分地进行抑制,能够降低车室内的噪音,并提高该车室的舒适性。
[0030]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面板加强部件是形成为在车室侧具有底面的大致U字形截面的部件。将从仪表盘下面板的车室侧的面或通道部的上表面至底面的深度称为凹部深度。该凹部深度中,垂直部与水平部的拐角部分(弯曲部分)的深度最大。而且,该凹部深度随着从该拐角部分朝向垂直部的上端而逐渐变小,并且随着从该拐角部分朝向水平部的后端而逐渐变小。由此,能够降低侧视下呈大致L字形的面板加强部件的垂直部及水平部向仪表盘下面板的车室侧的附近、即仪表盘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量。因此,由于能够以不干扰该面板加强部件的方式将配置在仪表盘下方的空调装置容易地配置,所以能够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0031]而且,由于垂直部与水平部的拐角部分的凹部深度最大,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面板加强部件的弯曲刚性。由此,通过该面板加强部件,能够以使该仪表盘下面板不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方式充分地进行支承。
[0032]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在仪表盘下面板上设有与通道部相比位于高位的横梁。水平部中的左右的棱线朝向横梁向前上升地倾斜。由此,通过该面板加强部件,能够以使该仪表盘下面板不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方式充分地进行支承。
[0033]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两个面板加强部件的各自车宽方向外侧的棱线位于通道部的左右的棱线上。由此,通过各面板加强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棱线和通道部的左右的棱线,能够充分地支承该仪表盘下面板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倾斜荷载。
[0034]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大致U字形截面的面板加强部件的底面从垂直部的上端至水平部的后端形成为大致向后下降地倾斜的倾斜面。由此,由于该面板加强部件侧视下呈大致三角形,所以弯曲刚性很大。由此,通过该面板加强部件,能够以使该仪表盘下面板不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方式充分地进行支承。
[0035]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垂直部的上端与仪表盘下面板的上缘的大致水平的凸缘接合。由此,能够以使该仪表盘下面板不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方式有效地进行抑制。
[0036]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通道加强部件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件,形成为在上端具有前凸缘和后凸缘的侧视下呈大致倒置帽子状的截面。水平部与通道加强部件中的前凸缘接合。由此,能够将使该仪表盘下面板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倾斜荷载从水平部向通道加强部件高效率地传递,其结果是,能够充分地承受该倾斜荷载。
[0037]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通道加强部件位于左右的前侧车架之间,并且相对于该左右的前侧车架通过左右的连结部件而连结。由此,能够通过上下方向的力进一步进行限制以使U字形截面不向车宽方向张开。因此,通过该通道加强部件,能够以使该仪表盘下面板不向面板面方向倾倒的方式充分地进行支承。
[0038]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通道部相对于仪表盘下面板是独立部件,由高张力钢构成。在从前方对车身作用了碰撞荷载的情况下,该碰撞荷载会从仪表盘下面板的下部向通道部传递。对此,由于通道部是由高张力钢所制,所以能够以不发生压缩变形或弯曲变形的方式确保足够的强度并维持形状。因此,能够充分地保护车室内的乘员。而且,由于能够极力抑制通道部的板厚,所以能够谋求车身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从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的立体图。
[0040]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0041]图3是从前下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的立体图。
[0042]图4是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的分解图。
[0043]图5是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的下半部分的立体图。
[0044]图6是面板加强部件的上端相对于图1所示的仪表盘下面板的上端部的接合结构的立体图。
[0045]图7是表示专利文献I的车身前部结构的概要的说明图。
[0046]图8是表示专利文献2的车身前部结构的概要的说明图。
[0047]图9是表示专利文献3的车身前部结构的概要的说明图。
[0048]附图标记说明
[0049]10-车辆,11-车身,13-车室,20-仪表盘下面板,20a_上缘,20b_车室侧的面,21-凸缘(面板凸缘),30-通道部,31-侧板,32-顶板,32a-上表面(通道部的上表面),33-棱线,35-底面板,39-底板通道,41-前侧车架,50-通道加强部件,51-前凸缘,52-后凸缘,61-连结部件,62-横梁,70-面板加强部件,71-垂直部,71a-上端,72-水平部,72a-后端,75-拐角部分,81-侧板,82-底板,84-棱线,85-底面,86-与仪表盘下面板接合的大致垂直的面,87-与通道部及通道加强部件接合的大致水平的面,91-空调装置,Ar-面板面方向,Dp-凹部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前”、“后”、“左”、“右”、“上”、“下”依照从驾驶员的角度观察到的方向,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e表示左侧,Ri表示右侧,CL表示车宽中心。
[0051]【实施例】
[0052]对实施例中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10例如为乘用车,在车身11的内侧形成有前部的发动机室12、和位于该发动机室12的正后方的车室13。在该发动机室12内配置有未图示的发动机。
[0053]如图1?图3所示,该车身11由承载式车身(monocoque body)构成,相对于从车辆1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通过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宽中心线CL而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该车身11的前部包括仪表盘下面板20、通道部30、底面板35、底板通道39、和左右的前侧车架41、41。
[0054]如图1及图2所示,该仪表盘下面板20是将发动机室12与车室13之间分隔的纵板状的分隔壁。即,仪表盘下面板20是构成车室13的前壁的部件。在该仪表盘下面板20的上缘20a上形成有向车身后方延伸的凸缘21。S卩,该凸缘21是从仪表盘下面板20的上缘20a向车身后方折曲的大致水平的部分。
[0055]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该通道部30是从仪表盘下面板20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从正面看呈大致倒U字形截面的部件,并位于车宽中央。该通道部包括左右的侧板31、31和将该左右的侧板31、31的上端之间封闭的顶板32。在该左右的侧板31、31与该顶板32之间的拐角,具有通道部30的左右的棱线33、33。该左右的棱线33、33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左右的侧板31、31的下端,具有用于与底面板35接合的左右的下凸缘36、36。
[0056]该通道部30相对于仪表盘下面板20是独立部件,由高张力钢构成。具体来说,该通道部30在前端部具有前凸缘37。该前凸缘37通过与仪表盘下面板20中的车室侧的面20b (后表面20b)接合,而与该仪表盘下面板20 —体化。
[0057]在从前方对车身11作用了碰撞荷载的情况下,该碰撞荷载从仪表盘下面板20的下部向通道部30传递。对此,由于通道部30是由高张力钢所制,所以能够以不发生压缩变形或弯曲变形的方式确保足够的强度并维持形状。因此,能够充分地保护车室13内的乘员。而且,由于能够极力抑制通道部30的板厚,所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