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973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因具有其它交通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成为全球广泛采用的重要运输形式。
目前,随着集装箱船大型化的趋势,对集装箱堆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集装箱堆码试验要求值由86400kg/post逐渐增大到97200kg/post、102000kg/post、109000kg/post。由于堆码的增大,相应地,横向刚性试验值也会相应加大。现有集装箱结构特别是后端框架结构很难满足海运对强度和刚度的技术要求。



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的后端框架结构由门框上梁100、门角柱200、内角柱300、门槛400及角件500构成,要提高后端框架的横向刚性,一般可以提高门角柱200和内角柱300沿集装箱宽度方向的尺寸,或增加门角柱200和内角柱300的厚度,但前者会降低集装箱的开门尺寸,后者则会过度增加材料的消耗,还涉及门角柱的制造工艺或模具问题,从而造成生产上的不便与成本上的增加。因此,现有集装箱后端框架的强度和刚度不足,不能满足海运对加大集装箱堆码的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刚度和强度得到提高,而成本增加不多,且不影响集装箱门板的结构设计和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包括一个后端框架,该后端框架包括门框上梁、与门框上梁相对的门槛、设置在门框上梁与门槛之间的门角柱与内角柱、顶侧梁、连接门角柱与门框上梁或门槛的角件、及连接内角柱与门框上梁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或连接门框上梁与顶侧梁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分别还包括连接内角柱与门框上梁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以及包括在连接门框上梁与顶侧梁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等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大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还包括连接门框上梁与顶侧梁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所述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由L形加强板和三角形加强板所构成,也可以直接是一L形加强板或直接是一三角形加强板。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所述第一刚性增强结构为截面呈U形的呈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筋结构。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所述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由三角形状的加强板和矩形加强板所构成。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所述第二刚性增强结构为三角形加强板结构。
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中,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外表面距门框上梁的外表面的距离大于门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不改变现有技术集装箱门板的结构,也不影响现有门板的形状和操作,且改善了集装箱后端框架的受力状况,提高了集装箱的刚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的简要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集装箱后端部件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刚性增加结构的集装箱后端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关门状态下的后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包括一个后端框架,该后端框架包括门框上梁2、与门框上梁2相对的门槛3、设置在门框上梁2与门槛3之间的门角柱4与内角柱5、顶侧梁6、连接门角柱4与门框上梁2或门槛3的角件7、连接内角柱5与门框上梁2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及连接门框上梁2、角件7与顶侧梁6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9。作为选择性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可以只包括连接内角柱4与门框上梁2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或连接门框上梁2与顶侧梁6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9。该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的厚度可以是等于、大于或小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9的厚度。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由L形加强板82及三角形加强板84所构成,该两件也可做为一体,连接于门角柱5与门框上梁2的交汇处,改善了集装箱的受力状况,有效提高了集装箱的刚度。该第二刚性增强结构9设置在顶侧梁6、角件7和门框上梁2的连接处,其由加强板96及92所构成,两件也可做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集装箱的强度和刚性。
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为截面呈U形的呈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筋结构,该第二刚性增强结构9则为由加强板96及92所构成的加强筋结构。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为截面呈U形的呈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筋结构,该第二刚性增强结构9为三角形加强板结构。
如图4与图5所示,连接内角柱5与门框上梁2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8的外表面距门框上梁2的外表面的距离H大于50mm(门的厚度),从而集装箱门板的结构设计不用改变,不影响门的形状和操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该刚性增强结构不改变现有技术集装箱门板的结构,也不影响现有门板的形状和操作,且改善了集装箱后端框架的受力状况,提高了集装箱的刚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包括一个后端框架,该后端框架包括门框上梁、与门框上梁相对的门槛、设置在门框上梁与门槛之间的门角柱与内角柱、顶侧梁、连接门角柱与门框上梁或门槛的角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内角柱与门框上梁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或还包括连接门框上梁与顶侧梁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分别还包括连接内角柱与门框上梁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以及包括在连接门框上梁与顶侧梁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等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大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由L形加强板和三角形加强板所构成,也可以直接是一L形加强板或直接是一三角形的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增强结构为截面呈U形的呈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性增强结构由三角形状的加强板和矩形加强板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性增强结构为三角形加强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刚性增强结构的外表面距门框上梁的外表面的距离大于门的厚度,这样,增加刚性加强结构后,门板形状不变。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增强刚性结构的集装箱,包括一个后端框架,该后端框架包括门框上梁、与门框上梁相对的门槛、设置在门框上梁与门槛之间的门角柱与内角柱、顶侧梁、连接门角柱与门框上梁或门槛的角件、及连接内角柱与门框上梁的第一刚性增强结构或连接门框上梁与顶侧梁的第二刚性增强结构。该刚性增强结构不改变现有技术集装箱门板的结构,也不影响现有门板的形状和操作,但改善了集装箱后端框架的受力状况,提高了集装箱的刚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文档编号B65D88/12GK2778743SQ20052001212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4日
发明者何思东, 杨书林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