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796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送管道转向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固体传送过程中的自动转向
O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固体物料传输过程中,由一条线送往多条线的转向设备多用称之为“裤衩”的装置完成,主要是靠气缸借助于活塞推动“裤衩”左右往复运动而达到换向的目的。由于 “裤衩”较大,所需的推力大,这样就不易达到快速推动,生产中操作不方便,浪费时间。同时 “裤衩”型转向器的出料口只有两个方向,限制了出料口的方向及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实现固体物料传输过程中转向器方向的快速变换,并实现转 向器的多方向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支架上端装有下料漏斗、下料漏斗下端挂接可旋转 的悬挂支撑管、悬挂支撑管下端固定连接下料口 ;在悬挂支撑管外壁上装有同轴的大齿轮 圈,大齿轮圈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装在驱动电机的轴上。在悬挂支撑管下部装有感应接触板,感应接触板与其外的传感器相配合,传感器 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连接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用手固体传送过程中的自动转向器,通过感应接触板和传感器感应装置及PLC 控制器实现控制操作的自动化,同时实现转向器运转方向的自由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小齿轮,3、驱动电机,4、下料漏斗,5、悬挂支撑管,6、大齿轮圈,7 感应接触板和传感器,8、下料口,9、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传送过程中的自动转向器,现在结合附图和实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一种自动转向器,包括支架1、小齿轮2、驱动装置3、下料漏斗4、悬挂支撑管5、大 齿轮6、感应接触板7、下料口 8。其中感应接触板与传感器的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传送至 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驱动小齿轮2,带动大齿轮6转动,大齿轮联动下料口 8。所述的转 向器其特征在于大齿轮6与悬挂支撑管5固定为一体。自动转向器,包括支架1、小齿轮2、驱动装置3、下料漏斗4、悬挂支撑管5、大齿轮6、感应接触板7、下料口 8。感应接触板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PLC,PLC将信号反应至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连动下料口,从一个 接装置转换至另一接料装置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支架(1)上端装有下料漏斗(4)、下料漏斗下端挂接可旋转的悬挂支撑管(5)、悬挂支撑管下端固定连接下料口(8);在悬挂支撑管外壁上装有同轴的大齿轮圈(6),大齿轮圈与小齿轮(2)啮合,小齿轮装在驱动电机(3)的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在悬挂支撑管下部装有感应 接触板(7),感应接触板与其外的传感器相配合,传感器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连接驱 动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体传送过程中的自动转向器,包括支架、小齿轮、驱动装置、下料漏斗、悬挂支撑管、大齿轮圈、感应接触板、下料口等部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实现支撑管和下料口的旋转,可将料卸入不同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实现卸料位置的自由变换。
文档编号B65G53/56GK201761937SQ20102050391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仇芳, 任国芬, 刘云帆, 刘奇林, 刘立雨, 宋双艳, 王冬戈, 胡永伟, 贺志文, 郭旭 申请人:天津德为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