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042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柱形铆钉、圆柱形焊钉和一些圆柱形或球形金属物料的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冲压、碰焊、流水线、组装等多种车间里都用到铆钉、焊钉等圆柱形的物料。而现有的送料方式基本上是用手放。例如一些铆钉的冲压、绝大部份都是由操作工人把铆钉逐个放入模具内,然后才能进行冲压,又如焊钉的碰焊,大部份都是由操作工人把焊钉放入碰焊机的焊枪里,然后再进行碰焊。由于模具和一些机器都不允许操作工人把手伸入,只允许用钳子之类的工具把物料放入。而且放物料进入模具或机器是非常危险的,常常会发生工伤事故。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式,难以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生产的速度。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形铆钉、圆柱形焊钉和一些圆柱形或球形金属物料的自动送料装置。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是由进料系统、转轮系统系统所组成。上述的进料系统是由振动盘、输送管所组成。振动盘可将圆柱形的物料分出顶部、 底部二个方向,并装入输送管内。振动盘需放于较高处,使进入输送管内的物料可顺着重力向下滑动到输送管的另一端。上述的转轮系统主要是由转轮、顶盖、底板、中心轴、上、下偏心针、气缸、滑动连接件、中心轴拉杆、弹簧、推针所组成。转轮外形为圆盘形,轴心处有一个圆孔。轴心圆孔外有二圈数量相等的环形陈列圆孔。内圈孔为偏心针孔,偏心针孔靠近轴心,且二个相邻的偏心针孔中间的空位小于偏心针孔的直径,使偏心针插入时足够将转轮转动陈列角度的一半,外圈孔为物料孔,用于输送圆柱形或球形的物料。顶盖中心有中心轴过孔、上偏心针过孔、推针过孔、输送管孔及螺丝过孔。上偏心针过孔、推针过孔、输送管孔分别与转盘中的偏心针过孔、物料孔对齐。输送管接于顶盖的输送管孔中。底板中心有圆柱、下偏心针过孔、推针过孔及螺丝过孔,圆柱为转轮的轴心,圆柱中间有中心轴过孔,中心轴过孔和推针过孔与顶盖的一至,下偏心针过孔与转轮转动陈列角度的一半后的偏心针孔对齐。中心轴外形是正方形。中心轴穿过顶盖、转轮和底板,并且可以向上、下方向活动, 中心轴上下二端有螺丝孔,分别用来固定上、下偏心针。上、下偏心针为圆柱形,针尖为偏心圆锥形,上、下偏心针针尖偏心圆锥斜度方向同朝转轮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下偏心针针头处都有平台,平台位于转轮中心处,中间有螺丝过孔。滑动连接件上、下都有螺丝孔,分别用来固定气缸的顶杆和推针。侧边有悬臂,悬臂中间有一个孔。气缸固定在转轮之上,中间留有气缸顶杆伸缩行程的空间。气缸的顶杆连接着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件底下连接着推针,侧边悬臂上的孔套在中心轴拉杆上,弹簧套在中心轴拉杆上,位于滑动连接件的悬臂之下。中心轴拉杆底部螺丝穿过上偏心针的螺丝过孔,固定在中心轴上面。中心轴穿过顶盖、底板中间的正方形孔。下偏心针固定在中心轴下面。转轮在顶盖和底板的中间。转轮的转动是由气缸的顶杆伸缩带动中心轴上、下方向活动,由固定在中心轴上、 下二端的偏心针按次序插入转轮的偏心针孔内来完成的。气缸的顶杆向上活动时,滑动连接件侧边的悬臂通过拉动中心轴拉杆,使下偏心针的针尖从下往上,插入转轮偏心针孔与底板偏心针过孔交错的眼睛形状的孔内,将二个孔导正为同心,推动转轮转动偏心针孔陈列角度的一半。气缸的顶杆向下活动时,滑动连接件侧边的悬臂通过弹簧推动中心轴,使上偏心针从上往下,插入转轮偏心针孔与顶盖偏心针过孔交错的眼睛形状的孔内,再将二个孔导正为同心,推动转轮再次转动偏心针孔陈列角度的一半,使转轮的物料孔与推针孔对齐。当气缸的顶杆继续向下活动,滑动连接件侧边的悬臂将压缩弹簧,固定在滑动连接件下面的推针穿过顶盖的推针孔、转轮上的物料孔、底板的推针过孔,将圆柱形或球形的物料推出来,此时顶盖输送管孔与转轮的物料孔对齐,物料从输送管进入转轮的物料孔中。气缸的顶杆每伸缩一次,可将一个物料推出和进入一个物料。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可装于机械臂上,作为机械手使用在一些机械或生产线上。 适用于输送圆柱形或球形金属物料。可把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直接作为碰焊机的焊枪使用。由此可见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能减少人力,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可把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的物料出口处做成铝板固定螺柱的盲孔铆接结构的冲头形状,结合压力机一起工作,作为铝板固定螺柱盲孔铆接机器使用,适合多种铝板类产品的固定螺柱盲孔铆接,可节省产品开发的模具费用。

图1是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的转轮系统分解图;图中编号是1转轮,2顶盖,3底板,4中心轴,5上、下偏心针,6气缸,7滑动连接件,8中心轴拉杆,9弹簧,10推针。图2是转轮系统的转轮形状示意图;图3是转轮系统的顶盖示意图;图中编号是11中心轴过孔,12上偏心针过孔,13 推针过孔,14输送管孔。图4是转轮系统的底板示意图;图中编号是15圆柱,16下偏心针过孔,17推针过孔,18中心轴过孔。图5是转轮系统的中心轴形状示意图;图6是转轮系统的上、下偏心针形状示意图;[0027]图7是转轮系统的滑动连接件形状示意图;图8是转轮系统的中心轴拉杆形状示意图;图9是转轮系统的推针形状示意图;图10是转轮系统的偏心针驱动转轮示意图;图中编号是19偏心针。图11是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的转轮系统立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结构作进一步描述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是由进料系统、转轮系统系统所组成。进料系统是由振动盘、输送管所组成。振动盘可将圆柱形的物料分出顶部、底部二个方向,并装入输送管内。振动盘需放于较高处,使进入输送管内的物料可顺着重力向下滑动到输送管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转轮系统主要是由转轮1、顶盖2、底板3、中心轴4、上、下偏心针5、气缸6、滑动连接件7、中心轴拉杆8、弹簧9、推针10所组成。如图2所示,转轮外形为圆盘形,轴心处有一个圆孔。轴心圆孔外有二圈数量相等的环形陈列圆孔。内圈孔为偏心针孔,偏心针孔靠近轴心,且二个相邻的偏心针孔中间的空位小于偏心针孔的直径,使偏心针插入时足够将转轮转动陈列角度的一半,外圈孔为物料孔,用于输送圆柱形或球形的物料。如图3所示,顶盖中心有中心轴过孔11、上偏心针过孔12、推针过孔13、输送管孔 14及螺丝过孔。上偏心针过孔12、推针过孔13、输送管孔14分别与转盘中的偏心针过孔、 物料孔对齐。输送管接于顶盖的输送管孔中。如图4所示,底板中心有圆柱15、下偏心针过孔16、推针过孔17及螺丝过孔,圆柱为转轮的轴心,圆柱中间有中心轴过孔18,中心轴过孔和推针过孔与顶盖的一至,下偏心针过孔与转轮转动陈列角度的一半后的偏心针孔对齐。如图5所示,中心轴外形是正方形。中心轴穿过顶盖、转轮和底板,并且可以向上、 下方向活动,中心轴上下二端有螺丝孔,分别用来固定上、下偏心针。如图6所示,上、下偏心针为圆柱形,针尖为偏心圆锥形,上、下偏心针针尖偏心圆锥斜度方向同朝转轮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下偏心针针头处都有平台,平台位于转轮中心处,中间有螺丝过孔。如图7所示,滑动连接件上、下都有螺丝孔,分别用来固定气缸的顶杆和推针。侧边有悬臂,悬臂中间有一个孔。如图1所示,气缸6固定在转轮之上,中间留有气缸顶杆伸缩行程的空间。气缸6 的顶杆连接着滑动连接件7。滑动连接件7底下连接着推针10,侧边悬臂上的孔套在中心轴拉杆8上,弹簧9套在中心轴拉杆8上,位于滑动连接件7的悬臂之下。中心轴拉杆8底部螺丝穿过上偏心针5的螺丝过孔,固定在中心轴4上面。中心轴4穿过顶盖、底板中间的中心轴过孔。下偏心针5固定在中心轴4下面。转轮在顶盖和底板的中间。转轮1的转动是由气缸6的顶杆伸缩带动中心轴4上、下方向活动,由固定在中心轴4上、下二端的偏心针5按次序插入转轮1的偏心针孔内来完成的。气缸的顶杆向上活动时,滑动连接件7侧边的悬臂通过拉动中心轴拉杆8,使下偏心针5的针尖从下往上活动。偏心针5插入转轮1偏心针孔与底板3偏心针过孔交错的眼睛形状的孔内,将二个孔导正为同心,推动转轮1转动偏心针孔陈列角度的一半。气缸6的顶杆向下活动时,滑动连接件 7侧边的悬臂通过弹簧9推动中心轴4,使上偏心针5从上往下,插入转轮1偏心针孔与顶盖2偏心针过孔交错的眼睛形状的孔内,再将二个孔导正为同心,推动转轮1再次转动偏心针孔陈列角度的一半,使转轮1的物料孔与底板3推针孔对齐。当气缸6的顶杆继续向下活动,滑动连接件7侧边的悬臂将压缩弹簧9,固定在滑动连接件7下面的推针穿过顶盖2 的推针孔、转轮1上的物料孔、底板3的推针孔,将圆柱形或球形的物料推出来,此时顶盖2 输送管孔与转轮1的物料孔对齐,物料从输送管进入转轮的物料孔中。气缸6的顶杆每伸缩一次,可将一个物料推出和进入一个物料。
权利要求1.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是由送料管将圆柱形或球形金属物料导入转轮中,由气缸伸缩带动中心轴上、下二端的偏心针按次序插入转轮的偏心针孔内,驱动转轮转动,然后由推针将圆柱形或球形金属物料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其特征是转轮外形为圆盘形,轴心处有一个圆孔,轴心圆孔外有二圈环形陈列圆孔,内圈孔为偏心针孔,外圈孔为物料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其特征是偏心针为圆柱形,针尖为偏心圆锥形,上、下偏心针针尖偏心圆锥斜度方向同朝转轮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专利摘要一种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是由送料管将物料导入转轮中。由气缸伸缩带动中心轴上、下二端的偏心针按次序插入转轮的偏心针孔内,驱动转轮转动,然后由推针将物料推出。可用于圆柱形铆钉、圆柱形焊钉和一些圆柱形或球形金属物料的送料。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可装于机械臂上,作为机械手使用在一些机械或生产线上。也可把转轮式自动送钉装置直接作为碰焊机的焊枪使用。也可以作为铝板固定螺柱盲孔铆接机器使用。能减少人力,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5G47/74GK202098846SQ20112010518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郭靖鸿 申请人:郭靖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