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698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它包括输送带(2)、弹簧(3)、U形板(1)和气缸(9),所述的U形板(1)通过铰链连接在输送带(2)上,且气缸(9)位于U形板(1)底面的外侧,所述的弹簧(3)一端固定连接在U形板(1)底面的内侧,弹簧(3)的另一端压在输送带(2)上,所述的输送带(2)上开设有一通孔(4),U形板(1)的一个侧壁穿过通孔(4),且该侧壁前端设置有一挡板(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专利说明】-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卸料壮汉子,特别是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子线路中经常用到半导体二极管,它在许多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诞生 最早的半导体器件之一,二极管的应用非常广泛。通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 和编码控制等电路中。二极管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 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在电路中,电流只能从二极 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0003] 在二极管晶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引脚进行电镀,以加强晶片的电性能、焊接 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传统的二极管晶片生产厂家在进行引脚电镀时完全由人工完成,工 作难度大、工作强度大、产品次品率高,电镀效率低,直接影响产品生产效率,无法适用于工 业化流水线生产,而现有的自动化电镀设备,他们的自动卸料装置和上料装置制作成本较 高且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和劳动 强度低的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它包 括输送带、弹簧、U形板和气缸,所述的U形板通过铰链连接在输送带上,且气缸位于U形板 底面的外侧,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U形板底面的内侧,弹簧的另一端压在输送带上, 所述的输送带上开设有一通孔,U形板的一个侧壁穿过通孔,且该侧壁前端设置有一挡板。
[0006] 所述的U形板的两侧壁长短不一,其中U形板短侧壁通过铰链与输送带连接,U形 板长侧壁穿过输送带上的通孔。
[0007] 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一块压板。
[0008] 所述的弹簧长度大于U形板与输送带的垂直距离。
[0009] 所述的通孔为方形孔,且通孔的宽度大于挡板的宽度。
[001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卸料装置,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系统 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就可完成晶片盘的卸料,且晶片盘压紧装置由U形板、输送带和 弹簧构成,因而它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紧部位的剖视图
[0013] 图中,Ι-u形板,2-输送带,3-弹簧,4-通孔,5-挡板,6-晶片盘,7-压板,8-活塞 杆,9-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 下所述:
[0015]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它包括输送带2、弹簧3、U形板 1和气缸9,所述的U形板1通过铰链连接在输送带2上,且气缸9位于U形板1底面的外 侦牝所述的弹簧3 -端固定连接在U形板1底面的内侧,弹簧3的另一端压在输送带2上, 本实施例中弹簧3长度大于U形板1与输送带2的垂直距离,这样,弹簧3安装好后就有一 个对U形板1向外的弹簧力,所述的输送带2上开设有一通孔4, U形板1的一个侧壁穿过 通孔4,且该侧壁前端设置有一挡板5,弹簧3的预弹簧力使挡板挡在通孔4的边缘,使U形 板1不可随意的旋转,方便晶片盘6的装卸。
[0016]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晶片的压紧和卸料,U形板1的两侧壁长短不一,其中U形板1 短侧壁通过铰链与输送带2连接,U形板1长侧壁穿过输送带2上的通孔4。
[0017] 进一步的为了让气缸9对U形板1施加的压力均匀分布在U形板1的底面上,气 缸9的活塞杆8前端连接有一块压板7。
[0018]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U形板1长侧壁穿过通孔4,通孔4设为方形孔,且通孔4的宽 度大于挡板5的宽度。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晶片引线放入晶片盘6中,晶片盘6通过挡板5压紧 在输送带2上,当晶片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工作,气缸9的活塞杆8往 前伸展,压板7通过气缸9对U形板1施加压力,U形板1围绕铰链旋转,然后压缩弹簧3, 使挡板5与晶片盘6之间产生缝隙,晶片盘6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完成卸料,对于本实用新 型也可用于晶片盘6的上料,压板7通过气缸9对U形板1施加压力,U形板1围绕铰链旋 转,然后压缩弹簧3,使挡板5与输送带2之间产生缝隙,然后将晶片盘6放入缝隙之间,控 制系统控制气缸9的活塞杆8收缩,晶片盘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夹紧,实现晶片盘6的上 料。
【权利要求】
1. 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输送带(2)、弹簧(3)、U形板(1) 和气缸(9 ),所述的U形板(1)通过铰链连接在输送带(2 )上,且气缸(9 )位于U形板(1)底 面的外侧,所述的弹簧(3) -端固定连接在U形板(1)底面的内侧,弹簧(3)的另一端压在 输送带(2)上,所述的输送带(2)上开设有一通孔(4),U形板(1)的一个侧壁穿过通孔(4), 且该侧壁前端设置有一挡板(5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板(1) 的两侧壁长短不一,其中U形板(1)短侧壁通过铰链与输送带(2 )连接,U形板(1)长侧壁 穿过输送带(2)上的通孔(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9)的 活塞杆(8 )前端连接有一块压板(7 )。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3)长 度大于U形板(1)与输送带(2)的垂直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片引线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4)为 方形孔,且通孔(4)的宽度大于挡板(5)的宽度。
【文档编号】B65G47/04GK203877466SQ201420325266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龚武志 申请人: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