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压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33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压缩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压缩车。



背景技术:

垃圾压缩车是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专用车辆,垃圾倒入车厢后,垃圾压缩车通过液压缸推动推铲,推铲在箱体的导轨上滑动,对垃圾进行压缩,垃圾压缩比越大,垃圾车的转载量越大,而导轨与推铲之间的阻力越小,则垃圾压缩比越大,发动机能耗越低。

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压缩车包括:箱体、推铲、滑块、导轨和螺栓。其中,箱体上焊接有导轨,推铲上留有相应的凹槽,滑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推铲的凹槽内,推铲通过滑块在导轨上进行滑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垃圾压缩车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箱体内存放的是垃圾,内部气味难闻,日常维护时很少有人给导轨上涂抹润滑油,导致滑动阻力增大,因此,易出现发动机能耗提高,垃圾压缩比下降,滑块寿命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在导轨上涂抹润滑油的垃圾压缩车,以减小推铲在导轨上滑动的阻力,进而提高垃圾压缩比,减小发动机耗能,增加滑块寿命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垃圾压缩车,包括:设置在箱体上的导轨,设置在推铲上且与所述导轨相对应位置处的凹槽,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凹槽中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凹槽上方且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的加油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油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上方的油池,设置在所述油池底部的漏油结构,贯穿所述滑块并与所述漏油结构相对应的第一过油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侧并与所述油池连通的第一油杯。

可选地,所述加油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侧的第二油杯,贯穿所述滑块的第二过油结构,及由所述第二油杯连通至所述第二过油结构的过油管。

可选地,所述漏油结构为通孔。

可选地,所述过油结构为通孔,且作为所述第一过油结构的通孔位于作为所述漏油结构的通孔的正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油结构为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油杯设置在所述油池的尾部、中部或前部。

可选地,所述漏油结构设置于所述油池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过油结构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中部位置。

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至少为5毫米。

可选地,所述作为漏油结构的通孔的孔径小于作为所述第一过油结构的通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六角形、八角形。

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压缩车,通过在推铲凹槽上方设置油池,在凹槽上方设置与箱体外部连通的加油结构,可以实现通过该加油结构从箱体外侧向箱体内部补充润滑油,从而实现在无需打开箱体的情况下,解决导轨的润滑问题,从而达到减小推铲在导轨上滑动的阻力,进而提高垃圾压缩比,减小发动机耗能,增加滑块寿命等目的。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垃圾压缩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另一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压缩车包括:设置在箱体1上的导轨7,设置在推铲2上且与导轨7相对应位置处的凹槽,通过螺栓5安装于凹槽中的滑块6,以及设置在凹槽上方且与箱体1外部连通的加油结构,通过该加油结构可以实现由箱体外部向箱体中的导轨7上添加润滑油。

其中,导轨7可以焊接在箱体1的内部下侧。

关于加油结构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种。例如,该加油结构包括但不限有如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该加油结构包括设置在凹槽上方的油池3,设置在油池3底部的漏油结构8,贯穿滑块6并与漏油结构8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过油结构9,以及设置于箱体1外侧并与油池3连通的第一油杯4。第一油杯4用于从箱体1外部添加润滑油。

具体地,第一油杯4中的润滑油可以流入油池3中,并从漏油结构8中流至滑块6,再经第一过油结构9到达导轨7上。当推铲2在导轨7上滑动时,会将到达导轨7上的润滑油涂抹开,即相当于给导轨7涂抹了一层润滑油。

第二种结构:该加油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1外侧的第二油杯10,贯穿滑块6的第二过油结构11,及由第二油杯10连通至第二过油结构11的过油管12。第二油杯10用于从箱体1外部添加润滑油。

具体地,第二油杯10中的润滑油可以从过油管12经第二过油结11构到达导轨7上。当推铲2在导轨7上滑动时,会将到达导轨7上的润滑油涂抹开,即相当于给导轨7涂抹了一层润滑油。

可选地,该漏油结构8可以为通孔,第一过油结构9也可以为通孔,第二过油结构11也可以为通孔。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作为漏油结构8的通孔定义为第一通孔,将作为第一过油结构9的通孔定义为第二通孔,将作为第二过油结构11的通孔定义为第三通孔。

其中,第二通孔可以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从而便于第一通孔中的润滑油可以顺利到达第二通孔中。

可选地,第一油杯4可以设置在油池3的尾部、中部或前部。较优地,第一油杯4设置在油池3的尾部,以方便人工向第一油杯4中添加润滑油。

可选地,漏油结构8设置于油池3底部的中间位置,第一过油结构9设置于滑块6的中部位置。这样,当推铲2在导轨7上运动时,保证涂抹至导轨7上的润滑油比较均匀。

可选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径至少为5毫米,以确保润滑油可以比较容易地到达导轨7。较优地,第一通孔的孔径可以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以确保从第一通孔流出的润滑油的大部分可以由第二通孔进入滑块6。

其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较优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以便于润滑油下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