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902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开料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板生产企业在地板开料工序,尤其是强化地板的开料工序,需要将长1800-2765mm,宽1250-1270mm,厚度8-25mm的纤维板及胶合板抬入开料机,传统的方法是2-4人人工抬入开料机。这种加工方法,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将纤维地板和胶合地板自动传输至开料机的装置,从而实现其自动上料,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连接在地板开料机的上料口一侧,包括依次设置的大板升降台、大板平移台和大板进料传送带,其中:

大板升降台,顶部放置地板,上方还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一侧设有竖直框架,竖直框架的顶部位置朝向开料机的方向上依次连接大板平移台和大板进料传送带;

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朝向大板升降台的一端设有若干喇叭形吸力盘,每一个喇叭形吸力盘通过气管连接在气缸上获取吸力,并且气管为负压管。

进一步地,竖直框架上设有升降滑轨,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连接在升降滑轨内上下移动,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通过竖直移动动力装置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将其吸住的地板运送至大板平移台,竖直移动动力装置为气缸、液压油缸或者电机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大板平移台上设有水平移动滑轨,水平移动滑轨上设有水平移动板,水平移动板通过水平动力装置驱动其带动传输至其上的地板运输至大板进料传送带。

进一步地,水平动力装置为气缸、液压油缸或者电机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上料装置上还设有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分别连接竖直移动动力装置、水平动力装置和气缸中的一种或者数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连接在自动上料机的一侧,包括用于将地板抬高的大板升降台,用于将地板向开料机横向移动的大板平移台,和用于将地板传送至开料机上料口的大板进料传送带,从而实现了地板从面自动运输至开料机,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大板进料传送带,2-地板,3-大板升降台,4-水平动力装置,5-水平移动滑轨,6-竖直移动动力装置,7-升降滑轨,8-气管,9-喇叭形吸力盘,10-气缸,11-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12-竖直框架,13-大板平移台,14-开料机,15-水平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连接在地板开料机14的上料口一侧,包括依次设置的大板升降台3、大板平移台13和大板进料传送带1,其中:大板升降台3,顶部放置地板2,上方还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11,一侧设有竖直框架12,竖直框架12的顶部位置朝向开料机14的方向上依次连接大板平移台13和大板进料传送带1;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11,朝向大板升降台3的一端设有若干喇叭形吸力盘9,每一个喇叭形吸力盘9通过气管8连接在气缸10上获取吸力,并且气管8为负压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竖直框架12上设有升降滑轨7,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11连接在升降滑轨7内上下移动,可上下移动的强吸力面板11通过竖直移动动力装置6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将其吸住的地板2运送至大板平移台13,竖直移动动力装置6为气缸、液压油缸或者电机中的一种,提高了上料装置的自动化性能和生产效率,具有更好的使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大板平移台13上设有水平移动滑轨5,水平移动滑轨5上设有水平移动板15,水平移动板15通过水平动力装置4驱动其带动传输至其上的地板运输至大板进料传送带1。水平动力装置4为气缸、液压油缸或者电机中的一种,提高了上料装置的自动化性能和生产效率,具有更好的使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料装置上还设有PLC控制装置16,PLC控制装置16分别连接竖直移动动力装置6、水平动力装置4和气缸10中的一种或者数种,提高了上料装置的自动化性能和生产效率,具有更好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地板开料机上料装置,连接在自动上料机的一侧,包括用于将地板抬高的大板升降台3,用于将地板向开料机横向移动的大板平移台13,和用于将地板传送至开料机上料口的大板进料传送带1,从而实现了地板从面自动运输至开料机,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