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0180发布日期:2018-07-13 18:0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管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会定期去医院或者专业体检机构进行体检,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体检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体检的项目有很多,抽血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抽血就会用到采血管,采血管是用来盛放血液的装置。

采血管是一种体外诊断用的医疗耗材,用量非常庞大,对于医疗耗材生产厂家而言,采血管生产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若能快速生产作业,可大大降级生产成本。采血管生产过程的贴标工序有两种,一种是前贴标工艺,也就是先将标签贴在空的试管上,再进行后续生产,如添加试剂、加帽盖、抽真空等,另一种是后贴标工艺,也就是先进行添加试剂、加帽盖、抽真空成为了一半成品,然后在贴上标签。目前在生产采血管时,大多采用前贴标工艺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人工将贴好标签的试管从贴标机取出放置于周转箱内,进行周转,很少一部分采用自动上料装置,但生产效率慢,不稳定,导致产品二次损伤。对于采用后贴标的工艺的,贴标后自动上料所采用的装置为机械手臂抓取式,因无法连续快速操作,即从贴标机抓试管时,贴标需要停止,只能间歇式的,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驱动轴、圆弧板、上料链轮、上料链条、接料周转块和拨料叉,所述上料驱动轴通过链轮和链条与输送辊轮驱动轴相连并且输送辊轮驱动轴的转动方向与上料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上料驱动轴贯穿上料链轮并且上料驱动轴驱动上料链轮,上料链条环绕在上料链轮周围并且上料链轮驱动上料链条,上料链条上均匀分布有上料隔片并且上料隔片上设置有槽孔,拨料叉和接料周转块均安装在上料链条的一端并且拨料叉与槽孔配合使用,圆弧板安装在上料链条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上料链条上设置有清理盖和用于打开清理盖的快速卡扣钳,清理盖位于圆弧板和上料链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上料隔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由具体输送距离而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上料链条替换为同步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连接的贴标机(输送辊轮)不用停机,即可连续快速上料;该装置与贴标机驱动轴连接,上料速度可以与贴标机的输送速度自动匹配,操作简单,实用性好;该装置只需更换接料周转块,即可满足对多类型、多规格产品进行上料;该装置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对产品无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连续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续上料装置与贴标机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送辊轮,2-试管防护罩,3-输送辊轮驱动轴,4-上料驱动轴,5-上料隔片,6-清理盖,7-快速卡扣钳,8-下料口,9-接料周转块,10-上料链轮,11-上料链条,12-拨料叉,13-圆弧板,14-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驱动轴4、圆弧板13、上料链轮10、上料链条11、接料周转块9和拨料叉12,所述上料驱动轴4通过链轮和链条与输送辊轮驱动轴3相连并且输送辊轮驱动轴3的转动方向与上料驱动轴4的转动方向相反,上料驱动轴4贯穿上料链轮10并且上料驱动轴4驱动上料链轮10,上料链条11环绕在上料链轮10周围并且上料链轮10驱动上料链条11,上料链条11上均匀分布有上料隔片5并且上料隔片5上设置有槽孔,拨料叉12和接料周转块9均安装在上料链条11的一端并且拨料叉12与槽孔配合使用,圆弧板13安装在上料链条11的另一端。上料链条11上设置有清理盖6和用于打开清理盖6的快速卡扣钳7,清理盖6位于圆弧板13和上料链轮10之间。上料隔片5的数量为30-60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由输送距离决定,输送距离越大,数量越多。本装置中上料链条11可以替换为同步带,此时上料隔片5设置在同步带上。输送辊轮驱动轴3与上料驱动轴4可以是通过链条传动,也可是通过同步带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装置安装于贴标机输送出料侧,上料驱动轴4与贴标机的输送辊轮驱动轴3通过链轮和链条连接,即上料装置由贴标机输送驱动,确保上料装置的上料速度与贴标机的送料速度匹配,输送辊轮驱动轴3顺时针转动,上料驱动轴4逆时针转动,通过计算设计出上料隔片5的间距。贴好标签的试管14经输送辊轮1输送至试管防护罩2下侧,此处输送辊轮1绕输送辊轮驱动轴3旋转,同时在试管防护罩2的作业下,试管14被输送至下料口8处,因试管14惯性及自身重力落至下方的上料隔片5上,输送辊轮1继续输送,试管14依次落到上料隔片5上,同时上料驱动轴4驱动上料隔片5带动试管14向下经过下侧的圆弧板13后向上输送,输送至接料周转块9上,同时拨料叉12改变试管14运行方向,将试管14拨至接料周转块9的轨道内,后方试管14继续输送,给前方试管14一个推力,将试管14从接料周转块9的轨道内推出,从而将试管14输送至后续设备上,从而实现连接快速上料输送。上料驱动轴4带动上料链轮10旋转从而驱动上料链条11运动,上料隔片5固定于上料链条11上,上料隔片5的数量可以是多片,具体由需要传送试管14的距离决定,上料隔片5之间的间距与输送辊轮1之间的间距及传送速比有关,上料隔片5上设有槽孔,诱使拨料叉12插入上料隔片5内,从而可轻易将试管14拨至接料周转块9内,便于后续接料。其中试管14在输送辊轮1至接料周转块9的运动轨迹成“S”的垂直镜像形。上料装置上设有清理盖6,可通过快速卡扣钳7快速打开进行清理。

该装置可以是贴标机的右侧出料上料,也可以是左侧出料后上料,即试管运行轨迹可以是S型,也可以是S型的垂直方向的镜像形。只需更换接料周转块9,即可满足对多类型、多规格产品进行上料,如空试管14和已经安装帽盖的试管14,直径相同长度不同的试管1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