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5307发布日期:2018-07-27 20:0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发电机转子的上料机构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定位不精准等缺点。在发电机转子的上料机构中,需要对转子进行精准的定位。在现有的发电机转子上料机构中,对于转子的定位不够准确,往往还需要人工进行调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对现有的转子定位机构进行设计,能够对转子进行精准定位,能够提高发电机转子的上料速率,来提高生产效率。在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时,需要将发电机转子输送至定位装置,再由夹取装置将转子夹取至所需的位置。在现有的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的输送装置中,自动化程度不高,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为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构,能够实现发电机转子的上料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参与,并且能定位准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和定位机构;

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转子纵向移动装置和转子横向移动装置;其中,

所述的转子纵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链条、与链条上固定连接的若干转子支撑装置;所述的转子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杆;所述的链条配合有链轮;所述的转子横向移动装置通过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所述的转子横向移动装置带动位于最前端的一行转子向机架一侧移动;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第二气缸,其中,

所述的定位板,固定于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的定位板由定位板基板,及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支板组成;所述的定位支板具有呈设定角度向外倾斜的倾斜端;所述的第二气缸,能够带动所连接的磁铁运动;所述的磁铁穿过第二固定板,从两定位支板中间位置穿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转子横向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架一端的第一电机和滑动装置;所述的第一电机通过丝杆带动滑动装置沿着支撑架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滑动装置通过一坦克带与支撑架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滑动装置上设置有固定于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一挡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挡板截面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的挡板可在第一气缸的带动下沿着滑槽滑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一端设置有转轮;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与支撑块所对应的滑轨,所述的转轮可在滑轨内滑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链轮由第二电机所带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机架上还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所述的红外检测装置可检测最前端转子支撑装置上是否有转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三固定板上,所述的第三固定板通过第四固定板下第二固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通过其上设置的活塞杆与磁铁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定位支板与定位板基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倾斜端通过一与定位板基板相垂直的垂直连接段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构,设置有输送机构和定位机构,在输送机构中设置有转子纵向输送装置和转子横向输送机构,能够实现对转子的自动化输送;在定位机构中通过设置外端具有设定角度的定位支板,使得发电机转子在运动至定位支板位置时,能够使转子的中心位置位于所需的位置。通过与气缸连接的磁铁能够实现对转子的移动,使得整个定位机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子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气缸与挡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定位机构的一个工作状态图;

图6是定位机构另一个工作状态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机架;2-链条;3-转子支撑装置;31-支撑杆;32-支撑块;33-滚轮;34-滑轨;35-u型板;36-折板;4-链轮;5-支撑架;51-第一电机;52-滑动装置;53-坦克带;54-第一气缸;55-挡板;56-第一固定板;57-固定块;6-红外检测装置;7-第二电机;8-转子;9-定位机构;91-定位板;911-定位板基板;912-定位支板;92-第二气缸;921-活塞杆;93-第二固定板;94-磁铁;95-第三固定板;96-第四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发电机转子8自动上料机构,包括输送机构和定位机构9。

转子8纵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链条2、与链条2上固定连接的若干转子支撑装置3。链条2数量为两条,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两端分别有一链轮4相连接,第二电机7通过一端的链轮4带动链条2,另一端的链轮4为从动。

一条链条2与转子支撑装置3的一端相固定,另一链条2与转子支撑装置3的另一端相固定,固定是通过一u型板35、一折板36和两个螺栓相固定,折板36与u型板35形成可固定支撑杆31的空腔。

转子支撑装置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长度与机架1的宽度相匹配,两个支撑杆31之间具有设定宽度。支撑杆31上等距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块32,支撑块32整体呈t形,一端支撑杆31相固定,另一端设置有滚轮33。机架1上与滚轮33对应位置设置有滑轨34,可使得转子支撑装置3在向前运动过程中,滚轮33在滑轨34中移动。在若干转子8位于转子支撑装置3上时,由于转子8的重量,可能会使得支撑杆31发生弯曲,支撑块32的作用是对支撑杆31进行支撑作用,使得支撑杆31不会由于放置了转子8而发生弯曲。滚轮33的设置可使得支撑杆31在前进过程中更为容易。

转子8横向移动装置通过支撑架5与机架1相连接,转子8横向移动装置的用途是将位于最前端的一行转子8向固定于机架1一侧的转子8定位机构9移动,将位于最靠近定位机构9的转子8运动至定位机构9,定位机构9在图中并未示出。转子8横向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架5一端的第一电机51和一滑动装置52,第一电机51通过丝杆带动滑动装置52沿着支撑架5移动,丝杆传动作为常规技术在本实施例的附图并未示出。滑动装置52通过一坦克带53与支撑架5相连接。与滑动装置52相连接的气管和导线可放入坦克带53中,运动过程中,坦克带53跟随滑动装置52一起运动,起到保护与滑动装置52相连接的气管和导线。

滑动装置52上设置有固定于第一固定板56上的第一气缸54。第一气缸54的活塞杆921一端固定连接有一挡板55,第一固定板56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块57。固定块57上设置有与挡板55截面相匹配的滑槽,挡板55可在第一气缸54的带动下沿着滑槽滑动。当第一气缸54的活塞杆921带动挡板55向下运动时,挡板55与转子8的一侧相接触。当滑动装置52被第一电机51带动向一侧运动时,挡板55可将转子8推向定位机构9。在将转子8推至定位机构9时,第一气缸54将挡板55升起,第一电机51带动滑动装置52至支撑架5的另一端。

在机架1上还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6,红外检测装置6的作用是检测最前端转子支撑装置3上是否还存在转子8位于其上。若没有转子8位于转子支撑装置3上,则第二电机7通过链轮4带动链条2移动,可使得转子支撑装置3亦向前运动,当红外检测装置6检测到转子8时,则第二电机7停止运动。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发电机转子8自动上料定位机构9,包括定位板91、第二气缸92、磁铁94、红外检测装置6。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91固定于第二固定板93上。定位板91由定位板基板911,及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支板912组成。定位支板912具有呈设定角度向外倾斜的倾斜端,倾斜端通过一与定位板基板911相垂直的连接段相连接。定位支板912的倾斜端所倾斜的角度、两个定位支板912垂直连接段的距离及垂直连接段的长度,再结合转子8的大小,可确定转子8中心位置所在的位置,实现对转子8的准确定位,为后续工序打下基础。在定位支板912与定位板基板911之间设置有加强板。可增加定位板91的强度,减少定位板91的由于受到转子8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增加定位板91的使用寿命。

第二气缸92,能够带动所连接的磁铁94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92通过其上设置的活塞杆921与磁铁94相连接。磁铁94的作用是用磁力将转子8移动至定位支板912的位置,实现对转子8的准确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转子8中间呈鼓状,并且两端设置有杆状突起。

在本实施例中,磁铁94穿过第二固定板93和定位板基板911对应设置有通孔,并能在通孔内移动。磁铁94从两定位支板912中间位置穿出。第二气缸92固定于第三固定板95上,第三固定板95通过第四固定板96下第二固定板93相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96与第二固定板93相垂直,第三固定板95与第四固定板96相垂直,第二固定板93与第三固定板95亦为垂直关系。

第二固定板93上固定连接有一红外检测装置6,红外检测装置6是检测最前端转子支撑装置3上是否还存在转子8位于其上。

当转子8靠近定位机构9时,第二气缸92带动磁铁94伸出定位板基板911,将转子8移动至定位支板912的位置,参见图6为将转子8移动至定位支板912的位置。由于定位支板912的倾斜端的倾斜角度、两个垂直连接段长度与距离可将转子8定位至所设置的位置,实现对转子8的准确定位。此时夹取机构可将转子8夹取至所需要的位置,进行下一个工序。

在一个转子8被夹取后,红外检测装置6在机架1最前端的转子支撑装置3上是否还有转子8存在,若还有转子8时,第一电机51带动滑动装置52向机架1的左侧移动,此时的第挡板55处于升起状态,以避免挡板55与转子8相接触。当滑动装置52移动至机架1左侧后,此时第一气缸54将挡板55下降,第一电机51带动滑动装置52向右移动,当挡板55与转子8相接触时,可将转子8向定位机构9方向推动,当最右的转子8与定位机构9相接近时,设置有定位机构9上的接近开关,检测到有转子8靠近,此时第一电机51停止工作,第一气缸54将挡板55升起。定位机构9的第二气缸92通过活塞杆921将磁铁94伸向转子8,磁铁94将转子8吸附住后,第二气缸92将转子8拉向定位支板912,此时,通过定位支板912将转子8进行精准定位,以便转子8的夹取机构将转子8夹取至一个位置。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