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3824发布日期:2020-06-26 20: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包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管道半自动包装机实现对管道包装,可是现有管道半自动包装机需要使用者搬运单个管道置于现有管道半自动包装机的容置架上,从而实现管道半自动包装机,再经人工进行对包装膜两端缝纫及移载,现有管道半自动包装机并没有完全对接在先的管道自动生产线,而在管道移载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效率比较低,不能满足需求。

同时现有管道半自动包装机不能实现在线多个工艺,针对包装膜两端缝纫、翻转移载等工序需要进行后续加工,降低其加工效率,并且现有管道半自动包装机仅能实现单个管道的半自动包装,然而无法实现多个管道的在线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集中多种包装工序,并且实现多个管道的在线包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所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包括多管导向机架、推管机构、管道整形机构、管道套膜机构、管道封口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移载机构;所述多管导向机架阵列分布四进料架,且该进料架一端设置导向片;多个管道分别依次沿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方向滚动至所述推管机构,并在所述推管机构移载下定量经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整形缠胶,待整形后在所述管道套膜机构下套膜并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切割,从而在所述管道封口机构下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封口,并经所述升降机构升降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最终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下翻转移载;通过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推管机构、管道整形机构、管道套膜机构、管道封口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移载机构柔性协助下完成多个管道导向、推管平齐、管道整形、管道套膜、管道编织封口和管道翻转移载等工序,并实现多个管道的在线包装。

所述多管导向机架阵列分布四进料架,且该进料架一端设置导向片,多个管道分别沿所述进料架滑动至所述导向片,并在所述导向片的导向下滑动至多个导向板滚动,并依次经过卡位机构和挡料机构,从而实现多个管道定量排出,通过所述卡位机构、挡料机构和导向板形成定量容置腔,存放定量管道,并通过四进料架实现同时进料。

多个管道滚落至所述推管机构的容置折弯件,所述容置折弯件下方设置抖管机构并且所述容置折弯件一端设置阻挡机构;推板在第一移载机构带动下推动置于所述容置折弯件内的多个管道滑动至所述阻挡机构,并通过所述阻挡机构对多个管道实现启闭。

多个管道经所述阻挡机构后在喇叭状导向板初步整形,并且依次经过气动抱管机构、旋管机构、缠胶机构,并且所述旋管机构两侧均设置所述气动抱管机构;两所述抱管机构对多个管道卡紧,所述旋管机构一侧设置缠胶机构,所述旋管机构旋转带动所述缠胶机构对多个管道同步缠胶;通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对多个管道进行全自动整形并且完成缠胶。

所述管道整形机构远离所述多管导向机架的一侧设置管道套膜机构的托料机构,多个管道在所述托料机构承载,并且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涨缩夹紧置于引导管机构外侧的包装膜,而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在第二直线移载机构带动下使得包装膜贯穿多个管道,并且通过第一热切机构对多个管道两端的包装膜进行切割,通过所述管道套膜机构实现多个管道套膜处理。

经所述管道套膜机构加工后的多个管道表面套合包装膜,而包装膜两端呈开口状态;包装膜两端在张开机构下呈扁状,压紧机构对包装膜两端挤压并暴露出待封口端,而待封口端在缝纫机构下从顶端依次缝纫至末端,贴附标签机构对包装膜两端分别贴附合格标签,并实现对包装膜两端实现自动封口处理。

封口后的多个管道经所述升降机构直线上升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且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的支撑下实现翻转移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包括多管导向机架、推管机构、管道整形机构、管道套膜机构、管道封口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移载机构;所述多管导向机架阵列分布四进料架,且该进料架一端设置导向片;多个管道分别依次沿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方向滚动至所述推管机构,并在所述推管机构移载下定量经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整形缠胶,待整形后在所述管道套膜机构下套膜并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切割,从而在所述管道封口机构下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封口,并经所述升降机构升降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最终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下翻转移载;通过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推管机构、管道整形机构、管道套膜机构、管道封口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移载机构柔性协助下完成多个管道导向、推管平齐、管道整形、管道套膜、管道编织封口和管道翻转移载等工序,并实现多个管道的在线包装。

处于所述多管导向机架下,所述多管导向机架阵列分布四进料架,且该进料架一端设置导向片,多个管道分别沿所述进料架滑动至所述导向片,并在所述导向片的导向下滑动至多个导向板滚动,并依次经过卡位机构和挡料机构,从而实现多个管道定量排出,通过所述卡位机构、挡料机构和导向板形成定量容置腔,存放定量管道,并通过四进料架实现同时进料。

处于所述推管机构下,多个管道滚落至所述推管机构的容置折弯件,所述容置折弯件下方设置抖管机构并且所述容置折弯件一端设置阻挡机构;推板在第一移载机构带动下推动置于所述容置折弯件内的多个管道滑动至所述阻挡机构,并通过所述阻挡机构对多个管道实现启闭。

处于所述管道整形机构下,多个管道经所述阻挡机构后在喇叭状导向板初步整形,并且依次经过气动抱管机构、旋管机构、缠胶机构,并且所述旋管机构两侧均设置所述气动抱管机构;两所述抱管机构对多个管道卡紧,所述旋管机构一侧设置缠胶机构,所述旋管机构旋转带动所述缠胶机构对多个管道同步缠胶;通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对多个管道进行全自动整形并且完成缠胶。

处于所述管道套膜机构下,所述管道整形机构远离所述多管导向机架的一侧设置管道套膜机构的托料机构,多个管道在所述托料机构承载,并且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涨缩夹紧置于引导管机构外侧的包装膜,而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在第二直线移载机构带动下使得包装膜贯穿多个管道,并且通过第一热切机构对多个管道两端的包装膜进行切割,通过所述管道套膜机构实现多个管道套膜处理。

处于所述管道封口机构下,经所述管道套膜机构加工后的多个管道表面套合包装膜,而包装膜两端呈开口状态;包装膜两端在张开机构下呈扁状,压紧机构对包装膜两端挤压并暴露出待封口端,而待封口端在缝纫机构下从顶端依次缝纫至末端,贴附标签机构对包装膜两端分别贴附合格标签,并实现对包装膜两端实现自动封口处理。

封口后的多个管道经所述升降机构直线上升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且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的支撑下实现翻转移载。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管导向机架包括四进料架、多个导向板、卡位机构和挡料机构,并且所述进料架一端设置导向片;多个导向板连接形成“>”型导向流道;所述卡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多个卡板,多个相邻所述卡板通过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气缸带动一所述卡板摆动,并在所述连接杆作用下实现多个卡板摆动至“>”型导向流道,实现对管道卡位;所述挡料机构设置在“>”型导向流道末端,所述挡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固接第一挡板;通过所述卡位机构、挡料机构和多个导向板形成定量容置腔,存放定量管道。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管机构包括容置折弯件、多个抖管机构、阻挡机构、推板和第一移载机构;多个管道沿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排出汇集至所述容置折弯件,而所述抖管机构贯穿所述容置折弯件底端对多个管道初步校准;所述抖管机构包括第一推杆气缸和与所述第一推杆气缸输出轴固接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随所述第一推杆气缸输出轴伸缩而升降;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和与所述第三气缸输出轴固接的阻挡板,所述阻挡板随所述第三气缸输出轴伸缩而升降,从而实现所述阻挡板对多个管道的启闭;所述推板靠近所述容置折弯件的一端设置与所述容置折弯件内壁轮廓一致的推料凸台。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整形机构包括喇叭状导向板、气动抱管机构、旋管机构和缠胶机构;所述喇叭状导向板的喇叭口靠近所述阻挡机构;所述气动抱管机构包括对立而设的单臂气动抱紧机构,两单臂气动抱紧机构均向多个管道一侧抱紧;所述旋管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多个转轮和容置板;多个转轮置于所述容置板一侧,且多个转轮贯穿所述容置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链条传动机构传动,从而实现多个转轮旋转;所述容置板设置弧形容置腔,多个管道置于所述弧形容置腔,而所述容置板与多个所述转轮相切,并且所述容置板一侧设置所述缠胶机构,多个所述转轮旋转带动所述容置板旋转,并且实现所述缠胶机构随所述容置板旋转而旋转,同时对多个管道进行缠胶。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整形机构一侧设置所述管道套膜机构,所述管道整形机构另一侧设置所述推管机构;所述管道套膜机构包括托料机构、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引导管机构、第二直线移载机构和第一热切机构;所述第二直线移载机构一端固定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由相互连接的气囊座及导管座组成,所述导管座靠近气囊座的连接处设有推环,所述推环的上边缘四周设有压紧气缸及分别排布多组拨导片,所述推环下边缘两侧分别设置靠近压紧气缸底座的电磁铁;所述气囊座内置一组或多组气囊。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导管机构包括引导管和第三v型滚轮,该引导管与两第三v型滚轮相切,且所述引导管贯穿包装膜,所述引导管靠近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一端设置开口状的包装膜;所述第一热切机构包括第五气缸、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热切管和第一热切管固定座;所述第五气缸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一热切管固定座,第一热切管固定座固定所述第一热切管;通过所述第五气缸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第一热切管固定座和所述第一热切管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方向直线移载,从而实现对贯穿多个管道的包装膜两端进行切割。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料机构包括固定架、滚轮推进机构和多个滚轮托料机构;所述滚轮推进机构设置所述固定架一侧,且所述滚轮推进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链条传动机构和与所述第二链条传动机构一端连接的多个第二v型滚轮,而所述第二链条传动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时每个所述第二v型滚轮一侧均设置所述滚轮托料机构;所述滚轮托料机构包括第四气缸和设置所述第四气缸输出轴一侧的第一v型滚轮;所述第一v型滚轮和第二v型滚轮均与多个管道相切。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张开机构一侧设置所述压紧机构,所述张开机构另一侧设置所述缝纫机构和贴附标签机构。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该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阵列设置多个第三链条传动机构,且所述第三链条传动机构末端卡合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一侧设置与管道相切的弧形卡板。

作为上述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移载机构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翻转移载机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该第四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二传动杆,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杆阵列分布多个翻转臂;所述第四驱动电机输出轴旋转,依次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和多个所述翻转臂,从而实现多个所述翻转臂同时支撑多个管道,实现多个管道随翻转臂绕所述第二传动杆摆动而实现翻转移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多管导向机架阵列分布四进料架,且该进料架一端设置导向片;多个管道分别依次沿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方向滚动至所述推管机构,并在所述推管机构移载下定量经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整形缠胶,待整形后在所述管道套膜机构下套膜并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切割,从而在所述管道封口机构下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封口,并经所述升降机构升降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最终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下翻转移载。

2、通过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推管机构、管道整形机构、管道套膜机构、管道封口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移载机构柔性协助下完成多个管道导向、推管平齐、管道整形、管道套膜、管道编织封口和管道翻转移载等工序,并实现多个管道的在线包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多管导向机架与推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卡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推管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推管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8是沿图7中b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沿图7中c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部分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部分结构图的俯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管道整形机构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管道整形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管道整形机构的俯视图;

图16是沿图13中e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管道套膜机构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托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托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20是沿图19中g-g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的主视图;

图22是沿图21中h-h线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引导管机构的立体图;

图24是沿图17中f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第一热切机构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管道封口机构的立体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张开机构的立体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单臂压紧机构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贴附标签机构的立体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升降机构与翻转移载机构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的升降机构与翻转移载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多管导向机架1、推管机构2、管道整形机构3、管道套膜机构4、管道封口机构5、升降机构6、翻转移载机构7;

进料架11、导向片12、导向板13、卡位机构14、挡料机构15、第一气缸141、卡板142、连接杆143、第二气缸151、第一挡板152;

容置折弯件21、抖管机构22、阻挡机构23、推板24、第一移载机构25、限位容置腔211、第一推杆气缸221、第一平板222、第三气缸231、阻挡板232、推料凸台241、第五驱动电机251、第一滚轮252、第一导轨条253;

喇叭状导向板31、气动抱管机构32、旋管机构33、缠胶机构34、单臂气动抱紧机构321、第二推杆气缸3211、弧形抱紧板3212、第一驱动电机331、转轮332、容置板333、弧形容置腔3331、第一链条传动机构334、胶带支撑架341、胶带342;

托料机构41、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引导管机构43、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第一热切机构45、固定架411、滚轮推进机构412、滚轮托料机构413、第二驱动电机4121、第二链条传动机构4122、第二v型滚轮4123、第四气缸4131、第一v型滚轮4132、气囊座421、导管座422、有推环423、压紧气缸424、拨导片425、电磁铁426、引导管431、第三v型滚轮432、第六驱动电机441、第二滚轮442、第二导轨条443、固定支架444、第五气缸451、第一直线导轨452、第一热切管453、第一热切管固定座454;

张开机构51、压紧机构52、缝纫机构53、贴附标签机构54、第六气缸511、第二直线导轨512、立板513、单臂张开机构514、第七气缸5141、摆动板5142、单臂压紧机构521、第八气缸5211、第三直线导轨5212、压板5213、旋转气缸541、支撑板542、第九气缸543、真空吸盘544、标签支撑架545;

第三驱动电机61、第一传动杆62、第三链条传动机构63、升降板64、弧形卡板65;

第四驱动电机71、第二传动杆72、翻转臂7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3,一种多管在线编织包装机包括多管导向机架1、推管机构2、管道整形机构3、管道套膜机构4、管道封口机构5、升降机构6和翻转移载机构7;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末端靠近所述推管机构2,而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一侧设置所述推管机构2,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另一侧设置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且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上方设置所述管道封口机构5、升降机构6和翻转移载机构7,同时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管道封口机构5、升降机构6和翻转移载机构7处于同一轴面上。

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阵列分布四进料架11,且该进料架11一端设置导向片12;多个管道阵列分布在四所述进料架11上,并沿所述进料架11方向进料,在所述导向片12的导向下滚落至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多个管道分别依次沿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方向滚动至所述推管机构2,并在所述推管机构2移载下定量经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整形缠胶,同时通过所述推管机构2对多个管道进行定位、抖管校准和定位移载工序,并且通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对多个管道进行导向校准、抱紧和旋管缠胶工序;待整形后在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下套膜并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切割,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定向移栽并贯穿多个管道实现套膜;从而在所述管道封口机构5下对多个管道两端包装膜进行封口,并经所述升降机构6升降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7,最终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7下翻转移载;通过所述多管导向机架、推管机构、管道整形机构、管道套膜机构、管道封口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移载机构柔性协助下完成多个管道导向、推管平齐、管道整形、管道套膜、管道编织封口和管道翻转移载等工序,并实现多个管道的在线包装。

参照图2-5,处于所述导向机架1下,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阵列分布四进料架11,且该进料架11一端设置导向片12,通过四所述进料架11形成四段管道进料段,并且通过所述导向片12导向多个管道滚落至导向板13;多个管道分别通过对应所述进料架11和对应导向片12依次沿多个导向板13滚动,并依次经过卡位机构14和挡料机构15,从而实现多个管道定量排出;通过四所述进料架11形成四段管道进料段,并且通过所述卡位机构14、挡料机构15和导向板13形成定量容置腔,存放定量管道。

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包括四进料架11、多个导向板13、卡位机构14和挡料机构15,并且所述进料架11一端设置导向片12,同时四所述进料架11阵列分布;多个所述导向板13连接形成“>”型导向流道,所述卡位机构14设置于所述“<”型导向流道中一段,所述卡位机构14包括第一气缸141和多个卡板142,多个相邻所述卡板142通过连接杆143连接,且所述第一气缸141带动一所述卡板142摆动,并在所述连接杆143作用下实现多个卡板142摆动至“>”型导向流道,实现对管道卡位;所述挡料机构15设置于所述“<”型导向流道和所述推管机构2之间,并且所述挡料机构15对沿“>”型导向流管道滚动的管道实现启闭,所述挡料机构15包括第二气缸151,所述第二气缸151输出轴固接第一挡板152,通过所述第二气缸151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挡板152摆动,从而实现对管道启闭;通过所述卡位机构14、挡料机构15和导向板13形成定量容置腔,存放定量管道。

参照图6-9,处于所述推管机构2下,多个管道滚落至所述推管机构2的容置折弯件21,所述容置折弯件21下方设置抖管机构22并且所述容置折弯件21一端设置阻挡机构23;推板24在第一移载机构25带动下推动置于所述容置折弯件21内的多个管道滑动至所述阻挡机构23,而所述阻挡机构23一侧设置所述推板24和第一移载机构25,所述阻挡机构23另一侧设置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通过所述阻挡机构23对在所述推板24和第一移载机构25推动下的多个管道实现启闭。

所述推管机构2包括容置折弯件21、多个抖管机构22、阻挡机构23、推板24和第一移载机构25;多个所述抖管机构22贯穿所述容置折弯件21底端并沿所述容置折弯件21阵列分布;所述推板24和第一移载机构25均设置于所述容置折弯件21的顶端;多个管道沿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排出汇集至所述容置折弯件21,所述容置折弯件21内壁形成限位容置腔211,而所述抖管机构22贯穿所述容置折弯件21底端对多个管道初步校准;所述抖管机构22包括第一推杆气缸221和与所述第一推杆气缸221输出轴固接的第一平板222,所述第一平板222随所述第一推杆气缸221输出轴伸缩而升降,带动多个管道升降并振动校准,从而实现多个管道初步校准;所述阻挡机构23包括第三气缸231和与所述第三气缸231输出轴固接的阻挡板232,所述阻挡板232随所述第三气缸231输出轴伸缩而升降,从而实现所述阻挡板232对多个管道的启闭;当所述第三气缸231输出轴伸出,所述阻挡板232沿所述第三气缸231输出轴伸出而伸出,从而实现对多个管道的封闭;当所述第三气缸231输出轴回缩复位,所述阻挡板232沿所述第三气缸231输出轴回缩而回缩,从而实现对多个管道的开启并允许多个管道穿过;所述推板24靠近所述容置折弯件21的一端设置与所述容置折弯件21内壁轮廓一致的推料凸台241,而所述推板24设置所述第一移载机构25一侧,所述推板24在所述第一移载机构25的带动下随所述第一移载机构25的移载而移载,同时通过所述推料凸台241与多个管道抵接,从而实现对多个管道的推动;所述第一移载机构25包括第五驱动电机251、所述第五驱动电机251输出轴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传动带动第一滚轮252随第一导轨条253直线移载,而所述第五驱动电机251输出轴贯穿所述推板24并与所述推板24固定,并且所述推板24靠近所述容置折弯件21的一端设置与所述容置折弯件21内壁轮廓一致的推料凸台241,从而通过所述推料凸台241贯穿所述容置折弯件21并推动多个管道。

参照图10-16,处于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下,多个管道经所述阻挡机构23后在喇叭状导向板31初步整形,并且依次经过气动抱管机构32、旋管机构33、缠胶机构34,并且所述旋管机构33两侧均设置所述气动抱管机构32;两所述抱管机构32对多个管道卡紧,所述旋管机构33一侧设置缠胶机构34,所述旋管机构33旋转带动所述缠胶机构34对多个管道同步缠胶;通过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对多个管道进行全自动整形并且完成缠胶包裹处理;

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包括喇叭状导向板31、气动抱管机构32、旋管机构33和缠胶机构34;所述缠胶机构3一侧固定所述缠胶机构34,而所述喇叭状导向板31的喇叭口靠近所述阻挡机构23;所述气动抱管机构32包括对立而设的单臂气动抱紧机构321,两单臂气动抱紧机构321均向多个管道一侧抱紧,从而实现对多个管道的夹紧,实现对多个管道整形;所述单臂气动抱紧机构321包括第二推杆气缸321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推杆气缸3211输出轴一侧的弧形抱紧板3212,所述第二推杆气缸3211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弧形抱紧板3212朝管道一侧夹紧,从而通过两所述单臂气动抱紧机构321对多个管道进行夹紧;所述旋管机构3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31、多个转轮332和容置板333;多个转轮332置于所述容置板333一侧,且多个转轮332贯穿所述容置板333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1通过第一链条传动机构334传动,从而实现多个转轮332旋转;所述第一链条传动机构334一端连接多个所述转轮33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1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1输出轴旋转,经所述第一链条传动机构334传动,从而带动多个转轮332随所述第一链条传动机构334的旋转而旋转,实现所述容置板333和置于所述容置板333一侧的所述缠胶机构34旋转;所述容置板333设置弧形容置腔3331,多个管道置于所述弧形容置腔3331,而所述容置板333与多个所述转轮332相切,并且所述容置板333一侧设置所述缠胶机构34,多个所述转轮332旋转带动所述容置板333旋转,并且实现所述缠胶机构34随所述容置板333旋转而旋转,同时对多个管道进行缠胶;所述缠胶机构34包括胶带支撑架341和套合所述胶带支撑架341的胶带342,胶带242粘附在多个管道表面,同时实现多个管道缠胶包裹。

参照图17-25,处于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远离所述多管导向机架1的一侧设置管道套膜机构4的托料机构41,多个管道在所述托料机构41承载,并且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涨缩夹紧置于引导管机构43外侧的包装膜,而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在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带动下使得包装膜贯穿多个管道,并且通过第一热切机构45对多个管道两端的包装膜进行切割。

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一侧设置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所述管道整形机构3另一侧设置所述推管机构2;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包括托料机构41、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引导管机构43、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和第一热切机构45;所述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一端固定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并且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随所述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由相互连接的气囊座421及导管座422组成,所述导管座422靠近气囊座421的连接处设有推环423,所述推环423的上边缘四周设有压紧气缸424及分别排布多组拨导片425,所述推环423下边缘两侧分别设置靠近压紧气缸424底座的电磁铁426;所述气囊座421内置一组或多组气囊;所述导管座422及气囊座421均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气囊座421及导管座422导通连接;所述压紧气缸424与所述电磁铁426驱动所述推环423向前推进,与所述气囊座421中气囊膨胀相结合带动所述拨导片425向外扩散伸张,所述气囊座421的气囊向内挤压与所述拨导片425的向外扩张将置于引导管机构43外侧的包装膜压紧,实现包装膜套拉前的稳定定位及夹紧;所述拨导片425通过一活动连接体直接安置在所述推环423的四周,所述推环423带动所述拨导片425扩散式运动,当所述拨导片425向外扩散时,该拨导片425与所述气囊座421的气囊紧密连接并将待套装的包装膜压合其中。

所述引导管机构43包括引导管431和第三v型滚轮432,该引导管431与两第三v型滚轮432相切,且所述引导管431贯穿包装膜,所述引导管431靠近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一端设置开口状的包装膜;开口状的包装膜在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涨缩夹紧下随所述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移动并贯穿多个管道;所述第二直线移载机构44包括第六驱动电机441,所述第六驱动电机441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传动带动第二滚轮442随第二导轨条443直线移载,而所述第二滚轮442一侧设置固定支架444,所述固定支架444卡合所述气囊式胶带套拉结构42。

所述第一热切机构45包括第五气缸451、第一直线导轨452、第一热切管453和第一热切管固定座454;所述第五气缸451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一热切管固定座454,第一热切管固定座454固定所述第一热切管453;通过所述第五气缸451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第一热切管固定座454和所述第一热切管453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452方向直线移载,从而实现对贯穿多个管道的包装膜两端进行切割。

所述托料机构41包括固定架411、滚轮推进机构412和多个滚轮托料机构413;所述滚轮推进机构412设置所述固定架411一侧,且所述滚轮推进机构41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121、第二链条传动机构4122和与所述第二链条传动机构4122一端连接的多个第二v型滚轮4123,而所述第二链条传动机构412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121的输出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121输出轴旋转,经所述第二链条传动机构4122带动多个所述第二v型滚轮4123旋转,而所述第二v型滚轮4123与多个管道相切,从而实现多个管道移载;同时每个所述第二v型滚轮4123一侧均设置所述滚轮托料机构413;所述滚轮托料机构413包括第四气缸4131和设置所述第四气缸4131输出轴一侧的第一v型滚轮4132;所述第一v型滚轮4132和第二v型滚轮4123均与多个管道相切;通过所述第四气缸4131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第一v型滚轮4132和置于所述第一v型滚轮4132上的多个管道升降。

参照图26-29,处于所述管道封口机构5下,所述管道封口机构5包括张开机构51、压紧机构52、缝纫机构53和贴附标签机构54;所述张开机构51一侧设置所述压紧机构52,所述张开机构51另一侧设置所述缝纫机构53和贴附标签机构54;经所述管道套膜机构4加工后的多个管道表面套合包装膜,而包装膜两端呈开口状态;包装膜两端在张开机构51下呈扁状,压紧机构52对包装膜两端挤压并暴露出待封口端,而待封口端在缝纫机构53下从顶端依次缝纫至末端,贴附标签机构54对包装膜两端分别贴附合格标签。

所述张开机构51包括第六气缸511、第二直线导轨512和立板513,所述立板513两端设置单臂张开机构514,所述第六气缸511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立板513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512直线移载,两所述单臂张开机构514分别对开口状的包装膜内侧两端张开,使得包装膜呈扁状;所述单臂张开机构514包括第七气缸5141和摆动板5142;所述第七气缸5141输出轴设置齿条齿轮传动机构,且所述齿条齿轮传动机构一端卡合所述第七气缸5141输出轴,另一端卡合所述摆动板5142,通过所述第七气缸5141输出轴伸缩,经所述齿条齿轮传动机构传动带动所述摆动板5142摆动,从而对开口状的包装膜内侧两端张开。

所述压紧机构52设置两交错压紧的单臂压紧机构521,所述单臂压紧机构521包括第八气缸5211、第三直线导轨5212和压板5213,所述第八气缸5211输出轴固定所述压板5213;所述第八气缸5211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压板5213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5212直线移载,而单臂压紧机构521交错设置,从而实现两单臂压紧机构521向包装膜一侧压紧,并暴露出待封口端,而待封口端在缝纫机构53下从顶端依次缝纫至末端。

所述贴附标签机构54包括旋转气缸541、支撑板542、第九气缸543、真空吸盘544和标签支撑架545;两所述真空吸盘544设置所述第九气缸543一侧,标签储存在所述标签支撑架545;所述旋转气缸541带动所述支撑板542摆动,同时所述第九气缸543输出轴伸缩带动两所述真空吸盘544向所述标签支撑架545移动并吸附标签,直至所述旋转气缸541旋转复位,通过所述第九气缸543输出轴和两所述真空吸盘544实现标签贴合包装膜一侧。

参照图30和31,封口后的多个管道经所述升降机构6直线上升至所述翻转移载机构7下,且封口后的多个管道在所述翻转移载机构7的支撑下实现翻转移载;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第三驱动电机61,该第三驱动电机61输出轴连接第一传动杆62,所述第一传动杆62阵列设置多个第三链条传动机构63,且所述第三链条传动机构63末端卡合升降板64,所述升降板64一侧设置与管道相切的弧形卡板65;所述第三驱动电机61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杆62和多个所述第三链条传动机构63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升降板64升降,并且所述弧形卡板65随所述升降板64升降而升降。

所述翻转移载机构7置于所述所述升降机构6上方;所述翻转移载机构7包括第四驱动电机71,该第四驱动电机71输出轴连接第二传动杆72,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杆72阵列分布多个翻转臂73;所述第四驱动电机71输出轴旋转,依次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72和多个所述翻转臂73,从而实现多个所述翻转臂73同时支撑多个管道,实现多个管道随翻转臂73绕所述第二传动杆72摆动而实现翻转移载;所述翻转臂73呈l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