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6606发布日期:2021-01-08 11:0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夹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根据生产需要只对工件的边缘进行喷涂,上、下表面无需喷涂,故喷涂前需要对工件的上、下表面进行遮盖,防止喷涂过程中涂料落在工件的上、下表面,影响工件的涂装质量,目前通常采用人工将上、下遮件装入待喷涂工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涂前工件夹装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组装机,实现自动供给上、下遮件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组装机,包括机台,还包括第一供料组件、第二供料组件及设于机台的转盘,所述第一供料组件及第二供料组件围绕转盘设置;

所述转盘设有若干个治具;

所述第一供料组件包括设于机台的第一活动臂、设于第一活动臂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机械手取放外界第一物料,所述第一活动臂用于将第一机械手转运至治具的上方;

所述第二供料组件用于将外界第二物料放置在治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料组件还包括用于容置外界第一物料的第一供料箱,所述第一供料箱的出料端位于第一机械手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臂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一转轴及第一承载杆,所述第三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机台,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承载杆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远离第三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机械手均连接于第一承载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机械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和两个第一机械手分别设于第一承载杆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供料组件包括设于机台的第二活动臂、设于第二活动臂的第二驱动件及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机械手取放外界第二物料,所述第二活动臂用于将第二机械手转运至治具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供料组件还包括用于容置外界第二物料的第二供料箱,所述第二供料箱的出料端位于第二机械手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臂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二转轴及第二承载杆,所述第四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机台,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承载杆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远离第四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第二承载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机械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机械手分别设于第二承载杆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设有若干个感应件,一个感应件位于一个治具的下方。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治具以转盘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转盘的周边设置第一供料组件、第二供料组件,转盘设置若干个治具,实现第一物料、第二物料的自动上料目的,减少人工用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供料组件11—第一活动臂111—第三驱动件

112—第一转轴113—第一承载杆12—第一驱动件

13—第一机械手14—第一供料箱2—第二供料组件

21—第二活动臂211—第四驱动件212—第二转轴

213—第二承载杆22—第二驱动件23—第二机械手

24—第二供料箱3—转盘4—治具

5—感应件100—第一物料200—第二物料

3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组装机,包括机台,还包括第一供料组件1、第二供料组件2及设于机台的转盘3,所述第一供料组件1及第二供料组件2围绕转盘3设置;

所述转盘3设有若干个治具4;

所述第一供料组件1包括设于机台的第一活动臂11、设于第一活动臂11的第一驱动件12及第一机械手13,所述第一驱动件12驱动所述第一机械手13取放外界第一物料100,所述第一活动臂11用于将第一机械手13转运至治具4的上方;

所述第二供料组件2用于将外界第二物料200放置在治具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需要对工件的边部进行喷涂,喷涂前首先遮盖工具的上、下表面,使用上、下治具对待喷涂工件的上、下表面进行遮盖,第一物料100是本实施例中的上治具,第二物料200是本实施例中的下治具,转盘3转动连接于机台,第一供料组件1和第二供料组件2以转盘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转盘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治具4,治具4起到定位的作用,第一活动臂11转动连接于机台,安装第一感应件(未画出)于第一机械手13,当第一机械手13感应到第一物料100时,第一驱动件12驱动第一机械手13抓取第一物料100,第一活动臂11带动第一驱动件12、第一机械手13及第一物料100,将第一物料100转运至一个治具4的上方,第一驱动件12驱动第一机械手13释放第一物料100在治具4内,转盘3逆时针转动至预设的位置,人工或机械手将待喷涂的工件300放置在治具4内的第一物料100上,接着转盘3继续逆时针转动至第二供料组件2的位置,第二供料组件2的结构同第一供料组件1相同,第二供料组件2将外界第二物料200放置在工件300上,完成工件300的上、下表面被第一物料100、第二物料200夹持的目的,即实现工件300的边部裸露,上、下表面被遮盖的目的,转盘3继续逆时针转动下一个预设位置,人工或机械手取出被第一物料100、第二物料200夹持的工件300,送至下个工序。

通过在转盘3的周边设置第一供料组件1、第二供料组件2,转盘3设置若干个治具4,实现第一物料100、第二物料200的自动上料的目的,减少人工用量,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第一供料组件1还包括用于容置外界第一物料100的第一供料箱14,所述第一供料箱14的出料端位于第一机械手13的下方,第一供料箱14包括第一震动筛及第一出料通道,将第一物料100逐个按顺序输出,待第一机械手13的抓取,实现自动供料的目的。

所述第一活动臂11包括第三驱动件111、第一转轴112及第一承载杆113,所述第三驱动件111固定连接于机台并驱动第一转轴112转动,所述第一承载杆113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112远离第三驱动件111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12和第一机械手13均连接于第一承载杆113。

所述第一驱动件12和第一机械手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12和两个第一机械手13分别设于第一承载杆113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驱动件111采用油缸驱动结构,两个第一驱动件12对称设置在第一承载杆113的两端,两个第一机械手13对称设置在第一承载杆113的两端,一个第一驱动件12驱动一个第一机械手13,提高外界第一物料100的上料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第二供料组件2包括设于机台的第二活动臂21、设于第二活动臂21的第二驱动件22及第二机械手23,所述第二驱动件22驱动所述第二机械手23取放外界第二物料200,所述第二活动臂21用于将第二机械手23转运至治具4的上方,第二供料组件2的结构同第一供料组件1的结构相同,用于抓取第二物料200并转运至治具4。

所述第二供料组件2还包括用于容置外界第二物料200的第二供料箱24,所述第二供料箱24的出料端位于第二机械手23的下方,第二供料箱24的结构同第一供料箱14的结构相同,供给第二物料200,实现自动供料的目的。

所述第二活动臂21包括第四驱动件211、第二转轴212及第二承载杆213,所述第四驱动件211固定连接于机台并驱动所述第二转轴212转动,所述第二承载杆213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212远离第四驱动件211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22连接于第二承载杆213。

所述第二驱动件22和所述第二机械手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22和两个所述第二机械手23分别设于第二承载杆213长度方向的两端,第四驱动件211采用油缸驱动结构,两个第二驱动件22对称设置在第二承载杆213的两端,一个第二驱动件22驱动一个第二机械手23,提高外界第二物料200的上料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转盘3设有若干个感应件5,一个感应件5位于一个治具4的下方,感应件5位于转盘3的下方,用于感应第一机械手13或第二机械手23,当感应到感应第一机械手13或第二机械手23时,发出指令至控制台,转盘3暂停转动,方便第一机械手13或第二机械手23将第一物料100或第二物料200放入治具4内。

若干个所述治具4以转盘3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排布,治具4的数量为八个,呈环形阵列排布于转盘3的上表面,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