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工艺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880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材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管材内外两侧同时冷却的成型工艺及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管材生产时,都是采用在管材外侧水冷冷却,而冷却过程是由管材外侧向内侧进行,也就是定型外径。由于塑料的导热性差,塑料料胚内外两侧存在较大温差,料胚由外向内固化过程很慢,容易受到成型的挤出量、牵引速度、真空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管材内径不稳定,厚薄不均衡,表面粗糙等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工艺,通过在管材两侧同时通水冷却,平衡管材两侧温差,提高管材的厚度均匀度,管材表面光滑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工艺,包括步骤:配料,b、将配料加入挤出机塑化挤出料胚,c、料胚冷却定型;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料胚两侧的模芯头、模套的口模通水对坯料冷却定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模具。

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套、模芯芯棒、模芯头,模芯芯棒及模芯头设于模套腔内,模套右端设有口模,模芯头内设有模芯头冷却腔,模芯头一端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模芯头冷却进水管以及模芯头冷却出水管,所述模芯头冷却进水管以及模芯头冷却出水管分别与模芯头冷却腔连通;模套的口模内设有口模冷却水环,口模上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分别与口模冷却腔连通。

优选地,模芯与口模之间形成料胚冷却腔,所述料胚冷却腔与口模冷却腔通过口模上的出水口连通。

优选地,模芯头突出模套的口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料胚挤出后,通过在料胚的内外两侧同时通水冷却,达到了主要内径定型同时外径定型的目的,提高了料胚的表面光亮度和料胚内外径尺寸稳定性,特别是内径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对管材表面光滑度和管材尺寸精度有较高要求的市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套1、模芯芯棒2、模芯头3,模芯芯棒2及模芯头3设于模套1腔内,模套1右端设口模4,模芯头3内设有模芯头冷却腔30,模芯头3一端设有端盖31,端盖31上设有模芯头冷却进水管32以及模芯头冷却出水管33,模芯头冷却进水管32以及模芯头冷却出水管33分别与模芯头冷却腔30连通;口模4内设有口模冷却水环40,口模4上还设有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进水口41以及出水口42分别与口模冷却水环40连通。模芯头3与口模4之间形成料胚冷却腔5,料胚冷却腔5与口模冷却环40通过口模上的出水口42连通。

该模具工作时,塑料料胚经过料胚挤出腔6时开始冷却,挤出进入到料胚冷却腔5,料胚的内壁由通水的模芯头3对其冷却,料胚的外壁由出水口42进入到冷却腔5中的水直接对料胚进行水冷却,使内壁与外壁的冷却速度同步,达到内层和外层同时冷却固化,提高了管材内外径尺寸稳定性和管材表面光滑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工艺,包括步骤:a、配料,b、将配料加入挤出机塑化挤出料胚,c、料胚冷却定型;步骤c中,在料胚两侧的模芯头、模套的口模通水对坯料冷却定型。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套、模芯芯棒、模芯头,模芯芯棒及模芯头设于模套腔内,模套的口模处设有水环,模芯头内设有模芯头冷却腔,模芯头端盖上设有模芯头冷却进水管以及模芯头冷却出水管,所述模芯头冷却进水管以及模芯头冷却出水管分别与模芯头冷却腔连通;模套的口模处设有口模冷却水环,水环上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在口模端面,设于模芯头凸出模套之处。本发明通过在料胚的外侧通水冷却模套的口模并在料胚内侧的模芯头内通水冷却,达到通水冷却料胚内外侧,提高了料胚壁的光亮度和料胚内外径尺寸稳定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唐启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启艳
技术研发日:2016.09.23
技术公布日:2018.0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