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35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注塑机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加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机械是塑料加工工业中所用的各类机械和装置的总称。按塑料制品生产过程,塑料机械可分为塑料配混机械、塑料成型机械、塑料二次加工机械和塑料加工辅助机械或装置等四大类。其中,塑料配混机械用于各种形式的塑料配混料的制造。按一定的配比将合成树脂与所需的塑料添加剂混合,配制成适宜于加工的配混料(或称模塑料),是塑料加工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塑料配混中,除应考虑配方和不同组分的相容性外,配混过程和设备的选择对配混料的质量也起重要作用。为设计具有精确加工特性的专用配混料,以适应多样化的塑料加工和应用的要求,塑料配混已从单纯的混合操作发展成为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近年,塑料配混技术的发展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改进配混料质量,减少劳动消耗,方便操作以及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卫生等目标。塑料配混过程日趋连续化、密闭化、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所以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已不能满足目前自动化塑料配混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加料效率低、劳动消耗大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加料效率高、劳动消耗小的注塑机的加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注塑机的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加料斗内固定设有用于与中转料斗下端相抵的止挡横杆,加料斗的下端设有与加料斗固定连接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进料孔。在使用时,通过止挡横杆与中转料斗的开合装置相抵,顶起开合装置,从而打开中转料斗的出料口,从而实现出料,方便了中转料斗的出料,降低了出料的劳动消耗,提高了注塑机加料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加料斗包括第一连接板,止挡横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加料斗内还设有两块转动板,转动板外侧与加料斗铰接实现翻转,转动板对称设在加料斗内,转动板两端的下方设有与转动板相抵的扭簧,止挡横杆平行设置在转动板的下方。不加料时,转动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避免灰尘、颗粒物等杂质进入到注塑机内,影响注塑机的工作,通过中转料斗加料时,将转动板顶开,使中转料斗内的开合装置与止挡横杆相抵并顶起开合装置,实现加料,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板的数量为两块,第一连接板分别设在止挡横杆和转动板的两端,止挡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转动板通过连接轴与第一连接板铰接。将止挡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从而增强了止挡横杆的强度,同时也增强了加料斗的连接强度,可以承受住中转料斗的重量,避免加料时将加料斗压坏。

作为优选,加料斗还包括倾斜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两侧的挡板,挡板由下而上与第一连接板两侧相连后向外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与挡板配合连接的延伸部,延伸部向挡板方向延伸。将挡板倾斜设置,增大了加料斗上端的开口,方便中转料斗的加料时,中转料斗下端与加料斗的对位。

作为优选,加料斗还包括设在第一连接板下方且与第一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由上而下与第一连接板相连后向内侧倾斜。方便加料时将混料集中落在加料斗的中部,并加入到注塑机中,避免混料卡在加料斗中,造成污染。

作为优选,安装板设在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部且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进料孔设在安装板的中部。加料斗通过安装板与注塑机固定连接,方便了加料斗的安装且提高加料斗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加料时设在加料斗上方且与加料斗配合的中转料斗,中转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内设有与出料口配合的开合装置,开合装置在出料口的内壁上下移动实现出料口打开与关闭。使用时,将混料放入到中转料斗中,通过行车吊起至注塑机上,行车将中转料斗下放时,开合装置与注塑机进料口连接,开合装置在进料口连接件的作用下向上顶起,开合装置与中转料斗的内壁分离,混料通过出料斗进入到注塑机内,实现自动加料,提高了混料加料的工作效率,且通过行车运输,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工人爬到注塑机上进行加料,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中转料斗包括开口和设在开口下方锥形的装料斗,装料斗由上至下向中部倾斜设置,装料斗的上端与开口的下端连接,出料口设置在装料斗的下端。环形开口的设置方便混料加入到中转料斗内,装料斗倒锥形设置,方便将混料集中至装料斗下端的中部,提高出料的效率。

作为优选,开合装置包括锥形密封体和设在锥形密封体下方且与锥形密封体连接的能让物料进出的空心支架,出料口为柱形,锥形密封体下端面的直径大于出料口的内经直径,开合装置下移时,锥形密封体的下端与中转料斗的内壁相抵密封,实现进料关闭。中转料斗加料时,锥形密封体在混料压力的作用下,锥形密封体下端与中转料斗相抵,实现出料口的关闭,在注塑机上加料时,通过顶起空心支架,使开合装置上移,将锥形密封体与中转料斗的内壁分离,混料通过锥形密封体和中转料斗之间的间隙出料,实现对注塑机的加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且提高了加料的工作效率,锥形密封体在混料的作用下,使锥形密封体充分与中转料斗的内相抵,避免锥形密封体滑入出料口内,并滑出出料口,造成本装置的损坏。

作为优选,空心支架包括环形均布排列的竖杆和与竖杆下端连接的横杆,竖杆的长度大于出料口的长度,横杆交错设置在竖杆的下端,中转料斗下移时,开合装置的空心支架的下端与止挡横杆相抵。通过给竖杆施力控制锥形密封体的上下移动,横杆交错设置增多看空心支架下端的受力点,方便通过空心支架将开合装置顶起,实现出料,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横杆始终露在出料口的下端,降低了用于顶起开合装置设备的设计要求,而不用将顶起装置伸入出料口内顶起开合装置,降低了顶起设备的成本,且更方便将开合装置顶起。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止挡横杆与中转料斗的开合装置相抵,顶起开合装置,从而打开中转料斗的出料口,从而实现出料,方便了中转料斗的出料,降低了出料的劳动消耗,提高了注塑机加料的工作效率,使用时,将混料放入到中转料斗中,通过行车吊起至注塑机上,行车将中转料斗下放时,开合装置与注塑机进料口连接,开合装置在进料口止挡横杆的作用下向上顶起,开合装置与中转料斗的内壁分离,混料通过出料斗进入到注塑机内,实现自动加料,提高了混料加料的工作效率,且通过行车运输,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工人爬到注塑机上进行加料,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加料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中转料斗的出料口关闭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转料斗的出料口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开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加料斗、2—第一连接板、3—中转料斗、4—止挡横杆、5—转动板、6—扭簧、7—连接轴、8—挡板、9—延伸部、10—第二连接板、11—进料孔、12—安装板、13—开合装置、14—出料口、15—锥形密封体、16—空心支架、17—竖杆、18—横杆、19—开口、20—装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注塑机的加料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加料斗1,加料斗1为长方形,注塑方向因为注塑嘴长度的变动,可能有若干厘米的前后变动,设计成若干倍长度的长方形可以在不更改坐标参数的情况下,适应这种位置变动,加料斗1包括第一连接板2,加料斗1内固定设有用于与中转料斗3下端相抵的止挡横杆4,止挡横杆4与第一连接板2垂直设置,止挡横杆4设在第一连接板2的内侧,止挡横杆4的端部与第一连接板2固定连接,加料斗1的下端设有与加料斗1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2,加料斗1内还设有两块外侧与加料斗1铰接的转动板5,转动板5对称设在加料斗1内,转动板5两端的下方设有与转动板5相抵的扭簧6,不加料时,转动板5在扭簧6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止挡横杆4平行设置在转动板5的下方,第一连接板2的数量为两块,第一连接板2分别设在止挡横杆4和转动板5的两端,止挡横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固定连接,转动板5的外侧通过连接轴7与第一连接板2的外侧铰接,加料时,转动板5中部受压,转动板5由中部向下且向两侧转动。

加料斗1还包括倾斜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两侧的挡板8,挡板8由下而上向第一连接板2两侧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板2的上端设有与挡板8配合连接的延伸部9,延伸部9向挡板8方向延伸,加料斗1还包括设在第一连接板2下方且与第一连接板2为一体式结构的第二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0由上而下向第一连接板2内侧倾斜,安装板12设在第二连接板10的下端部且与第二连接板10固定连接,安装板12的中部设有进料孔11,通过第二连接板10将混料集中落到进料孔11内,避免混料残留在加料斗1内,造成污染。

还包括加料时设在加料斗1上方且与加料斗1连接的中转料斗3,中转料斗3包括开口19和设在开口19下方倒锥形的装料斗20,装料斗20由上至下向中部倾斜设置,装料斗20的上端与开口19的下端连接,出料口14设置在装料斗20的下端,中转料斗3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内设有与出料口14配合的开合装置13,开合装置13在出料口14内上下移动,开合装置3在出料口14内上下移动,控制出料口14的开合,开合装置13下移时,开合装置13与中转料斗3内壁相抵,出料口14关闭,避免中转料斗3在运输过程中,混料从出料口14出料。

开合装置13包括锥形密封体15和设在锥形密封体15下方且与锥形密封体15连接的空心支架16,出料口14为圆柱形,锥形密封体15下端面的直径大于出料口14的内经直径,开合装置13下移关闭时,锥形密封体15的下端与中转料斗3的内壁相抵密封,实现进料关闭,空心支架16包括环形均布排列的竖杆17和与竖杆17下端连接的横杆18,竖杆17的长度大于出料口14的长度,横杆18交错设置在竖杆17的下端,中转料斗3下移时,开合装置13与止挡横杆4相抵。

使用时,将烘干后的混料加入到中转料斗3内,混料在装料斗20的作用下都集中在中转料斗3的出料口14的上部,通过行车吊起中转料斗并转移到注塑机上,中转料斗3通过行车下放至注塑机上时,中转料斗3的下端顶开转动板5,转动板5在中转料斗3的压力下向下翻转,中转料斗3再下移时,注塑机加料斗1内的止挡横杆4与空心支架16相抵,止挡横杆4抵住横杆18,并且在下放的过程中空心支架16逐渐被顶起,锥形密封体15逐渐与中转料斗3的内壁分离,混料从中转料斗3和锥形密封体15之间的间隙通过加料斗1流到注塑机内,实现中转料斗3的自动加料,加完料后,行车吊起中转料斗3,开合装置13在重量的作用下下移,使锥形密封体15的下端与中转料斗3的内壁相抵,关闭出料口14,避免中转料斗3内的混料在中转料斗3转移的过程中外泄,在中转料斗3移出加料斗1之后,转动板5在扭簧6的作用下,向上由两侧向中部翻转,关闭加料斗1的入口,避免加料斗1内被空气中的杂质污染,提高了加料的效率,使提高了加料的安全性,降低了人工成本。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