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针刺地毯的压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966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汽车针刺地毯的压制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地毯的制作,具体涉及汽车针刺地毯的压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车内的构造和装饰十分影响司机和乘坐者的身体舒适度。而汽车车内底面需要设置座椅,十分不平整,很容易堆积灰尘,藏污纳垢,因此为了提高汽车内部的整洁度,市面上出现了多种汽车地毯,人们可定期对地毯进行更换清洗,来维持车内的整洁。

目前汽车地毯多采用压制成型来制得,其凹凸程度需要与汽车内部构造一致,因此压制模具的结构和工艺步骤至关重要。而目前的汽车地毯,形状精度不能得到较高保证,形状不能与汽车完全契合,会存在间隙,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卷翘。

由此可见,目前的汽车地毯压制模具存在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汽车地毯压制模具存在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汽车针刺地毯的压制成型模具,包括可开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可升降的上模框,所述下模设有可升降的下模框,所述下模框与所述上模框之间形成压制空间,所述下模框的压制边沿设有多个挂料针,所述上模框的压制边沿上对应设有多个挂料孔,所述挂料针与所述挂料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模框和所述下模框的外周设有耐磨板,所述耐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挂料钉,所述挂料钉的长度方向与合模方向一致,所述上模框和所述下模框上均设有驱动自身移动的多组升降装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呈方形,所述上模的四周拐角处分别设有开合导柱,所述上模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开合导柱的位置对应且形状契合的开合导槽。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合导槽的顶面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开合导柱包括基柱和设置在所述基柱的中心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基柱,所述定位柱滑入或脱出所述定位孔,所述开合导槽和所述开合导柱的抵靠面分别设有垫块。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的两相对外侧面分别设有上锁定块,所述下模的两相对外侧面分别设有下锁定块,所述上锁定块和所述下锁定块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竖直对应的所述上锁定块和所述下锁定块通过锁模杆固定,所述锁模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锁模螺栓,所述锁模螺栓通过旋拧进入或脱出所述上锁定块或所述下锁定块。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气缸一侧的升降导柱,所述上模框和所述下模框分别通过所述升降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导柱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框和所述上模框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升降导柱的限位块,所述下模上设有滑座和直线轴承,所述升降导柱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座和所述直线轴承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标尺,所述标尺设置在所述升降气缸或所述升降导杆的一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的外侧设有护罩,所述护罩的两侧固定在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上,所述护罩与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方形的用于容纳所述升降装置的空间,所述升降装置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在下模框的压制边沿上设有挂料针,下模框的压制边沿设置挂料孔,在进行物料压制时可先将物料通过挂料针固定在下模框上,然后上模框向下并压紧下模框,挂料针进入挂料孔,挂料钉则可加强固定强度,可适用于所有不同厚度的汽车地毯的加工,进一步的压制成型中,物料不会发生萎缩或偏移,成型面上也不会出现褶皱,能加工出精度较高的汽车地毯,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针刺地毯的压制成型模具,在下模框的压制边沿上设有挂料针,下模框的压制边沿设置挂料孔,在进行物料压制时可先将物料通过挂料针固定在下模框上,然后上模框向下并压紧下模框,挂料针进入挂料孔,挂料钉则可加强固定强度,可适用于所有不同厚度的汽车地毯的加工,进一步的压制成型中,物料不会发生萎缩或偏移,成型面上也不会出现褶皱,能加工出精度较高的汽车地毯,实用性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针刺地毯的压制成型模具,包括可开合的上模1和下模3,上模1设有可升降的上模框2,下模3设有可升降的下模框4,下模框4与上模框2之间形成压制空间。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下模框4的压制边沿设有多个挂料针61,上模框2的压制边沿上对应设有多个挂料孔611,挂料针61与挂料孔611一一对应设置,上模框2和下模框4的外周设有耐磨板511,耐磨板511的外侧面上设有挂料钉51,挂料钉51的长度方向与合模方向一致,上模框2和下模框4上均设有多组驱动自身移动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压机开模,上模框2和下模框4也分开,在下模料框4上放置带压制的物料,并将物料向下延展,使得挂料钉61和挂料针62刺穿物料,然后模具合模,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上模框2下降,下模框4上升,在合模的过程中,上模框2、下模框4先夹住物料,完成抻料工作。然后压机继续合模,挂料针62进入挂料孔611,完成压制成型工作。在地毯压制成型之前,地毯的边缘已经由挂料针62和挂料钉61固定,因此压制过程中不会发生萎缩或偏移,不会发生褶皱,成型面光滑整洁,能有效提高地毯的形状精度。若物料厚度较大,则挂料针62可能无法完全刺穿物料,因此挂料钉61可以对物料进行固定,防止物料发生偏移,提高防偏移能力,适用于多种厚度的物料。

如图1和图2所示,下模3和上模1呈方形,上模1的四周拐角处分别设有开合导柱71,下模3的外周设有与开合导柱71的位置对应且形状契合的开合导槽72,开合导柱71设置在上模1的四周拐角处,利于保持上模3和上模1在升降过程中的平衡,且不会发生升降偏移,保证物料的加工精度。

如图5所示,开合导槽72的顶面上设有定位孔,开合导柱71包括基柱711和设置在基柱711的中心的定位柱712,定位柱712的直径小于基柱711,定位柱712滑入或脱出定位孔。定位孔和定位柱712的结构设置可加大定位精度,并且可避免定位柱712受到外界碰撞,减少定位柱21外周面灰尘的堆积。开合导槽72和开合导柱71的抵靠面分别设有垫块73。由于开合模的频繁开合导槽72和开合导柱71也会频繁的接触甚至碰撞,垫块73作为二者之间的部件,可有效降低二者的碰撞强度,并且可定期进行检查或更换,便于维护。

如图3所示,上模1的两相对外侧面分别设有上锁定块921,下模3的两相对外侧面分别设有下锁定块922,上锁定块921和下锁定块922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竖直对应的上锁定块921和下锁定块922通过锁模杆9固定,锁模杆9的两端分别设有锁模螺栓91,锁模螺栓91通过旋拧进入或脱出上锁定块921或下锁定块922。在上模框3和下模框4接触并压紧后,需要对二者进行固定,且上锁定块921、下锁定块922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固定力度均衡,为下一步的压制做好准备。

如图2所示,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81和设置在升降气缸81一侧的升降导柱82,上模框2和下模框4分别通过升降气缸81滑动设置在升降导柱82上。利用升降气缸82实现上模框2和下模框4的升降,升降导柱2进一步对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上模框2的升降的垂直度进行限定,增强模具的升降稳定性。

下模框4和上模框2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升降导柱82的限位块821,下模3上设有滑座823和直线轴承822,升降导柱82滑动设置在滑座823和直线轴承822内。限位块821将升降导柱82固定,还可以设置减震片等减震部件,降低升降过程中的震动,降低噪音。直线轴承822对升降导柱82起到进一步固定,防止其受力发生变形,并起到润滑作用。

升降装置还包括标尺84,标尺84设置在升降气缸81或升降导杆82的一侧。标尺84可方便操作人员对升降气缸81的活塞杆或升降导杆82的位移进行检测,使上模1和下模3的升降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直观性强。

如图1和图3所示,升降装置的外侧设有护罩83,护罩83的两侧固定在上模1或下模3上,护罩83与上模1或下模3之间形成方形的用于容纳升降装置的空间,护罩83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口。护罩83将升降气缸81的活塞杆和升级导柱82围绕在自身内部,可保护二者不受外界灰尘或物料的碎屑的影响,保持二者的外表顺滑。

本实用新型,在下模框的压制边沿上设有挂料针,下模框的压制边沿设置挂料孔,在进行物料压制时可先将物料通过挂料针固定在下模框上,然后上模框向下并压紧下模框,挂料针进入挂料孔,挂料钉则可加强固定强度,可适用于所有不同厚度的汽车地毯的加工,进一步的压制成型中,物料不会发生萎缩或偏移,成型面上也不会出现褶皱,能加工出精度较高的汽车地毯,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