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203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锁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模装置,用于将以面对面的状态安装在左模架上的左半模与安装在右模架上的右半模在合模状态下彼此锁紧。



背景技术:

前述的中空塑料制品包括小至用于对食品、饮料、调味品、化妆品、药品等包装的塑料瓶等等,而大至诸如码垛桶、加伦桶、水箱乃至托盘,等等。托盘可参见CN102009774B、CN102407967B、CN103253442B和CN103552737B,等等。前述的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如CN2183870Y(半自动中空塑料容器拉吹成型机)、CN2160528Y(全自动中空塑料容器拉吹成型机)、CN2204708Y(塑料瓶成型机)、CN2300500Y(中空塑料容成型机)、CN102285128B(中空塑料容器成型机)和US3886824(中空塑料容器的吹制方法及装置),等等。

如业界所知,在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上特别是在用于吹制容积相对较大的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上通常配备有锁模装置,该锁模装置也称为合模锁紧装置(以下同),其担当的职责如前述将面对面安装在左、右模架上的左半模和右半模锁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705301Y公开了“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合模锁紧机构”,该专利技术方案的建树在于消除了由CN2376374Y介绍的“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所存在的三处欠缺并且同时克服了由CN2505275Y所推荐的“双板式合模机构”所存在的弊端,从而体现了锁紧或脱开动作平稳、快捷和锁紧效果理想的长处。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502999B推荐的“中空塑料成型机的合模锁紧机构”弥补了前述CN2705301Y的两个方面的欠缺(具体可参见该CN101502999B的背景技术栏)并且客观上能兑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归纳的三个方面的优势。但是在本申请人实施该专利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设置在固定套的膨胀套腔内的膨胀套的变径是通过开设其上的膨胀槽的自身闭合与开放来体现的,因而在锁模时,膨胀套左端的圆环状的锁钩(专利称“第二锁钩”)对途经固定套左端端面的锁模油缸柱孔伸展到膨胀套内的锁模油缸的缸柱(专利称“第一缸柱”)右端的颈部的夹紧力或称握紧力是相对脆弱的,于是需要由较大功率的夹放油缸通过联动轴带动膨胀套随联动轴右移,在膨胀套右移时,由前述锁钩对缸柱即对前述第一缸柱右端的锁销作用,带动缸柱随膨胀套右移,达到使安置于左、右模架上的左、右半模彼此锁紧的目的,然而采用大功率的夹放油缸一方面不利于节能,另一方面会增大整机的体积,再一方面使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成本显著提高;其二,由于膨胀套为一整体的筒状体或称管状体,以叉指式开设其上的膨胀槽经频繁闭合、开放易出现疲劳现象,因而当该疲劳现象出现例如闭合力衰退时,膨胀套左端的前述圆环状的锁钩无法在对应于前述锁模油缸的缸柱的颈部夹紧(勒紧),缸柱的右端会从膨胀套挣脱,致使锁模失败,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只能极时更换膨胀套;其三,如前述由于膨胀套为一整体的筒状体,又由于除了在其上需加出前述膨胀槽外,还需在膨胀套腔内加工出供联动轴相配合的一对凸缘(专利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前顶圈腔和后顶圈腔等等,因而加工难度大并且加工工艺要求苛刻,否则会影响联动轴与之配合的效果;其四,由于需在联动轴上形成前、后顶圈和限位圈,因而致使结构复杂,对制造及装配造成麻烦并且因联动轴的体积大,不利于节约资源,尤其,随着联动轴体积的增大,膨胀套及固定套的体积也随之增大。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反复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装备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变已有技术中的整体式的膨胀套为分体拼装式的锁扣套而藉以避免疲劳致损、有利于在锁扣套外围对锁扣套作用而藉以使锁扣套对锁模油缸的锁模油缸柱可靠锁定或解除锁定、有益于显著缩小夹放油缸的功率而藉以节省能耗并且既可缩小夹放油缸的体积又能体现经济廉价、有便于摒弃已有技术中的联动轴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节省资源的锁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锁模装置,包括一固定套,在该固定套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左模架上的锁模油缸的锁模油缸柱探入到固定套的固定套腔内的锁模油缸柱让位孔,而在固定套的右端配设有一固定套右端盖并且该固定套的右端在使用状态下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右模架固定,在固定套腔内并且位于固定套腔的右端固定有一导柱固定盘;一推杆固定盘和一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推杆固定盘在对应于导柱固定盘与固定套右端盖之间的位置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腔内,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与固定套右端盖背对固定套腔的一侧固定,并且该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的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在途经套右端盖后与推杆固定盘的中央位置连接;一活塞,该活塞在对应于导柱固定盘的左侧的位置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腔内;一组间隔分布的推杆和一组同样间隔分布的导柱,一组推杆的左端在穿过导柱固定盘后与活塞的右端端面固定,而一组推杆的右端与推杆固定盘固定,一组导柱的左端与导柱固定盘固定,而一组导柱的右端在穿过推杆固定盘后与固定套右端盖固定,所述的推杆固定盘与一组导柱滑动配合;由复数枚锁扣套瓣相互拼装围合构成的一锁扣套,该锁扣套的左端位于所述的固定套腔内,而锁扣套的右端与活塞的活塞腔相配合;一锁扣套防窜动机构,该锁扣套防窜动机构设置在锁扣套内并且与所述导柱固定盘连接,当所述锁模油缸柱途经所述锁模油缸柱让位孔进入所述锁扣套的左端,同时在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的工作下由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推动推杆固定盘左移,进而由推杆固定盘通过一组推杆推动所述活塞左移,由活塞对锁扣套的左端压迫,使锁扣套对锁模油缸柱的右端锁紧,而当活塞右移时,活塞对锁扣套的左端释放,使锁扣套解除对锁模油缸柱的锁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套的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固定套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固定套固定法兰,在该固定套固定法兰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固定法兰螺钉孔,在所述固定套腔的右腔口的位置构成有一右端盖配合腔,所述的固定套右端盖与该右端盖配合腔相配合,在所述的右模架上固定有固定套固定法兰连接座,所述的固定套固定法兰由固定法兰螺钉在对应于固定法兰螺钉孔的位置与该固定套固定法兰连接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套右端盖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油缸柱让位孔,在所述推杆固定盘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油缸柱连接孔,所述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的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穿过油缸柱让位孔并且探入至油缸柱连接孔与推杆固定盘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推杆中的各推杆与所述的一组导柱中的各导柱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并且一组推杆以及一组导柱的数量各有三至六根,在所述推杆固定盘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导柱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一组导柱相等的推杆固定盘导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构成所述锁扣套的所述复数枚锁扣套瓣的左端的内侧各构成有一锁扣脚,并且在对应于锁扣脚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在锁扣套瓣的中部内侧构成有防窜动机构配合腔,而在锁扣套瓣的右端内侧构成有中心轴球头腔,在锁扣套瓣的右端外侧构成有解锁凸台,在所述锁模油缸的锁模油缸柱的右端端部构成有一锁模油缸柱锁定头,在对应于该锁模油缸柱锁定头的左侧构成有一锁扣脚锁紧槽,所述锁扣脚与锁扣脚锁紧槽相配合,所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与所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相配合,所述的锁扣套防窜动机构同时与所述防窜动机构配合腔以及中心轴球头腔相配合并且在探出中心轴球头腔后与所述导柱固定盘连接,在所述活塞的活塞腔的右端构成有一活塞导滑凸圈,该活塞导滑凸圈与所述锁扣套瓣的外壁滑动配合,并且当该活塞向左位移时,活塞导滑凸圈离开所述的解锁凸台,而当活塞向右位移时,活塞导滑凸圈到达解锁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塞导滑凸圈朝向所述锁扣套瓣的一侧构成有一解锁导面,当所述活塞向右位移并且位移至解锁导面与所述解锁凸台相配合的程度时,所述锁扣脚解除对所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的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锁扣套防窜动机构包括中心轴、中心轴球头、压板、弹簧座和弹簧,中心轴球头直接构成于中心轴的中部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中心轴球头腔内,中心轴的右端对应于所述导柱固定盘的中央位置与导柱固定盘固定,而中心轴的左端伸展到所述防窜动机构配合腔内,压板、弹簧座和弹簧套置在中心轴的左端,并且由旋配在中心轴的左端端面上的压板限位螺钉限定,其中,弹簧位于压板与弹簧座之间并且该弹簧的左端支承在压板上,而右端支承在弹簧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柱固定盘上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中心轴固定孔,在所述中心轴的右端构成有一中心轴螺纹固定头,该中心轴螺纹固定头穿过中心轴固定孔并且由旋配在中心轴螺纹固定头上的锁定螺母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套瓣的数量为二至八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套瓣的数量为六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锁扣套由复数枚锁扣套瓣相互拼装围合构成分体式结构,因而不会产生像已有技术那样的疲劳致损现象;之二,由于由活塞对锁扣套的外围作用,因而得以使锁扣套对锁模油缸的锁模油缸柱可靠锁定或解除锁定;之三,由于活塞能整体地对锁扣套的锁扣套瓣的锁扣脚产生抱合力,因而只需配备小功率的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从而既可缩小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的体积,又能节约能耗并且还可体现经济廉价效果;之四,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联动轴结构,采用一组推杆推动活塞,因而得以显著简化结构,方便制造与装配并且还可节省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对锁模油缸的锁模油缸柱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对锁模油缸的锁模油缸柱解除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固定套1,在该固定套1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左模架2上的锁模油缸3(图4示)的锁模油缸柱31探入到固定套1的固定套腔11内的锁模油缸柱让位孔12,而在固定套1的右端配设有一固定套右端盖13并且该固定套1的右端在使用状态下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右模架4(图4示)固定,在固定套腔11内并且位于固定套腔11的右端固定有一导柱固定盘111;示出了一推杆固定盘5和一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推杆固定盘5在对应于导柱固定盘111与固定套右端盖13之间的位置移动(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腔11内,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以卧置状态与固定套右端盖13背对固定套腔11的一侧(即与固定套右端盖13的右侧)固定,并且该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的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61在途经套右端盖13后与推杆固定盘5的中央位置连接;示出了一活塞7,该活塞7在对应于导柱固定盘111的左侧的位置移动地(左右移动)设置在固定套腔11内;示出了一组间隔分布的推杆10和一组同样间隔分布的导柱20,一组推杆10的左端在穿过导柱固定盘111上的导孔1112后与预设在活塞7的右端端面上的推杆螺孔72固定,而一组推杆10的右端各通过推杆固定螺钉101与推杆固定盘5固定,一组导柱20的左端与导柱固定盘111固定,而一组导柱20的右端在穿过推杆固定盘5后用导柱固定螺钉201与固定套右端盖13固定,前述的推杆固定盘5与一组导柱20滑动配合;示出了由复数枚锁扣套瓣81相互拼装围合构成的一锁扣套8,该锁扣套8的左端位于前述的固定套腔11内,而锁扣套8的右端与活塞7的活塞腔71相配合;示出了一锁扣套防窜动机构9,该锁扣套防窜动机构9设置在锁扣套8内并且与前述导柱固定盘111连接。

上面提到的复数枚锁扣套瓣81相互拼装围合是指各锁扣套瓣81围绕圆周方向即围绕同一圆心组合成一个积木式的筒状体,该积木式的筒状体即为锁扣套8。

通过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可知:当前述锁模油缸柱31途经前述锁模油缸柱让位孔12进入前述锁扣套8的左端,同时在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的工作下由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61推动推杆固定盘5左移即向左位移,进而由推杆固定盘5通过一组推杆10推动前述活塞7左移即向左位移,由活塞7对锁扣套8的左端压迫,使锁扣套8对锁模油缸柱31的右端锁紧,而当活塞7右移时即向右位移时,活塞7对锁扣套8的左端释放,使锁扣套8解除对锁模油缸柱31的锁紧。

继续见图1,在前述固定套1的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固定套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固定套固定法兰14,在该固定套固定法兰14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固定法兰螺钉孔141,在前述固定套腔11的右腔口的位置构成有一右端盖配合腔112,前述的固定套右端盖13与该右端盖配合腔112相配合,在前述的右模架4上固定有固定套固定法兰连接座41(图4示),前述的固定套固定法兰14由固定法兰螺钉1411(图4示)在对应于固定法兰螺钉孔141的位置与该固定套固定法兰连接座41固定。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固定套右端盖13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油缸柱让位孔131,在前述推杆固定盘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油缸柱连接孔51,前述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的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61穿过油缸柱让位孔131并且探入至油缸柱连接孔51与推杆固定盘5固定连接。

前述的一组推杆10中的各推杆与前述的一组导柱20中的各导柱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如果一组推杆10和一组导柱20各有六根,那么六根推杆10与六根导柱20同时围绕推杆固定盘5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相互以一隔一的状态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推杆10以及一组导柱20的数量各有四根,但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定,例如既可以三根,也可以五根或六根。在前述推杆固定盘5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导柱20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一组导柱20相等的推杆固定盘导孔52。

继续见图1和图2,在构成前述锁扣套8的复数枚锁扣套瓣81的左端的内侧各构成有一锁扣脚811,并且在对应于锁扣脚811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812,在锁扣套瓣81的中部内侧构成有防窜动机构配合腔813,而在锁扣套瓣81的右端内侧构成有中心轴球头腔814,在锁扣套瓣81的右端外侧构成有解锁凸台815,在前述锁模油缸3的锁模油缸柱31的右端端部构成有一锁模油缸柱锁定头311,在对应于该锁模油缸柱锁定头311的左侧构成有一锁扣脚锁紧槽312,前述锁扣脚811与锁扣脚锁紧槽312相配合,前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311与前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812相配合,前述的锁扣套防窜动机构9同时与前述防窜动机构配合腔813以及中心轴球头腔814相配合并且在探出中心轴球头腔814后与前述导柱固定盘111连接。

在前述活塞7的活塞腔71的右端构成有一凸起于活塞腔71的腔壁表面的活塞导滑凸圈711,该活塞导滑凸圈711与前述锁扣套瓣81的外壁滑动配合,并且当该活塞7向左位移时,活塞导滑凸圈711离开前述的解锁凸台815,活塞7处于使锁扣套8对锁模油缸柱3锁紧的状态(图2示),而当活塞7向右位移时,活塞导滑凸圈711到达解锁凸台815,活塞7处于使锁扣套8对锁模油缸柱31解除锁紧的状态(图3示)。

在前述活塞导滑凸圈711朝向前述锁扣套瓣81的一侧构成有一解锁导面7111,当前述活塞7向右位移并且位移至解锁导面7111与前述解锁凸台815相配合的程度时,前述锁扣脚811解除对前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311的锁定。

依然见图1和图2,前述的锁扣套防窜动机构9包括中心轴91、中心轴球头92、压板93、弹簧座94和弹簧95,中心轴球头92直接构成于中心轴91的中部并且对应于前述的中心轴球头腔814内,中心轴91的右端对应于前述导柱固定盘111的中央位置与导柱固定盘111固定,而中心轴91的左端伸展到前述防窜动机构配合腔813内,压板93、弹簧座94和弹簧95套置在中心轴91的左端,并且由旋配在中心轴91的左端端面上的压板限位螺钉911限定,其中,弹簧95位于压板93与弹簧座94之间并且该弹簧95的左端支承在压板93上,而右端支承在弹簧座94上。在图中还示出了开设于压板93的中央位置的压板螺钉孔931,由前述的压板限位螺钉911将压板93限定在中心轴91的左端。

在前述导柱固定盘111上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中心轴固定孔1111,在前述中心轴91的右端构成有一中心轴螺纹固定头912,该中心轴螺纹固定头912穿过中心轴固定孔1111并且由旋配在中心轴螺纹固定头912上的锁定螺母9121锁定。

前述的锁扣套瓣81的数量为二至八枚,最好为六枚,本实施例选择六枚,由该六枚锁扣套瓣81围合成一个筒状体,由图1和图2所示可知前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812的直径比防窜动机构配合腔813的直径大,而该防窜动机构配合腔813的直径比中心轴球头腔814的直径大。前述中心轴球头92的不言而喻的功用是:为复数枚(本实施例为六枚)锁扣套瓣81在开合时形成一个作用支点。

请参见图2和图4并且结合图1,申请人描述本实用新型对锁模油缸柱31锁紧的过程,首先,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之所以未示出用于使左、右模架2、4彼此相向位移或相悖(相反)位移的开合模油缸,是因为完全可以通过对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1502999B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图4结构具有开合模油缸,仅仅在图中未示出而已。左模架2通过其底部的左模架滑块21与设置在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座30上的导轨301滑动配合,右模架4通过其底部的右模架滑块42与导轨301滑动配合。在图4中还示出了安装在左模架2朝向右模架4的一侧的左半模40a以及安装在右模架4朝向左模架2的一侧的右半模40b,左、右半模40a、40b彼此对应。在图4中还示出了呈上中下均匀分布的并且设置于左模架2上的三个前述的锁模油缸3,以及同样以上中下均匀分布的并且设置于右模架4上的三个前述的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锁模油缸3与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彼此对应。前述锁模油缸3以及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的数量可以根据左、右半模40a、40b的大小变化而相应地增加,但至少各有两个。

在开合模油缸的工作下使左、右半模40a、40b彼此合拢时则称为合模,反之亦然。合模动作完成后便由本实用新型实施锁紧即锁模。

在前述合模后,锁模油缸3工作,锁模油缸3的锁模油缸柱31向缸体外伸展即向右伸展,经固定套1的左端的锁模油缸柱让位孔12进入锁扣套8的由复数枚锁扣套瓣81共同围合而成的前述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812内,也就是说锁模油缸柱31的右端的锁模油缸柱锁定头311进入(即位于)锁模油缸柱锁定头腔812内。此时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工作,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61向缸体外伸展即向左伸展,推动推杆固定盘5向左位移,由于一组推杆10的左端与活塞7固定,右端与推杆固定盘5固定,因而在推杆固定盘5左移时由其带动一组推杆10左移,由一组推杆10带动活塞7向左位移,由活塞7的左端同时对复数枚锁扣套瓣81的左端的外侧面施加作用力,使复数枚锁扣套瓣81的左端内侧的锁扣脚811聚拢,由锁扣脚811在对应于锁扣脚锁紧槽312的位置将锁模油缸柱锁定头311可靠锁定,此时活塞7的右端因活塞7的左移而离开前述的解锁凸台815,也就是说前述活塞腔71的右端的活塞导滑凸圈711离开解锁凸台815。与此同时,由锁扣套防窜动机构9的结构体系的弹簧95对弹簧座94施加作用力,使弹簧座94紧贴(紧靠)锁扣套瓣81的内壁上的台阶816(图2示),避免锁扣套8出现窜动。在完成了前述的合模和锁模后,由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吹胀成型机构对左、右半模40a、40b内的塑料型坯吹胀成型,吹胀成型后开模。

请参见图3和图4并且结合图1,当要开模时,那么首先由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6反向工作(相对于前述锁模时的工作状态而言),锁扣套夹放驱动油缸柱61向右位移,按前述相反的动作过程使活塞7向右位移,活塞7的活塞腔71的右端的前述导滑凸圈711处于与解锁凸圈815相配合的状态,即对解锁凸台815施加作用力,使复数枚锁扣套瓣81的右端以中心轴球头92为回转支点回转而聚拢,同时由于活塞7的右移而解除了对锁扣套瓣81的左端的压迫,使锁扣套瓣81的左端张开,锁扣脚811对锁扣脚锁紧槽312释放。在该状态时,锁模油缸3反向工作,使锁模油缸柱31向缸体内即向左位移直至退出锁模油缸柱让位孔12(呈图3所示状态)。几乎与此同时由前述的开合模油缸的反向工作而使左、右模架2、4斥开,左、右半模40a、40b内的吹胀成型的产品自行脱出(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