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82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聚酰亚胺薄膜是聚酰亚胺最早的商品之一,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并在上述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聚酰亚胺薄膜制备前期是通过醋酸酐和DMF通过一定的配比混合,然后与聚酰胺酸溶液以100:30-100:40的质量比混合,在0℃以下的环境中搅拌均匀,用涂布器将制备的材料涂布在离型膜上涂膜,先后放入120℃和300℃烘箱中,脱水固化后得到聚酰亚胺薄膜,因此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也是其制备中非常关键的辅助装置;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则是有多个分步机械完成,其烘干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烘干效率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包括主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纵向设置有第一隔板,将工作腔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主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挡门,取放口与工作腔相通,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右腔室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并且所述筛板可拆卸安装在右腔室内侧壁上;还包括旋转电机、托板、四组连接板、四组第一螺纹管、四组第一螺纹杆、底板、左下连接柱、右下连接柱、中板、左上连接柱、右上连接柱和顶板,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主体上,旋转电机的底部输出端上设置有传动轴,托板安装在传动轴的底端,并且托板位于左腔室内,四组连接板底端均与托板顶端连接,四组连接板顶端均设置有第一放置槽,并在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所述四组第一螺纹管底端分别插入至四组第一滚珠轴承内,四组第一螺纹杆底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四组第一螺纹管顶端内部,四组第一螺纹杆顶端分别与底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左下连接柱和右下连接柱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下连接柱和右下连接柱顶端分别与中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上连接柱和右上连接柱底端分别与中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上连接柱和右上连接柱顶端分别与顶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顶板和中板下方均设置有多组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所述右腔室内设置有左限位板、左连接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托板、右限位板、右连接板、右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托板,所述左限位板和左连接板左端均与右腔室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顶端内部,左螺纹杆顶端与左托板底端连接,所述筛板左端卡装在左限位板和左托板之间,所述右限位板和右连接板右端均与右腔室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所述右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顶端内部,右螺纹杆顶端与右托板底端连接,所述筛板右端卡装在右限位板和右托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第一泄压管,所述第一泄压管与主体的右腔室连通,第一泄压管的输出端可旋转设置有第一挡盖,第一泄压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泄压管内侧壁连接,第一弹簧底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弹簧顶端与第一挡盖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第二泄压管,所述第二泄压管与主体的左腔室连通,第二泄压管的输出端可旋转设置有第二挡盖,第二泄压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泄压管内侧壁连接,第二弹簧底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弹簧顶端与第二挡盖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四组支腿和四组滚轮,所述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主体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四组左侧板、四组右侧板、四组左支柱、四组右支柱、四组限位管、四组插柱和四组缓冲弹簧,所述四组左侧板、四组右侧板和四组插柱顶端均分别与主体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每组左支柱左端均与一组左侧板连接,每组右支柱右端均与一组右侧板连接,每组左支柱右端均与一组限位管左侧壁连接,每组右支柱左端均与一组限位管右侧壁连接,每组缓冲弹簧均位于一组限位管内,每组插柱底端均插入至一组限位管内并与一组缓冲弹簧顶端接触,每组支腿顶端均插入至一组限位管内并与一组缓冲弹簧底端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右腔室内筛板上放置涂布完成的聚酰亚胺薄膜,并通过电加热器加热到120℃的温度,而其上的一些掉落残渣可通过筛板进行收集并有利于再次使用,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托板进行旋转,有利于左腔室内托板上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均匀加热,而通过四组第一螺纹管的旋转可进行整体高度的调节,方便挂钩与聚酰亚胺薄膜配合,使用更为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包括主体1,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纵向设置有第一隔板2,将工作腔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主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挡门,取放口与工作腔相通,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器;右腔室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3,并且筛板可拆卸安装在右腔室内侧壁上;还包括旋转电机4、托板5、四组连接板6、四组第一螺纹管7、四组第一螺纹杆8、底板9、左下连接柱10、右下连接柱、中板11、左上连接柱、右上连接柱和顶板12,旋转电机安装在主体上,旋转电机的底部输出端上设置有传动轴13,托板安装在传动轴的底端,并且托板位于左腔室内,四组连接板底端均与托板顶端连接,四组连接板顶端均设置有第一放置槽,并在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14,四组第一螺纹管底端分别插入至四组第一滚珠轴承内,四组第一螺纹杆底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四组第一螺纹管顶端内部,四组第一螺纹杆顶端分别与底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左下连接柱和右下连接柱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下连接柱和右下连接柱顶端分别与中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上连接柱和右上连接柱底端分别与中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上连接柱和右上连接柱顶端分别与顶板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顶板和中板下方均设置有多组挂钩1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右腔室内筛板上放置涂布完成的聚酰亚胺薄膜,并通过电加热器加热到120℃的温度,而其上的一些掉落残渣可通过筛板进行收集并有利于再次使用,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托板进行旋转,有利于左腔室内托板上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均匀加热,而通过四组第一螺纹管的旋转可进行整体高度的调节,方便挂钩与聚酰亚胺薄膜配合,使用更为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右腔室内设置有左限位板、左连接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托板、右限位板16、右连接板17、右螺纹管18、右螺纹杆19和右托板20,左限位板和左连接板左端均与右腔室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21,左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顶端内部,左螺纹杆顶端与左托板底端连接,筛板左端卡装在左限位板和左托板之间,右限位板和右连接板右端均与右腔室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顶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右螺纹管底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底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顶端内部,右螺纹杆顶端与右托板底端连接,筛板右端卡装在右限位板和右托板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旋转进行左托板和右托板的高度调节,从而完成筛板的拆卸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第一泄压管22,第一泄压管与主体的右腔室连通,第一泄压管的输出端可旋转设置有第一挡盖23,第一泄压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4和第一弹簧25,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泄压管内侧壁连接,第一弹簧底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弹簧顶端与第一挡盖底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防止右腔室内部气压过大存在的爆炸风险,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第二泄压管26,第二泄压管与主体的左腔室连通,第二泄压管的输出端可旋转设置有第二挡盖,第二泄压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泄压管内侧壁连接,第二弹簧底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弹簧顶端与第二挡盖底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防止左腔室内部气压过大存在的爆炸风险,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四组支腿27和四组滚轮28,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主体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的下方;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用烘箱,还包括四组左侧板29、四组右侧板、四组左支柱30、四组右支柱、四组限位管31、四组插柱32和四组缓冲弹簧33,四组左侧板、四组右侧板和四组插柱顶端均分别与主体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每组左支柱左端均与一组左侧板连接,每组右支柱右端均与一组右侧板连接,每组左支柱右端均与一组限位管左侧壁连接,每组右支柱左端均与一组限位管右侧壁连接,每组缓冲弹簧均位于一组限位管内,每组插柱底端均插入至一组限位管内并与一组缓冲弹簧顶端接触,每组支腿顶端均插入至一组限位管内并与一组缓冲弹簧底端接触;可以在滚轮碰撞到硬物时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提高使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