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预热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430发布日期:2018-08-14 19:0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模具预热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模具注塑领域,为了保护模具,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尽可能地将模具工作状态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模具没有预热、热度不均匀,产品容易因温度变化引起色差,而且模具加工的效率也需要加快。

目前市场上的模具加热大体分为三种:电加热、天然(煤)气加热和模温机(油)加热。这三种加热方式一般存在较多问题,譬如说加热时间慢、耗能多、模具预热温度的温差变化大。这些缺陷使得产品加工过程中问题频发,产品的成型等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在能耗方面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模具预热加工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具预热加工生产线,包括:

模具系统,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的输送轨道以及设置在输送轨道上多个模具;

水循环加热系统,将热水输送至模具的空腔内,并收集从模具回流的冷水;

中转系统,用于连接模具系统和水循环加热系统;

气阀系统,与中转系统连接并作用至模具上;各系统同步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循环加热器、与水循环加热器连接的进水管、与水循环加热器的出水端连接的热水管以及与水循环加热器的进水端连接的冷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加热器通过热水管、冷水管与中转系统连通,中转系统通过多组双向管道与模具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系统包括转动件以及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的驱动组件,转动件上设有出气口以及多个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热水管连接,出水口与冷水管连接;双向管道中的热水管道连接出水口,冷水管道连接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呈椭圆形且由多个支座围成,输送轨道上设置模具架,模具安装在模具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包括内部带空腔的主体,主体两侧可转动地设有打开或闭合主体的模板,主体上设有第一U型通道和第二U型通道,两模板上分别设有第三U型通道和第四U型通道,所述第三U型通道、第一U型通道、第二U型通道和第四U型通道通过管子依次连通,其中第四U型通道的一端连接双向管道的热水管道,第三U型通道的一端连接双向管道的冷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气阀系统包括设置在模具上且用于打开或关闭模板的气阀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连接气阀控制装置和中转系统的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气阀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模具架上的气动阀门以及设置在主体两侧的气缸,气缸通过管子与气动阀门连接,气缸控制模板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模具预热加工生产线,其有益效果是:模具系统的流水线动作与中转系统同步运行,中转系统将水、电、气功能集成在一起,与流水线同步工作,模具预热速度快,利用循环水流流经模具内部,形成快速预热的效果,节能环保,使用安全,能减少产品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色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转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转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后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座,1.1—支座,2—输送轨道,3—模具,31—主体,311—空腔,32—模板,4—水循环加热器,5—进水管,6—热水管,7—冷水管,8—双向管道,81—热水管道,82—冷水管道,9—转动件,10—驱动组件,101—电机,102—离合器,103—变速箱,11—出气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模具架,15—第一U型通道,16—第二U型通道,17—第三U型通道。18—第四U型通道,19—气管,20—气动阀门,21—气缸,22—弱电箱,23—投料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模具预热加工生产线,包括:

模具系统,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顶部的输送轨道2以及设置在输送轨道2上多个模具3,底座一侧设有投料设备23;

水循环加热系统,将热水输送至模具3的空腔311内,并收集从模具3回流的冷水;

中转系统,用于连接模具系统和水循环加热系统,中转系统连接弱电箱22;

气阀系统,与中转系统连接并作用至模具3上。

水循环系统包括水循环加热器4、与水循环加热器4连接的进水管5、与水循环加热器4的出水端连接的热水管6以及与水循环加热器4的进水端连接的冷水管7。水循环加热器4通过热水管6、冷水管7与中转系统连通,中转系统通过多组双向管道8与模具3连通。进水管5外接自来水,水循环加热器4将水加热到恒定温度后通过热水管6输送至中转系统。

中转系统包括转动件9以及用于驱动转动件9转动的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包括电机101、与电机101连接的离合器102以及与离合器102连接的变速箱103,变速箱103与转动件9连接。转动件9上设有出气口11以及多个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与热水管6连接,出水口13与冷水管7连接;双向管道8中的热水管道81连接出水口13,冷水管道82连接进水口12。模具3在输送过程中,驱动组件10带动转动件9转动,从而带动与转动件9连接的双向管道8转动,转动件9随着模具3的输送方向转动。其中一个进水口12连接热水管6,另外的进水口12连接双向管道8的冷水管道82;其中一个出水口13连接冷水管7,其余出水口13连接双向管道8热水管道81。中转系统通过热水管道81将热水输送到模具3内。中转系统通过网络线连接到电气控制系统(图中未示),用电气控制系统来对整个生产线进行操控。

底座1呈椭圆形且由多个支座1.1围成,输送轨道2上设置模具架14,模具3安装在模具架14上。底座1底部设置带动模具架14在输送轨道2上传输的控制机构(图中未示)。

模具3包括内部带空腔311的主体31,主体31两侧可转动地设有打开或闭合主体31的模板32,主体31上设有第一U型通道15和第二U型通道16,两模板32上分别设有第三U型通道17和第四U型通道18,所述第三U型通道17、第一U型通道15、第二U型通道16和第四U型通道18通过管子依次连通,其中第四U型通道18的一端连接双向管道8的热水管道81,第三U型通道17的一端连接双向管道8的冷水管道82。

气阀系统包括设置在模具3上且用于打开或关闭模板32的气阀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连接气阀控制装置和中转系统的气管19,气管19与转动件9上的出气口11连接。气阀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模具架14上的气动阀门20以及设置在主体31两侧的气缸21,气缸21通过管子与气动阀门20连接,气缸21控制模板32转动,模板32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能将主体31闭合。同时,模具在生产产品时,气缸21起到控制模具3流道原料开关的作用,防止产品原料回流浪费,代替人工关闭,且关闭速度更快。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