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塑胶模开模顺序可控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9022发布日期:2019-06-13 10:0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用于实现塑胶模开模顺序可控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塑胶模开模顺序可控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塑胶制品需要通过三板模进行制造,而传统的三板模是通过阻尼销进行连接控制的,开模时,由于销的不可控性,导致在需要三板按照顺序进行开模时,产生难以实现和掌控的情况。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塑胶模开模顺序可控的控制机构,其不仅使得三板之间的开模顺序可控,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实现塑胶模开模顺序可控的控制机构,塑胶模包括公模板、第一承板、第二承板、顶针板、下固定板和回针,其中,所述公模板、第一承板、第二承板、顶针板和下固定板从上往下依次布置,所述回针呈竖向布置,且所述回针的底端定位插接于所述顶针板中,所述回针的顶端依次活动穿设过所述第二承板及所述第一承板后,并定位连接于所述公模板的下侧面上;该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块、拉杆和弹块,所述固定块具有一定位连接在所述公模板前侧立壁上的主体,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公模板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一竖向延伸的第一嵌槽,所述主体后侧面的下部位置处还设置有一横向延伸的第二嵌槽,且所述第二嵌槽还与所述第一嵌槽相连通;所述拉杆具有一竖向延伸的杆部和一体连接于所述杆部顶端上的头部,所述杆部的底端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板的前侧立壁上,所述杆部的上部连同所述头部一起活动内置于所述第一嵌槽中;所述弹块布设于所述拉杆的后方,且所述弹块的前侧还能够活动嵌置于所述第二嵌槽中,所述弹块的后侧还能够活动嵌置于所述第一承板中;

当塑胶模开模时,所述顶针板通过所述回针能够带动所述公模板向上移动,所述公模板的向上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固定块同步向上移动,并进而能够带动所述弹块及所述第一承板也随着所述公模板一起向上运动,实现塑胶模的第一次开模;而当所述弹块向上移动至所述拉杆的头部处时,所述头部能够抵压所述弹块向后运动,使得所述弹块与所述第二嵌槽相脱离,届时,所述弹块及所述第一承板将停止向上运动,而所述公模板会继续在所述回针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实现塑胶模的第二次开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为竖向块体,其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定位连接在所述公模板的前侧立壁上;

所述第一嵌槽贯穿于所述主体的上下两侧面,且所述第一嵌槽的横向截面为U型;

所述第二嵌槽贯穿于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面,且所述第二嵌槽的竖向截面为U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杆部上部的后侧面上形成有不突出于所述头部的凹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块具有一横条块、以及两个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横条块后侧面的左右两端上的止挡部,所述横条块的前侧能够活动嵌装于所述第二嵌槽中,所述横条块的后侧连同两个所述止挡部一起能够活动嵌装于所述第一承板中,且在所述横条块的后侧与所述第一承板之间还安装有能够使得所述弹块弹性复位的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承板的前侧立壁上凹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横条块的后侧连同两个所述止挡部一起能够活动嵌装于所述收容槽中;

还在所述横条块的后侧上开设有盲孔,所述弹簧的一端插置于所述盲孔中,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两个压块,两个所述压块分别定位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并介于所述横条块左右两侧的位置处,且同时两个所述压块还能够分别止挡于两个所述止挡部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塑胶模上安装该控制机构,使得三板(公模板、第一承板和第二承板)之间的开模顺序可控,从而很好的满足了加工产品的需求。另外,该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的塑胶模处于合模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的塑胶模处于合模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的塑胶模处于第一次开模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的塑胶模处于第二次开模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公模板 2——第一承板

3——第二承板 4——顶针板

5——下固定板 6——回针

70——固定块 700——主体

701——第一嵌槽 702——第二嵌槽

71——拉杆 710——杆部

711——头部 72——弹块

720——横条块 721——止挡部

722——弹簧 723——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3至附图9所示,分别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机构的塑胶模处于合模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处于合模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处于第一次开模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处于第二次开模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塑胶模包括公模板1、第一承板2、第二承板3、顶针板4、下固定板5和回针6,其中,所述公模板1、第一承板2、第二承板3、顶针板4和下固定板5从上往下依次布置,所述回针6呈竖向布置,且所述回针6的底端定位插接于所述顶针板4中,所述回针6的顶端依次活动穿设过所述第二承板3及所述第一承板2后,并定位连接于所述公模板1的下侧面上;该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块70、拉杆71和弹块72(具体还可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固定块70具有一定位连接在所述公模板1前侧立壁上的主体700,所述主体700朝向所述公模板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一竖向延伸的第一嵌槽701,所述主体700后侧面的下部位置处还设置有一横向延伸的第二嵌槽702,且所述第二嵌槽702还与所述第一嵌槽701相连通;所述拉杆71具有一竖向延伸的杆部710和一体连接于所述杆部710顶端上的头部711,所述杆部710的底端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板3的前侧立壁上,所述杆部710的上部连同所述头部711一起活动内置于所述第一嵌槽701中;所述弹块72布设于所述拉杆71的后方,且所述弹块72的前侧还能够活动嵌置于所述第二嵌槽702中,所述弹块72的后侧还能够活动嵌置于所述第一承板2中;当塑胶模开模时,所述顶针板4通过所述回针6能够带动所述公模板1向上移动,所述公模板1的向上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固定块70同步向上移动,并进而能够带动所述弹块72及所述第一承板2也随着所述公模板1一起向上运动,实现塑胶模的第一次开模;而当所述弹块72向上移动至所述拉杆71的头部711处时,所述头部711能够抵压所述弹块72向后运动,使得所述弹块72与所述第二嵌槽702相脱离,届时,所述弹块72及所述第一承板2将停止向上运动,而所述公模板1会继续在所述回针6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实现塑胶模的第二次开模。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主体700为竖向块体,其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定位连接在所述公模板1的前侧立壁上;

所述第一嵌槽701贯穿于所述主体700的上下两侧面,且所述第一嵌槽701的横向截面为U型;

所述第二嵌槽702贯穿于所述主体700的左右两侧面,且所述第二嵌槽702的竖向截面为U型。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阅附图2、附图5和附图7所示,所述杆部710上部的后侧面上形成有不突出于所述头部711的凹陷部,塑胶模合模及开模初始,藉由所述凹陷部,所述拉杆71不会对所述弹块72施加抵压力,直至所述拉杆71的头部与所述弹块72相对应,所述拉杆71才会对所述弹块72施加抵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阅附图2和附图5所示,所述弹块72具有一横条块720、以及两个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横条块720后侧面的左右两端上的止挡部721,所述横条块720的前侧能够活动嵌装于所述第二嵌槽702中,所述横条块720的后侧连同两个所述止挡部721一起能够活动嵌装于所述第一承板2中,且在所述横条块720的后侧与所述第一承板2之间还安装有能够使得所述弹块72弹性复位的弹簧722。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承板2的前侧立壁上凹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横条块720的后侧连同两个所述止挡部721一起能够活动嵌装于所述收容槽中;还在所述横条块720的后侧上开设有盲孔,所述弹簧722的一端插置于所述盲孔中,所述弹簧722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

进一步优选的,还设有两个压块723,参阅附图2所示,两个所述压块723分别定位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并介于所述横条块720左右两侧的位置处,且同时两个所述压块723还能够分别止挡于两个所述止挡部721的前侧,以对所述弹块及弹簧进行限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塑胶模上安装该控制机构,使得三板(公模板、第一承板和第二承板)之间的开模顺序可控,从而很好的满足了加工产品的需求。另外,该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