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326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成形机,尤其是能够制做瓶盖的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形机。
目前,公知的塑料成形机构造是装有电动机的齿轮油泵与带有操纵杆的液压分配器构成一体,油箱通过油管与齿轮泵和液压分配器相连接,液压分配器通过高压油管与固定在模具支架上的油缸相连接,外侧 缠绕有电热丝和安装有料凵的主机套筒和齿轮减速箱固定于支架之上,带有螺旋叶片的转轴置于主机套筒的内腔,在主机套筒的前端安装带有圆形出料口的机头,转轴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齿轮减速箱相连接,电器开关、刀闸开关及电动机固定于主机支架之上,电动机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齿轮减速箱上的皮带轮相连接,其制做瓶盖模具构造简单,仅由凸模和凹模构成,同时瓶盖模具的数量不能过多,当过多时因其料道长而弯曲,经塑料成形机挤出来的瓶盖料,温度很快下降变稠,不易进入模具料道,因而废品率很高。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形机,它能够制做各种形状的塑料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装有电动机的齿轮泵与带有操纵杆的液压分配器构成一体,油箱通过油管与齿轮油泵和液压分配器相接,液压分配器通过高压油管与固定在模具支架上的油缸相接,外侧缠绕有电热丝和安装有料口的主机套简和齿轮减速箱固定于主机支架之上,螺旋轴置于主机套筒的内腔,螺旋轴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齿轮减速箱相接,电器开关、刀阐开关及电动机固定于主机支架之上,电动机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齿轮减速箱的皮带轮相接,一侧设置有楔形凹槽的机头上板和机头下板相对组合构成一体,并与主机套筒的一端相接,设置有长方形出料口的机头面板与机头上板和机头下板相接,机头面板上的长方形出料口与机头上板和机头下板的楔形槽相通,在机头上板和机头下板的外侧设置有加热板,其模具构造为主导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架板和支承板相固定,带有底模的底模板与支承板相固定,进退杆的上两端分别与活动架板相固定,支承套与活动架板固定,进退杆的下两端分别通过支架板和盖板上的圆孔与上模板相固定,盖板与上模板相固定,盖板通过套接有弹簧的内六角螺杆与顶板相固定,芯子安装于上模板和顶板的圆孔内,套接有弹簧的顶出杆置于芯子的内腔,芯子下端外缘设置有切刀,芯子的上端与固定于支架板及盖板上的内六角螺杆相接触,进退杆带动上模板及顶模可做上下往复运动,芯子在上盖板和顶板的圆孔内可做上下往复运动,其下端与底模板上的底模相对应,在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切刀,活动架板与支承套相固定,支承套同油缸的活塞相接,支承板同模具支架相固定。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经过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形机的塑料原料得到充分预热溶化,并能顺畅的通过瓶盖模具被挤压成型,其模具可根据瓶盖的形状设置适当数量的瓶盖模,以提高其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头下板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头下板侧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头面板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头面板侧剖面图。
图中1.支承板2.底模板3.顶板4.上模板5.盖板6.支架板7.活动架板8.支承套9.主导柱10.进退杆11.芯子12.顶出杆13.底模14.螺母15.螺母16.螺母17.内六角螺杆18.内六角螺杆19.内六角螺杆20.内六角螺杆21.内六角螺杆22.外六角螺杆23.衬套24.弹簧25.弹簧26.冷水道27.油缸28.机头下板29.机头上板30.机头面板31.机头外法兰盘
32.机头内法兰盘33.加热板34.齿轮油泵35.液压分配器36.操纵杆37.高压油管38.油箱39.切刀40.电动机41.电器开关42.刀闸开关43.主机套筒44.料口45.轴承座46.万向联轴器47.齿轮减速箱48.皮带轮49.皮带轮50.电动机51.主机支架52.模具支架53.塑料54.模具在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装有电动机(40)的齿轮油泵(34)与带有操纵杆(36)的液压分配器(35)构成一体,油箱(38)通过油管与齿轮油泵(34)和液压分配器(35)相连接,液压分配器(35)通过高压油管(37)与固定在摸具支架(52)上的油缸(27)相连接,油缸(27)的活塞导杆与模具(54)上的支承套(8)相固定,外侧缠绕有电热丝和安装有料口(44)的主机套筒(43),通过轴承座(45)固定于主机支架(51)之上,齿轮减速器(47)固定于主机支架(51)之上,螺旋轴置于主机套筒(43)的内腔,螺旋轴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46)与齿轮减速箱(47)的输出轴相连接,在主机支架(51)上安装有电动机(50)、刀闸开关(41)及电器开关(42),电动机(50)的皮带轮(49)通过皮带与齿轮减速器(47)上的皮带轮(48)相连接,一侧设置有楔形凹槽的机头下板(29)和一侧设置有楔形凹槽的机头下板(28)相对组合成一体,通过机头外法兰盘(31)和机头内法兰盘(32)与主机套筒(43)相固定,机头面板(30)的长方形出料口与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的楔形槽相通,在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的外侧设置加热板(33),主导柱(9)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14)与支架板(6)和支承板(1)相固定,带有底模(13)的底模板(2)通过内六角螺杆(20)与支承板(1)相固定,在底模板(2)内设置有冷水道(26),进退杆(10)的上两端通过螺母(15)与活动架板(7)相固定,进退杆(10)的下两端分别通过支架板(6)和盖板(5)上的圆孔与上模板(4)相固定,在支架板(6)上的圆孔内套接有衬套(23),盖板(5)与上模板(4)通过内六角螺杆(18),内六角螺杆(19)固定成一体,盖板(5)通过套接有弹簧(25)的内六角螺杆(17)与顶板(3)相固定,芯子(11)与上模板(4)和顶板(3)上的圆孔内,套接有弹簧(24)的顶出杆(12)置于芯子(11)的内腔,芯子(11)的下端外缘处设置有切刀,芯子(11)的上端与固定于支架板(6)及盖板(5)上的六角螺杆(21)相接触,螺帽(16)固定于内六角螺杆(21)之上,进退杆(10)带动上模板(4)及顶板(3)可做上下往复运动,芯子(11)在上盖板(4)和顶板(3)的圆孔内可做上下往复运动,其下端与底模板(2)上的底模(13)相对应,在上模板(4)的一侧设置有切刀(39),支承套(8)通过外六角螺杆(22)与活动架板(7)固定成一体,支承板(1)与模具支架(52)相固定。其工作原理为从料口(44)进入主机套筒(43)内的塑料原料,在螺旋轴的推动和电热丝的作用下,使塑料原料得到充分混合并被溶化,主机套筒(43)筒体温度随之升高,当被溶化的塑料原料进入由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构成的楔形槽时再一次被加热板(33)加热,使塑料(53)保持被溶化时的温度,通过机头面板(30)上的长方形出料口落入模具(54)上的顶板(3)与底模板(2)之间,此时塑料(53)呈片状,在芯子(11)和底模(13)的挤压下压塑成形,同时片状塑料(53)的余料被切刀(39)切断,当退模时,成形后的瓶盖边缘余料被芯子(11)下端外缘处的切刀切断,并在内六角螺杆(21)的触及下脱落于模具(54)外,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完成加工任务为止。
权利要求1.一种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形机,装有电动机(40)的齿轮油泵(34)与带有操纵杆(36)的液压分配器(35)构成一体,油箱(38)通过油管与齿轮油泵(34)和液压分配器(35)相接,液压分配器(35)通过高压油管(37)与固定在模具支架(52)上的油缸(27)相接,外侧缠绕有电热丝和安装有料口(44)的主机套筒(43)和齿轮减速箱(47)固定于主机支架(51)之上,螺旋轴置于主机套筒(43)的内腔,螺旋轴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46)与齿轮减速箱(47)相接,电器开关(41)、刀闸开关(42)及电动机(50)固定于主机支架(51)之上,电动机(50)的皮带轮(49)通过皮带与齿轮减速箱(47)的皮带轮(48)相接,其特征是一侧设置有楔形凹槽的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相对组合构成一体,并与主机套筒(43)的一端相接,设置有长方形出料口的机头面板(30)与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相接,机头面板(30)上的长方形出料口与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的楔形槽相通,在机头上板(29)和机头下板(28)的外侧设置有加热板(33);主导柱(9)的两端分别与支架板(6)和支承板(1)相固定,带有底模(13)的底模板(2)与支承板(1)相固定,进退杆(10)的上两端分别与活动架板(7)相固定,支承套(8)与活动架板(7)相固定,进退杆(10)的下两端分别通过支架板(6)和盖板(5)上的圆孔与上模板(4)相固定,盖板(5)与上模板(4)相固定,盖板(5)与上模板(4)相固定,盖板(5)通过套接有弹簧(25)的内六角螺杆(17)与顶板(3)相固定,芯子(11)安装于上模板(4)和顶板(3)上的圆孔内,套接有弹簧(24)的顶出杆(12)置于芯子(11)的内腔,芯子(11)的下端外缘处设置有切刀,芯子(11)的上端与固定于支架板(6)及盖板(5)上的内六角螺杆(21)相接触,进退杆(10)带动上模板(4)及顶板(3)可做上下往复运动,芯子(11)在上盖板(4)和顶板(3)的圆孔内可做上下往复运动,其下端与底模板(2)上的底模(13)相对应,在上模板(4)的一侧设置有切刀(39)。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制做瓶盖的挤出压塑式塑料成型机,它是在现有塑料成型机主机套筒的前端安装设置有长方形出口和外侧设置有加热板的机头,其模具由能够做上下往复运动的上模板和外缘设置有切刀的芯子及底模板构成,它能够制做各种形状的塑料瓶盖,提高了瓶盖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9C43/34GK2113139SQ9220194
公开日1992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日
发明者秦平, 金昌先, 张鸣, 全成范 申请人:秦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