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719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成型模体在模体内的定模槽内成型时,模体不能有效的对成型模体进行降温,大大降低了成型效率,而且模体的散热能力也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强的模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模具,包括模体及支撑模体的支撑板,模体下方设有顶出成型模体的顶针,其特征是:所述模体上开设有定模槽,模体的周壁分别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上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组合,第一通孔组合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注入内孔及第二注入内孔,所述第一通孔组合包括第一注入外孔、第二注入外孔、第三注入外孔、第四注入外孔及第五注入外孔,所述下侧壁上对应第一通孔组合设有第二通孔组合,第二通孔组合包括第六注入外孔、第七注入外孔、第八注入外孔、第九注入外孔及第十注入外孔;所述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细外孔及第二细外孔,第二细外孔上方设有第一粗外孔,右侧壁上对应左侧壁开设有第三细外孔及第四细外孔,第四细外孔上方设有第二粗外孔;所述定模槽的槽底包括上沿底、下沿底、左沿底及右沿底,上沿底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输出孔、第二输出孔、第三输出孔、第四输出孔及第五输出孔,第一输出孔与第一注入外孔通过第一流道管联通,第二输出孔与第二注入外孔通过第二流道管联通,第三输出孔与第三注入外孔通过第三流道管联通,第四输出孔与第四注入外孔通过第四流道管联通,第五输出孔与第五注入外孔通过第五流道管联通;所述下沿底上分别开设有第六输出孔、第七输出孔、第八输出孔、第九输出孔及第十输出孔,第六输出孔通过第六流道管与第六注入外孔联通,第七输出孔通过第七流道管与第七注入外孔联通,第八输出孔通过第八流道管与第八注入外孔联通,第九输出孔通过第九流道管与第九注入外孔联通,第十输出孔通过第十流道管与第十注入外孔联通;所述左沿底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细外孔及第二细外孔联通的第一稳定孔及第二稳定孔,第一细外孔与第一稳定孔通过第一细管联通,第二细外孔与第二稳定孔通过第二细管联通;所述右沿底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三细外孔及第四细外孔联通的第三稳定孔及第四稳定孔,第三细外孔与第三稳定孔通过第三细管联通,第四细外孔与第四稳定孔通过第四细管联通。
[0006]在定模槽注塑成型成型模体时,通过在模体上设置的第一流道管、第二流道管、第三流道管、第四流道管及第五流道管,该五条流道管的长度相等,通过流体机注入冷却液进入该五条流道管内,通过流道管流至定模槽内,对定模槽内的成型模体进行有效的降温。而且当冷却液在该5条流道管内流动时,能大大降低模体左侧壁的温度。
[0007]通过设置第六流道管、第七流道管、第八流道管、第九流道管及第十流道管,该5条流道管也通过流体机注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对成型模体进行有效降温。为了保证成型模体的结构稳定故在上沿底注入的冷却液与下沿底注入的冷却液的温度是相等的。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一支路孔及第二支路孔,第一支路孔通过第一交接管与第一细管联通,第二支路孔通过第二交接管与第三细管联通。
[0009]第一细管及第三细管是散热管,可以注入空气,使得气流在模体内流通,起到散热的效果。第一支路管及第二支路管可注入水,通过水流对定模槽的槽底进行冲刷,保证定模槽槽底的整洁度。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沿底及右沿底还分别开设有第一旁侧孔及第二旁侧孔,第一旁侧孔与第一粗外孔通过第一旁侧管联通,第二旁侧孔与第二粗外孔通过第二旁侧管联通。
[0011]当10条流道管内的流出冷却液或2条支路管内流出水,当成型模体成型好后,会从第一旁侧孔及第二旁侧孔内流入,最后从第一旁侧管及第二旁侧管流出,使得液体及水流得到循环。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壁及右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定位成型模体的定位孔。定位孔外接定位杆,通过定位杆可以定位成型模体,提高定位模体的安装稳定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申请的模具,通过10条流道管流通冷却液能有效的降低定模槽内的成型模体的温度,提高成型模体成型的效率。而且大大提高模体的散热效率,提高模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体的第一方向立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体的第二方向立体结构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体的仰视方向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模具,包括模体I及支撑模体I的支撑板2,模体I下方设有顶出成型模体I的顶针,所述模体I上开设有定模槽,模体I的周壁分别包括上侧壁11、下侧壁12、左侧壁13及右侧壁14,所述上侧壁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组合,第一通孔组合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注入内孔51及第二注入内孔52,所述第一通孔组合包括第一注入外孔31、第二注入外孔32、第三注入外孔33、第四注入外孔34及第五注入外孔35,所述下侧壁12上对应第一通孔组合设有第二通孔组合,第二通孔组合包括第六注入外孔36、第七注入外孔37、第八注入外孔38、第九注入外孔39及第十注入外孔30 ;所述左侧壁13上开设有第一细外孔71及第二细外孔73,第二细外孔73上方设有第一粗外孔75,右侧壁14上对应左侧壁13开设有第三细外孔72及第四细外孔74,第四细外孔74上方设有第二粗外孔76 ;所述定模槽的槽底包括上沿底101、下沿底102、左沿底103及右沿底104,上沿底10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输出孔310、第二输出孔320、第三输出孔330、第四输出孔340及第五输出孔350,第一输出孔310与第一注入外孔31通过第一流道管81联通,第二输出孔320与第二注入外孔32通过第二流道管82联通,第三输出孔330与第三注入外孔33通过第三流道管83联通,第四输出孔340与第四注入外孔34通过第四流道管84联通,第五输出孔350与第五注入外孔35通过第五流道管85联通;所述下沿底102上分别开设有第六输出孔360、第七输出孔370、第八输出孔380、第九输出孔390及第十输出孔300,第六输出孔360通过第六流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