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热能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399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热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现阶段我国相关产业,在去产能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目标。其不仅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需求,也是绿色生产的主流趋势。

在现有企业的工业化生产当中,为满足相应生产标准的需要,大量除氧后的热蒸汽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上述热蒸汽,由原始蒸汽通过降压操作而来,仅在除氧器中释放了部分的显热,其余约占原始蒸汽总热能2/3的潜热被直接释放,在造成热能浪费的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余热热能回收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余热热能回收系统,与除氧器的排汽管相连通,包括:

乏汽导入管,与所述排汽管相连通,用于导入高温乏汽;

低温液体导入管,与低温液源相连通,用于导入低温液体;

文丘里喷射器,分别与乏汽导入管和低温液体导入管相连通,利用液体高速流动产生的负压来引射高温乏汽,产生高温液体;

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文丘里喷射器相连通,用于将高温液体中的不凝气体排除,并且将排除不凝气体的高温液体导回除氧器的进水总管中;

乏汽截止阀,设置于乏汽导入管上,用于控制乏汽导入管的通断;

液源截止阀,设置于低温液体导入管的入口处,用于控制低温液源的通断;

压力调节管,连通于乏汽导入管,位于乏汽截止阀和文丘里喷射器之间;

压力调节阀,设置于压力调节管上,根据调节乏汽导入管内的压力调节阀门开度。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罐上还设置有高温液体导出管、不凝气导出管和排污管;

所述高温液体导出管,连通于气液分离罐的下部,用于将排除不凝气体的高温液体导回除氧器的进水总管中;

所述不凝气导出管,连通于气液分离罐的上部,用于排出气液分离罐中的不凝气体;

所述排污管,连通于气液分离罐的底部,用于排出气液分离罐中的杂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余热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

高温液体截止阀,设置于高温液体导出管上,用于控制高温液体导出管的通断;

不凝气调节阀,设置于不凝气导出管上,用于调节不凝气体的排出;

排污截止阀,设置于排污管上,用于控制排污管的通断。

作为优选,所述高温液体导出管上设置有升压泵,所述升压泵连通于高温液体截止阀的出液口,用于将气液分离罐内的高温液体导出。上述升压泵的设置,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将气液分离罐中的高温液体导入除氧器进水总管中。

作为优选,所述高温液体导出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连通于升压泵的出液口,用于防止高温液体回流进气液分离罐。上述止回阀的设置,简单高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高温液体导出管上设置有高温液体截止阀,所述高温液体截止阀连通于止回阀的出液口,用于在止回阀检修时使用。上述高温液体截止阀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罐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用于监测气液分离罐内高温液体的液位并且根据所述液位控制升压泵的频率。上述液位控制器的设置,在气液分离罐内高温液体液位过低时,减小升压泵的频率,在液位高于某个预设值时,增大升压泵的频率;同时根据液位控制升压泵的启停,在气液分离罐内高温液体液位过低时,控制升压泵停机,在液位高于某个预设值时,开启升压泵;通过液位控制器以及变频升压泵,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低温液体导入管上设置有低温液体调节阀,所述低温液体调节阀用于调节低温液体的导入量。上述低温液体调节阀用于调节低温液体的导入量,使得上述导入量与从乏汽导入管导入的高温乏汽的导入量相适配,提高乏汽热能的回收效率,并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低温液体导入管上设置有低温液体截止阀,所述低温液体截止阀设置于低温液体调节阀和文丘里喷射器之间,用于在低温液体调节阀检修时使用。上述低温液体截止阀的设置,与液源截止阀相配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避免了由于低温液体调节阀失效而无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余热热能回收系统中,在除氧器的排气管上新增乏汽导入管的设置,与文丘里喷射器的设置相配合,可以更加快捷安全地从排气管中抽取高温乏汽产生高温液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乏汽热能回收的效率。压力调节管和压力调节阀的配合设置,使得乏汽导入管内的压力可控,避免因压力过大引起的安全事故,提高了余热热能回收系统的安全性。设置气液分离罐去除高温液体中的不凝气体,得到的高温液体导回除氧器进水总管中,在除氧器出力不变基础上,减少能量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余热热能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除氧器;200、文丘里喷射器;300、气液分离罐;400、液位控制器;

1、排汽管;

2、乏汽导入管;21、乏汽截止阀;

3、低温液体导入管;31、液源截止阀;32、低温液体调节阀;33、低温液体截止阀;

4、高温液体导出管;41、高温液体截止阀;42、升压泵;43、止回阀;44、高温液体截止阀;

5、不凝气导出管;51、不凝气调节阀;

6、排污管;61、排污截止阀;

7、压力调节管;71、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热能回收系统。上述余热热能回收系统,与锅炉等设备的除氧器100的排汽管1相连通,包括乏汽导入管2、低温液体导入管3、文丘里喷射器200、气液分离罐300、高温液体导出管4、不凝气导出管5、排污管6、乏汽截止阀21、压力调节管7、压力调节阀71、液源截止阀31、不凝气调节阀51、高温液体截止阀41和排污截止阀61。

上述乏汽导入管2与除氧器100的排汽管1相连通,用于向本实用新型的余热热能回收系统内导入高温乏汽。上述低温液体导入管3与低温液源相连通,用于向本实用新型的余热热能回收系统内导入低温液体。上述文丘里喷射器200分别与乏汽导入管2和低温液体导入管3相连通,利用液体高速流动产生的负压来引射高温乏汽,产生高温液体。上述气液分离罐300与上述文丘里喷射器200相连通,用于导入高温液体并将高温液体中的不凝气体排出。上述高温液体导出管4连通于气液分离罐300的下部,用于将气液分离罐300中的高温液体导出。上述不凝气导出管5连通于气液分离罐300的上部,用于排出气液分离罐300中的不凝气体。排污管6连通于气液分离罐300的底部,用于排出气液分离罐300中的杂质。上述乏汽截止阀21设置于乏汽导入管2上,用于控制乏汽导入管2的通断。上述压力调节管7连通于乏汽导入管2,位于乏汽截止阀21和文丘里喷射器200之间。上述压力调节阀71,设置于压力调节管7上,根据调节乏汽导入管2内的压力调节阀门开度。上述液源截止阀31设置于低温液体导入管3的入口处,用于控制低温液源的通断。上述不凝气调节阀51设置于不凝气导出管5上,用于调节不凝气体的排出。上述高温液体截止阀41设置于高温液体导出管4上,用于控制高温液体导出管4的通断。上述排污截止阀61设置于排污管6上,用于控制排污管6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余热热能回收系统中,在除氧器100的排汽管1上新增乏汽导入管2的设置,与文丘里喷射器200的设置相配合,可以更加快捷安全地从排汽管1中抽取高温乏汽产生高温液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乏汽热能回收的效率。压力调节管7和压力调节阀71的配合设置,使得乏汽导入管2内的压力可控,避免因压力过大引起的事故,提高了余热热能回收系统的安全性。设置气液分离罐300去除高温液体中的不凝气体,得到的高温液体导回除氧器100进水总管中,在除氧器100出力不变基础上,减少能量的消耗。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高温液体导出管4上还设置有升压泵42。上述升压泵42连通于高温液体截止阀41的出液口,用于将气液分离罐300内的高温液体导出。上述升压泵42的设置,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将气液分离罐300中的高温液体导入除氧器100进水总管中。

更为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高温液体导出管4上还设置有止回阀43。上述止回阀43连通于升压泵42的出液口,用于防止高温液体回流进气液分离罐300。上述止回阀43的设置,简单高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高温液体导出管4上还设置有高温液体截止阀44。上述高温液体截止阀44连通于止回阀43的出液口,具体用于在止回阀44检修时使用。上述高温液体截止阀44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为优选的,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气液分离罐300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400。上述液位控制器400用于实时监测气液分离罐300内高温液体的实时液位,并且根据上述液位的高低控制升压泵42的频率。上述液位控制器400的设置,在气液分离罐300内高温液体液位过低时,减小升压泵42的频率,在液位高于某个预设值时,增大升压泵42的频率;同时根据液位控制升压泵42的启停,在气液分离罐300内高温液体液位过低时,控制升压泵42停机,在液位高于某个预设值时,开启升压泵42;通过液位控制器400以及具有变频功能的升压泵42,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低温液体导入管3上设置有低温液体调节阀32。上述低温液体调节阀32用于调节低温液体的导入量,使得上述低温液体的导入量与从乏汽导入管2导入的高温乏汽的导入量相适配,提高乏汽热能的回收效率,并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为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低温液体导入管3上设置有低温液体截止阀33。上述低温液体截止阀33设置于低温液体调节阀32和文丘里喷射器200之间,用于在低温液体调节阀32检修时使用。上述低温液体截止阀33的设置,与液源截止阀31相配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避免了由于低温液体调节阀32失效而无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热能回收系统在具体工作时,首先,打开乏汽截止阀21、液源截止阀31和高温液体截止阀41。然后,除氧器100中的高温乏汽从乏汽导入管2进入文丘里喷射器200,低温液体通过低温液体导入管3进入文丘里喷射器200。随后,在文丘里喷射器200中,低温液体引射高温乏汽从而产生高温液体。之后,带有不凝气体的高温液体被导入气液分离罐300中,分离出不凝气体的高温液体从高温液体导出管4中导出,气液分离罐300中的不凝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调节不凝气调节阀51,使得不凝气体从不凝气导出管5中导出。在此过程中,调节压力调节管7上的压力调节阀71,保障乏汽导入管2内的蒸汽压力在安全范围内。低温液体调节阀32,在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中,与高温乏汽的导入量相配合,调节低温液体的导入量,确保高温液体的生成效率。低温液体截止阀33,用于在低温液体调节阀32检修时使用,确保本实用新型检修的完成。止回阀43,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高温液体截止阀44,用于在止回阀44检修时使用。液位控制器400,监测气液分离罐300内高温液体的液位高低,用于控制升压泵42来调节气液分离罐300内的液位处于安全位置。当本实用新型运行一段时间后,气液分离罐300底部残留有带有较多杂质的高温液体,此时,关闭乏汽截止阀21、液源截止阀31和高温液体截止阀41,开启排污管6上的排污截止阀61,将气液分离罐300底部的杂质排出。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余热热能回收系统不仅适用于液体引射气体时的热能回收,还适用于气体引射气体时的热能回收。并且,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除氧器,还适用于其他含有乏汽的设备和场合,具体用于热能回收。

在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论述性用语“本实施例中”、“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例中”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上述用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或者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