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79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式燃烧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置式燃烧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烧炉的原理是:将废木料及农作物废料为原材料压缩成类似饲料颗粒一样的生物质木颗粒,通过自动送料装置将生物质颗粒送入燃烧室进行直接燃烧,而燃烧后的热能可直接供应给锅炉,喷涂、压铸、制衣、酒店、热处理等供热设备使用。加工后的木颗粒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含硫率较低,具有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燃烧炉具有以下优良特点:无焦油,无结焦,燃烧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实现无黑烟、低尘、低硫、低碳的清洁排放,环保性能好。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型生物质燃料燃烧炉(CN201610758817.4),包括第一燃烧炉体、第二燃烧炉体,所述第一燃烧炉体上端和第二燃烧炉体的上端之间通过通道连接,第一燃烧炉体的背侧设有第一通道入口,第一通道入口通过连接管道与位于第二燃烧炉体上端的第二通道入口连接,所述连接通道上设有空气分配器,所述空气分配器上设有风机入口。本发明技术方案设置两个炉膛,并通过空气分配器对两个炉膛的风进行调节控制,使生物质秸秆等物质在炉膛中燃烧更充分,使第二次燃烧炉体出来的火焰清洁透明,没有尘埃。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除焦助燃秸秆燃烧炉(CN201420072731.2),包括:燃烧灶、燃烧炉、动态除焦助燃器、集灰盒、螺旋上料器、储料箱、控制器、上料电机、鼓风机,燃烧灶安装在所述燃烧炉下方,燃烧灶内设有动态除焦助燃器,动态除焦助燃器下方安装集灰盒,集灰盒与燃烧灶相通,燃烧炉一侧设有与燃烧炉固定连接的螺旋上料器,燃烧炉与螺旋上料器相连通,螺旋上料器上方设有与螺旋上料器连通的储料箱,本实用新型适合于10万大卡以下的小型燃烧炉、灶,是一种工艺简单、节能高效的卧式燃烧炉、灶,加工成本低,尤其适合于农村居民家庭采暖用炉。

现有的燃烧装置普通存在生物质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废渣较多,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置式燃烧炉,包括进料支架和燃烧室,料斗下面设置有螺旋筒,螺旋筒中设置有螺旋轴,燃烧材料通过螺旋轴输送到转筒内燃烧,同时设置风机送风,提高送料的均匀性和燃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置式燃烧炉,其包括,支架1、料斗2、支架门3、支架封板4、调节轮5、燃烧室保温层板6、燃烧室外筒7、炉门8、视镜9、视镜压盖10、炉门转轴11、下料管12、进风管13、燃烧室内筒14、风机15、减速电机16、连接板17、螺旋轴18、螺旋筒19、电机开关20、电子调整开关21、开关罩22、螺杆23、沉头螺钉24、开口销25、第一保温圈26、螺纹压板27、保温层压板28、保温层29、第二保温圈30、保温圈压盖31、视镜垫片32。

所述支架1上端设置有料斗2,所述支架1底部设置有四个调节轮5,所述支架1上部设置有支架门3、支架封板4、风机15,所述料头2下部与螺旋筒19进料口连接,所述支架门3上设置有减速电机16、连接板17,所述燃烧室外筒7与燃烧室保温层板6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保温层板6与炉门8通过炉门转轴11和开口销25配合连接,所述燃烧室外筒7内部设置有燃烧室内筒14,所述燃烧室保温层板6与燃烧室内筒1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保温圈26,所述炉门8内侧与保温层压板28通过沉头螺钉24固定连接,所述炉门8内侧与保温层压板28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9,所述下料管12一端与螺旋筒19出料口连接,所述下料管12另一端穿过燃烧室保温层板6且与燃烧室内筒14连接,所述进风管13一端与风机15连接,所述进风管13另一端穿过燃烧室保温层板6且与燃烧室内筒14连接,所述下料管12、进风管13都通过螺杆23与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6上设置有电机开关20、电子调整开关21,所述电机开关20、电子调整开关21外侧设置有开关罩22,所述减速电机16输出轴穿过连接板17且与连接板17通过沉头螺钉24连接,所述螺旋轴18一端与电机16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轴18另一端穿过螺旋筒19一侧的内壁且设置在螺旋筒19内部,所述螺纹压板27穿过炉门8且与视镜9连接,所述螺纹压板27与视镜9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圈30、保温圈压盖31、视镜垫片32,所述视镜9外侧设置有视镜压盖10,所述风机15、减速电机16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料斗2上设置有物体感应器,所述物体感应器与风机15、减速电机16分别连接,当监测到物体时,所述风机15、减速电机16都自动启动。

优选地,所述下料管12、进风管13之间设置有连接管。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内筒14为空心圆柱体,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小孔。

优选地,所述风机15与电机开关20连接,所述风机15与减速电机16设置为联动状态,同时启动,同时关停。

优选地,所述螺旋筒19上面设置有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燃烧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可控;在生物质进入炉体前,增加了螺旋搅拌过程,确保生物质原料充分分散,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燃烧时燃烧更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在燃烧炉内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小孔,起到二次助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1、2、3、4、5、6、7、8中,1-支架、2-料斗、3-支架门、4-支架封板、5-调节轮、6-燃烧室保温层板、7-燃烧室外筒、8-炉门、9-视镜、10-视镜压盖、10-炉门转轴、12-下料管、13-进风管、14-燃烧室内筒、15-风机、16-减速电机、17-连接板、18-螺旋轴、19-螺旋筒、20-电机开关、21-电子调整开关、22-开关罩、23-螺杆、24-沉头螺钉、25-开口销、26-第一保温圈、27-螺纹压板、28-保温层压板、29-保温层、30-第二保温圈、31-保温圈压盖、32-视镜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4、5、6、7、8所示,所述支架1上端设置有料斗2,所述支架1底部设置有四个调节轮5,所述支架1上部设置有支架门3、支架封板4、风机15,所述料头2下部与螺旋筒19进料口连接,所述支架门3上设置有减速电机16、连接板17,所述燃烧室外筒7与燃烧室保温层板6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保温层板6上设置有转轴座和挡杆,所述炉门8两侧设置有炉门转轴11和把手,所述燃烧室保温层板6与炉门8一侧通过转轴座、炉门转轴11和开口销25配合连接,所述炉门转轴11与转轴座通过开口销25固定,所述把手与挡杆接触连接,所述燃烧室外筒7内部设置有燃烧室内筒14,所述燃烧室保温层板6与燃烧室内筒1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保温圈26,所述炉门8内侧与保温层压板28通过沉头螺钉24固定连接,所述炉门8内侧与保温层压板28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9,所述下料管12一端与螺旋筒19出料口连接,所述下料管12另一端穿过燃烧室保温层板6且与燃烧室内筒14连接,所述进风管13一端与风机15连接,所述进风管13另一端穿过燃烧室保温层板6且与燃烧室内筒14连接,所述下料管12、进风管13都通过螺杆23与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6上设置有电机开关20、电子调整开关21,所述电机开关20、电子调整开关21外侧设置有开关罩22,所述减速电机16输出轴穿过连接板17且与连接板17通过沉头螺钉24连接,所述螺旋轴18一端与电机16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轴18另一端穿过螺旋筒19一侧的内壁且设置在螺旋筒19内部,所述螺纹压板27穿过炉门8且与视镜9连接,所述螺纹压板27与视镜9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圈30、保温圈压盖31、视镜垫片32,所述视镜9外侧设置有视镜压盖10,所述风机15、减速电机16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

工作原理

燃烧原料从料斗2中进入螺旋筒19并在螺旋轴18的带动下进入下料管12,通过下料管12进入燃烧室内筒14燃烧,风从进风管13进入燃烧室内筒14助燃,燃烧室内筒14上的小孔可以起到二次助燃的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炉门8上的视镜9随时观察燃烧情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