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炉的冷却装置及该烘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126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烘烤炉的冷却装置及该烘烤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烤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冷却线材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及该烘烤炉。



背景技术:

在制造液晶显示面板、太阳能面板或半导体元件的制程中都需要对产品进行加热、干燥或是热退火(annealing)处理。而进行上述的处理步骤,皆需要使用到烘烤炉。现有的烘烤炉包含一炉体、一设置在炉体内的加热器及一电连接加热器以提供加热器电能的线材组。在加热器持续地加热使得炉体内的温度不断升高的同时,线材组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高温将使得线材组的结构快速老化,进而导致线材组发生断路、短路或损坏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炉的冷却装置,其能有效且快速地冷却传输单元的温度,以降低传输单元损坏的机率。

本发明的其中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炉,其可通过冷却装置有效且快速地冷却传输单元的温度,以降低传输单元损坏的机率。

本发明一种烘烤炉的冷却装置,是适于冷却一传输单元,该冷却装置包含至少一散热托架及一流体供应单元。

该散热托架包括一散热块,及至少一设于该散热块一侧的散热鳍片,该散热块形成有一流道,该传输单元置于该散热鳍片上;及

该流体供应单元用以供应一冷却流体流经该流道。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该散热托架包括二彼此间隔排列凸设于该散热块一侧的散热鳍片,该传输单元穿设于所述散热鳍片间。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该流道具有一入液口,及一出液口。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该散热托架更包括一凸设于 该散热块一侧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间的散热隔板,该散热隔板分别与所述散热鳍片相间隔,该传输单元穿设于该散热隔板与对应的各该散热鳍片间。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包含二彼此相间隔的散热托架、一入液管、一出液管,及一连接管,该入液管连接于其中一个该散热托架的该入液口,该出液管连接于其中另一个该散热托架的该出液口,该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入液管与该出液管。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还包含一隔热棉,该隔热棉包覆该传输单元及所述散热鳍片。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的冷却装置,该传输单元包括电力线、讯号线及电子元件其中至少一者。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包含一炉体、一传输单元及一冷却装置。

该传输单元设置在该炉体内。

该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散热托架,及一流体供应单元,该散热托架设置在该炉体内并包括一散热块,及至少一设于该散热块一侧的散热鳍片,该散热块形成有一流道,该传输单元置于该散热鳍片上,该流体供应单元用以供应一冷却流体流经该流道。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该散热托架包括二彼此间隔排列凸设于该散热块一侧的散热鳍片,该传输单元穿设于所述散热鳍片间。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该流道具有一入液口,及一出液口。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该散热托架更包括一凸设于该散热块一侧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间的散热隔板,该散热隔板分别与所述散热鳍片相间隔,该传输单元穿设于该散热隔板与对应的各该散热鳍片间。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该冷却装置包括二彼此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炉体内的散热托架、一入液管、一出液管,及一连接管,该入液管连接于其中一个该散热托架的该入液口,该出液管连接于其中另一个该散热托架的该出液口,该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入液管与该出液管。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该冷却装置还包括一隔热棉,该隔热棉包覆该传输单元及所述散热鳍片。

本发明所述的烘烤炉,该传输单元包括电力线、讯号线及电子元件其中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循环于流道、连接管与流体供应单元的冷却流体带离散热托架上的热能,使得穿设于散热鳍片间的传输单元得以维持较低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前视图,说明本发明烘烤炉的一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二冷却装置及一连接管;

图3是一平面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二传输单元分别穿设于各该冷却装置的两个散热鳍片间;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流道;及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隔热棉包覆该传输单元及所述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与3,本发明烘烤炉的一实施例包含一炉体1、多个设置在炉体1内并用以加热的加热器2、多个冷却装置3,及多个设置在炉体1内并分别与加热器2电连接的传输单元4。在本实施例中,各传输单元4包括数条电力线41,然而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加热器2、冷却装置3、传输单元4及其电力线41的数目亦可为一。此外,传输单元4除包括一条或多条的电力线41外,也还可包括一条或多条与加热器2电连接的讯号线(图未示);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加热器2电连接的电子元件(图未示),也就是说传输单元4可包括电力线41、讯号线、电子元件或其它加热器2与炉体1运作所需的元件,而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内容为限。

每一冷却装置3包括二彼此相间隔地设置在炉体1内的散热托架31、一入液管32、一出液管33、一连接管34及一流体供应单元35。

每一散热托架31包括一散热块311、二彼此间隔排列凸设于散热块311一侧的散热鳍片312,及一凸设于散热块311一侧并位于两个散热鳍片312间的散热隔板313,散热隔板313分别与两散热鳍片312 相间隔,且每一散热隔板313与对应的散热鳍片312间形成有二容置空间314。各传输单元4的电力线41分别穿设于容置空间314内。借由散热隔板313设置于两散热鳍片312间并与两散热鳍片312相间隔的设计方式,能在两散热鳍片312间分隔出两个容置空间314,使数条电力线41能整齐地分别排列于两容置空间314内,进而增添吸收热量的面积,以提升吸热的效果。

需说明的是,散热托架31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可依实际需求将散热隔板313数量设计成多个,或是省略散热隔板313,而散热鳍片312的数目亦可为一、三或是四以上。例如使用者可选择仅使用一散热鳍片312并省略散热隔板313,此时传输单元4将置于此散热鳍片312上。当然,使用者也可同时使用多个散热鳍片312并配合对应数目的散热隔板313,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依实际需求变更散热鳍片312及散热隔板313的数目,而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内容为限。

参阅图2、3与4,每一散热块311更形成有一供冷却流体(图未示)通过的流道36(见图4)。每一流道36具有一供冷却流体流入流道36的入液口361及一供冷却流体流出流道36的出液口362。入液管32及流体供应单元35的一排液回收管351分别连接于其中一个散热托架31的入液口361与出液口362。出液管33及流体供应单元35的一输液管352则分别连接于另一个散热托架31的出液口362及入液口361。而连接管34的两端则分别连接于入液管32与出液管33,进而使连接管34通过入液管32与出液管33而连通于两个流道36间。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却流体流入不同散热块311内的流道36的顺序不同,因此在图4中,位于不同散热块311内的流道36,其入液口361与出液口362的位置也不相同。

流体供应单元35是用以供应冷却流体流过散热托架31的流道36。流体供应单元35包括一与输液管352相连接的流体供应源353(见图1),及一与排液回收管351相连接的回收槽(图未示),流体供应源353借由输液管352输送冷却流体至其中一散热块311的流道36内,并借由排液回收管351将另一散热块311的流道36所排出的冷却流体回收至回收槽内。

当加热器2不断地加热使得炉体1内的温度持续升高时,由于位 于炉体1内的传输单元4分别穿设于散热托架31的对应容置空间314内并且被散热鳍片312或散热隔板313承托,因此传输单元4上的热能得以借由散热鳍片312或散热隔板313而传递到散热块311,并借由流道36内的冷却流体将散热块311上大部分的热能带走,因此传输单元4得以保持相对于炉体1内较为低的温度,以避免传输单元4因高温而快速老化。此外,由于排液回收管351将另一散热块311的流道36所排出的冷却流体回收至回收槽内,因此,流体供应单元35的冷却器(图未示)将回收槽内所回收的冷却流体冷却后便能提供给流体供应源353再次使用,使得冷却流体得以在散热托架31的流道36与流体供应单元35间不断的循环,进而达到降低传输单元4温度的目的。

参阅图5,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传输单元4的温度,亦可利用隔热材料,例如一隔热棉37包覆传输单元4与两散热鳍片312,以进一步降低炉体1内的高温对传输单元4的影响。另一方面,烘烤炉在设计上皆会利用一迫紧(packing)元件使得炉门得以紧密封闭开口(以上图皆未示),而迫紧元件也容易因炉体1内的高温而老化,因此若散热块311设置在炉体1对应于迫紧元件接触炉体1的位置,则散热块311也可带走部分迫紧元件上的热能,进而降低炉体1内的高温对迫紧元件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循环于散热托架31的流道36、连接管34与流体供应单元35的冷却流体带离散热托架31上的热能,使得穿设于容置空间314的传输单元4得以维持较低的温度,以避免传输单元4因高温而快速老化。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