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8324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实现加热功能的电子设备。由于电磁炉具有安全、环保、卫生及加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

电磁炉通常包括面板及底座,当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面板上放置的锅具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锅具的热量会传递给电磁炉的面板。由于电磁炉内部安装有线圈、主板、风机等元器件,风机用于对线圈及主板进行散热。当风机工作时,冷空气容易吹到面板,带走面板的热量,影响锅具的加热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炉加热能效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高加热能效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第一隔热元件及底座,所述第一隔热元件装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内的线圈盘之间,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与所述面板之间的第二隔热元件,所述第二隔热元件与所述面板及所述第一隔热元件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所述第一隔热元件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将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分隔开,可以有效将热量锁定在所述面板上,减少所述面板上的热量流失。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隔热元件与所述面板及所述第一隔热元件贴合,能够填满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与所述面板之间的空隙,防止所述电磁炉内的风机产生的冷空气带走所述面板上的热量。另外,所述第一隔热元件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还可以防止所述面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电磁炉内的其它元件上,影响电磁炉的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与所述第二隔热元件的材质不同,且所述第二隔热元件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隔热元件的硬度。所述第二隔热元件可以与所述面板贴合,填充所述面板与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之间的空隙,防止电磁炉内的风机产生的冷风带走所述面板上的热量。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元件覆盖所述面板与所述线圈盘的位置对应的整个区域,用于防止所述面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线圈盘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与所述线圈盘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为了保证所述第一隔热元件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能够稳固地固定于所述电磁炉底座上,所述的电磁炉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框体,所述框体周缘设置有卡固筋,所述面板、所述第一隔热元件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卡固筋上。

可选地,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探测到所述面板的温度,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隔热元件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线圈盘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第一开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元件为云母片,所述第二隔热元件为隔热棉。

可选地,所述隔热棉为聚氨酯类材质。

可选地,所述隔热棉的厚度在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0mm。

可选地,所述云母片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炉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炉内的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面板-10;第一隔热元件-20;第一开孔-21;底座-30;第二隔热元件-40;第二开孔-41;线圈盘-50;温度传感器-51;框体-60;卡固筋-61;风机-7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炉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炉内的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10、第一隔热元件20及底座30,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装设于所述面板10与所述底座30内的线圈盘50之间,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与所述面板10之间的第二隔热元件40,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与所述面板10及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将所述面板10与所述底座30分隔开。当所述电磁炉工作时,所述电磁炉面板10上的铁质锅具80产生热量,所述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及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通过两层隔热元件将所述面板与所述电磁炉内的其它元件分隔开,可以有效将热量锁定在所述面板10上,减少所述面板10上的热量流失。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与所述面板10及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紧密贴合,能够填满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与所述面板10之间的空隙,防止所述电磁炉内的风机70产生的冷空气带走所述面板10上的热量。另外,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还可以防止所述面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电磁炉内的其它元件上,影响电磁炉的性能。

具体地,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与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的材质不同,且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的硬度。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可以与所述面板10贴合,填充所述面板10与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之间的空隙,防止电磁炉内的风机产生的冷风带走所述面板10上的热量。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面板1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线圈盘50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覆盖所述面板10与所述线圈盘50的位置对应的整个区域。

为了更进一步地将所述面板10产生的热量隔绝在所述线圈盘50之外,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与所述线圈盘50之间具有间隙。

请参阅图2,具体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30上的框体60,所述框体60周缘设置有卡固筋61,所述面板10、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及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固定于所述框体60的卡固筋61上。

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51能够准确探测到所述面板10的温度,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上设有第一开孔21,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上设有第二开孔41,所述线圈盘5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51,所述温度传感器51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41及所述第一开孔21,与所述面板10接触。

具体地,所述第一隔热元件20为云母片,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为隔热棉。为了保证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的隔热效果,所述隔热棉的材质选择聚氨酯类。所述云母片的厚度小于等于1mm。所述隔热棉的厚度在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0mm。

所述电磁炉工作的时候,锅具产生热量一部分传给所述面板10。在所述操作面板10的下表面装设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为导热系数低的软性隔热棉,可以很好的与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贴合,同时也能很好的阻止所述面板10上产生的热量继续向下传递。所述第二隔热元件40的下面还有云母片。所述云母片把隔热棉压紧,使之固定。由于云母片也为导热系数低且耐高温的材料,当风机70工作带走线圈盘50和云母片上的热量时,由于隔热棉的隔热效果好,所述面板10上的热量损失少,可以提高热能效。且由于云母片上的温度低,所述电磁炉内的所述线圈盘50及其它电子元件的温升受外界干扰小,有利于延迟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