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膨式空调的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33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膨式空调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直膨式空调是使用膨胀制冷剂作为媒介进行制冷循环的空调机,直膨式空调的冷凝器通常单独使用风冷或水冷结构进行冷却换热;风冷结构的换热效率较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水冷结构的换热效率较高,缺点在于:与蒸发器热交换后与周围空气环境的热交换面积不足,需要储存大量的冷却水来满足循环的要求,否则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后影响冷却水与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而且冷却水在换热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不足,不能对水中的物质进行充分的氧化,易造成冷却水过早变质并提前更换,增加了冷凝器的用水量。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膨式空调的冷凝装置,通过在冷凝装置中将水冷结构的冷凝器与风冷装置相配合,确保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被充分换热冷却的同时,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和空气氧化,确保冷却水得到充分地冷却,并加强了冷却水与氧气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对冷却水中物质的氧化,便于冷却水更长时间的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膨式空调的冷凝装置,包括箱体、循环水泵、分水器、冷凝器、水箱、风机,水箱设置在箱体的底部,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设置在水箱内,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分水器的进水口;其中,箱体的表面设有进风口,箱体内还设有风道,风道将进风口与风机相连接;冷凝器设置在分水器的下方,分水器为管道结构,管壁的下方设有喷淋孔,冷却水进入分水器后从喷淋孔流向冷凝器;还包括过冷器,冷凝器设有制冷剂汇集管,经过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制冷剂汇集管中汇集后流向过冷器;过冷器设置在箱体内,为盘管结构,盘管在竖向平面上盘曲延伸,过冷器的出口与冷凝器外部的储液器相连接,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穿过过冷器的盘管之间,与过冷器中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构成对制冷剂的二次冷却;所述的风道还穿过在冷凝器的下部,使得穿过冷凝器而落下的冷却水被气流冷却,降低冷却水的温度,气流还对冷却水中的杂质进行氧化,提高冷却水的洁净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过冷器设置在箱体的所述进风口处,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首先对过冷器进行冷却,然后再对风道中从冷凝器下方流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使得过冷器中的制冷剂优先冷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部,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不仅吸收过冷器中制冷剂的热量和穿过冷凝器的冷却水的热量,还越过水箱的端口,吸收水箱中的冷却水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冷器在竖向的下部延伸进入水箱,使得水箱中的冷却水与过冷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提高制冷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凝器的下方的风道中还设有水冷却器,水冷却器包含附着冷却水流的水冷面,水冷面增加了冷却水的水流与风道中气流的热交换面积,同时更快地降低冷却水的温度,提高冷却水的降温效率,可以相应地减小水箱的容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冷面为竖向挂设的帘布的结构,帘布的表面设有贯通的蓄水孔,从冷凝器流下的水顺帘布向下流动,水珠不断附着在帘布上与流过的气流相接触,进一步降低冷却水的降温。

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的控制为变频控制,根据冷却风量的具体需求进行变频调节,使得风机具有随时变化的送风量的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装置中将水冷结构的冷凝器与风冷装置相配合,确保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被充分换热冷却的同时,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和空气氧化,确保冷却水得到充分地冷却,并加强了冷却水与氧气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对冷却水中物质的氧化,便于冷却水更长时间地保持清洁状态;通过设置水冷面,使得气流对流过气道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使得冷却水的散热效率更高,可以相应地减小水箱的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膨式空调的冷凝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1-进风口;12-隔板;13-风机;2-循环水泵;21-管路;3-分水器;4-制冷剂气管;5-冷凝器;6-制冷剂汇集管;7-过冷器;8-水冷却器;9-水箱;101-压缩机;102-储液器;103-干燥过滤器;104-视镜;105-节流阀;106-蒸发器;107-送冷风机;108-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膨式空调的冷凝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循环水泵2、分水器3、冷凝器5、水箱9、风机13,水箱9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循环水泵2的进水口设置在水箱9内,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21连接分水器3的进水口;箱体1的表面设有进风口11,箱体1内还设有风道,风道由箱体的内部空间构成(在一些特殊的空调中,例如体积比较大空调,或风机距离比较远的空调等,风道也可以设置专门的管道段),风道将进风口11与风机13相连接;冷凝器5设置在分水器3的下方,分水器3为平行布放的并联管道结构,管壁的下方设有喷淋孔,冷却水进入分水器后从喷淋孔流向冷凝器5,冷凝器5为扁椭圆形断面的盘管结构,冷却水穿过冷凝器5最终落入水箱9;还包括过冷器7,冷凝器3的下方设有制冷剂汇集管6,经过冷凝器5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制冷剂汇集管6中汇集后流向过冷器7;过冷器7设置在箱体内的进风口11处,为盘管结构,盘管在竖向平面上盘曲延伸,过冷器7的出口与制冷装置外部的储液器相连接;从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穿过过冷器7的盘管之间,与过冷器7中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构成对制冷剂的二次冷却;所述的风道还穿过在冷凝器5的下部,使得穿过冷凝器5而落下的冷却水被气流冷却,降低冷却水的温度,气流还对冷却水中的杂质进行氧化,提高冷却水的洁净度;风机13设置在箱体1的上部,风机13与冷凝器5、分水器3之间通过隔板12分隔开,进风口11设置箱体1的下部并处于水箱9的上部,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箱体后还越过水箱9的端口,吸收水箱9中冷却水的热量;气流在箱体内从进风口11至风机13,高度呈由低向高流动,温度也由低向高上升,符合气流受热上升的规律。

进一步如图1所示,过冷器7在竖向的下部延伸进入水箱9,使得水箱9中的冷却水与过冷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提高制冷效率。

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冷凝器5的下方的风道中还设有水冷却器8,水冷却器8设有附着冷却水流的水冷面,水冷面增加了冷却水的水流与风道中气流的热交换面积,同时更快地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可以相应地减小水箱的容积;水冷面为竖向挂设的帘布的结构,帘布的表面设有贯通的蓄水孔,从冷凝器流下的水顺帘布向下流动,水珠不断附着在帘布上与流过的气流相接触,进一步降低冷却水的降温。

进一步如图1所示,风机的控制为变频控制,根据冷却风量的具体需求进行变频调节,使得风机具有随时变化的送风量的能力。

进一步如图1所示,直膨式空调的制冷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01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制冷剂气管4(设置在箱体内)中,制冷剂均分布于冷凝器5的扁形换热管,与分水器3中冷却水进行换热,制冷剂冷凝成为高压液体,在经制冷剂汇集管6后进入过冷器7,风机13受变频控制所产生的风量进进风口11穿过过冷器7,对过冷器7中的制冷剂再次进行冷却,进一步制冷剂过冷器7浸入水箱9的路段被进一步冷却后进入储液器102储存,干燥过滤器103进行过滤;视镜104观察系统的制冷剂填充量及其系统水分的比重;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阀105的降压节流成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106,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与被冷却空气进行换热蒸发,成为气态,再经过气液分离器108进行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后回到压缩机101;蒸发器106的外部还设有送冷风机107,驱动蒸发器106周围的空气循环,加强蒸发器的换热。

本实用新型在冷凝装置中将水冷结构的冷凝器与风冷装置相配合,确保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被充分换热冷却的同时,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和空气氧化,确保冷却水得到充分地冷却,并加强了冷却水与氧气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对冷却水中物质的氧化,便于冷却水更长时间地保持清洁状态;通过设置水冷面,使得气流对流过气道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使得冷却水的散热效率更高,可以相应地减小水箱的容积。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