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280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由进料筒、物料传送装置、混料箱、挡料板、支撑杆、分割杆、支架组成。混料箱由两个不同锥度锥形箱体焊接而成,上部锥度小,易于安装和控制挡料板,下部锥度大,可起到集中、混合物料的作用;挡料板为矩形铁板,一端安装在混料箱内壁上,另一端靠支撑杆支撑,使两块板中间形成狭长的矩形通道;支撑杆位于挡料板下方,一端与混料箱以柱形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以球形铰链连接;分割杆位于挡料板间形成的矩形通道的正下方,是由若干个横截面为花型的转轴做成。该中小型混料装置利用混料箱内固定构件对物料进行混合作用,调节性能好,工作效率高,可广泛应用煤炭、食品、建材、化工、制药等行业的多种物料混合。
【专利说明】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料箱内没有运动部件,适用于物料为固体颗粒的混料装置,属于化工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混料装置是一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体小颗粒物料充分接触、均匀混合的装置,常用的混料装置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通过安装在混料箱内的搅拌装置,在外加动力的作用下,对混合物料进行类似“搅拌”的动作,完成物料的均匀混合;二是滚筒式混料机械,借助外力,通过滚筒的旋转实现物料的混合;三是人工掺和,将不同物料集合在一起,再通过铁锨等工具不断翻动,使物料达到均匀混合。目前,对于大批量的混料工作,常采用大型的滚筒式混料机械,该装置结构复杂,消耗动力大,只能实现间隔操作,噪音大,工作效率小。对于中小批量的混料工作多是采用人工掺和的方式,该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难实现不同物料的均匀混合。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率的中小型混料装置尤为重要。
[0003]本发明就是要克服现有混料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中小型混料装置。该装置的主体部件-混料箱内无运动部件,大大减少了动力消耗,内部构造能实现多重混料的作用,进而完成物料的连续混合,调节性能好,操作稳定,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中小型混料装置,该装置通过混料箱内的挡料板、切割杆和收缩式出料口的的三重作用,改变进入混料箱内的各种物料各自的运动路径,从而使物料充分接触,实现快速、均匀混合的目的。混料箱内无运动部件的结构,既降低了制作成本,也防止了常用混料装置动力能源的浪费,从而提高了混料的工作效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
[0006]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包括进料筒、物料传送装置、混料箱、挡料板、支撑杆、分割杆、支架。进料筒是锥形圆筒做成,数量由物料的种类决定,安装在传送带的上方;物料传送装置位于进料筒的下方,由电机控制传送速度;混料箱由两个不同锥度锥形箱体焊接而成,上部锥度小,易于安装和控制挡料板,下部锥度大,可起到集中、混合物料的作用;挡料板是有一定强度的两个矩形铁板,一端安装在混料箱内壁上,另一端靠支撑杆支撑,使两块挡料板中间形成狭长的矩形通道,支撑杆能够进行调节,实现调整矩形通道大小的作用;支撑杆位于挡料板下方,一端与混料箱以柱形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以球形铰链连接;支撑杆通过箱体外的卡位装置,实现固定杆身、调节支撑杆在箱体长度的作用,进而调节挡料板的倾斜角度和两挡料板间的距离;分割杆位于挡料板间形成的矩形通道的正下方,是由若干个横截面为花型的转轴做成;支架是由一定强度的支撑架构成,对进料筒、传送装置和混料箱起支撑作用。两种物料通过进料筒分别落在对应的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上,物料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移到混料箱上方,由传送带末端脱落,进入混料箱内,经过有一定斜度的挡料板,改变原来的运动路径,在两挡料板形成的狭长矩形通道处混合并穿过,再经分割杆使混合物料分散均匀,最后通过收缩形出口再次聚集混合,因此,从物料进入混合箱到从出料口流出,先后经过了三次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快速均匀混合。
[0007]挡料板的安装位置位于混料箱高度的一半处,距离其上的传送装置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物料落在挡料板上有一定的速度,有利于物料在矩形通道中的混合。
[0008]挡料板的与混料箱壁面、支撑杆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柱形和球形铰链连接,有利于调整挡料板的倾斜角度。
[0009]混料箱内设置若干组分割杆,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
[0010]分割杆截面形状可以为花形、棱形或圆形,杆身可以固定或自由转动。
[00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两种物料经进料筒落在传送带上,并随带移动,在末端处与其分离,进入混料箱后,由于高度差,落在挡料板上有较大的动能,有由于挡料板的倾斜设置,一方面使两种物料沿板同时滑入矩形通道,形成混合状态,另一方面使物料从挡料板上弹跳进入矩形通道,完成两物料的混合。通过矩形通道的物料随之经分割杆不断切割作用,完善物料的混合状态。混料箱出口收缩设置,也对物料起到了混合作用,从而经三次混料作用,最终实现物料的均匀混合。
[0013]因此,本发明与现有的混料装置相比,具体突出的优点在于:(1)混料箱内通过固定件完成物料的混合,没有运动部件的参与,大大减少了动力消耗,节约成本;(2)挡料板可以调节,根据物料的多少,调节挡料板的倾斜角度,控制混料的矩形通道大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3)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连续操作,制造方便,便于维修。
[00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中小型混料装置,在结构上实现了可调节,在操作上实现了可连续操作的优点,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煤炭、食品、建材、化工、制药等行业的多种物料混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1为整体装置不意图,附图2为混料箱内部结构不意图。
[0017]附图1中:1.支架2.混料箱3.传送装置4.进料筒
[0018]附图2中:5.分割杆6.支撑杆7.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进料筒4设置在传送装置3之上,用支架I固定住,传送装置3由传送带和电机动力机构组成,运输两种物料,通过调节动力机构可以控制传送带速度的大小,改变传送带末端两种物料的脱落速度,混料箱2位于两床送装置3中间的下方,箱内设置有两块挡料板7,可改变物料的运动路径,挡料板7 —端与混料箱2的内壁连接,另一端被支撑杆6连接支撑,两者分别为柱形和球形铰链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杆6与混料箱2外壁的卡位装置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挡料板7的倾斜角度,控制两板间形成的狭长矩形通道,通道下方设置了若干组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的分割杆5,分割杆5横截面为花型,杆体本身能自由转动,可根据物料的情况选择有足够强度的耐磨材料。从传送装置3末端脱落的两种物料具有相同的速度,分别落在混料箱2内左右倾斜的挡料板7上,沿板身同时滑落,在两挡料板7形成的矩形通道,在一定流动速度的基础上,完成同时接触混合的过程,再经过分割杆5的切割作用,加强了混合效果,从收缩状出口集中流出,从而获得较好混合效果的物料。本发明的一种高效中小型混料装置,调节性能好,适用性强,可实现连续稳定操作。
[00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进料筒、物料传送装置、混料箱、挡料板支撑杆、分割杆、支架。所述的进料筒是锥形圆筒做成,数量由物料的种类决定,安装在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的物料传送装置位于进料筒的下方,由电机控制传送速度;所述的混料箱由两个不同锥度锥形箱体焊接而成,上部锥度小,易于安装和控制挡料板,下部锥度大,可起到集中、混合物料的作用;所述的挡料板,一端安装在混料箱内壁上,另一端靠支撑杆支撑,使两块板中间形成狭长的矩形通道;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挡料板下方,一端与混料箱以柱形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以球形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通过箱体外的卡位装置,实现固定杆身、调节支撑杆在箱体内长度的作用,进而调节挡料板的倾斜角度和两挡料板间的距离;所述的分割杆位于挡料板间形成的矩形通道的下方,是由若干个横截面为花型的转轴做成;所述的支架是由一定强度的支撑架构成,对进料筒、传送装置和混料箱起支撑作用。两种物料通过进料筒分别落在对应的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上,物料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移到混料箱上方,由传送带末端脱落,进入混料箱内,经过有一定斜度的挡料板,改变原来的运动路径,在两挡料板形成的狭长矩形通道处混合并穿过,再经分割杆使混合物料分散均匀,最后通过收缩形出口再次聚集混合,因此,从物料进入混合箱到从出料口流出,先后经过了三次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快速均匀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料板的安装位置位于混料箱高度的一半处,距离其上的传送装置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物料落在挡料板上有一定的速度,有利于物料在矩形通道中的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料板的与混料箱壁面、支撑杆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柱形和球形铰链连接,有利于调整挡料板的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料箱内设置若干组分割杆,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杆截面形状可以为花形、棱形或圆形,杆身可以固定或自由转动。
【文档编号】B01F15/02GK103432943SQ201310400497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李玉丹, 王俏, 赫川 申请人:天津聚贤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