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65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吸附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溶剂油是非常重要的石油产品之一,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油,在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医药、食品、农业、林业、纺织等国民经济的各种行业都有广泛应用。溶剂油的生产需经历切割和精制两个工艺过程。切割是将常压塔切取的轻质馏分再次精馏分离为适当的窄馏分。通过这些工艺得到的溶剂油含有大量的芳烃,达不到溶剂油产品的标准,精制脱芳烃是溶剂油精制的研究重点。脱除溶剂油中的芳烃有效方法之一是高压加氢。CN104152179B公开了一种高沸点溶剂油脱除芳烃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压加氢,采用无定型硅铝为催化剂载体,氧化镍、氧化钼、氧化钨等为活性组分,为在氢分压4~10MPa,温度300~400℃,氢油体积比600~3000,体积空速0.9~2.5h-1条件下加氢饱和脱除芳烃。分离溶剂油中的芳烃其他有效方法是吸附分离和芳烃抽提。CN103752266B公开了一种溶剂油芳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金属改性的X分子筛为吸附剂,在常温下进行吸附脱除芳烃,可用于生产6#、120#、200#溶剂油,处理工艺简单,效果明显,芳烃脱除率达到95%以上。CN103214332B公开了一种溶剂抽提脱除高沸点油品中的芳烃的方法。采用有机胺化合物、醚化合物或者离子液体作为抽提溶剂,将高沸点油品中极性较强的芳烃经过多级抽提分离,脱除大部分芳烃后的油品品质大幅度提高,该技术经过四极抽提以后,高沸点油品中的芳烃含量可降低至33%。上述方法,高压加氢精制虽然能够脱除溶剂油中的芳烃,但反应温度高、压力高、氢耗高,而且芳烃没有综合利用,芳烃抽提适用于轻质芳烃分离,通常采用萃取剂热稳定性差,容易腐蚀设备,不适合高沸点溶剂油芳烃分离。吸附分离芳烃选择性高,是理想的分离芳烃的材料,而现有芳烃吸附剂以分子筛为主,虽然可以达到分离目的,但吸附剂寿命较短,孔道较小,只适合低沸点普通溶剂油提纯,不适合用于高沸点溶剂油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孔道通畅、芳烃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以硅酸钠、无机酸、去离子水和金属盐等廉价材料为合成原料制备而得。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以硅酸钠和无机酸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溶胶,采用质量浓度为5~20wt%硅酸钠溶液,与质量浓度10~36wt%无机酸混合,调节pH值3.0~7.0,制得二氧化硅溶胶;2)将上述二氧化硅溶胶采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3~6次,配制碱土金属盐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与洗涤后的溶胶接触浸泡进行第一次金属改性,浸泡结束后过滤,收集滤饼;3)取滤饼加入去离子水,高速分散机在1000~3000转/分条件下搅拌将滤饼制成浆料;4)使用喷雾干燥装置对上述浆料进行干燥成型,控制出口温度80~150℃,保持出口水含量低于10wt%,收集粒径0.5~1.0mm的颗粒作为第二次改性载体,对颗粒载体进行充分干燥;5)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颗粒载体进行第二次金属改性,配制过渡金属盐去离子水溶液,与干燥后的颗粒载体接触浸渍,在15~40℃下静置6-24小时;6)然后干燥、焙烧得到所述双金属芳烃吸附剂。在本发明所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所述无机酸种类为硫酸、盐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所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述第一次金属改性采用的碱土金属盐为硝酸镁、硝酸钾、氯化钡、碳酸钾、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碱土金属盐去离子水混合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1.0mol/L。在本发明所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所述浆料中二氧化硅含量为7.5~16wt%。在本发明所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4)所述喷雾干燥在空气氛围下干燥,出口载体颗粒水含量小于10%,粒径范围为0.5~1.0mm,平均粒径0.6~0.8mm。在本发明所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5)所述第二次金属改性所采用的过渡金属盐为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铬、硝酸锌、硝酸银中的一种,所述的过渡金属盐去离子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1.0mol/L。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其中所述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优选为球形颗粒,粒径为0.5~1.0mm,平均孔径2~15nm,比表面积300~600m2/g,孔容为0.4~1.5ml/g,总金属含量为0.2~5wt%。与目前已有的芳烃吸附剂相比,本发明所制得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具有以下优点:1)吸附剂孔道通畅,能够吸附大分子芳烃,能够处理高沸点油品;2)具有双金属活性中心,芳烃选择性高,芳烃脱除率大于95%,适用于高沸点溶剂油芳烃吸附分离;3)吸附剂可采用有机溶剂冲洗再生重复使用,吸附剂寿命长。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双金属芳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两种金属作为吸附剂活性组分,首先以硅酸钠和无机酸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溶胶,二氧化硅溶胶再用去离子水洗涤,第一次金属改性使用碱土金属盐水溶液浸泡,过滤得到滤饼,滤饼稀释打浆进行喷雾干燥制成颗粒载体,最后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颗粒载体进行第二次金属改性,第二次金属改性使用过渡金属盐水溶液接触浸渍,经静置、干燥、焙烧得到球形颗粒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在二氧化硅溶胶制备步骤中,原料为硅酸钠和无机酸,硅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20wt%,无机酸种类为硫酸、盐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溶液质量浓度为10~36wt%,将二者在20~50℃条件下混合,调节pH值3.0~7.0制备得到二氧化硅溶胶。在第一次金属改性步骤中,采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二氧化硅溶胶,配制碱土金属盐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与洗涤后的溶胶接触浸泡进行第一次金属改性,第一次改性碱土金属盐为硝酸镁、硝酸钾、氯化钡、碳酸钾、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金属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1.0mol/L,浸泡结束后过滤,收集滤饼二氧化硅溶胶。在喷雾干燥成型步骤中,浆料在空气氛围下经喷雾干燥装置成型为0.5~1.0mm球形颗粒,控制出口温度80~150℃,保持出口水含量低于10%,收集颗粒载体进行充分干燥。第二次金属改性步骤中,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颗粒载体进行第二次金属改性,配制过渡金属盐去离子水溶液,与干燥后的颗粒载体接触浸渍,在15~40℃下静置6-24小时,第二次金属改性所采用的过渡金属盐为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铬、硝酸锌、硝酸银中的一种,所配制的过渡金属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1.0mol/L。在吸附剂干燥焙烧过程中,第二次金属改性后在100~120℃下干燥6~12小时,最后在550℃下焙烧3~6小时即得到所述双金属芳烃吸附剂。最终制得的双金属芳烃吸附剂为球形颗粒,粒径为0.5~1.0mm,平均孔径2~15nm,比表面积300~600m2/g,孔容为0.4~1.5ml/g,总金属含量为0.2~5wt%,能够有效吸附溶剂油中的芳烃,芳烃脱除率大于95%,适用于高沸点溶剂油芳烃吸附分离。本发明吸附剂性能评价方法如下:将100g吸附剂装入含有定量管的固定床脉冲吸附脱附装置,首先对吸附剂进行预处理,活化条件为:温度100~550℃,升温速率为5~10℃/min,在250℃保持1~4小时,在350~550℃保持1~4小时,氮气(或者氩气)流速为30~220mL/min。活化结束后降低床层温度至50~120℃,进行高沸点溶剂油芳烃吸附分离实验,吸附分离条件为:温度50~150℃,压力为0.5~2MPa,定量管体积6~20ml,采用解吸剂对吸附柱预润湿,排尽柱内气泡后旋转六通阀,将定量管溶剂油原料进入吸附柱,连续定期取样分析,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液体产物组成,首先收集的组分芳烃含量较低,当出口芳烃含量明显增加时停止收集,已收集的组分混合,记为精制溶剂油组分,分析并计算得到产物精制溶剂油收率、芳烃含量、芳烃脱除率。溶剂油芳烃含量=溶剂油中芳烃体积/溶剂油体积*100%;精制溶剂油收率=吸附后溶剂油体积/进料溶剂油体积*100%;芳烃脱除率=(原料溶剂油芳烃含量-吸附后溶剂油芳烃含量)/原料溶剂油芳烃含量*100%;下面通过实例说明该发明过程,但并非仅限于这些例子。实施例1(1)形成溶胶:首先将500g浓度为17.2%硅酸钠溶液,在40℃下恒温半小时,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5%稀硫酸溶液,调节pH值至6.5~7.0,形成溶胶后在50℃下老化3小时,得到二氧化硅溶胶。(2)第一次金属改性:二氧化硅溶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配制0.2mol/L硝酸镁去离子水混合溶液,用硝酸镁溶液浸泡洗涤后的二氧化硅溶胶,浸泡温度为40℃,浸泡时间为4小时,浸泡结束后过滤,收集滤饼。(3)滤饼打浆:取滤饼加入去离子水,高速分散机在2000转/分条件下搅拌将滤饼制成浆料,浆料中二氧化硅含量为10wt%,其余为水。(4)喷雾干燥:使用喷雾干燥装置对上述浆料进行干燥成型,控制出口温度120℃,保持出口水含量低于10%,收集粒径0.5~1.0mm的颗粒载体,在110℃干燥12小时。(5)第二次金属改性: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颗粒载体进行第二次金属改性,测得颗粒硅胶孔容为0.88ml/g,配制0.4mol/L硝酸铜金属盐水溶液,取88ml溶液与100g颗粒干燥后的颗粒载体接触浸渍,在25℃下静置12小时。(6)干燥焙烧:然后在110℃下干燥12小时,最后在550℃下焙烧4小时即得到所述双金属芳烃吸附剂。(7)吸附评价:采用常规固定床工艺评价吸附剂,吸附剂装填100ml,某工厂溶剂油为原料,原料组成分析见附表1,脉冲进样量7ml,首先用甲基环己烷润湿吸附剂,保持吸附柱温度在65℃左右,吸附柱压力0.5MPa,吸附柱完全润湿后,切换六通阀将溶剂油脉冲进入吸附柱,每5分钟收集样品,检测芳烃含量,从开始通入溶剂油到检测到大量芳烃为精制溶剂油段,在此阶段收集的样品记为精制溶剂油组分,计算芳烃含量、收率和芳烃脱除率,吸附剂评价见附表2。实施例2(1)形成溶胶与实施例1相同。(2)第一次金属改性与实施例1相同。(3)滤饼打浆与实施例1相同。(4)喷雾干燥与实施例1相同。(5)第二次金属改性采用0.4mol/L硝酸铁溶液浸渍,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6)干燥焙烧与实施例1相同。(7)吸附剂评价原料以及工艺条件实施例1相同,评价结果见附表2。实施例3(1)形成溶胶与实施例1相同。(2)第一次金属改性采用0.2mol/L硝酸钾溶液,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3)滤饼打浆与实施例1相同。(4)喷雾干燥与实施例1相同。(5)第二次金属改性采用0.3mol/L硝酸银溶液浸渍,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6)干燥焙烧与实施例1相同。(7)吸附剂评价原料以及工艺条件实施例1相同,评价结果见附表2。实施例4(1)形成溶胶与实施例1相同。(2)第一次金属改性采用0.2mol/L硝酸钡溶液,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3)滤饼打浆与实施例1相同。(4)喷雾干燥与实施例1相同。(5)第二次金属改性采用0.2mol/L硝酸铜溶液浸渍,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6)干燥焙烧与实施例1相同。(7)吸附剂评价原料以及工艺条件实施例1相同,评价结果见附表2。表1原料溶剂油数据表项目数据密度,g/cm3(20℃)0.856馏程(℃)150~300芳烃含量,vol%52.6表2吸附评价数据表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金属种类Mg-CuMg-FeK-AgBa-Cu金属含量0.2-2.60.2-2.30.4-2.90.6-2.5精制溶剂油收率,wt%50.649.851.248.6精制溶剂油芳烃含量,vol%2.42.33.51.8芳烃脱除率,%95.495.693.396.6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