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立体搅拌的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276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立体搅拌的搅拌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搅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搅拌固液混合的搅拌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向立体搅拌的搅拌釜。



背景技术:

搅拌釜在化工领域内应用广泛,例如在生产催化剂中,搅拌釜更是核心设备之一。由于例如裂化催化剂等催化剂是无机粉状颗粒状产品,并且主要用于炼油催化裂化装置。该产品用量大、技术含量高,对物理化学等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因此,催化剂的生产过程复杂,对生产设备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在使用搅拌釜生产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凝胶反应,其基本物料为液相,加入物料为固相,因此,要保证各种成胶物料充分均匀混合,就对搅拌釜的的结构和搅拌形式要求较高。现阶段,业界的各种搅拌釜主要为单纯使用待搅拌桨的搅拌轴搅拌,这样在需要高强度、高转速的情况下,现有搅拌釜并不能达到需要的转速,进而影响了搅拌效果,或者需要更换更高成本的搅拌驱动装置,增大了成本。

现有的搅拌釜或者搅拌器通常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搅拌桨叶进行搅拌,利用搅拌桨叶的高速旋转将物料进行充分的打散和混合,达到搅拌的目的。但是,如果面临一些固液混合的物料搅拌并且需要将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或者物质在搅拌过程中同时起到一定的破碎作用,以达到进一步细化固体颗粒的目的,现有的常规搅拌釜是无法实现的。部分采用搅拌刀片类的搅拌器,例如豆桨机或者榨汁机内设置的具有锋利边角的搅拌叶能够利用高速的旋转作用使物料破碎,但由于单一的叶片在内搅拌腔内存在无规则运动,导致该种设置对于物料硬度较小的材质能够起到一定的破碎作用,但固体物料在搅拌过程中,其破碎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极不均匀,不能达到固液混合及物料破碎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立体搅拌的搅拌釜,用于解决现有的常规搅拌器或者搅拌釜只能进行单一搅拌,不能实现在搅拌过程中对固液混合的物料在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将固体物料颗粒进行进一步的粉碎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向的搅拌轴,并且将搅拌桨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实现对固体物料破碎的作用,在实际的固液混合物料的混合和破碎搅拌中的效果显著;搅拌效果好,物料粒度下降明显。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并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向立体搅拌的搅拌釜,包括用于搅拌的釜体,所述釜体上方安装有用于提供搅拌驱动力的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通过传动装置与搅拌装置连接,釜体下面还设置有用于物料过滤的沉淀腔,所述沉淀腔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的进料口和用于排出物料的具有开关阀门的第一排出管,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釜体内且平行设置的用于搅拌物料的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上设置有多片倾斜向上的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杆上设置有多片倾斜向下的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第二搅拌桨的旋转面之间的间隙为-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杆下端设置有用于将物料向上翻转的涡桨。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驱动马达连接的驱动轴,用于固定驱动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驱动轴之间设置有轴承;驱动轴通过齿轮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沉淀腔内设置有用于阻挡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海绵且沉淀腔外壁设置有具有开关阀门的第二排出管,沉淀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排放固体沉积物的腔盖。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上可拆卸连接有进料漏斗。

优选地,所述釜体上设置有用于观察釜体内部的观察尺,所述观察尺采用钢化玻璃制作并与釜体气密性安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搅拌装置设置成两根平行的搅拌杆并且在搅拌杆上分别设置有相互交错且间隔间隙只有2-3毫米的搅拌桨,对于液体物料而言,通过不停旋转方向的搅拌能够高效的实现搅拌混合的目的;对于固体物料而言,能够在交错且间隙狭小的空间内利用高速旋转将其破碎,进一步减小固体颗粒的体积,增大固体物料的数量,加速溶解和搅拌。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任意一根搅拌桨的底部端头设置有涡桨,能够顾将沉淀于釜体底部的物料不断的向上进行翻转,进一步的提高搅拌的效率,增强搅拌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釜体下方贯穿连接有用于物料沉淀的沉淀腔,并在所述沉淀腔内设置有过滤海绵,该设置能够实现不同物料的搅拌和排放需求。当对单纯的液体物料进行搅拌时,只需要使用第一排出管进行排除物料即可;当对固液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时,为了防止未破碎完毕或者未完全溶解的固体物料被一起排除,影响后续使用,则通过沉淀腔和过滤海绵的沉淀过滤后通过第二排出管进行排除,以获得比较纯净的液体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的基础上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驱动马达;2-传动装置;21-固定板;22-驱动轴;23-轴承端盖;24-轴承;3-釜体;31-第一搅拌杆;32-第一搅拌桨;33-涡桨;34-第二搅拌桨;35-第二搅拌杆;36-观察尺;37-第一排出管;38-第二排出管;4-沉淀腔;41-腔盖;5-过滤海绵;6-底座;7-进料口;8-进料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2所示,一种双向立体搅拌的搅拌釜,包括用于搅拌的釜体3,所述釜体3上方安装有用于提供搅拌驱动力的驱动马达1,所述驱动马达1通过传动装置2与搅拌装置连接,釜体3下面还设置有用于物料过滤的沉淀腔4,所述沉淀腔4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6,以及设置在所述釜体3上的进料口7和用于排出物料的具有开关阀门的第一排出管37,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釜体3内且平行设置的用于搅拌物料的第一搅拌杆31和第二搅拌杆35,所述第一搅拌杆31上设置有多片倾斜向上的第一搅拌桨32,第二搅拌杆35上设置有多片倾斜向下的第二搅拌桨34,所述第一搅拌桨32与所述第二搅拌桨34的旋转面之间的间隙为2-3毫米。

工作原理:

将需要破碎或者搅拌的物料通过进料口7放入釜体3内,开动驱动马达1,在马达的驱动下第一搅拌杆31和第二搅拌杆35分别驱动第一搅拌桨32和第二搅拌桨34且所述第一搅拌桨32和第二搅拌桨34旋转的方向相反,实现相对运动,类似于剪刀的剪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能够将物料瞬间击碎,达到搅拌物料和破碎固体颗粒的目的。避免了现有的搅拌装置只能单纯的利用高速旋转的惯性与物料进行撞击出现的破碎效果不好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所述方案将在釜体3内产生两个纵向的流体涡流,使物料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高度混合,搅拌效率高。

实施例2:

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提高搅拌和物料破碎的效果,同时能够将未充分破碎的固体物料颗粒与搅拌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结合附图1-2所示,所述第一搅拌杆31下端设置有用于将物料向上翻转的涡桨33。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与驱动马达1连接的驱动轴22,用于固定驱动轴22的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与驱动轴22之间设置有轴承24;驱动轴22通过齿轮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杆31和第二搅拌杆35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沉淀腔4内设置有用于阻挡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海绵且沉淀腔4外壁设置有具有开关阀门的第二排出管38,沉淀腔4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排放固体沉积物的腔盖41。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7上可拆卸连接有进料漏斗8。

优选地,所述釜体3上设置有用于观察釜体3内部的观察尺36,所述观察尺36采用钢化玻璃制作并与釜体3气密性安装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