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G下料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5384发布日期:2019-09-06 22:5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NG下料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螺旋盘管产品制作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ng下料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旋盘管产品,其在制作时,均通过平面结构将金属丝水平放置后整体输送,然后通过后续的工位将水平布置的金属丝整形后通过绕转于盘管的外环内凹槽,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金属丝的长度较长,其使得整个产线的占地面积庞大,土地成本占用大。如何将垂直方向布置的金属丝进行合理上料,且对ng品进行下料,现有技术没有对应的机构可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g下料布置结构,其将金属丝垂直向转运输送,同时剔除ng品,其节约了输送占用土地面积,且使得后续整形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螺旋盘管产品的制作效率。

一种ng下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料流道、回流流道、第一回转料盘、上料模组、第二回转料盘、ng下料工站,立式安装架的高度大于金属丝的长度,所述立式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上料流道、回流流道,所述上料流道、回流流道为两列直线排布、且平行布置的流道,所述上料流道、回流流道上分别布置有对应的气缸驱动结构,所述上料流道用于载具的上料,所述回流流道用于载具的回流,所述立式安装架的靠近所述上料流道的出料端的外侧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回转料盘,所述第一回转料盘用于将带有金属丝的载具转送至接收金属丝工位、并将载具回转回来,所述第一回转料盘还包括有ng品返料工位,所述ng返料工位所在的位置一侧布置有ng下料工站,所述上料流道和所述回流流道的同端位置设置有搬运机械手模块,所述搬运机械手模板的x向轨道的长度延伸至所述第一回转料盘的接收载具、输出载具、ng品返料工位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回转料盘布置有三个环布的旋转工位,每个所述旋转工位上设置有外凸的夹头组件,所述第一回转盘和第二回转料盘之间设置有所述上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用于将第一回转盘出料工位的物料转运至所述第二回转料盘上的转送物料工位,所述上料模组上还设置有扫码及ccd检测工站,扫码机ccd检测工站在上料模组的夹爪夹持金属丝时对金属丝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进行转运,检测不合格放弃夹持,载具带着ng品运行至ng品返料工位;所述第二回转料盘的对应位置上布置有整形工位,所述整形工位的一侧布置有整形工装,所述整形工装在进行整形时通过ccd检测整形是否合格,整形合格则被输送到后续工位继续加工,整形不合格,第二回转料盘带动ng品运行到转送物料工位,上料模组夹持对应的ng品转送回第一回转盘的对应载具内,第一回转盘驱动对应的ng品运行至ng品返料工位。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转料盘、第二回转料盘均步进分度盘,确保工作合理可靠;

所述第一回转料盘对应于出料工位之前还设置有清洁工位,所述清洁工位的一侧布置有清洁工装,所述清洁工装通过离子风棒对金属丝进行清洁;

所述ng下料工站具体包括ng下料流道、ng品放置箱,所述ng品下料流道上布置有ng品推料气缸,所述ng品放置箱用于放置ng品;

所述搬运机械手模块具体为三轴动作模块,所述搬运机械手模块上布置有至少两个机械手,其便于节省横向移动时间;

所述第二回转料盘包括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的高度方向上分别固套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旋转环结构,每个所述旋转环同步布置有三个环布的旋转工位,每个所述旋转工位上设置有外凸的夹头组件,所述夹头组件通过驱动气缸驱动;

所述上料模组包括有x轴驱动组件、y轴驱动组件和z轴驱动组件,所述x轴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y轴驱动组件,所述y轴驱动组件上设置有z轴驱动组件,所述z轴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安装有气动夹爪,所述气动夹爪用于夹持金属丝的顶部;

所述中心转轴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中心转轴步进转动;

所述整形工装内集成有ccd检测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金属丝垂直向布置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检测金属丝的顶部连接件是否合格,检测不合格的产品放回直接放回载具,a由第一物料转盘旋转运送至ng品返料工位,然后通过搬运机械手模块将ng产品取下,ng品进入ng下料工站,之后载具通过搬运机械手模块进入回流流道;b整形夹持ccd检测到不合格的产品,由第二回料转盘旋转运送至上料模组,上料模组将ng产品取到第一回料转盘的载具上,再通过a方式下料;,其将金属丝垂直向转运输送,同时剔除ng品,其节约了输送占用土地面积,且使得后续整形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螺旋盘管产品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适用于本发明的金属丝和载具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回转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上料流道1、回流流道2、第一回转料盘3、ng品返料工位31、出料工位32、清洁工位33、上料模组4、x轴驱动组件41、y轴驱动组件42、z轴驱动组件43、气动夹爪44、第二回转料盘5、转送物料工位51、整形工位52、中心转轴501、旋转环502、ng下料工站6、ng下料流道61、ng品放置箱62、立式安装架7、载具8、金属丝9、顶部连接件91、搬运机械手模块10、x向轨道101、夹头组件11、扫码及ccd检测工站12、整形工装13、后续工位14、清洁工装15、机械手16、驱动电机17、ccd检测模块18。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ng下料布置结构,见图1-图2:其包括上料流道1、回流流道2、第一回转料盘3、上料模组4、第二回转料盘5、ng下料工站6,立式安装架7的高度大于金属丝的长度,立式安装架7的顶部设置有上料流道1、回流流道2,上料流道1、回流流道2为两列直线排布、且平行布置的流道,上料流道1、回流流道2上分别布置有对应的气缸驱动结构,上料流道1用于载具的上料,回流流道2用于载具8的回流,立式安装架7的靠近上料流道1的出料端的外侧后端设置有第一回转料盘3,第一回转料盘3用于将带有金属丝9的载具8转送至接收金属丝工位、并将载8具回转回来,第一回转料盘3还包括有ng品返料工位31,ng返料工位31所在的位置一侧布置有ng下料工站6,上料流道1和回流流道2的同端位置设置有搬运机械手模块10,搬运机械手模板10的x向轨道101的长度延伸至第一回转料盘3的接收载具、输出载具、ng品返料工位31的对应位置;第二回转料盘5布置有三个环布的旋转工位,每个旋转工位上设置有外凸的夹头组件11,第一回转盘3和第二回转料盘5之间设置有上料模组4,上料模组4用于将第一回转盘3出料工位32的物料转运至第二回转料盘5上的转送物料工位51,上料模组4上还设置有扫码及ccd检测工站12,扫码机ccd检测工站12在上料模组4的夹爪夹持金属丝时对金属丝9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进行转运,检测不合格放弃夹持,载具8带着ng品运行至ng品返料工位31;第二回转料盘5的对应位置上布置有整形工位52,整形工位52的一侧布置有整形工装13,整形工装13在进行整形时通过ccd检测整形是否合格,整形合格则被输送到后续工位14继续加工,整形不合格,第二回转料盘5带动ng品运行到转送物料工位51,上料模组4夹持对应的ng品转送回第一回转盘3的对应载具内,第一回转盘3驱动对应的ng品运行至ng品返料工位31。

第一回转料盘3、第二回转料盘5均步进分度盘,确保工作合理可靠;

第一回转料盘3对应于出料工位32之前还设置有清洁工位33,清洁工位33的一侧布置有清洁工装15,清洁工装15通过离子风棒对金属丝进行清洁;

ng下料工站6具体包括ng下料流道61、ng品放置箱62,ng品下料流道61上布置有ng品推料气缸,ng品放置箱62用于放置ng品;

搬运机械手模块10具体为三轴动作模块,搬运机械手模块10上布置有至少两个机械手16,其便于节省横向移动时间;

第二回转料盘5包括有中心转轴501,中心转轴501的高度方向上分别固套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旋转环502,每个旋转环502同步布置有三个环布的旋转工位,每个旋转工位上设置有外凸的夹头组件11,夹头组件11通过驱动气缸驱动;

上料模组4包括有x轴驱动组件41、y轴驱动组件42和z轴驱动组件43,x轴驱动组件41的输出端设置有y轴驱动组件42,y轴驱动组件42上设置有z轴驱动组件43,z轴驱动组件43的输出端安装有气动夹爪,44,气动夹爪44用于夹持金属丝9的顶部连接件91;

中心转轴50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驱动中心转轴501步进转动;

整形工装13内集成有ccd检测模块18。

其工作原理如下:将金属丝垂直向布置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检测金属丝的顶部连接件是否合格,检测不合格的产品放回直接放回载具,a由第一物料转盘旋转运送至ng品返料工位,然后通过搬运机械手模块将ng产品取下,ng品进入ng下料工站,之后载具通过搬运机械手模块进入回流流道;b整形夹持ccd检测到不合格的产品,由第二回料转盘旋转运送至上料模组,上料模组将ng产品取到第一回料转盘的载具上,再通过a方式下料;,其将金属丝垂直向转运输送,同时剔除ng品,其节约了输送占用土地面积,且使得后续整形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螺旋盘管产品的制作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