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85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润滑结构,特别涉及通过向上搅动积存在曲轴箱下部的机油用于润滑的给油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是通过安装在和曲轴的转动连动的主轴(变速器传动轴)上的离合器的转动搅动来提升积存在曲轴箱下部的机油,该被搅动上来的机油被设置在曲轴箱内壁部和离合器盖的内壁部上的油槽接收,被这些油槽接收的机油通过油路供向在变速齿轮机构上部延长形成的机油室内,已供给机油室内的机油通过在该机油室内形成的滴孔,滴供在主轴和副轴(动力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上,这样形成对该齿轮啮合部的润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实公平5-33686号公报(第二页~第三页、第一图~第三图)。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结构使曲轴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曲轴箱内,该曲轴的转动通过齿轮的啮合和离合器传动到变速器传动轴(主轴),进而主轴的转动通过变速齿轮机构传动到动力输出轴(副轴)。
而且,还由安装在主轴上的上述离合器的转动搅动来提升在曲轴箱的(下部)底部积存的机油,利用该被搅动上来的机油对主轴和副轴上的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进行润滑。
更具体地说,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的润滑过程是被上述离合器搅动上来的机油被在曲轴箱的内壁部和离合器盖的内壁部上形成的油槽接收,该机油经过油路被送到机油室内。
供给到机油室内的一部分机油从该机油室通过滴孔滴供在主轴和副轴上的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上;另外,要把被搅动上来的另一部分机油通过油路供向副轴。
可是,由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发明的润滑结构中的离合器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的接收部是直接在曲轴箱和离合器盖的内壁部上一体地形成的凹部和槽部,因此对于作为油槽应具有的充分回收机油的功能的形状和结构的选择受到本身的局限,就要求在这样的和箱、盖一体形成的接收槽的结构能提高搅动上来的机油的回收率。
从上述的问题和要求考虑,以由在曲轴箱内转动的转动部搅动提升积存在曲轴箱下部(底部)的机油,并利用该搅动上来的机油对曲轴箱内的齿轮啮合部等部位进行润滑的润滑结构为前提,通过提高上述搅动上来的机油的回收率实现提高在上述齿轮啮合部等部位上的润滑效率,并且,寻求通过简单的结构改造提供低价格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的改进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的改进技术,该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包括在下部具有机油积存部的曲轴箱;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曲轴箱内的曲轴;和曲轴连动转动,同时把上述曲轴箱下部的机油积存部内的机油搅动上来的转动部件;接收由该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的曲轴箱内的油槽;为润滑而使由该油槽接收的机油在曲轴箱内循环的机油通路。在该润滑结构中,上述油槽具有油导向板,其用于把由上述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入该油槽内。
另外,上述油导向板通过和上述油槽触接,能够把上述被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向该油槽内,该油槽位于上述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的上部;上述油导向板在其上部还具有倾斜的并且其上边向背离该油槽方向折弯的弯曲上边部,其用于把上述被搅动起来的机油引入上述油槽内。
而且,在上述油导向板上,配置在其侧面看覆盖该导向板的盖板,该盖板具有收集由上述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并通过油导向板把收集的机油引向油槽的结构。
另外,上述盖板倾斜配置,以使机油沿着其表面被引入油槽内。
发明的效果涉及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在上述发动机的润滑结构中,上述油槽具有用于向该油槽内引导由上述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的油导向板。因此,通过油导向板能够高效率地把向多方向飞散的机油引向油槽内,能够提高机油回收率,结果,能够实现提高发动机中的润滑性能。
涉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中,上述的油导向板通过和上述油槽接触,能够把上述被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向该油槽内,并且,上述油槽位于上述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的上部,因此,通过油导向板能够高效率地把向多方向飞散的机油引导向油槽,提高机油回收率,另外,因为油槽位于齿轮啮合部的上部,所以,能够利用重力滴下机油而高效地对齿轮啮合部进行润滑,结果,能够实现提高发动机中的润滑性能。
涉及本发明的第三项的发明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中,上述油导向板在其上部具有用于把上述被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入上述油槽内的、倾斜的并且上边向背离该油槽的方向折弯的弯曲上边部。因此,通过该弯曲上边部顺利地引导搅动起来的机油能够极其高效地引入油槽内。
涉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在上述第一~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在上述油导向板上配置由其侧面看覆盖该导向板的盖板,该盖板具有如下结构其收集由上述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且通过油导向板把收集的机油引入油槽内,因此,由转动部件搅动提升、由盖板收集的机油通过油导向板被高效率地引导回收到油槽内。
涉及本发明第五方面是在上述第四方面中,上述盖板倾斜配置,以使机油沿着其表面被引入上述油槽内,因此,被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沿着盖板表面被高效率地引入油槽内。


图1是表示安装了具有本发明的润滑结构的发动机的车整体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主要结构部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主要结构部的剖面图,(a)是侧面图、(b)是(a)中的A-A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主要结构部的图3(b)的B-B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主要结构部的说明用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曲轴箱的右半箱体的侧面图;图7是和表示本发明的曲轴箱的右半箱体的图6相同的侧面图;图8是用另一侧面表示本发明的曲轴箱的右半箱体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曲轴箱的右半箱体的外侧侧面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油导向板的图,(a)是侧面图,(b)是(a)中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利用安装在由曲轴驱动转动的变速齿轮机构的轴上的转动体向上搅动在曲轴箱下部积存的机油,由盖板收集被该转动体搅动上来的机油,通过油导向板把该收集的机油引入油槽内。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表示安装了实施本发明的润滑改进技术的发动机E的车A即机动两轮车的侧面。
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作为前车架部件的前主管A1,在该前主管A1的下方安装前叉A2,在前叉A2上能够转动地支持着前轮A3,在前主管A1的上方安装操纵手柄A4。
另外,在前主管A1上连接着从该前主管A1向下后方倾斜延伸的主车架A5,在主车架A5的后上部安装从该后上部沿大体水平方向向后延伸的座椅导轨A6,在主车架A5的向下方弯曲的后端部上安装从该后端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后撑杆A7,该后撑杆A7的后端部连接在上述座椅导轨A6的后部上。
而且,在主车架A5的后撑杆A7的安装部附近能够枢动地支持摇臂A8的前端部,在该摇臂A8的后部支持车A的驱动轮、即后轮A9;另外,在主车架A5后方的座椅导轨A6上安装骑乘用的座椅A10。
另外,在前主管A1上连接下垂管A11的上端,下垂管A11从向下延伸的部分大体水平地延伸,其端部连接在主车架A5的弯曲终端上;在由主车架A5和下垂管A11包围的主车架A5的下方空间内,以被该空间包围的方式配置发动机E,该发动机E通过由支持部件支持在主车架A5和下垂管A11上,从而被安装在机动两轮车即车A上。
在图1中表示安装在车A上的状态的发动机E,在该图中显示配设在发动机E的上后部的进气管E1;连接在进气管E1上的空气过滤器E11;配设在发动机E的前方上、经过发动机E的侧部向后延伸的排气管E2;连接在该排气管E2的后部的消音器E21。还图示配设在发动机E的前方用于发动机冷却的散热器E3、废气管E4和起动踏杆E5等。
说明安装在上述机动两轮车上的发动机E的结构的概要。
图2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E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如该图所示,其具有曲轴箱10;连接在曲轴箱10上的汽缸体20;连接在汽缸体20上的汽缸盖30;汽缸盖罩40等。用双头螺栓等把上述各部分互相紧固连接形成一体,构成发动机E的本体结构部。
曲轴箱10具有把左右分开形成的半箱体11、12互相连接成一体的结构,在把该半箱体11、12互相连成一体构成的曲轴箱10内,分别能转动地轴承支承着曲轴1、与曲轴1平行延伸的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以及副轴3等。
曲轴1由轴承1a、1b支承,连杆1d通过其大端部1e的轴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曲轴销1c上,活塞P通过活塞销1g能够摇动地安装在连杆1d的小端部1f上。本实施例中的活塞P是一个,本发明的发动机E是单缸四冲程发动机。
在曲轴1靠近右端的位置上安装外径较小的齿轮1h,该齿轮1h是主动齿轮,其和间隙配合在上述的齿轮变速机构G的主轴2上的从动齿轮2a啮合。而且,间隙配合在主轴2上的从动齿轮2a和离合器2b一起并列设置在该轴2的靠近右端的位置上,而离合器2b通过其离合动作有选择地把该从动齿轮2a的转动传动到该轴2上。另外,在能够转动地支承主轴2的轴承2c、2d之间的轴部位上,安装用于变速的多个齿轮2e。
在副轴3上安装多个齿轮3a,其通过和安装在主轴2上的多个齿轮2e有选择地啮合使副轴3以理想的变速比转动。这些齿轮3a被安装在支承副轴3的轴承3b、3c之间的轴部上,并且,在副轴3的左端上安装链轮3d,其用于驱动车A的驱动轮即后车轮A9。
因而,曲轴1的转动通过主动轮1h和从动轮2a的啮合以及离合器2b的离合传给主轴2;传给主轴2上的曲轴1的转动,通过安装在主轴2和副轴3上的用于变速的多个齿轮2e、3a的适当的有选择的啮合,从主轴2传向副轴3。
通过齿轮2e、3a的有选择的啮合形成的从主轴2向副轴3的转动传动,使副轴3以基于上述齿轮2e、3a的有选择的啮合形成的变速比转动。副轴3的该转动通过已述的该轴3左端的驱动链轮3d和没作图示的驱动链条等传到车行驶用的驱动轮即后车轮A9(参照图1),能够驱动车A以理想速度行驶。
在汽缸体20内设上述活塞P用的汽缸室20a,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E具有一个活塞P,因此,只设一个汽缸室20a。而且,如众所周知,上述活塞P在该汽缸室20a内和由曲轴1的转动驱动的连杆1d的运动连动进行往复滑动。
在汽缸盖30内设置燃烧室30a,其由汽缸体20的缸室20a和汽缸盖30的下部的凹部形成;在该燃烧室30a上形成用于吸、排气的开口(没作图示),该开口分别连通吸、排气通路,另外,还在该开口上配设用于开闭该开口的只图示其一部分的吸、排气阀30b、30c。
而且,在汽缸盖30内,具有使吸、排气阀30b、30c动作的动阀机构,配设构成该动阀机构的凸轮30d和凸轮轴30e等,在凸轮轴30e上安装同步链30f用的链轮30g,其用于使该凸轮轴30e以曲轴1的转速的二分之一的转速转动;而且在汽缸盖30的上部上安装汽缸盖罩40。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E具有已经叙述的那样的结构,然而,还具有特征性的用于润滑的结构。以下,说明该润滑结构。
如已述地和图2及说明5所示地,曲轴箱10具有把左右分开形成的半箱体11、12互相结合成一体的结构;在曲轴箱10内能够转动地轴承支承曲轴1,该曲轴1的转动通过主动齿轮1h和从动齿轮2a的啮合以及离合器2b传到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
传到主轴2上的曲轴1的转动,再通过用于变速的齿轮2e、3a的啮合,传到副轴3,在本实施例中的润滑结构中,利用由该转动传动系统的转动部搅动上来的机油对发动机E的上述变速齿轮机构G的齿轮啮合部G1进行润滑。
为了用转动传动系统中的转动部搅动提升机油,在本实施例,利用该转动传动系统中直径最大的转动体即主轴2上的离合器2b,为此,离合器2b的下部要浸入在曲轴箱10的下部积存的机油内。
而且,如图3、4和说明5所示,具有以下的结构,即由离合器2b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被油收集器收集,回收进油槽11A内,该回收的机油,通过连通该油槽11A的分开曲轴箱10的左右分开的半箱体11、12内的机油通路11c、12c从油槽11A供给变速齿轮机构G的齿轮啮合部G1,用于润滑。
为了对变速齿轮机构G的齿轮啮合部G1进行润滑,采用如图6所用的从右半箱体的侧面视能够理解的结构。也就是,采用变速齿轮机构G位于回收油槽11A的下方,把和以后说明的回收油槽11A连通的曲轴箱10配置在由在垂直于车的前后方向的方向横穿的回收机油通路11c和12c组成的机油通路10c的正下方的位置的结构。另外,在该图中,4是位移滚筒、5是平衡器轴、6是油泵。
如图2和说明图5所示,离合器2b安装在主轴2的右端部,在该安装状态,形成离合器2b的大部分从分开的曲轴箱10的右半箱体11的离合器安装侧侧面11a向外部凸出,用箱罩13完全覆盖离合器2b从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凸出的部分。
箱罩13具有碗状凹部的外形,其用于覆盖离合器2b从右半箱体侧面11a凸出的部分(参照图2、3、5)。实际上形成该碗状凹部开口的该罩13的开口13a,从外侧正对紧靠在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上,用螺栓等合适的紧固件固定而把箱罩13安装在该箱半体11的侧面11a上。另外,实际形成箱罩13的碗状凹部的底13b的该罩13的外侧形成完全封闭的结构,向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安装箱罩13,可完全覆盖右半箱体11的上述侧面11a。
参照图2~图5就能够理解,设定覆盖离合器2b的凸出部分的碗状的箱罩13的实际的凸部的深度并且覆盖离合器2b的外径外周部2b1的环状内周面13c形成和离合器2b的外周部2b1大体同心的关系。箱罩13的环状内周面13c和离合器2b的外径外周部2b1保持比较窄的间隔相对,如图3~图5所示地,在该箱罩13上方部的环状内周面13c上形成倾斜地横穿环状内周面13的宽方向的槽形凹部13d。
该槽状凹部13d是收集被离合器2b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的装置。该槽状凹部13d在箱罩13上方部规定的部分的环状内周面13c上形成作为在该宽方向倾斜地横穿该内周面13c的槽13e,该槽13e具有切入规定宽度、规定深度的结构。而且,具有该油收集装置的上述环状内周面13c的结构部作为盖板14而被定位(参照图3),该盖板14和后述的油回收装置中的油导向板15协同作用,在该导向板15的侧面视覆盖其上方。
盖板14中的作为油收集装置的槽状凹部13d,被形成在能够最高效地收集被离合器2b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的位置上。如图5所示,作为该最适于收集搅动上来的机油的位置,选择从曲轴箱10上面看对应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和副轴3的大体上部的上述箱罩13上部规定部分的环状内周面13c。
盖板14中的作为油收集装置的槽状凹部13d,如上所述地倾斜横穿箱罩13的环状内周面13c的宽方向,更具体地说,从箱罩13的外方侧向曲轴箱10侧的内方,也就是,从图3~图5中的箱罩13的右侧即罩封闭侧13f,向左侧、即罩开口侧13g,在箱罩13的环状内周面13c在宽方向倾斜地横穿。而且,该槽状凹部13d的在环状内周面13c的幅方向的倾斜横穿,指向沿离合器2b的转动方向R。
如上所述地倾斜地横穿构成盖板14的箱罩13的环状内周面13c的槽状凹部13d,如图3(b)剖面所示,具有规定的宽度和深度,具有把在该箱罩的环形内周面上剜出圆弧形的构造,画出缓缓的曲线而在上述横穿方向延伸。另外,如从图3(a)可知,槽状凹部13d的顶部即槽状凹部13d的底部13h,形成从箱罩13的外方罩封闭侧13f向内方的罩开口侧13g稍微抬高的缓缓的曲线的形状,也就是,以画出缓缓的曲线从箱罩13外方的封闭侧13f向内方的开口侧13g底部13h逐渐加深的方式形成槽状凹部13d槽状凹部13d的上述结构,对高效地收集被离合器2b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是最合适的结构,被槽状凹部13d收集的搅动上来的机油,从箱罩13的盖板14侧通过后述的油导向板15被引入沿着曲轴箱10的内侧、更具体地说沿着右半箱体11c的侧面11a形成的回收机油用的油槽11A内。(参照图3~图5)。
在曲轴箱10的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上,沿着该侧面11a形成上述回收油的油槽11A,其和在箱罩13的盖板14上形成的油收集用槽状凹部13d连通。因此,该回收油槽11A,如图5~图8所示地,在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上部的稍微靠车后部的位置上形成,该位置实际上是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和副轴3上的变速齿轮2e、3a互相啮合的齿轮啮合部G1的上部。另外,用于参考说明一下,图8中的7是通气管。
如图3和图6等图所示,回收油槽11A的在由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参照图3)、即右半箱体11的安装离合器2b侧的侧面11a上的肋11b分隔的区划空间11c(参照图6),更具体地说,由上述侧面11a上的对应主轴2的大体上部位置的肋11b分隔的区划空间11c的下部11d,通过由油导向板15接触覆盖区划空间11c的侧面11e形成(参照图3、图6);该回收油槽11A被置于油导向板15覆盖的区划空间11c的下部11d的上述的靠近车后部的低的部分11f的位置上。
另外,通过由油导向板15覆盖区划空间11c的下方部11d的侧面11e(参照图3),与此同时,由该导向板15覆盖与由肋11b分隔的区划空间11c隔着肋11g毗邻的、被肋11h分隔的小的区划空间11i的下部11j,由此,形成和回收油槽11A不同的油槽11B。(参照图6)。
该油槽11B,位于主轴2上部的稍微靠车前部的位置,被形成在小区划空间11i的下部11j的更低的部分11k内;该小区划空间11i的低的部分11k被置于比回收油槽11A的低的部分11f更稍微低的位置。因而,该油槽11B位于比回收油槽11A稍微低的位置。而且,该油槽11B是用于注入机油的供油槽11B,因此,在油槽11B上连通着图9所示的注油口11m。
油导向板15,如图10(a)、(b)所示,是用比较薄的钢板等形成的板状部件。该导向板15,如上所述,以覆盖由曲轴箱10的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上的肋11b、11g、11h分隔的区划空间11c、11i的下部11d、11j的方式触接安装在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上(也参照图3图5等)。
油导向板15的安装是在对应上述触接状态的导向板15的主轴2上部的该导向板15的稍微靠后上方的位置15a以及导向板15的最前下方位置、且靠近上述注油的油槽11B的位置15b两处用螺栓B进行的。(也参照图6)。
而且,因为油导向板15覆盖曲轴箱10的右半箱体11中由上述肋11b、11g、11h分隔的区划空间11c、11i的下部11d、11j,所以其外形形状在侧面视,其下方形状15A呈现沿着实际上形成区划空间11c、11i的下部11d、11j的肋11b、11h的形状,且具有大体向上凸的弧形的中央部15c和其两端即在隔着大体向上凸的弧形的中央部15c的导板15的车前后的方向上具有更向下方延伸的两端部15d、15e的形状。
另外,其上方形状15B形成导板15的靠近车后部的位置成向后方倾斜下降的直线部15f,在该直线部15f上连接指向车A的前后方向水平延长的直线部15g,进而,在该直线部15g上连接画出导板15的靠近车前部的位置的圆弧的向下方延长的曲线部分15h的形状。因而,导板15全体在侧面视呈现类似扇形的形状,而且,导板15上方形状15B的靠近车后部位置的向后倾斜下降的上述直线部15f,在其侧面视中难以看出,然而,形成其上边向背离曲轴箱10的方向弯曲的上边弯曲部15i(也参照图10(b))。
在油导向板15覆盖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中的区划空间11c、11i的安装状态,夹着画出导板15的下方形状15A的凸弧形延长的中央部15c、向下延长的两端部15d、15e覆盖的区划空间11c、11i的低的空间部11f、11k成为上述两个油槽11A、11B的相应的对应部。
也就是,油导向板15的在车A的前后方向看的后部的向下延长的部分15d覆盖的区划空间11c的低的空间部11f成为回收油的油槽11A;另外,前部的更向下方延长的部分15e覆盖的区划空间11i的低的空间部11k形成为注油的油槽11B。
而且,油导向板15的上方形状15B的弯曲上边部15i位于回收油槽11A的上部。并且,该弯曲上边部15i背离该曲轴箱10的弯曲结构和该弯曲上边部15i的向后倾斜下降的直线结构15f互相结合,使得容易从箱罩13的盖板14的油收集用槽状凹部13d引导机油流入回收油槽11A内,能够高效地把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入回收油槽11A内。
另外,油导向板15的上方形状15B的指向车A前方、画出圆弧向下延长的曲线部分15h正好位于上述注油的油槽11B的上部。
回收油槽11A连通在曲轴箱10的右半箱体11中的向垂直于车A的前后方向的方向横穿该半箱体11内那样地延伸的油通路11c上,也就是,如说明5和图6所示,正好通过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和副轴3上的变速齿轮的啮合部G1的上部和该两轴2、3保持平行,以横穿上述半箱体11内的方式延伸的用于流动回收机油的油通路11c。另外,在该回收油槽11A上还连通用于循环供给注入的油的油通路10D2,该通路以后说明。
横穿右半箱体11内的回收油通路11c和同样横穿曲轴箱10的左半箱体12内延伸的油通路12c接通。该互相接通实际形成一体的一条横穿曲轴箱10内的通路10c,结果,形成具有充分覆盖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和副轴3上的变速齿轮的啮合部G1的全长的长度、延伸该齿轮啮合部G1的上部的结构,形成横穿由左右分割形成的半箱体11、12组成的曲轴箱10内的回收油通路10c。
横穿曲轴箱10内的回收油通路10c,如上所述地,通过变速齿轮机构G的齿轮啮合部G1的上部。在该油通路10c上形成把流过该通路内的回收油滴供给齿轮啮合部G1上的机油滴下机构,在本实施例,形成用于滴下机油的滴孔10c1(参照图3、图5)。而且,该滴孔10c1是沿通路10c的长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开成的规定孔径的适当数量的孔,应该适当设定滴孔10c1的形状、大小以及数量、孔之间的间隔等。
另外,从说明5能够理解,注油油槽11B和回收油槽11A同样,连通在曲轴箱10的右半箱体11中的以向垂直于车A的前后方向的方向横穿该半箱体11内的方式延伸的用于流动注入的机油的油通路11D。而且,如已经叙述,从参照图6可知,因为注油油槽11B位于稍微低于回收油槽11A的位置,所以,注油通路11D也以在稍微低于回收油通路11c的位置横穿半箱体11内的方式延伸。而且,如已述地那样,该油槽11B连通用于注入机油的注油口11m(参照图9),这一点在图5中没表示。
横穿分开形成的右半箱体11内的油通路11D和同样地横穿曲轴箱10的左半箱体12内延伸的油通路12D接通。该互相接通实际形成一体的一条油通路10D,形成横穿由左右分开的半箱体11、12构成的曲轴箱10内的注油通路10D。在注油通路10D流动的注入机油,其一部分通过没作图示的通路供给主轴2,另一部分通过后述的连接通路12D1和第二注油通路12D2循环供给回收油槽11A。
而且,从上述能够理解,横穿由左右分开的半箱体11、12构成的曲轴箱10内的两个通路、即回收油通路10c和注油通路10D,互相保持规定间隔平行地横穿曲轴箱10内。而且,如图5所示地,在曲轴箱10内形成与回收油通路10c和注油通路10D不同的横穿曲轴箱10内的另一条油通路10D2。
该油通路10D2,其一端和在左半箱12的图示中的左侧面壁部内形成的、连接在横穿上述的曲轴箱10内的注油通路10D上的连接通路12D1连通,其另一端和右半箱体11的上述回收油槽11A连通;以形成把通过该油通路10D2注入注油槽11B的机油循环供给回收油槽11A内的结构,该油通路形成第二注油通路10D2。
而且,在对应于主轴2和副轴3的变速齿轮机构G中的齿轮啮合部G1的稍微下侧部位置的右半箱体11的侧面,即对应于半箱体11的侧面视的回收油槽11A大体正下方的齿轮啮合部G1稍微下侧部位置的右半箱体11的侧面上设置溢流孔x,其用于排出曲轴箱10内的过剩的机油。在本实施例,只在图6~图8等图示的右半箱体11上设置溢流孔x,然而,也可以在左半箱体12上设置同样的溢流孔。
这里,要基于图3~图5对本实施例中的由离合器2b搅动上来的机油的回收和该机油的润滑作用进行简单的说明。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转动部件、油通路、油导向板和盖板分别相当于离合器2b、油通路11c、油导向板15和盖板14。
由安装在主轴2上的离合器2b的转动R搅动上来的机油,通过箱罩13的盖板14、也就是通过箱罩13的环状内周面13c上方规定部的具有槽状凹部13d的结构部收集。被收集的搅动上来的机油沿着槽状凹部13d,倾斜地横穿流过环状内周面13c。
沿着该槽状凹部13d的收集机油的流动,由于形成缓缓的曲线延伸且其底部13h从外侧向曲轴箱侧逐渐地加深的槽13e的结构而高效地引导,流向油导向板15上部的槽状凹部13d的曲轴箱10侧的开放端。
到达槽状凹部13d的曲轴箱10侧的开放端的被收集的机油流,通过以油导向板15后部(左方)的背离曲轴箱10的方式弯曲的弯曲上边部15i的弯曲部引导,沿着指向该弯曲上边部15i的后方的倾斜面15流动,从右半箱体11的侧面11a被导入回收油槽11A内。
被导入回收油槽11A的回收油沿着右半箱体11的回收油通路11c向左半箱体12的回收油通路12c流动。在该流动的过程中,由于重力,机油从在回收油通路11c、12c开设的多个滴油孔10c1,滴在位于该通路11c、12c下部的变速齿轮机构G的主轴2和副轴3上的齿轴啮合部G1上对该齿轮啮合部G1进行润滑。
另外,在本实施例,形成用多个滴油孔10c1流出回收机油的结构,然而,也可以在回收油通路11c、12c上不设这样的滴油孔,而形成从回收油通路11c、12c的边部流出油通路11c、12c内溢满的机油的结构。
另一方面,从机油注入口11m(参照图9)注入的机油,流入注入油槽11B,从注入油槽11B沿着右半箱体11的注油通路11D流动,流经左半箱体12的注油通路12D,横穿由左右分开的半箱体11、12构成的曲轴箱10,其中一部分机油通过和注入油通路12D连通的没作图示的通路,从开口12E(参照图2)供给主轴2。
而且,另一部分机油从注油通路12D流入左半箱体12的图5所示的左侧面壁部内的连接通路12D1,但是,因为注油槽11B和注油通路11D、12D位于比回收油槽11A和回收油通路11c、12c稍低的位置,所以,只有超过一定液位的注入机油才会流入上述连接通路12D1。
流入连接通路12D1的机油,流经该通路12D1,然后回转,再流经横穿曲轴箱10的第二注油通路10D2,循环供给右半箱体11的回收油槽11A。而且,在该回收油槽11A,和已述的回收油合流,沿着上述回收油流的路径流动,供给已述的变速机构G的齿轮啮合部G1,用于润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盖板14的槽状凹部13d和离合器2b的外周部2b1相对且指向离合器2b的转动方向缓缓地倾斜,并且具有从外侧向内侧逐渐加深的结构,以此进行横穿。因此,由离合器2b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的收集实现高效率,而且极顺利地进行对所收集的机油的引导。
油导向板15,在盖板14的槽状凹部13d的下方毗邻部具有指向斜后方且向背离曲轴箱10侧的方向弯曲的弯曲上边部15i。因此,由盖板14的槽状凹部13d引导流过来的机油,再由上述弯曲上边部15i顺利地引导,沿着该弯曲上边部15i向下流,被高效地引入回收油槽11A内。
横穿曲轴箱10的回收油通路10c连通在回收油槽11A上。在该通路10c上开设多个滴油孔10c1,由存在重力机油从该开孔滴下,形成对齿轮啮合部G1润滑。因此,不用另外花费成本,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齿轮啮合部G1可靠的润滑。
通过连接通路12D1和第二注油通路10D2向回收油槽11A内导入注油通路10D的机油。因此,解消了横穿曲轴箱10的回收油通路10c中的机油不足,极高效地并且确实地形成对齿轮啮合部G1的润滑。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具有本发明的润滑结构的发动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然而,具有这种润滑结构的发动机,不局现限于机动两轮车使用,在其他类似的车中也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其包括在下部具有机油积存部的曲轴箱;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曲轴箱内的曲轴;和曲轴连动转动,同时把上述曲轴箱下部的机油积存部内的机油搅动上来的转动部件;接收由该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的曲轴箱内的油槽;为润滑而使由该油槽接收的机油在曲轴箱内循环的机油通路;该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油槽具有油导向板,其用于把由上述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入该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油导向板通过和上述油槽触接,能够把上述被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入该油槽内;该油槽位于上述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油导向板在其上部还具有倾斜的并且其上边向背离该油槽方向折弯的弯曲上边部,其用于把上述被搅动上来的机油引入上述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油导向板上配置在由其侧面看覆盖该导向板的盖板,该盖板具有收集由上述转动部件搅动上来的机油并通过油导向板把收集的机油引向油槽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板倾斜配置,以使机油沿着盖板表面被引入油槽内。
全文摘要
一种发动机中的润滑结构,其通过优化搅动上来的机油的回收结构提高该机油的回收率而实现提高发动机内的润滑性能。把由离合器(2b)的转动搅动上来的机油由作为相对离合器外周部(2b1)的壳罩环状内周面(13c)上设置的槽状凹部(13d)而形成的收集装置收集,把所收集的机油通过油导向板(15)的弯曲上边部(15i)以顺利的流动状态引入曲轴箱(10)的回收油槽(11A)内,把回收油从回收油通路(10c)的滴下孔(10c1)供给该通路(10c)下方的变速齿轮机构的齿轮啮合部上。
文档编号F01M9/08GK1667248SQ20051005263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9日
发明者滨田康信, 高桥勇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