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625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式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将冷却器全部包裹于歧管的内部。



背景技术:

通常,发动机中需要在进气歧管中配置冷却器,以对高温空气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至预定温度区间。其设计原理是将一鳍片式冷却器结合于进气歧管的气路之中,将进气歧管中的热空气从冷却器的一侧流入,通过接触冷却器的散热鳍片降低温度,降温后的空气从冷却器的另一侧流出。冷却器自身可通过风冷或液冷的方式进行降温,保持冷却器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进而保证热空气能够持续被降温。

目前,现有技术进气歧管大多采用外置式冷却器,以空气式冷却器为例,其冷却器的大部分裸露在外,且冷却器通过螺栓和密封条与进气歧管进行密封装配。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一、冷却器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密封面较多、较大,需要设置大量紧固件并配合较大的密封件来满足密封要求,不仅对密封的要求高,且提高了制造成本;

二、由于冷却器外置,冷却器自身的冷却效果差,其换热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以解决现有非内置式冷却器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壳体从水平方向的中部分割为上部的上罩壳以及下部的下罩壳,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均具有一内凹的容置空间;所述上罩壳的下部边缘与所述下罩壳的上部边缘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使两者的所述容置空间进行相对的组合,形成一供冷却器容置的密闭的装配腔室;

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室内部,并通过多个安装点与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固定连接,所述上罩壳和所述下罩壳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对冷却器进行包裹密封;

其中,所述冷却器将所述装配腔室隔成一前一后两个独立的气室,前部气室与一气体入口连通,后部气室与一气体出口连通;构成两气室与所述冷却器形成高温空气的冷却通道,所述高温气体从前部气室进入,经冷却器冷却之后从所述后部气室流出;

所述冷却器还包括冷却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向上伸出所述上罩壳,与冷却液的循环管路驳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由于所述冷却器被上罩壳和下罩壳进行全包裹,因此其自身的冷却效果得到大幅提高,换热功能进而得到充分利用。

2.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上罩壳的下部边缘与所述下罩壳的上部边缘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形成一供冷却器容置的密闭的装配腔室”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将冷却器密闭于进气歧管的内部,因此冷却器和进气歧管之间只有进出水口的边缘需要进行密封处理,而进气歧管自身也可通过所述密封结构达成上罩壳、下罩壳的边缘密封连接;

而现有技术是冷却器外置于进气歧管,在对冷却器进行密封时,要将冷却器的本体与进气歧管进行密封,需要密封一整个上表面,因此密封面很大;

本实用新型大幅缩减了冷却器的密封面积,降低了密封处理的要求,降低了制造成本。

3.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结构为焊接结构,也可为密封圈配合螺栓固定,或者粘合等其他密封结构。

4.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器使用鳍片式冷却器,也可以是其他类似原理的水冷式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分割为上部的上罩壳以及下部的下罩壳,两者均具有一内凹的容置空间;上罩壳的下部边缘与下罩壳的上部边缘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形成一装配腔室;冷却器设置于装配腔室内,并将装配腔室隔成两独立气室,高温气体从前部气室进入,经冷却器冷却之后从后部气室流出。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对冷却器进行全包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冷却器的换热功能,并且其密封面积小,无需大量紧固件来满足高密封性要求。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5为图2中C-C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上罩壳后的俯视图。

以上附图中:1.上罩壳;2.下罩壳;3.容置空间;4.密封结构;5.冷却器;6.装配腔室;7.安装点;8.前部气室;9.气体入口;10.后部气室;11.气体出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14.第二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7所示,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壳体从水平方向的中部分割为上部的上罩壳1以及下部的下罩壳2,所述上罩壳1和所述下罩壳2均具有一内凹的容置空间3;所述上罩壳1的下部边缘与所述下罩壳2的上部边缘通过一密封结构4连接,使两者的所述容置空间3进行相对的组合,形成一供冷却器5容置的密闭的装配腔室6;所述密封结构4为焊接结构,也可为密封圈配合螺栓固定,或者粘合等其他密封结构。通过上罩壳1与下罩壳2“线接触”的设计,大幅缩减了密封面积,降低了密封处理的要求,降低了制造成本。

所述冷却器5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室6内部,并通过多个安装点7与所述上罩壳1和所述下罩壳2固定连接,所述上罩壳1和所述下罩壳2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对冷却器5进行包裹密封;由于所述冷却器5被上罩壳1和下罩壳2进行全包裹,因此其自身的冷却效果得到大幅提高,换热功能进而得到充分利用。

其中,所述冷却器5通过一第二密封结构14将所述装配腔室6隔成一前一后两个独立的气室,前部气室8与一气体入口9连通,后部气室10与一气体出口11连通;构成两气室8、10与所述冷却器5形成高温空气的冷却通道,所述高温气体从前部气室8进入,经冷却器5冷却之后从所述后部气室10流出;

所述冷却器5还包括冷却液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且所述进水口12和所述出水口13均向上伸出所述上罩壳1,与冷却液的循环管路驳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式全包裹冷却器的进气歧管,分割为上部的上罩壳以及下部的下罩壳,两者均具有一内凹的容置空间;上罩壳的下部边缘与下罩壳的上部边缘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形成一装配腔室;冷却器设置于装配腔室内,并将装配腔室隔成两独立气室,高温气体从前部气室进入,经冷却器冷却之后从后部气室流出。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对冷却器进行全包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冷却器的换热功能,并且其密封面积小,无需大量紧固件来满足高密封性要求。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