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513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的保护装置,具体的是对光杆进行保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高含水油井的开采方法多数采用注聚开采,而注 聚开采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对光杆腐蚀严重。现有油井保护光杆的一个方法是在井口设置 盘根盒,盘根盒内的盘根一方面起润滑光杆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密封的作用,但盘根的含油 量不足以满足光杆的润滑要求,另外为了更好的密封,所加盘根与光杆间的缝隙很小,二者 不断相互摩擦,摩擦生热,在得不到良好润滑的前提下光杆的磨损就在所难免了,且抽油机 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盘根的密封作用减弱,井口处会发生跑、冒、滴、漏的现象,为了避免这 一现象,有时井口加盘根过紧,加剧了光杆的磨损,增加了更换盘根和换杆的次数,给生产 管理带来难度,同时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对光杆进行良好 润滑的装置,从而减少光杆与盘根的摩擦及井液对光杆的腐蚀,延长光杆及盘根的使用寿 命。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包 括内壳、外壳、牛油盘根、浸油海绵、垫片、橡胶盘根、螺钉及手柄,其中内壳为圆筒状,在内 壳上设有贯通内壳壁的纵向豁口,内壳纵向豁口的宽度大于光杆的直径,内壳体内加工有 上台阶和下凸台,内壳壁上设有上螺纹孔;外壳为上下两级圆筒状,在外壳上设有贯通外 壳壁的纵向豁口,外壳纵向豁口的宽度大于光杆的外径,外壳的上圆筒设有上盖,上圆筒的 内径大于内壳的外径,下圆筒的内径大于盘根盒外径,在外壳的上圆筒壁上加工有横向插 口,在下圆筒壁上沿圆周加工有下螺纹孔;所述内壳通过纵向豁口穿过光杆坐在盘根盒上, 在内壳所包围的内腔中从下到上依次加牛油盘根、填塞浸油海绵、安置垫片及橡胶盘根,其 中牛油盘根加在内壳的下凸台上,垫片安在上台阶上;所述外壳套在内壳外,螺钉穿过下螺 纹孔将外壳固定在盘根盒上,手柄的螺纹端分别穿过横向插口及上螺纹孔将内、外壳固定 在一起。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涂油装置的内部,优选在内壳的底部加工有观察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因为本申请涂油润滑装置的内、外壳均设置了纵向豁口,且只需利用装置上的 横向插口和固定螺钉即可将装置固定在盘根盒上,所以安装过程不用卸载,安装方法简单、 方便;2、安装了该涂油润滑装置的抽油机正常运转时,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使装置内 的浸油海绵不断的在光杆上涂油,起到了润滑光杆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光杆与盘根的摩擦;同时,涂在光杆上的机油也相当于在光杆上涂了一层保护膜,减少了井液对光杆的腐蚀,延 长了光杆和盘根的使用寿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1 本申请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内壳的主、俯视图。图3:外壳的主、俯视图。上述图中1 -内壳;2 -外壳;3 -牛油盘根;4 -海绵;5 -垫片;6 -橡胶盘根; 7 -螺钉;8 -手柄;9 -光杆;10 -盘根盒;11 -上台阶;12 -下凸台;13 -内壳纵向豁口 ; 14-上螺纹孔;15-观察窗;21-外壳纵向豁口 ;22-横向插口 ;23-下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由图1所示,本申请的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包括内壳1、外壳2、牛油盘根3、 海绵4、垫片5、橡胶盘根6、;螺钉7及手柄8 ;如图2所示,所述内壳1的结构为未闭合的圆 筒状,即在内壳1上设有贯穿内壳壁的纵向豁口 13,内壳纵向豁口 13之间的距离大于光杆 9的直径,内壳体内加工有上台阶11和下凸台12,内壳壁上设有上螺纹孔14,内壳的底部加 工有观察窗15,该观察窗15的作用是当润滑装置安装到盘根盒10上后,因为观察窗15处 内壳的底沿高,所以可以从此看到润滑装置内部的情况;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2的结构为 未闭合的上下两级圆筒,即在外壳2上设有贯穿外壳壁的纵向豁口 21,外壳纵向豁口 21之 间的距离大于光杆的外径,外壳2的上圆筒设有上盖,上圆筒内径大于内壳1的外径,下圆 筒内径大于盘根盒10外径,在外壳的上圆筒壁上加工有横向插口 22,在外壳的下圆筒壁上 沿圆周均布设有若干个下螺纹孔23,本申请装置设置的是三个。该润滑装置未投入使用前,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是不用连接在一起的,当使用的 时候,再安装到光杆外面,具体的安装方法是1、利用内壳纵向豁口 13将内壳1套在光杆9外,然后使内壳1下落坐在盘根盒 10上;2、在内壳1的内腔内首先加牛油盘根3,注意将牛油盘根3加在内壳1的下凸台 12的上面,然后依次在牛油盘根3上面填塞浸油海绵4、在内壳1的上台阶11的上面安置 垫片5、在垫片5的上面安置橡胶盘根6 ;3、利用外壳纵向豁口 21将外壳2套在光杆9外,然后使外壳2下落套在内壳1 外面并坐在盘根盒10上,转动外壳2使内壳的上螺纹孔14可以从外壳的横向插口 22中露 出来,最后将手柄8的螺纹端旋入上螺纹孔14中,将内、外壳固定在一起;4、将螺钉7旋入外壳的下螺纹孔23中,将外壳2固定在盘根盒10上。该装置在2009年12月11日-2010年7月12日间已在10 口抽油机井上试验安 装使用,除一口井作业后更换过盘根外,其余9 口井未更换过盘根。使用该装置后还可减少 停机时间,预计该装置能够延长盘根使用寿命300天;定期更换海绵、加机油,效果更好。申请人:还计算了使用该涂油润滑装置的经济效益,具体如下1、制作该装置每套180元,定期更换机油海绵须20元/年;[0023]2、使用该装置前按每口井每年换盘根12次,每次停机15分钟,单井产油3吨/ 天计算。(以10 口井计算)每年影响产油:3+ 1440X 12X15X10=3. 75 吨;每年影响产油折合为人民币3. 75X800=30000元;3、使用该装置前按每口井每年换盘根12次,每次更换7个,盘根价格2元/个全年使用盘根费用12 X 7 X 2. 97 X 10=2494. 8元;4、年效益该装置使用年限为10年,平均年费用18元,使用该装置年投入 (18+20)X 10=380 元;5、年节约:2494. 8+3. 75X800-380=5114. 8 元。
权利要求1.一种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包括内壳(1)、外壳(2)、牛油盘根(3)、浸油海绵(4)、垫片(5)、橡胶盘根(6)、螺钉(7)及手柄(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为圆筒状,在 内壳上(1)设有贯通内壳壁的纵向豁口(13),纵向豁口(13)的宽度大于光杆(9)的直径, 内壳体内加工有上台阶(11)和下凸台(12),内壳壁上设有上螺纹孔(14);所述外壳(2)为 上下两级圆筒状,在外壳(2)上设有贯通外壳壁的纵向豁口(21),纵向豁口(21)的宽度大 于光杆(9)的外径,外壳(2)的上圆筒设有上盖,上圆筒的内径大于内壳(1)的外径,下圆筒 的内径大于盘根盒(10)外径,在外壳的上圆筒壁上加工有横向插口(22),在下圆筒壁上沿 圆周加工有下螺纹孔(23);所述内壳(1)通过纵向豁口(13)穿过光杆(9)坐在盘根盒(10) 上,在内壳(1)所包围的内腔中从下到上依次加牛油盘根(3)、填塞浸油海绵(4)、安置垫片(5)及橡胶盘根(6),其中牛油盘根加在内壳的下凸台(12)上,垫片安在上台阶(11)上;所 述外壳(2)套在内壳(1)外,螺钉(9)穿过下螺纹孔(23)将外壳(2)固定在盘根盒(10)上, 手柄(8)的螺纹端分别穿过外壳上的横向插口(22)及内壳(1)的上螺纹孔(14)将内、外壳 固定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壳(1)的底部加 工有观察窗(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机光杆涂油润滑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内壳、外壳,其中内壳的腔体内从下向上依次加牛油盘根、浸油海绵、垫片及橡胶盘根,然后再通过外壳固定在盘根盒上;随着光杆的上下往复运动,装置内的浸油海绵不断的在光杆上涂油,起到了润滑光杆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光杆与盘根的摩擦;同时,涂在光杆上的机油也相当于在光杆上涂了一层保护膜,减少了井液对光杆的腐蚀,延长了光杆和盘根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21B17/10GK201857920SQ20102058913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任永庆, 任相财, 孟丽君, 张有兴, 徐翠萍, 石岩, 贾凤艳 申请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