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88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转子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各种装置以及设置在壳体外的分液器,其中,现有壳体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

该结构的缺陷是:柱状壳体直径受到限制,压缩机振动较为剧烈;由于壳体的直径无法做得过大、壳体内空间有限,导致气缸难以进行扁平化设计,难以使用大排量气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有效减轻压缩机振动、气缸扁平化程度高的压缩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为中空的柱状体结构,所述下壳体为中空的锥台结构;所述下壳体的上底的面积小于其下底的面积,所述下壳体的上底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

特别是,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大于等于30°且小于90°。

特别是,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一体成型。

特别是,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定子和气缸;所述定子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定子通过热套配合工艺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

特别是,所述气缸为扁平气缸。

特别是,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分液器安装孔;分液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分液器的管路穿过所述分液器安装孔伸入到所述下壳体中。

特别是,所述压缩机包括由曲轴、上法兰、气缸、滚子和下法兰组成的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通过上法兰或气缸焊接在所述下壳体内。

特别是,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

特别是,所述下壳体的壁厚大于等于所述上壳体的壁厚。

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为中空的锥台结构,增大了壳体内的空间,使压缩机的重心下降,加大了压缩机整体的转动惯量和稳定性,能有效减轻压缩机的振动;壳体下部的面积变大,提高了压缩机所用气缸的扁平化程度,进而提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和效率;壳体下部的空间变大,可拓展压缩机的排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中:

1、上壳体;2、下壳体;3、定子;4、气缸;5、分液器;6、曲轴;7、上法兰;8、滚子;9、下法兰;10、加强筋;21、分液器安装孔;51、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

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压缩机,具体为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压缩机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为中空的柱状体结构,下壳体2为中空的锥台结构;下壳体2的上底的面积小于其下底的面积,下壳体2的上底与上壳体1相连接。

将壳体设计为分段式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且下壳体2为中空的锥台结构,增大了壳体内的空间、降低了泵体组件的高度,使压缩机的重心下降,加大了压缩机整体的转动惯量和稳定性,能有效减轻压缩机的振动;壳体下部的面积变大,提高了压缩机所用气缸的扁平化程度,进而提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壳体下部的空间变大,可拓展压缩机的排量。

上壳体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圆柱状,下壳体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圆锥台状。下壳体2的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大于等于30°且小于90°即,夹角β在区间[30°,90°)内,具体数值根据压缩机内装置的尺寸而定。

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别加工后再焊接或铆接在一起。壳体可通过卷绕、焊接的方式成型,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成型,不影响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可。

压缩机还包括定子3和气缸4;定子3安装在上壳体1内,气缸4安装在下壳体2内。其中,定子3通过热套配合工艺安装在上壳体1内,连接更紧固,安装效率更高。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气缸4为扁平气缸或大排量气缸,有效提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

压缩机包括由曲轴6、上法兰7、气缸4、滚子8和下法兰9组成的泵体组件,泵体组件通过上法兰7或气缸4焊接在下壳体2内。下壳体2上设置有分液器安装孔21;分液器5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上壳体1的外壁上,分液器5的管路51穿过分液器安装孔21伸入到下壳体2中,分液器5、上壳体1和下壳体2基本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更稳定,抗振动效果好。

为了增加壳体的整体强度,可以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筋10,避免因壳体所承受的重量集中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处而导致此处发生弯曲、折断,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节省材料、降低壳体整体的重量,可以适当减小上壳体1的壁厚,即下壳体2的壁厚大于等于上壳体1的壁厚。壳体1壁厚的具体数值不限,下壳体2的壁厚与上壳体1的壁厚的差值不限,不影响压缩机的性能、不影响壳体1强度即可。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